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1000字左右(通用14篇)

來源:文萃谷 8.79K

寫讀後感,不僅促使學生去閲讀,也學習思考。指導學生養成閲讀思考的習慣,把閲讀後的感想、啟發寫出來,這對訓練學生的閲讀能力與作文能力是一種非常有效的練筆形式。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1000字左右的讀後感,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讀後感1000字左右(通用14篇)

讀後感1000字左右 1

我個人非常喜歡法國科幻小説家家儒勒——凡爾納,可以説他所有的有點名氣的書我都看過,而《神祕島》則是凡爾納最經典的著作海洋三部曲之一,它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神祕島講述的故事是描述在美國南北戰爭的時候,有五個被圍困在南軍城中的北方人(他們是工程師——哈丁上尉、戰地記者——史皮萊特、哈丁的僕人——奈伯、水手——潘克洛夫特和他養的孤兒——赫伯特,另外還有一隻訓練有素的探險犬,屬於哈丁的)。趁着偶然的機會用氣球逃脱了。他們中途被風暴吹落在太平洋中的一個荒島上,但是他們並沒有灰心失望,他們團結互助,以集體的智慧和勞動,克服了重重困難,建立起幸福的生活。他們從赤手空拳一直到製造出陶器、玻璃、風磨、電報機……他們挽救了在附近另一孤島上獨居了十二年而失去理智的罪犯艾爾通,使他恢復了人性,成為他們忠實的夥伴。這些荒島上的遇難者雖然什麼也不缺,但是他們並沒有放棄返回祖國的努力。一天,他們終於登上了在格蘭特船長的兒子羅伯特指揮的鄧肯號,重新回到了祖國的環抱。這幾個遇難者在荒島上度過的歲月了,不斷髮現了不可思議的奇蹟。每當他們在危急的時候,似乎總有一個神祕的人在援助他們。原來這人就是《海底兩萬裏》一書中的主人公、潛水船諾第留斯號的發明者、反抗壓迫的戰士——尼摩船長。

説實話我喜歡着本書的原因是他開闊了我的想象力,讓我知道原來着寫事情可以用着個角度去看。他讓我知道了許多的科學知識。小説裏面的情節豐富有趣。凡爾納的科學手法在着一書中都是用工程師着一神奇有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表現出來的。讓我佩服不已。小説裏面的工程師就像一個萬能的神一樣在什麼都沒有的島上作出陶器、玻璃、風磨、電報機等等。他們所發生的故事曲折傳奇。人物不同各有各的特色,似乎着5個人就概括了全世界的人一樣無所不能。他讓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想象風暴。讓我能夠充實自己的想象力,現在人們所缺少的就是着種想象力,沒有足夠的想象力可以發揮的話人類的文明只會停滯不前。

這本書還教會了我團結,如果在這幾十年中,他們不團結是活不下來的。一個人在荒島生活,又怎能耐住寂寞,一個人怎麼能發現製造這麼多東西,他們這五個人也是缺一不可的。缺了工程師,他們無法制造生活用品,無法知道自己的地理位置,就連日常生活中最容易得到的火都無法攝取;缺了水手,他們不能製造船隻去塔布島救人;缺了赫伯特,他們吃的東西就沒有了安全保障,因為其他人並不知野菜是否有毒……如果他們不團結,也就不能戰勝海盜;如果他們不團結,就不能將這裏從一無所有到應有盡有。古今中外有無數名言説的`就是團結的重要,比如:共同的事業,共同的鬥爭,可以使人們產生忍受一切的力量_奧斯特洛夫斯基。而我們中國人往往就是輸在這裏,比如説:當足球比賽是世界性的時候,中國隊是很難踢出國門的,而中國隊的強項則是單打,比如:乒乓球。這是因為像足球這樣的運動,是體現每個隊的團體合作精神,它不是一個人怎樣把球踢進去的事,而是需要11人在共同配合下,把一個足球踢進去,而有些隊員們只想着個人進球時的榮耀卻忽視了合作的重要。

他們有着豐富的知識,他們有着利劍不可摧的團結精神,他們創造出了神話。我相信,團結的我們,知識豐富的我們也會向他們一樣。

讀後感1000字左右 2

大概兩個月前,老師讓我們買了一本動物小説大王沈石溪寫的《雙面獵犬》。我從小就非常喜歡讀書,所以書到手之後,我就迫不及待的打開書看。書中的故事情節一下就把我給吸引住了,為了把這本書看完,我常常忘了吃飯。

讀完了《雙面獵犬》這本書,我知道了這本書主要講了一隻叫白眉兒的混血豺(白眉兒的母親是埃蒂斯紅豺羣中的一隻年輕豺,他的父親是一隻具有雜交優勢的獵犬。)歷經了千難萬險,終於從埃蒂斯紅豺羣裏一隻地位排在最末端的”苦豺“,一躍成為了獵户寨威震山林的優秀獵犬的故事。

在這本書裏,我喜歡的篇章有好幾個,其中一章的大概內容是: 那個叫苦安子的老頭,是一個酒鬼,它常常逼迫白眉兒去偷雞,所以只要別的雞子看到白眉兒,就飛到樹上,鑽到窩裏,躲避白眉兒;白眉兒自己走在路上的時候,不是被羣狗咬,就是被獵户寨的村民們當做是豺狼痞子打。害的白眉兒在寨子裏”人見人喊打,狗見狗撕咬“。被迫無奈差一點就被酒鬼主人苦安子賣給屠夫。幸虧白眉兒急中生智,一口咬住獵户寨的'村長阿蠻星才倖免於難。阿蠻星把它高價贖回之後,它才過上了真正意義上的獵犬生涯。

另一章的大概內容是:白眉兒第一次外出狩獵就捉到了一隻猞猁。那次多虧了他有豺的耐力,一心要殺掉那隻猞猁的決心(因為這隻猞猁曾經在冰天雪地裏搶走了他好不容易抓到的一隻小斑羚,差點讓他餓死)。這隻猞猁躲藏得十分巧妙,一羣狗都被他騙了,連白眉兒也差點被他騙了,最後還是被白眉兒發現了下。白眉兒在追趕的過程中,一口咬掉了猞猁的尾巴,並拖延了時間。白眉兒在主人阿蠻星的幫助下打死了那隻猞猁。白眉兒也得到了主人的誇讚。

在這本書裏,有我喜歡的人物和不喜歡的人物,我喜歡的人物有:阿蠻星和白眉兒。阿蠻星是一個好獵手,同時又是一個富有同情心、知錯就改、不冤枉好人的人。白眉兒是一個吃苦耐勞、勇敢、堅強、不自暴自棄、知錯就改的好獵犬。我不喜歡的人物有:苦安子、老黑狗黑虎、豺王夏索爾等。苦安子是一個不勞而獲、貪心、好吃懶做、不識寶貝的人;老黑狗黑虎是一條嫉妒心極強的狗,它不知錯就改,同時還利用權力去欺負別人。豺王夏索爾的嫉妒心更強,內心更陰險狡詐。所以我不喜歡他們。

讀完這本書後,我們應該學習白眉兒勇敢,堅強的意志,更應該學習他能勇敢地面對現實。知道了人生的道路上,有許多的酸甜苦辣,也有許多陷阱和陰謀。我們遇到困難時,要想辦法克服它,不能躲避,有時躲避是好辦法,但問題還得解決。所以在生活中,我們要想辦法去克服,遇到問題要齊心協力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加美好!

同時我也明白了:每個人成功的背後總是離不開他們努力的結果。在今後的學習中,我會加倍努力學習的,用優異的成績向老師和家長彙報。

我希望全世界的人都變得善良、正直。動物們也從兇猛變温順。我喜歡這本書。

讀後感1000字左右 3

上帝欲叫人滅亡,先叫人瘋狂。這是出自卡夫卡的一句話,我覺得現實就是這樣,正如悲慘世界中的冉阿讓,偷了一塊麪包給外甥,竟然被判了十九年的刑,現實把我們的信心就這樣碾碎了。

出獄後冉阿讓揹負着囚犯的身份,飽受其他人的歧視,然而現實逼迫他舊態復萌,他偷了主教一個燭台,主教卻沒有怪罪他,反而送他另外一個燭台。在善良主教的感化下,冉阿讓洗心革面,變得樂於助人。這段也正如作家雨果所説“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收留珂賽特做養女,冉阿讓身上體現了人道主義,同時反映那個時代的悲哀,是下層人民的苦難的縮影,這些源自法律習俗的壓迫。世界不是完全的,不是絕對的,就像小説中的德納第夫婦,這對夫婦對珂賽特百般欺壓,還將珂賽特母親寄來的東西給自己的女兒,最後淪為丐幫幫主,是典型的自私自利的小人物。

珂賽特的母親芳汀,是冉阿讓工廠裏的女工,懷下珂賽特卻被男友拋棄,為了珂賽特的生活,變賣首飾,甚至犧牲靈肉也要把珂賽特養大,芳汀對女兒深深的愛可以讓人潸然淚下。沙威窮其一生追捕冉阿讓,卻發現冉阿讓很善良,於是他無法面對多年堅持的信念,選擇了跳河。也許有時候,我們就像小説中的人物,但重要的是要靠自己的力量,打開前途,而不願求有力者垂青。

世態炎涼,人們或許變得醜陋貪婪,也許亂世出英雄,這樣的背景下誕生恩佐拉革命青年的領袖,風度翩翩,在策動的起事中壯烈身亡。不管怎樣這世上還是有正義存在。為正義而亡,也算死得其所。我覺得主教也是一個人道主義形象,把冉阿讓引入正途,讓人深刻體會到仁愛的力量是無堅不摧的,能感化所有冰冷麻木的心,這也是小説一大亮點所在。

讀完這本書,不禁為人物的.品質感動,他讓我領悟到:原來在那樣一個黑暗和冷酷的世界裏也有光明和温暖啊!我不能忘卻那些為革命燃燒的鮮血:當革命的起義者安灼拉發現了黑暗F的忠實走狗沙威,讓冉阿讓殺掉他時,冉阿讓卻為他鬆了綁,放走了他。令我疑惑不解的是,沙威的追蹤使冉阿讓東躲西藏,惶惶終日,他為什麼不借此機會除掉這個罪大惡極的人呢?謎底在劇終揭開:沙威認識到自己的過錯,認識到那個黑白顛倒的社會,那個冷漠絕望的世界,並不是他所維護和愛憐的,在善與惡的衝擊下孤獨而又絕望的跳江自殺,我才明白,他是在通過自己的博愛、寬容及其崇高靈魂以及眾生之下卑微的存在,重新喚回生活在那個悲慘世界裏的人們內心深處的良知!他堅信,這會開啟一個美好而又光明的新紀元。

也許我們很難改變別人,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讓自己的心中擁有一片光明,用善和愛來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用心靈去給予他們更多的温暖,這個世界就會充滿愛的陽光.

讀後感1000字左右 4

讀完《幹法》一書,感受頗深,受益良多。

滿懷深情對待工作

大多數人的一生至少有三分之一在工作。那麼,為什麼工作?這不僅僅是工作的事,更是人一生的大事,是事關每一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大事。因為我們是共產黨員,我們就要為人民工作。人民好比是我們的父母,每一個人對待自己的父母是滿懷深情的,所以,我們共產黨員從事的工作天生就是滿懷深情的。

如果我們沒有忘記這個根本宗旨,那不管是直接為人民辦事還是間接為人民服務,我們都應該傾注真情,在做每一件事的時候都想着這是對人民的感情。這樣的情感比起稻盛先生的“抱着產品睡”的情感更有温度、更有深度、更有持久度。

知行合一對待工作

我們不僅要有為人民服務的熱情,更要有為人民服務的本領。因此,一定要把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結合起來,注重理論聯繫實際,學以致用。怎麼工作?稻盛先生在書中提到要“付出不亞於別人的努力”“持續到神也想幫忙”“事先看到完成時的'狀態”“敢走別人沒走過的路”等,涉及勤勉、堅持、謀劃、創新等一些成功必備的基本品質。我認為,要把類似這些品質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成效,就必須做到知行合一,合一就是一,把它説成二,實際上是一個事物的兩個發展階段。知為行之始,行為知之成。我們知道要努力而不去勤勉工作,就不能説是真正知道努力。

知道要堅持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就不能説是真正知道堅持。當我們知道謀劃而提早部署安排,知道創新而敢於革故鼎新,既知道並實踐,這才能説是真知,才能説是知行合一。我們學了很多東西,也正在學着很多東西,學了就要用起來,在用的過程中,遇到問題就解決問題,遇到困難就想辦法克服,犯了錯誤就即時改正,知道就要做到。

提升境界對待工作

因為工作的需要,我們的崗位可能會隨時調整,我們也會隨時面對新領域新事物,隨時會以一個非專業的新兵去從事專業工作。那麼,我們怎樣才能不僅以不變應萬變,而且做得更好呢?首先要守正務本。致良知,行正道。説白一點,就是做老實人、説老實話、做老實事。其次要融會貫通。世事洞明皆學問,萬事萬物的理是相通的。

我們把一件事做深了做透了,做起其他事來也就能迎刃而解、遊刃有餘了。再次要提升境界。中國的詩書畫都講一個神韻、講一個意境、講精氣神、講力透紙背,所謂的言有盡而意無窮。王國維拈出“境界”二字道出了根本。是的,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而共產黨員是要有一點境界的。有境界,就能着眼長遠、服務大局,往往順應大勢;有境界,就能無私無畏,心無旁騖,往往事半功倍;有境界,就能豁達開朗,處變不驚,往往柳暗花明。

讀後感1000字左右 5

在寒假中,我讀完了高爾基三部曲中的一部--—《童年》,書中的主人公叫阿廖沙(我本以為作者高爾基就是主人公),阿廖沙的生活十分悲慘,但本書並非只是寫阿廖沙的童年,真正的是它描繪出了當代俄羅斯人的悲慘生活!

這本書生動的寫出了愚昧、落後、殘忍和墮落,這些可怕的人性弱點。書中4歲的主人公阿廖沙喪父之後來到外祖父家中生活,外祖父是個古怪、貪婪、暴躁的老頭兒,因為外祖父是這樣的人,在他的“英明領導”下,家中的人都極為自私(當然母親和外祖母以及父親不包括在內),他們經常會為一些小事大打出手,他兩個舅舅中的米哈什,因此被抓去充軍。外祖父在這之後就經常把柳條放在鹽水中浸泡,誰一旦犯了錯,他就用柳條抽誰,本來是為了讓家人向着自己團結起來,誰知卻加速家中的不和諧,讓一個好端端的家四分五裂,母親又找了一個男人嫁了出去,可是那男人好賭博,一個晚上把自己的錢賭得精光之後,家裏的.生活就更難過下去了。在書中我認識了許多的人物,如:慈祥的外祖母、聰明的“好事情”(因為他的口頭禪是“好事情”,所以大家都叫他好事情),心地善良的三個少爺、邪惡的拉車伕彼得伯伯,眼睛沒有眼白只有瞳孔的弟弟薩沙,頑皮的父親、會偷東西但心地善良的“小茨岡”,這些人物都給阿廖沙帶來了喜怒哀樂。

阿廖沙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生長,竟能向着正義、逆來順受,十分了不得呀!而我們呢?我們生活在比阿廖沙幸福不知多少倍的環境中,他渴望知識熱愛學習,我們為什麼不可以呢!他很堅強,二十歲沒到就去做工、養家,我們為什麼不行?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像阿廖沙一樣堅強起來吧! 螃蟹、追蝴蝶、聞花香、追蚱蜢、我的童年就是這樣無憂無慮開始的。

跟在媽媽的身後拎着個大籃子跌跌撞撞地撿麥子,大籃子卻 總是撞到我的腳後跟。一條小辮兒上下歡快地跳動着,白蝴蝶在身邊快樂地翩翩飛舞、湛藍湛藍的天空,萬里無雲。我在勞動中有許多的收穫,所以我的童年是在勞動中度過的。

走進了書香四溢的校園,也成了一個莘莘學子。充實的一天就在這琅琅的讀書聲中開始了。老師熱心地傳授我們知識,同學們互相探討,我們像一棵棵小樹苗,在接受春風雨露的滋潤、吸取更多的知識,茁壯成長在這知識的海洋中,我結束了快樂的童年,開始走向成熟。

我生活在一個充滿人道主義的社會主義國家中,這裏沒有抽人的鞭子,沒有毆打的拳腳,沒有仇恨,沒有貪婪,沒有乖戾,更沒有層出不窮的暴行和醜事。這裏的人是善良,純潔,樂觀的,因而我的童年是充滿了幸福和快樂的。

讀後感1000字左右 6

1933年的夏天,23歲的曹禺先生給我們帶來了一場無聲的雷雨。

這部劇本中所描述的故事,真的如雷雨一般。

所有的事情在極短的數小時內發生了,就如閃電一般迅速。然後,所有的事情彷彿被雨給沖走了表面的偽裝,一一的浮現在我們的眼前。

《雷雨》所表現出的衝突,不僅僅是在故事情節方面。對於人物的刻畫與描寫,也體現出了他們個人所擁有的矛盾心理。

如周樸園。周樸園為娶有錢有世家小姐進門,拋棄了魯侍萍與他的一個孩子。周樸園用卑鄙的方法發財致富,發的是“斷子絕孫的財”,然而,劇本最終的結局,的的確確符合了這句話。

然而,周樸園在如願的娶了周繁漪,並且有一些家底之後,他時不時還是會拿出魯侍萍的照片,看着照片中的人兒。或許周樸園與魯侍萍懷着一種歉疚,或許是害怕她會找回來,但是,誰又曉得這其中是不是還包含着一種情誼呢?至少,從這個周樸園經常會拿出魯侍萍的照片看的這個細節,我想周樸園或許還有些良知。

而周蘩漪,在全劇中,或許她才是最可憐的人。

她嫁給周樸園,她與周樸園相差20歲。在思想上,有着很大的差異。而她在家中卻處處被壓制的。明明如正常人一般,明明有着健康的身體,卻要因為周樸園的話而天天喝藥。後來,她愛上了周樸園的兒子周萍。這種亂lun的關係,最終是長久不了的。周萍愛上了魯四鳳,周萍厭倦了這種社會不接受的關係,他離開了周蘩漪。於是周蘩漪憤恨。她的精神一直被壓迫着,得不到解放,而她的愛也付之東流。沒有依靠,沒有精神寄託。她為着周樸園的謊言而喝藥,被人當作是瘋子、不正常的人。在如此環境之下,她怎麼能不怨恨?她如何能不瘋?對她來説,她所處的環境,就如同雷雨未來前的悶熱,令人窒息。

然而,在她“發現一個更悲慘的命運”的時候,她突然清醒了……

那是周萍與魯四鳳的悲劇——兄妹相戀。他們的悲劇應該歸咎於上一輩。

周樸園對魯侍萍的拋棄,讓周萍以為自己的生母以死。他與四鳳的`愛情,終究只會是一場悲劇。

而對於周衝,那麼年輕的孩子,他的愛是純真的。然而,在這樣的環境中,他的愛得不到潤養。他的好心,他的善良一次一次的被打擊着,這讓他明白社會的殘酷,這讓他變得越來越壓抑。

《雷雨》,它描寫出在那樣的社會中,愛情往往會成為利益與謊言的祭品。讓心存善念的人放棄對他人友好的希望。利益與金錢變為世界的主宰。

《雷雨》,那是一本會讓人有深刻思考的書。

思考我們的人生,思考我們的信念,思考與我們有關的一切。人情、家庭、社會以及更多……

讀後感1000字左右 7

終於讀完了《簡愛》,我知道這是一個十分艱鉅的過程。這連住的幾日,我幾乎除了吃飯和睡覺,一切時間都耗費在這本來自遠遙國度的小説裏。然而我還得在訴苦的同時,不得不承認它的傑出與迷人。很少見到這樣迷人的異國風情。這佈滿着英國十九世紀趣味的故事裏,讓我感觸了良多。實在我應該早些接觸這本書,早就有良多的人先容它了。可惜,我擁有着一點排外的情愫,一直拖到現在往賞識它,其實有些相見恨晚。

作為一個外國人,我對英國人的思維和宗教信奉有點難以適應。不外呢,人世間的真情多數是相通的。每當我讀到小簡愛由於無親無端而遭受虐待和歧視時,心中整理起的憐憫之情真讓人難忘;每當簡愛一次次化險為夷讓我多麼高興;當她勇敢地拒盡了聖約翰的求婚而堅持自己心中的真愛時多麼令鼓舞和震撼;特別在文章最後她拋棄一切往照顧那位可憐的愛德華時,我的.心中欣慰與打動迸發而出。

關於這本小説,我想它最大的成功之處就是它在良多藝術方面的傑出融合。我敢確信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多才多藝的作家。首先,她在描繪風景時,是以一個畫家的審美角度往鑑賞,以一個畫家情趣往掌握光和影的和諧。讀中國的小説很少見到這樣細膩的風景描寫的詞彙。應該要感謝這本書的譯者周令本的深摯的國文功底,使譯本文采熠熠,令原着生輝。其次,夏落蒂。波郎特在語言學上的造詣也很深摯,作為一名英國人,作者可以説至少精曉三種以上的外國語言。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感覺自己可以通過它感觸感染到整個歐洲的文化氛圍。比方説英國人的自豪感和名流風味,德國的大國氣氛以及法國女性的生成浪漫情趣。甚至還讀出了英國人那種殖民主義的歧視東方人的心理,好比他們稱印度是個野蠻的民族。再次,夏落蒂。波郎特對感情戲的處理上,可以稱得上很高明。她的主人公很少是一見鍾情,這比較現實,但是她賦予的愛情老是在默無聲息深進到讀者的心田裏。如斯巧妙的感情戲,讓我很意外,很驚喜。

《簡愛》的作者假如和中國的曹雪芹比擬,毫無疑問,後者的文化底藴要更博深一些。就像中國和英國人拼比歷史,中國人可以無愧地説:我比你老的多。曹雪芹一生所學要比夏落蒂。波郎特要廣博的多,究竟中國的文化底藴要豐盛的多。中肯的説,簡愛的確比不上中國的《紅樓夢》。不管是人物豐碩仍是物致的描繪上,《紅樓夢》都是更為傑出的。但是,《簡愛》中也有值得中國人往學習和賞識的地方。比方説,《簡愛》對人物的心理描寫方面,可以説淋漓絕致。這點在良多中國人的文學作品中做的都不夠。

讀後感1000字左右 8

讀《愛蓮説》有感生物研究所吳智我還沒有進學堂的時候就基本上可以背誦這首《愛蓮説》了。《愛蓮説》這篇文章是易讀易懂的,但其文則是超凡脱俗的千古名篇。作者在一開始就氣勢凌人用“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直接拋出題目引出後文,與後者要談的“予獨愛蓮”順理成章達成伏筆。如此的開篇,果然出筆不俗,奪人眼球。

古之論花者不計其數,如何把“蓮花”推到一個至高點,作者沒有過多的言辭,一句“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直接和陶淵明、和歷史較量,但周敦頤又沒有否定古人的'觀念,是贊成古人基礎上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描寫蓮花外觀時,用筆單純、卻傾訴心衷,“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直”,寫出蓮之心,蓮之志,蓮之姿,十六個字可謂一氣呵成。從這十六個字中不經意的可以看出作者不完全是寫蓮花外貌,他表達出了一種借蓮喻人,側面闡述人立於世間應該怎麼生活,如此酣暢淋漓句子竟沒有一句指責時事時人,卻高度定位了做人的精神層面,高尚的品格。君子也,天下何人不願為君子?

從《愛蓮説》這篇美文中我看到世間的三層思想境界。一則凡俗之見,就是文中的牡丹,“牡丹之愛,花之富貴者也”!大千世界,熙熙攘攘,大多沉浮紅塵濁世,苦海無邊,面對物慾橫流、紙醉金迷的生活現象。不敢去堅守清貧、堅守道德,經不起豪宅、高級轎車的誘惑,去欣賞着懶惰安逸。為了獲得高官厚祿不惜卑躬屈膝,為了金錢不惜數代人留下的清潔,我之痛罵此類人為下等人也!二則是中庸之見,説到隱者大家自然會想到陶淵明,想到菊花,作者也談到了陶淵明,這類人我以為乃中等人也!可贊之處的是,這些中庸者與世無爭,自身修道、修佛,居於清靜之地,形神皆隱、自以為可以濟世度人。不佳之處,面對骯髒人際空間,卻附庸風雅,閉門唸經,卻不花時間去教化俗人,不去創造和奉獻價值。正如醫者可醫其體魄,不可醫其精神。三則是清高之見,清潔而高遠,立於污水,出於清蓮。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故做君子還是有它得意之地方,行走豪邁、思無二緒,然而在污水之中何以避染,是君子應該嚴格要求自己,寬待他人,高風亮節,取人之長避人之短。敢於批評時弊,不同流合污。

欲獲得時,不忘記道德的規則,做事情之前必須要知道有利於社會和有利於他人,最後才是有利於自己,要做真實的小人,不做虛偽的君子.古往今來,國人是最注重的修身養性,都願去做君子,而不願意為小人,小人與君子是截然不同的道德形容詞,之間卻沒有界限。今再觀其《愛蓮説》一文,感觸萬千,予獨愛蓮之出淤泥不染,濯清蓮而不妖。

讀後感1000字左右 9

《活着》講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活着》講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就像千鈞一髮,讓一根頭髮去承受三萬斤的重量,它沒有斷,《活着》講述了眼淚的豐富和寬廣,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主人公曾經嫖賭輸光了家產,但是親人並沒有拋棄他,這令他悔悟。

這時候他明白只要活着貧窮未必不好,只要有愛,有關懷。

然而妻子得病,兒子被害,女兒難產致死,女婿事故死亡,孫子被自己的疏忽害死,一切一切的悲劇接連發生,最後只留下自己活着,然而經歷了種。種的他卻有了超然的心境,面對自己的過去可以冷靜的回憶與論述。

他在剩下的日子裏與老牛為伴,寄託着自己對親人的懷念,與對生活的感激,儘管不幸發生在自己身上,但卻慶幸自己曾經有那麼好的妻子,懂事的孩子。

他的人生了無遺憾!作者沒有發泄,沒有控訴或者揭露,而是向人們展示高尚。這裏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美好,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和惡的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主人公福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先後離他而去,一次次在絕望的邊緣徘徊,但是他卻有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的樂觀態度。

當他發現間接害死自己兒子的使自己昔日患難與共的`春生是他選擇了埋葬仇恨,他們之間互相感激,互相仇恨,但是誰亞無法拋棄地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

即使是在絕境面前他依舊勸解朋友要堅強地活着,只要活着,只為能夠活着。作者沒有發泄,沒有控訴或者揭露,而是向人們展示高尚。這裏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美好,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和惡的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我們現在的生活中無疑也會有許許多多的困難也挫折,有的時候我們確實很難以承受,然而每當我想當福貴他依舊感恩生活的時候我就會自慚形穢,覺得自己與福貴的差距,或許我無法在經歷這些苦難之後得到內心的昇華,然而我卻可以通過對福貴經歷的觀察感同身受,活的同樣的感慨!無論怎樣,生活總要繼續。

只要活着就好,只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或者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讀後感1000字左右 10

孩子的童年應該是快樂的、自由的,但是大多數的家長總是抱着“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來對待孩子。甚至於有些家長過早的、過度的、不科學的要求孩子學習,從教這幾年以來我經常遇到家長和我交流孩子學習的`事情,而這其中家長比較關注的是孩子的書寫、算題、認字。家長往往把幼兒的學習侷限於學業學習,而忽視了孩子學習的其他方面。以至於學前教育出現國小化的傾向和弊端。

《指南》的“説明”中明確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遊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要珍視遊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幼兒學習的主要特點是:

一、“玩中學”是幼兒最好的學習方式,也是幼兒最有意義的學習。

在遊戲中幼兒能完全自主、自發、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動中,同時在遊戲中體驗許多在現實生活中難以做到的事情,探究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比如在“娃娃家”這一角色遊戲中,孩子們會扮演成爸爸媽媽給娃娃餵奶、梳頭髮、換尿布、哄寶寶睡覺,有時也會自言自語模仿大人的語氣來説話。

幼兒在遊戲中也發展了自我意識、自信心、夥伴意識、語言與交往技能、探究與想象以及對周圍世界的認識等。

二、“做中學”就是讓幼兒動手操作、直接體驗,在做的過程中學習。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説過:“做是學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因此教師要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材料和適宜的工具,支持幼兒自主進行活動。比如在科學活動《讓硬幣浮起來》中,為了讓幼兒探索哪些材料能幫助硬幣浮起來,我為幼兒準備了大樹葉、紙船、橡皮泥、塑料瓶蓋等多種材料,幼兒自己動手操作得出實驗結論。教師與家長要充分認識到“動手做”、“做中學”對幼兒的意義,為幼兒創造能動手動腦的機會與條件。

三、“生活中學”幼兒自己的生活既是幼兒學習的內容,也是幼兒學習的途徑。

幼兒的學習來源於生活,最後還要回歸於生活。有一次我在帶領孩子們去小便的路上,孩子們發現地上有許多的蚯蚓。他們立馬圍在蚯蚓旁邊,邊看邊互相討論,孩子們從蚯蚓的外形一直説到蚯蚓吃什麼食物。還有孩子提議要把蚯蚓帶回到教室的飼養角去。正是這一次偶然孩子們真正認識、瞭解到蚯蚓的生活習性等各方面特徵。

讀後感1000字左右 11

無論何時都要樂觀的堅強的活着。——題記

在假期的閒暇時刻,我讀了餘華的作品《活着》。餘華通過一個又一個的故事,揭示了一個又一個人生的真諦。

文中的‘福貴’從家財萬貫到一無所有,他敗光了家裏的錢財又失去了妻子,可謂是人生跌落谷底,可他仍然堅強的活着。緊接着福貴的父母相繼死去,為福貴更添痛苦,可他仍然活着。當他被拉去當兵,拉大炮時,他也不忘自己要活着。當知道妻子得軟骨病時,當知道兒子抽血死去,當知道女兒出不了產房時,當知道女婿被水泥板夾死時,當看見自己的孫子‘苦跟’由於自己的愚蠢吃豆子撐死以後,富貴仍然沒有放棄自己的生命。他一生中失去了一個又一個親人,親手把一個個埋葬,它堅強的活着,他經歷過所有的痛苦後,他仍然買了‘老福貴’陪自己活着。

從古至今,總有人因為一事不順而尋求短見,人的生命是如何短暫而又脆弱,多少人為了它不惜失去一切,又有多少人被死神無情的奪走了它,可是,不論何時我們都應該熱愛生命,珍惜生命。

就在本地,有一個人因為和丈夫吵了一架,再加上工作有些勞累,就在半夜跳樓自殺,被早上的清潔工發現時血肉模糊,令家人傷心,令看見和知道的人又覺得可悲,為什麼不能向富福貴學習呢?不論經歷什麼都要活着。

海倫凱勒,美國著名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他在19個月大時就因為一場疾病失去了視力和聽力,可她依然堅強的.活着。為許多殘疾人造福,為他們開導。霍金世界著名物理學家,霍金21歲時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盧伽雷氏症),全身癱瘓,不能言語,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可他通過自己的努力仍然成為了著名的物理學家。這些殘疾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而活的很精彩,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活着?在醫院中一位又一位的抗癌明星,他們和富貴一樣經歷痛苦折磨,可他們為了活着,為了繼續看這美麗的世界,他們靠着自己的信念扛過一次又一次的痛苦。

讀了這篇文章後,我也有了很多的感悟。學習壓力再大也比不上富貴失去兒子的痛苦;暫時失去的自由與福貴被抓走,拉大炮時的擔驚受怕相比也不值一提,相比起福貴這算什麼?還有更加美好的未來等着我們,脆弱的生命帶給我們絢麗的體驗。我們應該好好的珍惜。

生活雖然逆風而行,但我絕不屈服!

讀後感1000字左右 12

這一段時間,我讀了《列那狐的故事》這本書,它是由法國作家m.h.吉羅夫人寫的一部以狐狸列那為主角的長篇故事。

這部動物傳奇由一系列獨立篇章又前後呼應的故事組成,描繪了一個駁雜

而又新奇的動物王國,敍述形形色色的動物之爭。圍繞列那展開的每個故事都引人入勝,充滿神七色彩,而且具有深刻的諷刺意味。

讀完故事後,我對列那的印象是既聰明又可惡。聰明的是列那碰到困難時總會想出一些奇妙高明的辦法來,比如説葉森格倫遇見“藍狐王子”那一次。葉森格倫是一隻笨狼,有一回,葉森格倫正在追列那,因為列那總是陷害葉森格倫,列那知道他不是葉森格倫的對手,於是就拼命逃跑。眼看自己就要被葉森格倫追上了,列那忽然看見一座房子,房子前豎着一排木桶,列那想跳過木桶藏在房子裏,誰知這一跳卻跳進了裝藍色油漆的'木桶裏。列那掙扎了半天也沒爬上來,最後一個工人路過這裏把它捉出來,列那反應迅速撒腿就跑,跑到大門口,他站住了,因為他看見葉森格倫正在那兒等着他呢。本來葉森格倫是應該衝上來咬列那的,可是葉森格倫卻給他行了個禮,並説沒見過他這樣的藍色皮毛。

列那一聽,覺得非常奇怪,一看自己的皮毛果真被油漆染成了藍色。他馬上靈機一動,對葉森格倫説他是從天空上最亮的那顆星星下來的,那是他的王國,他叫藍狐王子,他的提琴從天空中掉了下來,他是來找提琴的。葉森格倫一聽,説:“我可以領你去一個地方,那兒有一把提琴。”列那一聽跟着去了。他們來到一幢房子門口,那是神甫的家。葉森格倫跳上窗台鑽進屋,叼住提琴就要跑,誰知吵醒了正在睡覺的狗,狗又叫醒了人們,人們一起拿起武器來打葉森格倫,而列那卻逃的無影無蹤了。

聯想到我們平常的生活,在我們的周圍也有一些像列那那樣聰明、調皮的朋友,他們以愛搞惡作劇為快樂,以別人的傷心換取他們的得意。在這裏我想告訴他們,以後別再搞惡作劇了。朋友之間的交往應該是真誠的、團結友愛的,這樣才能換來別人的信任和尊重。

另一方面列那的確是一個聰明的“人”。每當他遇到困難時,在我看來幾乎讓列那絕望時,他都會想出一些絕妙的辦法來迷惑獅王,使自己死裏逃生,從困境中擺脱出來。我們要學習他這種面對困難頑強不屈的精神和他遇到問題沉着冷靜、善於思考的智慧。回想平常我遇到困難時總是急躁不安、滿腹牢騷,態度跟列那比起來真是差得太遠了,我以後真的要向列那學習啊!

《列那狐的故事》,可真是一本不能不看的好書!

讀後感1000字左右 13

《教師職業道德》一書緊密結合教師職業的特點,對師德問題展開了充分的討論。孔子愛學生,對學生真誠無私,傳授知識毫無保留;荀子愛學生,留下“青出於藍而勝與藍”的名言;魯迅先生愛學生,發出了“救救孩子”的吶喊。

在我們的日常教學工作中,時常會碰到學生犯了個小錯誤,需要老師去正確引導、耐心的指正。有時,教師一個粗暴的動作,甚至一個責備的眼神,就會在師生之間隔起一道心靈的屏障,使學生關閉他們的心門,這對老師來説實在是一種失敗的教育。我們中華民族有幾千年優秀的.師德傳統,博大精深,燦爛輝煌,那麼,在工作中,我們又該如何正確關愛每一個學生呢?

首先,要尊重學生、關愛學生、尊重學生。哲學家愛默生説過:教育成功的祕訣在於尊重學生。任何一個教師要尊重學生,才能從本質上熱愛學生,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才能取得成功。教師要在學生心目中樹立示範地位,就是要尊重學生,善待每一位學生,使師生關係平等,激發學生的自我肯定意識。多一點笑容,多一點關愛,讓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既能發揮老師的引導作用、教育作用,又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只有師生關係的融洽,才能使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愛,班級氣氛就會融洽,工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其次,講究批評的藝術。批評也是一種關心、愛護的表現。我們教師經常要面對做錯事的學生,如果一味地劈頭蓋臉地對他們進行指責,未必能收到好的效果,批評學生,要注意一事一批,學生犯了錯,要針對學生的錯誤進行批評,不要輕易地將學生以往的錯誤聯繫起來。批評學生,要對事不對人,無論是優秀的學生,還是經常出錯的學生,我們都要一視同仁。此外評語要準確,恰如其分;準確、真誠的評語,會使學生心悦誠服、欣然接受。蘇霍姆林斯基説:只有學生把教育看成是自己的需要且樂於接受時,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

第三,讓每一位學生體驗成功。在教學過程中我會創設更多的機會,使每個學生都有體驗成功的機會。如在按時按質完成作業後,我會給他們敲一個我的圖章,學生很開心,這樣,越來越多的學生都想得到老師的章,對他們來説,不單單是一個章,而是一種榮譽的象徵。同時要讓學生體驗成功。

讀了《教師職業道德》這本書,我覺得它給我指明瞭今後學習和工作的方向,使我更有信心迎接各種工作上的困難,我將一如既往的遵循教育、教學規律,更大膽的在教學的道路上探索,前進,為培養更優秀的下一代而努力。

讀後感1000字左右 14

託瑪斯。潘恩的名字看來有不少人並不知道,不過他的著作在18世紀在北美可是熱極一時。按《常識》書上的説法,好像當時在北美幾乎人手一冊。呵呵,我想這可能太過於誇張了。不過,對於那個時代的人來説,如何建立一個沒有皇帝的國家、一個把人的基本權利儘量維護好的國家,這本小冊子的普及實在是太重要了。

潘恩同學把我心裏一直思考的問題寫了出來,巧合的讓我懷疑是不是真有移魂轉世。他在《常識》中把人民為什麼要建立政府,以及如果不對政府加以小心的戒備,就會對人民的基本權利進行踐踏,還有人的`自然權利與政府的惡的本質進行了説明。我得説,在18世紀那個年代,產生這樣思想火苗的人真可謂偉大。現在大家習以為常的種種公民權利,在200多年前的時候,還只是皇帝讓你有才能有的。隨然我對西方人的文學描寫習慣不是太能適應,但還是能看出潘恩是冷靜的把人類從出現開始起仔細思考過的。書中較為詳細的描述了人怎樣適宜羣居,羣居後產生的利益衝突,法律的產生,以及公共事務的維持,當族羣擴大時,公共事務不可避免的需要有專門人員來做,這樣就產生的政府,還有以後政府逐漸會因為惡的本性而對公民權利產生威脅、以及會把手中的職權濫用而為自己謀利。不可否認,這本書的普及使得五月花的乘客以及北美的廣大居民意識到,他們有權獨立,且獨立後要小心的設計一種制度,使之不能在長年累月的運轉之後,慢慢從為公民公共事務進行服務轉變成一個隨處可見冷臉、辦事效率低下、利用職權、大事小情均以機密不可外泄為由進行搪塞的一隻由納税人來供養的怪物。我相信、而且書中也説明了,《獨立宣言》的作者們,以及美國憲法的制定者們,絕大多數都是《常識》的讀者,這是一件很幸運的事。

這本書的名字其實很奇怪,《常識》,這個詞表達出來的意思彷彿應該是大家不用看這本書就能知道的事情或道理。可就是這簡簡單單的一個詞,有多少人甚至一輩子都不曾想過或者有機會去接觸過。他們為自己有一個看起來偉大的領導人領導着,卻不知道一個信息流動性很差或只有單向信息流動的社會下可以把任何一個資質平庸的人塑造成有“屎”以來最聰明、最有道德、最有同情心的人,而這個人可以在沒有任何的監督之下任勞任怨的為人民服務,而在其領導下的政府中的所有人也都是這樣的一羣。這樣的人是有常識,還是沒有《常識》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