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端午節班會活動記錄

來源:文萃谷 5.03K

大量湧入的外來思想文化,急劇轉型的社會環境,飛速發展的信息技術等,對學生的生活方式,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產生深刻的影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中學端午節班會活動記錄,希望大家認真參與~

中學端午節班會活動記錄

  【1】中學端午節班會活動記錄

  教育目的

學生了解端午相關知識,培養學生積極參加端午節相關活動的自覺意識.

學生通過參加端午系列活動,增強民族意識,昇華愛國情感.

學生通過對中韓兩個端午節比較,提高保護中國傳統文化,傳承中華美德,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的意識.

  活動意義

端午節是中華優秀傳統道德教育的有效載體."端午節食粽"藴含着人們對屈原所代表一種中華民族高尚的人格的追求;"端午節龍舟競渡"展現出一種昂揚向上的運動精神和力爭上游的民族豪情;而"端午節插菖蒲,插艾蒿,喝雄黃酒"等習俗則表達了一個多民族國家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健康長壽的願景,也彰顯出一種熱愛自然,天人合一的情懷.我校藉助端午節開展系列專題教育活動,引導學生崇尚自然,強身健體,培養學生"團結合作,鋭意進取"的民族精神.

  實施過程

(一)準備工作

召開會議,告之專題活動主題,討論如何開展活動並分配任務

準備相關資料和製作活動需要的道具

出一期相關內容的黑板報

召開第二次班幹部會議,檢查專題活動各環節落實情況

(二)活動流程

  一,預備環節:

端午古詩詞吟誦.

端午節,一個充滿文化傳統的節日,有太多遷客騷人為之傾倒,為之稱頌.對端午節詩詞的吟誦有助於學生走進端午,親近端午,感受端午的文化氣氛,激發他們的.探究熱情.

  二,正式環節:

1,主人公jacky登場,表演的形式向大家交代身份.(海外僑民第三代,趁回國探親的機會回故鄉探訪故鄉的端午節.)

2,主人公聽説的四個端午節起源:

曹娥小品(見附件1)

楊震小品(見附件2)

屈原小品(見附件3)

勾踐小品(見附件4)

讓學生觀看小品並對小品的真假做出評判.並有邀請的嘉賓(龍南七寸居委會的阿姨)做總結並再補充一個起源的傳説.

在四個小品中,除了楊震這個小品,其餘都是真的,再給同學補充兩個起源的傳説,一個是為了紀念清官——陳臨,而不是楊震.另一個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的軍事家,謀略家伍子胥.這五個傳説分別代表了中華民族所倡導的對祖國的忠義,對父母的孝順,為官的清廉,成就事業的智慧以及困境中的奮勇.

3,端午節民俗傳統大討論:

我們學校學生有一個明顯的特點,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請他們交流各自家鄉過端午的風俗習慣,其中穿插以下環節,總時間約為25分鐘.

(a)包粽子:比一比哪個班的粽子包的又好又快.

時間:5分鐘

人員:每班兩人

評委:居委會阿姨

(b)做香袋:教主人公做一個,大家一起動手做.

時間:約5到8分鐘.

人員:每班兩名代表上台教主人公,其餘同學在原位自行製作.(來賓參與互動製作)

結果:展示製作成果.

(c)喝雄黃酒:用雄黃酒在大阿福額頭上畫一個王.

時間:約2到3分鐘

人員:jacky

結果:介紹民間曾經流傳過的用雄黃在孩子額頭上畫"王"字.

  【2】中學端午節班會活動記錄

傳統佳節端午臨近,為了引導學生更好地瞭解、喜愛傳統節日,進而提升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識,培養他們的民族自豪感,王莊中學積極開展“我們的節日·端午”系列活動。

“知習俗”,引導學生通過看書、上網、詢問家長等方式,瞭解端午節的由來,以及祖國各地過端午的傳統文化習俗等;“話端午”,召開“我們的節日·端午”主題班會,説説端午節的由來,説説包粽子的習俗,説説屈原的故事,説説屈原的詩詞,引導學生體驗瞭解端午節的來歷意義;“學習俗”,以“我向長輩學一技”為主題,瞭解學習的端午節各種習俗,在學習的過程中,嘗試用做一件家鄉傳統的端午習俗以的文化教育活動,讓學生們感同身受端午節的傳統習俗。活動將中華民族的氣節教育、節氣文化和學校特色文化緊密結合在一起,進一步增強了學生對端午節傳統文化的瞭解和熱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