《獨坐敬亭山》教學設計(通用6篇)

來源:文萃谷 1.89W

《獨坐敬亭山》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獨坐敬亭山》教學設計,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獨坐敬亭山》教學設計(通用6篇)

《獨坐敬亭山》教學設計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教版國小語文教材第六冊17課的一首古詩。詩中寫了許多鳥高高的飛走了,單獨漂浮在在天空中的一片雲彩,也悠閒的越飛越遠。只有作者和敬亭山兩個怎麼看也不厭倦。選編的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古代詩歌,增加傳統文化的積累;二是激發對古詩的喜愛,並在背誦中陶冶愛美的情趣。

二、學情分析

根據三年級的學生的知識結構及課程標準對古詩教學的要求,應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多讀,通過讀去感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字,理解詞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地方畫出來,並與同學交流、討論。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及合作能力。根據詩的描述進行想象,在腦海裏浮現畫面。在這些環節中,學生可能對古詩的意境感悟需要老師點撥,因為詩人寫詩的心境生無法理解,這需要師適當介紹詩人當時的背景,朗讀方面可能沒真正把詩人的心情溶入情境中,可能交流時有的學困生被冷落,教師重要的是要生通過反覆讀,想象畫面,體會意境,弄懂古詩的意思體會詩人苦悶的心情。

三、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學會生字“亭”,理解詩中詞語意思,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誦讀並背誦古詩。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理解感悟詩的過程中,能通過想象和朗讀,瞭解古詩意思。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能感悟古詩內容,意境,體會詩人感情。

四、課前準備

1、事先佈置學生收集有關李白的資料

2、多媒體課件

3、古箏音樂

五、教學流程

(一)導入課題,揭題。

1、在本單元的口語交際課上,同學們學會了請教,知道請教可以增長自己知識和才幹,還可以培養自己的勤學好問的品質。今天,老師想向同學們請教一個問題:有誰知道李白是怎樣的一個人嗎?誰來告訴大家?你又是怎樣瞭解的?

2、揭題:是啊,李白一生寫了很多詩,今天我們再學習他的一首詩:獨坐敬亭山。

3、解題:“獨坐”是什麼意思?題目是什麼意思?

齊讀課題

設計的意圖:從上一課的“請教”知識自然過渡到新課上,並同時營造了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從課題入手,激發學生學習的願望,讓生的的思維調動起來,使他們積極投入學習中。

(二)初讀,識字,引入意境。

1、學習生字。播放課件:(字理識字)“亭字”的讀音注意什麼?亭是什麼樣的(頂尖,角飛翹下面有柱子。)怎樣記“亭”字?(簡筆畫畫亭的樣子)“亭”字的一點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飛起的角象禿寶蓋,所以寫寬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請同學們在生字表下照着寫一遍。

2、聽音朗讀,初識古詩。

3、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古詩。

(1)把詩讀通讀順。

(2)個人讀,小組讀,齊讀,同桌讀。

設計意圖:在教育改革過後的今天,我們發現了許多問題,比如忽視了基礎教育,我們在困惑、反思的今天,我們才意識到語文教學應該紮實抓好字、詞。所以設計了比較形象的字理識字,並讓學生寫好字。採用多種方式的讀也體現了生的自主學習。

(三)再讀,感悟詩意。

1、同學們再讀詩,看有哪些詞不理解的,可以通過看註釋或者查字典解決,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討論,理解。

2、集體交流詞的意思。(“眾鳥”許多鳥;“高飛盡”都高高的飛走了;“孤雲”孤單的雲;“獨”獨自;“閒”悠閒;“相看”互相看;“不厭”不滿足;)

3、小組討論交流詩句的理解。

4、全班交流對詩句的理解。

5、這首詩描寫了那些景物?(鳥飛盡,雲飄走了,孤山。)給人什麼樣的感覺?(淒涼)詩人的心情怎樣?(孤單寂寞)結合版書:

鳥飛盡

雲獨閒 孤單寂寞

山相對

課件介紹背景:李白少年時就博覽羣書,以才聞名天下,很有文采。他寫這首詩時正被權貴迫害,長期流落他鄉,飽嘗了人間辛酸,世態的炎涼。

6、如果你是李白,遇到這樣的處境,你會怎麼想?

設計意圖:設計讓學生自讀自悟,不理解的與同學交流,討論,目的是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重視學生的合作參與,讓每一位學生有效參與。適時補充李白不得志的材料、設計假如你是李白,你會怎麼想?是尋找學生與文本的撞擊點,引起學生共鳴。因為李白距離學生久遠,他們無法理解詩人當時心情,引導他們進行説話,也加強了語言的訓練,使語言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得到了昇華。

(四)朗讀,背誦。

1、詩人如此心情讀的時候該怎樣去讀?請你把自己當做李白來誦讀古詩。(課件出示圖,看圖朗讀)

2、配樂朗讀朗讀。

3、指名讀。

4、學生齊讀。

5、背誦。

(五)擴展。

1、閉上眼睛聽配樂誦讀,邊聽邊想象詩的畫面。

2、把自己想象到的畫於課本上這首詩的空白處,可畫前一句的情景,也可畫後兩句的情景,也可全畫。

3、交流設計意圖:這一環節主要也是引起生與文本語言的撞擊,重要是培養生的象能力,給詩配畫一環節也體現了“尊重個性,面向全體”的設計理念,讓學生把自己想象的的情景通過畫表現出來,使學生的想象能力得到提升,還促進了他們的動手能力的發展。

板書設計:

獨坐敬亭山

鳥飛盡

雲獨閒 孤獨寂寞

山相對

《獨坐敬亭山》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會寫“亭”字。

2、能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獨坐敬亭山》。

3、學習通過看註解,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感知大意,用自己的話説説詩句的意思。

4、感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薰陶,培養學生熱愛自然山水的情感。

4、豐滿對詩人李白的認識,體會作者寄情山水、熱愛山水的情操,激發學生讀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想象詩中描繪的情景,讀出詩的韻味,體會詩人從孤獨到不孤獨的情感。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寄情山水、熱愛山水的情操。

設計理念

“詩仙”李白是我國唐代最偉大的詩人,他的詩想象豐富,用胸中之豪氣賦予山水以崇高的美感。本設計以學詩知詩人的形式,想象理解詩的意境,同時鏈接相關資料,豐滿對詩人李白的認識,達到對《獨坐敬亭山》的理解更加飽滿的目的。

教學準備

1、課前佈置詩人蒐集有關詩人李白的資料。

2、自制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1、詩歌旅行:

讀詩《望廬山瀑布》《望天門山》

2、瞭解詩人:

知道剛才讀的兩首詩都是哪位詩人寫的嗎?(師畫簡筆畫李白頭像)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一、 揭示詩題,理解題意

1、揭示詩題,板書詩題及作者,提示“亭”字寫法,生書空。

2、讀詩題,給“獨”組詞,明題意。

3、瞭解“敬亭山”位置,(師畫簡筆畫山)複習“藉助註釋理解詩意”的方法。

4、介紹背景資料,理解“獨坐”。

知道詩人為什麼獨坐敬亭山嗎?

據史料記載,其實李白在宣城的時候,他的一個好友當時也來到宣城。可是,重陽節那天,這位朋友和當地官員一起去遊敬亭山,卻沒有通知好友李白。幾天後詩人獨自一人登上這敬亭山,所以他——獨坐敬亭山。

二、反覆讀詩,熟讀成誦

1、生自由讀詩兩遍,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指名讀,生評價。全班齊讀。

2、師生、生生合作讀,讀出節奏。

(1)師生合作疊讀:

第一次生讀全句,師疊後三字。

第二次詩疊前二字,生讀全句。

(2)男女生前二後三合作讀。

3、生配樂齊讀,讀出韻味兒。

三、想象畫面,整體感知

1、師配樂範讀,生想象詩中畫面。

2、交流:你的眼前彷彿出現了怎樣的景物?(鳥、雲、敬亭山)置身於這樣的環境中你有什麼感受? (景美、寂靜)

四、學一、二句,感受“孤獨”

1、説“眾鳥高飛盡”句意,理解“盡”。(課件:鳥飛)

2、説“孤雲獨去閒”句意,理解“孤”“閒”。(課件:雲去)

3、體會詩人情感:

此時的詩人,看到鳥飛、雲去,他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呢?(寂寞、孤獨)

鳥飛、雲去本是大自然的自然景象,為什麼現在使得詩人倍感孤獨呢?(課件:“孤”“獨”二字變紅)

4.介紹詩人創作背景:

同學們,這首詩是詩人53歲那年秋天,孤身一人遊敬亭山時寫下的。那時詩人被貶離開長安整整十年了,長期的漂泊,詩人飽嘗了人世間的辛酸,昔日的好友都把他給遺忘了啊。鳥兒飛走了,只留下我一個人;雲兒飄走了,只留下我一個人;連朋友都不理不睬,還是隻留下我——一個人哪,難怪詩人會感覺——孤獨啊(指“孤獨”二字)

五、學三、四句,感受“不獨”

1、説三、四句意,理解“厭”

2、體會“人山相看”

(1)誰和誰相看?(詩人和敬亭山)怎樣看是“相看”呢?(你看着我,我看着你)

(2)“看”有很多種,誰來説説,還有哪些表示看的詞?

(3)詩人和敬亭山是怎樣地看啊?( 四目相對、目不轉睛、含情脈脈地看)(板書:相看)

(4)鏈接資料,體會“相看”

同學們,知道這是詩人第幾次看敬亭山嗎?據史料記載,李白曾七次登上敬亭山,整整七次啊!詩人為什麼這麼多次登上敬亭山啊?全班交流。

3、創設情境寫話:人山對話

在大詩人李白的眼中,這哪裏是一座山啊,這就是他的一位朋友,一位永遠不會離開他,永遠不會拋棄他,會一直與他相伴的好朋友啊!一位孤單時想找他作伴、憂愁時想向他傾訴的好朋友啊!

大詩人李白孤獨時他會向敬亭山訴説什麼?敬亭山聽到詩人的心裏話又會對他説什麼呢?同學們,咱們來動筆寫一寫 。這一組寫李白對敬亭山説的話,這一組寫敬亭山對李白説的話。(生分組寫)

3、指名“人山對話”,體會“人山相知”。

兩組學生對話後師小結:

有這相知多年的好朋友,(板書:相知)哪裏還會有孤獨,哪裏還會有寂寞呢,難怪詩人會寫下這樣的詩句——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六、鏈接拓展,昇華“不獨”

1、鏈接李白寫山的詩句,體會“人山相悦”。

李白對山情有獨鍾,他一生遊遍了祖國的名山大川,他遊了北邊的天山,寫下了這樣的詩句——

(課件出示: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關山月》)

他登上南邊的蓮花山,寫下了這樣的詩句——

(課件出示: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古風》其十九)

即便是夢中,李白都遊玩了東邊的天姥山,詩人這樣讚歎道——

(課件出示: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夢遊天姥吟留別》)

來到西邊的峨眉山,李白寫下了《峨眉山月歌》——

(課件出示: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月歌》)

李白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流連山水之時也是他最快樂的時候!所以,當李白登上敬亭山時,他的心情怎樣啊?(喜悦)

是啊,李白與敬亭山兩兩相悦啊。(板書:相悦)

2、師小結:這就是李白最與眾不同的地方,儘管他的身旁沒有一個人陪伴,可他和敬亭山——(師指板書,學生説)相看、相知、相悦,從大自然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從大自然中汲取力量,排遣個人的愁緒,他才會寫下這千古傳頌的——(師指詩題)《獨坐敬亭山》啊,讀——

3、拓展閲讀《月下獨酌》,再識詩人。

是啊,月下獨酌,本是寂寞的,但詩人卻與月亮舉杯對飲,同歌共舞,好一個孤獨而又不孤獨的李白啊!這就是我們眼中的“詩仙”李白!

七、創設情境,誦唱古詩

1、時隔千載的今天,如果你有機會去安徽宣州,你一定會想去登一座山——你一定會想起一個人——

一定會輕輕吟誦起一首詩——(生背詩)

2、詩歌詩歌,一首詩也是一首歌,咱們一起來唱一唱吧。

(播放歌曲《獨坐敬亭山》)

3、李白為後人留下了近千首優秀詩篇,同學們,結束了今天這節課,老師希望你們走進李白的詩歌世界,和李白相看——兩不厭,你一定會更懂得李白的人生追求,與李白長——相知,你也一定會從李白身上汲取到催人奮進的力量,和李白長——相悦!

【板書設計】

獨坐敬亭山

李白

相看

相知

相悦

《獨坐敬亭山》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感悟詩歌的意境,熟讀成誦。

2.認識13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學會兩種筆畫,掌握“坐”的字理演變過程,掌握“鳥”的筆順。

3.通過進一步學習字理識字、韻語識字、藉助拼音識字等方法,培養想象力、觀察力和表達能力。

4.初步瞭解漢字的演變過程,激發對漢字的熱愛。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字理演變圖。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5分)

同學們,在我國的唐朝有位稱為詩仙的偉大詩人,他的名字叫李白。有一年秋天,大詩人李白遊安徽省的敬亭山,看到敬亭山的景色非常美麗。成羣的鳥兒在天上展翅高飛,天邊的雲朵悠閒的飄着。他覺得看也看不夠,於是就寫下了一首詩。詩的叫《獨 坐敬亭山》

同學們想不想知道這首詩是怎樣描寫敬亭山的`?請你閉上眼睛,聽老師讀古詩,一邊聽,一邊想,你從這首詩中想到了什麼樣的畫面?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力圖體現想象能力的培養,同時培養學生一邊聽,一邊想的良好習慣。

二、熟讀古詩,認讀生字(34分)

1.指導朗讀

(1)教師領讀。我們嘗試讀這一首詩吧。

(2)學生藉助拼音讀古詩。

2.學習生字

(1)學習要求認識的字。

拼讀7個要求認識的字,其中“坐”是平舌音,“只”是翹舌音,是整體認讀音節。

瞭解生字在本課中的意思。

(2)學習既要認識又要會寫的字

學習這幾個字要強調“蟲”是翹舌音,“魚”是整體認讀音節。這幾個字書上提供了字理演變圖。

迴文學“鳥”字

請同學們在這首詩裏找到天空飛翔的小鳥的詩句,讀一讀。

“鳥‘字是象形字,甲骨文象一隻鳥形,頭向左而立,還有嘴和一雙爪子,現在這個字已經簡化,要注意他的筆順。

在學習“牛、羊”兩字時,可以用謎語引入。

三、作業。(1分)

1.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2.收集關於“馬、牛、羊、鳥、蟲、魚”的成語。

第二課時

一、複習。(7分)

1.背誦《獨坐敬亭山》。

2.交流收集到的成語。

3.複習生字。

二、指導書寫(13分)

馬:注意第二筆的寫法,注意新筆畫橫折折勾的寫法。

鳥:注意字的結構,上窄下寬,注意小鳥“眼睛”的“點”。

蟲:第五筆是提,不要寫成橫。

三、完成書後活動與練習題“連一連,塗一塗”。(19分)

1.先觀察,看看每個圖形上的字都讀做什麼。

2.用筆連一連,把連成的詞語讀給大家聽,發現其中的規律。(同樣的圖形正好組成一組詞語。)

【設計意圖】:通過此題的練習,達到積累詞語的目的。

3.用彩色筆塗一塗。

四、作業(1分)

書寫本課生字,背誦古詩。

板書設計:

馬 牛 羊 鳥 魚 蟲

《獨坐敬亭山》教學設計 篇4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你喜歡哪首古詩?誰來背給大家聽?今天,我們再學三首,這三首詩想像奇特,你們一定會喜歡。

板書課題:古詩三首

這節課,我們先學第一首《獨坐敬亭山》,(板書詩題目)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寫的。

2、解題:

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獨坐:單獨地坐。連起來題目意思是什麼?

二、自學古詩

1、出示自學提示,佈置自學:

⑴讀詩、找出不理解的詞語。

⑵結合詩句,利用字典理解詞意及詩句的意思。

⑶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別人交流。

2、檢查自學:

⑴指讀全詩。(正音)

⑵流自己對詞和句的理解:

(師生評議)

盡:沒有了。

孤雲:孤單的雲,也就是隻有那一片雲。

閒:休閒,休息。

厭:滿足。

詩句意思:後兩句意思怎樣説才通順?

(“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説語意才順。這是理解古詩詩句意思的一種方法)

(句意:一羣羣鳥全飛光了,天上的那片雲獨自飄來飄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誰也不厭煩誰)

3、這首詩描寫了怎樣的景象?表達了作者什麼思想感情?

(全詩描繪了孤山淒涼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孤獨寂寞的思想感情)

三、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全詩

1、體會作者感情,自己練讀這首詩。

2、指讀全詩,教師範讀指導,學生練讀。

3、背誦全詩。

四、擴展

1、你還喜歡我們以前沒學過的李白的哪首詩?説説為什麼喜歡它?

2、交流。

(學生説)

3、把喜歡的李白的詩抄在摘抄本上。

五、佈置作業

熟背《獨坐敬亭山》。

《獨坐敬亭山》教學設計 篇5

一、教材解析

本課是人教實驗版國小語文教材第8冊第一單元的第一課《故事詞三首》的第一首。詩中寫了許多鳥高高的飛走了,單獨漂浮在天空中的一片雲彩,也悠閒的越飛越遠。只有作者和敬亭山兩個怎麼看也不厭倦。

本單元的主題是“熱愛祖國河山”,讓學生跟隨作者在“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體會作者表達的方法”。選編的意圖一是是學生通過對詩文的誦讀和欣賞,感受南方自然風光之美;二是體驗詩人的思想感情,同時積累古詩詞名句,豐富語言積累。三是增強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增加文化積澱。

依據教材要求和選編意圖,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

1、認識並會寫一個生字。(認識並會寫三個生字。認識並會寫一個生字)

2、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並默寫課文。

3、學習通過看註解,邊讀邊想畫面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能用自己的話説出詩句的意思。

4、感受祖國山河的美麗,受到美的薰陶。

根據選編意圖和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認知水平,我確定的教學重點是:會寫文中出現的生字,能用自己的語言説出詩句的意思並背誦默寫古詩文。難點是: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想象畫面,受到美的薰陶。

二、教學方法

新課標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的個性行為,教師的一切教學活動都是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幫助者、組織者和引導者。鑑於學生對古詩文的接觸已經有基礎,他們喜歡讀詩文,但對詩句的理解還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對作者寫作背景和寫作心境的瞭解必定有一定的困難,還需要教師給予一定的點撥和引導,所以,我選擇的教學方法重點有兩個:一是引導法,引導學生學習生字詞,理解生字詞,引導學生理解詩句含義,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心境。二是創設情境法。將學生融入詩句所描寫的意境情境中,入情入境的體會詩人的心情,達到文本、作者、讀者和諧交融的目的。

三、學習方法

新課標強調:語文教學要重視讀的訓練,要以讀為主,尤其是古詩文的教學更要體現和落實“讀”的訓練要求,所以,我引導學生選擇的學習方法就是“誦讀領悟法”,讓學生用“讀、思、議”的方法,通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形式,經歷“初讀正音——讀出節奏——細讀明白——精讀品味——熟讀積累”的過程,完成學習任務。

本文我安排一個課時完成

四、教學流程

依據單元主題、選編目的、課文內容和課後習題,我設計的教學流程有以下點:

(一)對詩導課知作者

1、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2、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3、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4、誰能站起來給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積累的古詩句?

師:我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古詩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閃耀着光輝。説到古詩,我想,唐代一位被後人稱為詩仙的大詩人應該不陌生吧。他的名字叫——李白。

關於李白,你們瞭解多少呢?(學生交流收集的關於李白的資料)

李白的確是一個文學大家,今天我們就共同來學習他一個流芳千古的作品《獨坐敬亭山》。(師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已有的舊知自然過渡到新課上,便於激發學生學習的願望,將學生的思維充分調動起來,為營造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做好鋪墊。)

(二)細解課題明學法

1、字理識字:“亭字”的讀音注意什麼?亭是什麼樣的(頂尖,角飛翹下面有柱子。)怎樣記“亭”字?(簡筆畫畫亭的樣子)“亭”字的一點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飛起的角象禿寶蓋,所以寫寬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請同學們在生字表下照着寫一遍。

2、理解課題:對於詩的題目,你是怎麼理解的呢?

獨——獨自,孤獨、孤單

敬亭山你知道在哪裏?你怎麼知道的?(看註釋就是學習古詩文理解古詩文最好的方法之一。)

敬亭山,古名昭亭山,又名查山。在安徽省宣州市北5公里,山高286米。原有翠雲庵、廣教寺、穿雲亭、單梯亭、額珠樓、太白樓等古蹟,今已無存。諸勝蹟中僅有山南麓之雙塔與古昭亭石坊。自南北朝時,南齊詩人謝朓、唐代詩人李白在此賦詩,此山遂得名於天下。

先理解每個詞的意思,然後連詞成句,我們就可以理解整句的意思了。

3、師總結:敬亭山是一個山名。意思就是詩人獨自坐在敬亭山。這首詩就是李白獨自坐在敬亭山時的所見所感。

(從課題入手,讓學生知道理解古詩句的方法就是通過看註釋和聯繫生活經驗逐詞理解,然後連詞成句,達到整體理解的目的。此環節重在點撥學生學習古詩文的方法。)

(三)初讀課文讀正確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學生試給古詩標出節奏。帶着節奏練習讀。

3、檢查朗讀情況:個人讀,齊讀。

(設計意圖:此環節設計有三步,一是學生自由朗讀,要求讀通讀順,初步感知詩文;二是讀出節奏,四年級學生已有一定的學習古詩文的基礎,所以對於這首朗讀起來比較簡單的五言詩,讓學生自己讀出節奏,應該是沒有難度的。三是檢查朗讀情況,發現問題,隨時糾正。這一環節也充分體現了“讀”的學習方式。)

(四)細讀課文讀明白。

1、解詞:同學們再讀詩,看有哪些詞不理解的,可以通過看註釋或者看插圖解決,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討論,理解。

2、集體交流詞的意思。(“眾鳥”許多鳥;“高飛盡”都高高的飛走了;“孤雲”孤單的雲;“獨”獨自;“閒”悠閒;“相看”互相看;“不厭”不滿足,聯繫上文應該是看不夠。)

3、小組討論交流詩句的理解。

4、全班交流對詩句的理解。誰能用自己的話説説詩句的意思。

一、二句:所有的鳥都高高的飛走了,就連那一片孤獨的白雲也悠閒的飄向遠方。

師總結:師小結:這句中,出現了幾種景物?板書:鳥飛盡雲去閒。這些景物還在嗎?留下的是什麼?(淒涼、孤獨)用有物襯無物,讓我們更感到了一種(孤獨之感,天地之大,就剩我一個人了。)

三、四句:和我相互看着,看葉看不夠的,只有敬亭山啊!

還可以怎樣的説?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怎麼看也看不夠啊!(這是理解古詩詩句意思的一種方法。只要能將句子説通順完整,我們怎麼調整這些詞語都可以的。)

這句中寫了什麼景物?(山和人)怎麼樣的狀態?(相對)山會看着人嗎?這是怎樣的寫法?(擬人)

帶着對句子的理解,再來齊讀一遍詩句。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讀自悟,不理解的與同學交流,討論,目的是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重視學生的合作參與,並運用解題時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在此環節重點體現教師的引導作用和學生自主學習,合作的交流的學習方式。)

(五)精讀品味悟情感

1、鳥飛走了,雲也飄遠了,寂靜的世界裏只剩下了詩人和敬亭山。詩人凝視着敬亭山,感覺山也好像在凝視着他。可是,你們知道詩人李白寫這首詩時是一種怎樣的心境嗎?

補充資料:李白少年時就博覽羣書,以才聞名天下,很有文采。他寫這首詩時正被權貴迫害,長期流落他鄉,受盡了別人的歧視和冷眼,飽嘗了人間的辛酸,世態的炎涼。

2、如果你是當時的李白,遇到這樣的處境,你會怎麼想?

3、此時,詩人的心情會是怎樣的?

是啊,實際上,詩人越是寫山的“有情”,越是表現出人的“無情”;而他那橫遭冷遇,寂寞淒涼的處境,也就在這靜謐的場面中透露出來了。

4、請你把自己當做李白來誦讀古詩。多讀幾遍,試着背下來。(檢查背誦)

(設計意圖:適時補充李白不得志的材料是為了尋找學生與文本的撞擊點,引起學生共鳴。因為李白距離學生久遠,他們無法理解詩人當時心情,引導他們進行説話,也加強了語言的訓練,使語言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得到了昇華。此環節的重點方法是創設情境法,讓學生進入作者的心境,體會作者的心情,達到文本、作者、讀者情感交融的目的。)

5、如果讓你依據詩文將自己想象到的畫面畫於課本上這首詩的空白處,你會怎麼畫?(機動)(學生交流:可畫前一句的情景,也可畫後兩句的情景,也可全畫,)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主要也是引起生與文本語言的撞擊,重要是培養生的想象能力,給詩配畫一環節也體現了“尊重個性,面向全體”的設計理念,讓學生把自己想象的的情景通過畫表現出來,使學生的想象能力得到提升,還促進了他們的動手能力的發展。

作業:將這首詩背給爸爸媽媽聽,並和同學比一比,誰能又快又好的將詩默寫下來。

自己查找一首李白的詩背誦下來。

設計意圖:作業的的佈置有兩個,一是針對本課的重點內容設計的,讓背給爸爸媽媽聽,並比賽默寫,目的是為了落實將重點知識進行課後鞏固,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二是收集一首李白的詩背誦下來,目的也是為了實現用一首帶多首的閲讀教學要求,達到學生對我國古代文化知識的積澱的目的。

《獨坐敬亭山》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的目標:

學會本課的生字、生詞。藉助字典與註釋理解詩句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過程與方法的目標:

學生通過自己查閲課外資料、字典,朗讀體會、小組合作來學習古詩 。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想象古詩描繪的情景,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體會詩人表達的感情,有感情的誦讀古詩。

教學方法:

知識搶答式導入,情境創設法,自主合作學習法,巧解圖畫理解詩意等。

教學準備:

敬亭山文字資料、白紙。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獨坐敬亭山》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導入語:

我們先進行一個課外知識搶答。唐朝是我國古詩創作最旺盛的時期,在眾多詩人中,有兩位最著名的詩人,他們是誰?

(根據學生課堂反應,老師提示:一個是李白,人稱“詩仙”,一個是杜甫,別稱“詩聖”。)

2、揭題,誰來背李白的詩,會背幾首就背幾首。

(學生可能會背要學習的這首,應該表揚,且要順勢揭題板書。)

(二)整體誦讀,初步感受。

1、啟示學習方法和要求:

(1)自由讀詩,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特別是生字的讀音。然後看註釋理解詞句;

(2)反覆朗讀,體會詩人當時的思想感情;

(3)再講出詩歌的背景,導出“孤獨”的詩歌基調。

2、學生自由讀古詩,然後再指名朗讀古詩,聽聽是否讀的既正確又通順。

3、藉助詩文註釋,整體感知內容。

(1)釋題意。

獨坐:單獨的坐。

敬亭山:原名昭亭山,屬黃山支脈,東西綿亙百餘里,大小山峯60座,海拔317米。

連起來題目是什麼意思呢?

(2)抓景物。

詩中寫了哪些景物?這首詩寫了眾鳥、孤雲、敬亭山三樣景物。

(三)分部解讀,感悟詩情。

第一,學習“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1、畫。根據自己的理解,讓學生用簡筆畫畫出這兩句詩的意思。

2、議。説説為什麼畫好多隻鳥?為什麼只畫一片雲?幫助理解“眾鳥”和“孤雲”。

再出示一個空白的畫面,讓學生説説為什麼需要這個畫面,以此理解“盡”和“去”。

3、轉。教師語言過渡:看來靜止的畫面是無法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字裏的精妙的。眾鳥飛走了,孤雲離去了,現在只剩下李白一個人了,怪不得題目裏是——“獨”坐敬亭山。

4、品。坐着這種孤獨的內心境界是通過什麼表達的?你從哪些字詞中看出來的?引導學生品味語言的內藴。

5、讀。引導學生反覆誦讀,讀出孤獨的味道。

第二,學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1、質疑。學生提出自學這兩句詩的疑難問題。

可能有:既然“只有敬亭山”,為什麼會看不厭呢?敬亭山真的那麼好看,令人看不厭嗎?課題中的“獨”是很孤獨,這裏卻寫“相看兩不厭”,不是矛盾嗎?

2、釋疑。

提供敬亭山的文字資料,體會李白看敬亭山看不滿足的表面原因是景美。

山上有一峯庵、擁翠亭、雲齊閣、翠雲庵等亭台樓閣,此外還有云根石、額珠樓、最高亭、穿雲亭、十賢祠、太白樓、古昭亭坊、勒詩石、裴公井、綠雪井、夢珠泉、廣教寺、雙塔、懷英亭、龍首亭等。

追問:李白僅僅把敬亭山當作一個景物來看嗎?(詩人把敬亭山當作朋友。)

3、感悟。

既然詩人與敬亭山成為了朋友,那大家聯繫上下文想想詩人在敬亭山上會與這個“好朋友”説些什麼呢?

的確,大家想的都很對!詩人確實找到了朋友,但老師卻認為詩人還是很孤獨,你們認為呢?難道不是嗎!你們看作者只能在大自然中找朋友,而現實生活中呢,找不到朋友,難道他不孤獨嗎?!

4、品讀。此時,你就是詩人李白,你來吟一下這首詩吧!引導學生反覆誦讀,讀出應有的語氣。

(四)表情朗讀,昇華詩意

1、《獨坐敬亭山》看似寫景,其實也是抒發作者的感情,就讓我們也帶着作者的感情再來讀一讀這首詩吧。引導學生用各種形式朗讀全詩。

2、背誦全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