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語錄》讀後感精選15篇

來源:文萃谷 1.17W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很多有名的語錄吧,語錄具有短小簡約,不重文彩的特點。那麼你所知道的語錄都是什麼樣子的?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姥姥語錄》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姥姥語錄》讀後感精選15篇

《姥姥語錄》讀後感1

《姥姥語錄》給我的感受很大,我的心中有了一種莫名的感動。姥姥是個農家婦女,可是她卻用簡單易懂的語言來教育我,讓我明白了很多連聰明的人都説不清的道理。姥姥心中一直有一個結,就是小舅死。那年作者的`小舅為救他的戰友犧牲了。那時姥姥認為天塌了,而姥爺把蚊帳燒了,在那時蚊帳可是大件啊。姥姥眼睛眨都不眨一下的讓姥爺燒了。姥姥還喜歡看書,陳丹青、季老的書,姥姥對季老的母親表示遺憾。姥姥也是能人。幹什麼都很能,從春天開始,姥姥家的水果、蔬菜就沒斷過。冬天也能吃上最脆的大青蘿蔔,因為能人能;姥姥家的鹹鴨蛋是真香,因為能人能。

姥姥是作者50多年的朋友了,而這個好朋友卻沒見到她最後一面,作者心中一直是個傷疤。

《姥姥語錄》讀後感2

從小我也是奶奶帶大,總覺得奶奶那一輩子的人非常的淳樸,奶奶也説了很多大白話,但是卻對我應該很深,奶奶説天亮睡不久,人老命不長。

每每奶奶早上都是很早就會起來,雖然奶奶做的飯一般,但是我卻認為是世界上最好香德菜,隨着奶奶年齡德增長,慢慢奶奶很多時候老是糊塗,飯菜有時候鹽少有時候言多的,但卻一樣時常都拿出雞蛋出來,在她認為雞蛋就是最珍貴的,很多時候自己不捨單吃留給我。小的.時候有好吃的奶奶總會留給我,我問她奶奶你也吃,奶奶卻説少吃多有味,説他吃飽了。後來長大了才慢慢知道奶奶其實是捨不得吃給我吃罷了。

再到後來我也學會了騙奶奶,每次給奶奶買東西總告訴他很便宜。帶她去超市總會説十幾塊一斤的東西告訴他一塊錢一斤,然後奶奶不亦樂乎的拿了很多,邊拿邊説比家門口賣的還便宜呢,我説是的呀 喜歡吃就多那拿一點。記憶中的奶奶給我感覺其實真的很偉大,雖然沒有讀過書,但是教給我很多的道理卻比文化人還文化人德感覺。文章?很多部分放佛就像看

到了奶奶的影子了一樣。最後祝願我家老小孩能夠長壽,而我能夠對對回去看看他。

《姥姥語錄》讀後感3

文章很樸素,卻藴含着很多為人處世,生活的大哲學。雖是些平常的大道理,但卻不見得人人都悟得明白。有時覺得姥姥説的話就像是哲學家説的一樣,細心研讀都感覺是真理。姥姥的理兒很直白、很實在,她為什麼不悲觀、不放棄呢?是無奈還是現實?她從沒想着以此來教育誰、給予誰,她就是這麼想的、這麼過的,她認為這些都是“是個人都該明瞭的理兒”。姥姥一生崇尚文化、崇尚知識、崇尚富裕、崇尚美好,可這一切她都不曾擁有,但你總覺得她什麼都有。那時候因為日子窮,姥姥沒有識過字讀過書,但是她對知識學問卻是非常渴望,姥姥一直敬佩那些有大學問,會讀書的人。在姥姥眼裏,“唸書的人不管長得麼樣,你仔細看都長得好看。書念得越多,人長得越俊。沒念過書的人眼神是傻的。”雖然姥姥沒讀過書,但姥姥讀了很多生活的書,同樣有大學問,她一生過得清醒,很充實……

姥姥説:“人的肚子不怕餓,沒有稠的.就喝點稀的,沒有稀的喝水也死不了。眼睛可不能餓着,眼要是見不着好東西,慢慢地心就瞎了,心瞎了,人就沒用了。眼要是吃不飽,人就像個傻子。”像這樣簡單樸素卻有藴含大哲理的話,姥姥經常説,或許我們每人家裏都有像這樣的一個“姥姥”。

《姥姥語錄》讀後感4

很少讀語錄,總覺得語錄放在當時的語境裏才更有勁頭,更是味兒。可是翻到這本書的時候,還是抱着很多想法,一頁頁地翻了下去。倪萍老師畫畫雖是半路出家,雖然我不懂畫,但是看到那一頁頁我覺得真美,真自然。讀着老人從小對她的教導,真實在啊,老人是一腳一腳走出來的智慧,是實踐來的,話老,理卻實在。我想到我那個活到98的老奶奶,我爸爸的奶奶,真不容易,早年守寡拉扯5個孩子長大,一輩子堅強,忍耐,勤勞,聰明,明白了一輩子,那隻裹着的小腳同樣走出了真智慧。

這樣明白的老人真不少,能讓我們繼承的東西也真不少,傳下來就是財富。倪萍老師對姥姥的愛讓我汗顏,我也是在姥姥胳膊上長大的,從國小開始,一到週末就騎自行車跑十來裏去找姥姥,她幫我藏了那麼多好吃的`,多少年了都這樣,可是慢慢我大了,上大學了,畢業了,結婚了,生子了,離姥姥越來越遠了,見面的次數越來越少了,講起話來也不知從哪講,親起來也不知怎麼親了……是我還不夠用心吧,怎麼就忘記了姥姥怎麼給予我的愛呢。最悔恨不過是想孝順卻再也沒有機會,而值得慶幸是,如今還來得及,不讓自己隱藏的愛毀於遺憾和無奈,還好,姥姥還在,好好愛,還來得及。

《姥姥語錄》讀後感5

毛姆在《人性的枷鎖》中説:人追求的當然不是財富,但必要有足以維持尊嚴的生活,使自己能夠不受阻擾地工作,能夠慷慨,能夠爽朗,能夠獨立。在眾人追求成功的當下,也有不少人沒能把握好生活和工作的.平衡。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我從小是吃姥姥做的飯長大的,隔代親是一種深厚的感情。我知道老人家年紀大了,身體一日不如一日。可是她仍盡力地維持着以她的方式表達着對孫子對兒女對這個家的愛。我也喜歡旅遊,可我深知父母在不遠游,因為家人在,牽掛在,邁出的步子總覺得沉甸甸的。姥姥一生堅韌獨立、勤勞善良能幹、隱忍,她雖不識字,但也很開明,跟得上時代的發展,關注時事新聞,姥姥快70了,我想貪心地盼望他能陪伴我一輩子,希望她能幸福安康 長壽,捨不得她。在讀倪萍的這本書期間,和姥姥在一起的這二十幾年間在腦海浮現,記憶裏慢慢的是快樂幸福和姥姥無微不至的關懷和愛,年歲越大竟也會慢慢怕起來,怕她終有一天會離去、怕子欲養而親不待 、我只能盡最大努力去孝順她 常回家看看 …

《姥姥語錄》讀後感6

雖然是一本很通俗的書,但還是慢慢地,細細地品味完了。因為倪萍老師的書意想不到的好看。之前在《朗讀者》裏面看了一篇《姥姥語錄》的書摘,瞭解了一點倪萍的特殊的遭遇,以為此書也就是看看姥姥一點透着人生哲理的話。現在看看,倪萍雖然不是專業的作家,可是她的書比起不少專業作家寫得更吸引人。真摯感人、通俗直白是本書最大的'特點也是最吸引我的地方。數個地方都看得我淚水漣漣。“骨肉相連,分開了就是血”這篇看得我最為傷感。

也很佩服喜歡倪萍的真實坦誠,她在書裏數次寫到自己如何花錢,錢賺的多,這是我所佩服她的一個地方之一。另外她是一個表裏如一的人。以前看她主持春晚就是感覺她很熱情,感性,淚點比較低,就像一些讀者説的那樣感覺她比較煽情。現在讀了她的文,感覺她就是這樣一個人,善良、堅強、勤勞、能幹、寬容……就像她形容姥姥一樣。她和姥姥一樣是一個了不起的人,值得我敬佩的人,能説會寫、能上能下、能吃苦能耐勞、能賺錢會畫畫。

她是一個有人格魅力的人,可能這本書以後還會再讀一遍,因為裏面真的有精神食糧。還想以後再讀讀她寫的《日子》,現在等着它的電子書上架。總之個人認為《姥姥語錄》絕對是值得一讀的書。

《姥姥語錄》讀後感7

看完全書,感覺姥姥的一生真的活得很透徹,小小的生活細節裏藴藏着大大的智慧,一個上世紀初出生的老人,很多觀念我覺得比現在的很多人都要先進,佩服。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總是會想起我自己的'外婆。我跟外婆的感情雖然沒有倪萍和她姥姥的感情那麼深,但是從小到大,還是感受到了外婆對我深深的關心和愛護。她曾經為了我和舅媽在年二十九吵架;小時候她總是拉着我的手哽咽着説“我最擔心的就是你們孃兒倆”,她也總説“好在你那麼聽話,你媽就沒那麼辛苦,你看那誰誰誰……”每次想起,我的內心都感覺特別温暖,又有點難過。我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時候去告訴她,她眼泛淚光,臉上是藏不住的笑意:“這下我就不用擔心你們了,好好讀書找個好工作,將來掙大錢,過好日子!”她是真的高興,也是真的放心了。

今年過完年我們走的時候,坐在車上的我看到她憋着眼淚拿着掃把假裝在掃地,心裏特別難受,也許八十多歲的她心裏早已知道,每一次的分別都可能是最後一次吧。外婆真的老了。外婆八個子女中,老媽排第六,我一直覺得自己現在二十多了,還能有外婆,真的特別幸福。但願外婆健康無病,長命百歲。

《姥姥語錄》讀後感8

經過校長的推薦我買了《姥姥語錄》這本書,讀後讓我很受啟發。

為《姥姥語錄》”字裏字外都是些人人都明白的理兒,家家都遇上的事兒,“所以才更讓人感到自然、親切,才更容易走進人的內心。

白巖鬆説,”有學歷的人,不一定有文化,沒學歷的人,不一定沒文化。“你看倪姥姥這個沒上過學的小腳老太太,用樸實的語言講的都是人生的大道理。姥姥説:”一人一個腦子,不好把自己的`腦子往人家腦子套“,這句話貌似更有學問的表達可以是”不要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別人“;還有”不管啥事你想不通倒過來就想通了,什麼人你看不慣換個個就看慣了“,姥姥其實是想説”要學會換位思考“;還有”國家和小家一樣,先把人弄好了,啥就都好了“,你看這個姥姥多不簡單,語錄裏不但包含生活智慧,還有”治大國若烹小鮮“,”要以人為本“的治國理政思想。姥姥的語錄還有很很多。

姥姥語錄是倪姥姥在99年的酸甜苦辣的人生實踐中總結出來的,而且一直身體力行着。原來,生活,才是我們最偉大的導師。當然,姥姥毫無疑問是所有經過生活磨礪的人中的智者,我想,根源應該是姥姥有一顆善良、寬容、感恩的心。

《姥姥語錄》讀後感9

今天終於把看了倪萍大姐的《姥姥語錄》,我感到很温暖,很感動!就像奶奶,媽媽的話兒,很貼心,很實用。看完了。很是讓我感動。

作者以“嘮家常”的形式,講述了一個沒有受過正規教育,裹着一雙小腳,大半輩子圍着鍋台轉的平凡的'老太太——姥姥。姥姥卻用一生的生活經驗,指導着自己的為人處事,並潛移默化地教育着自己的後輩,那些看似平常的話語卻透着豁達,透着大度,透着善良,透着哲理,透着智慧。

姥姥説:“不管啥事你想不通倒過來想就通了,什麼人你看不慣換個個兒就看慣了。是呀,生活中很多事需要換個角度,換個位子思量,往往就能得到海闊天空的樂觀場面。

姥姥説:”孩子,不怕,多黑的天到頭了也得亮。“是呀,再大的事,再難的關,總會過去的。很簡單的話,仔細品品,很有些哲學的味道,耐人尋味。

姥姥説:”有一碗米給人家吃,自己餓肚子,這叫幫人;一鍋米你吃不了,給人家盛一碗,那叫人家幫你。“這是何等的境界,她告訴我們,表面上我們幫了人家,實際上,是人家接納了我們。

這是讓我在生活中很有用的一本書,這是教我做人的一本書。看了倪萍的《姥姥語錄》,我感到很温暖,很感動!就像奶奶,媽媽的話兒,很貼心,很實用。

《姥姥語錄》讀後感10

總算看完了,起初看這書都是睡前抹淚看的,我的外婆也就是文章所謂的姥姥在我小時就中風對她沒有什麼情感寄託,包括我奶奶也是因為重男輕女思想感情不深。所以看這書時我想到了三個人,一是我的舅媽,我是隨着舅媽長大的,父母自小出門打工,所以在我心中最割捨不下的就是她,記得父母剛回來那幾年我時不時都會想着要去舅媽家看看她,就算在她身邊也想念她。我很怕她老去的那一天,不知道我會有什麼反應,我不敢想,怕想。

看到中間部分我想到了我女兒的姥姥也就是我的母親,説實話她在我童年記憶中出現的並不多我是跟着舅媽長大的孩子,但是她卻做足了姥姥的角色,懷孕母親就沒有上班,出月子後我就久住孃家,女兒的成長是姥姥陪伴的,我在想以後我的女兒是不是也可以寫一寫她那質樸的`姥姥,或是從生活中表達她的這份孝心。

第三個想到的是我自己,文章姥姥的閒語中都飽含大智慧,一把年紀的姥姥刻苦勤奮還和季老成為同學,毫不遜於年輕人,倘若我成為了姥姥能不能言傳身教一番教好自己的小外甥呢?這個想的倒也有點遠了。先從自己的孩子着手吧!

《姥姥語錄》讀後感11

讀完《姥姥語錄》着實被感動了:感動倪萍對姥姥的孝順,感動姥姥的善良、寬容和智慧。

姥姥是個有大智慧,活得大氣的老太太,真正的能人不是斤斤計較,精明有心機,而是把平淡的日子過的舒心,和睦,讓家是個温暖的地方。精明的過是一輩子,聰明的過也是一輩子,有的老人是家裏的明塔,讓人尊敬,晚輩們發自心的孝順。

白巖鬆説:“有學歷的人,不一定有文化,沒學歷的人,不一定沒文化。”你看倪姥姥這個沒上過學的`小腳老太太,用樸實的語言講的都是人生的大道理。姥姥説:“一人一個腦子,不好把自己的腦子往人家腦子套”,這句話貌似更有學問的表達可以是“不要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別人”;還有“不管啥事你想不通倒過來就想通了,什麼人你看不慣換個個就看慣了”,姥姥其實是想説“要學會換位思考”;還有“國家和小家一樣,先把人弄好了,啥就都好了”,你看這個姥姥多不簡單,語錄裏不但包含生活智慧,還有要以人為本的治國理政思想吶。感謝姥姥語錄讓我茅塞頓開,收穫頗多!

挺喜歡這本書的,也希望你能去看看。

《姥姥語錄》讀後感12

其實在張校長髮這條信息之前,我們的杜老師就已經讓我們閲讀《姥姥語錄》了。

這是一本充滿愛和善的書,字裏行間都是一些小到不能再小的事情:包包子,撿麥穗,聊閒話……但卻在作者的筆下生動了起來,如果沒有對姥姥那份無微不至的愛,對生活的`感觸深厚,怎麼會寫出那麼生動,那麼活躍,那麼活躍;更激活了心中對愛的理解,對孝的理解,對人和生命的理解。

這本書啟發了我兩點:一是姥姥的智慧;而是作者的孝心。

姥姥那些智慧的語言和比喻令我印象極為深刻,其中,就有這麼一句:“有一碗米給人家吃,自己餓着,這叫幫人;有一鍋米吃不了,給人家盛一碗,這叫別人幫你。”我一開始對後半句很奇怪,給別人盛飯,怎麼能叫別人幫你呢?後來想了想,正因為是有了前一句“有一鍋米自己吃不了”,這句話才能讓人想通,姥姥的智慧真是博大啊。

作者為了能讓97歲的姥姥能有些事做,讓姥姥剝瓜子來掙錢,作者是想讓姥姥快樂地過完一輩子;為了能讓姥姥補補身體,補品從幾元一斤買到幾千一斤,為了能讓姥姥開心,作者真是費盡心思。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趁着家人還健在,只要讓長輩感到滿足,幸福,這即是孝了。

《姥姥語錄》讀後感13

對於倪萍,不像父母輩的對她那麼喜歡和熟悉,但也是從小就聽説的,後來淡出熒屏,直到前段時間出現在大眾視線裏,這時候的她面容滄桑,身材臃腫,很多人開始評論她面容身材走樣,不像別的哪個哪個明星一樣容顏不老,讀了這本書,瞭解了她所經歷的事情,更覺得她偉大、美麗,她像天下所有的母親一樣把自己的青春容顏給了她生病的孩子,為了孩子的眼睛勞碌奔波了十年,那還顧得及保養自己的外貌,恨不得把自己的眼睛給孩子,並且她的'容貌與她真實的年齡也是相符的,為何非要要求明星們擁有二十幾的容顏呢,每個年齡段都有它獨特的魅力啊。所謂偶像,不是高高的站在台上,用胭脂水粉塗過的面容展現給大家看的,而是擁有真實的靈魂,用自己的勇敢善良鼓勵着愛她的人們。看着這本書,那些樸實卻有深刻道理的話語、水門口的村子,都給人一種無比的親近感,就像在聽一個同村人講故事,如此平易近人,在自己遇到不順的時候,打開讀幾篇,看幾句姥姥説的話,頓時就能打開心結,繼續温暖的往前走。

《姥姥語錄》讀後感14

倪萍的姥姥語錄是一本可以翻翻的書,看它可以藉着想念自己家的老太太,可以是奶奶、姥姥甚至是婆婆和老孃,姥姥語錄就像家家老太太家長裏短的事兒、理兒,陳芝麻爛穀子都可以從塵封的記憶中揪出,曬曬晾涼。

自己的姥姥也來自山東,和書中的老人一樣,講着舊禮、循着舊規、有點樸實、有點世故、有點從容,留着齊魯的遺風。也許是這個原因吧,對書中姥姥的言行尤其熟悉、親切,像是在腦海中過電影,觸發了對自己姥姥的音容笑貌和甜蜜場景的'回憶。

計劃着將姥姥語錄作為臨睡前泛讀,計劃着進行泰戈爾式的品味和享受,只是,看了幾章就發覺這其實也是倪萍的語錄,萍姐的話如夠年頭的美酒,不僅甘醇,而且辛辣,搞得每一小節抒情短評都見微知著,澎湃得一如激情燃燒的歲月姥姥語錄讀後感一年級作文

還是那個總是煽動得人心情盪漾不已的大牌主持啊,有本事拿起筆刀繼續無聲地撥動、震顫人的心絃。我決定臨睡前還是不看了,保持淡定。

《姥姥語錄》讀後感15

《姥姥語錄》是含着熱淚看完的,看了一遍再看一遍。

都説倪萍老師善於煽情,可是寫姥姥我想煽情絕對不是有意為之。倪老師字字真情,她含着淚寫完,讀者含着淚讀完。

姥姥的愛一生養育着倪老師和一大家子的心靈。姥姥的生活哲學如同儲蓄卡,裏面儲存了善良、寬容、堅持、給予、吃虧、放棄、感恩、豁達、承受……太多太多的、人活着所需要的.精神。姥姥的寬容、良善,不斷地修正着孩子們的缺點,改正着孩子們的錯誤,姥姥的智慧、姥姥的光亮始終照耀到她離開之際。也正是因為這樣一大家子人才輩出,四世同堂其樂融融。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倪老師拿着這張姥姥贈與她永遠也刷不爆的卡,也像姥姥一般篤行着大愛的人生哲學。對於姥姥的離開,倪老師始終不能釋懷,可是人啊總要經歷生離死別,是姥姥先撒手的啊。但是就像姥姥説的,一家人一個一個的來,一個一個的走,到那邊一家人還會團聚。從寫姥姥開始,到寫兒子結束,生命生生不息,姥姥精神一代一代傳承。而且如今我們不也讀到了姥姥的語錄嗎?這是大愛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