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證會計理論的假設有哪些

來源:文萃谷 2.25W

實證會計理論是學習會計學的學科之一。實證會計理論的假設主要包括什麼?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實證會計理論的假設,希望對你有幫助。

實證會計理論的假設有哪些

  實證會計理論的假設

一、分紅計劃假設

若其他條件不變,在實施分紅計劃的公司中,經理人員更有可能選擇將報告收益從未來期間轉至當期的會計程序

二、債務契約假設

若其他條件不變,公司越有可能違反以會計為基礎的債務契約條款時,其經理人員就越有可能選擇將未來期間報告收益轉換到當期的會計程序。

三、政治成本假設

若其他條件不變,公司的政治成本越大,其經理人員就越可能選擇將報告收益從當期遞延至以後各期的會計程序。

  實證會計理論與規範會計理論的區別

實證會計理論(positive accounting theory)和規範會計理論(normative accounting theory)不同,前者是説會計是怎麼樣的理論,後者是説會計應該是怎麼樣的理論。

目前我國的會計研究是兩者並重,而在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會計研究是實證會計研究為主流。

實證會計理論強調實證研究要回答:

1、什麼是最優會計政策

2、該理論的目標是要解釋和預測不同公司會計政策的選擇

3、不同組織結構的公司其會計政策又有何不同

  實證會計與規範會計的差別

從性質與內涵來看

就規範會計研究來説,會計理論的性質是規範性的理論。規範會計理論的內涵是闡述會計應當是什麼,從既定的目標和一定的價值判斷出發,依據一定的原則準則,評價和指導會計實務,實現會計實務不斷優化而至規範化。對於實證會計而言,其理論主要是運用實證法而形成,屬實證性理論。實證會計理論的內涵正在於會計現在和將來“是什麼”和“為什麼”,它為解釋和預測會計實務提供了理論依據。

從方法論特徵來看

規範會計方法論的主要特徵如下:第一,以價值判斷為基礎,在研究過程中堅持特定的價值判斷標準;第二,規範研究的結論帶有主觀性,無法用事實來驗證,對同一會計現象的研究,可能會因研究者觀點、意識的差異,而使結論相差甚遠,甚至完全相反;第三,會計理論科學性的判斷標準不具有可證偽性,會計理論不必和會計活動的事實現象一一對應,並非一定要接受經驗事實的直接檢驗。

從研究的過程和具體方法來看

規範會計理論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歸納法與演繹法,兩者相輔相成。歸納法是一種由具體到抽象,由個別到一般的邏輯方法。運用該法的前提是:對於某一類事物必須首先進行各個部分的研究,然後作出關於該類事物的概括性結論。在會計理論研究中的運用有兩種情況:一是從會計實務中歸納出某些結論,二是對已有的會計理論進行歸納。其基本步驟為:觀察→分類→概括→驗證。演繹法,亦稱演繹推理,是由一般性原理推導與一般性原理有關的個別事實(或結論)的邏輯方法。演繹法的優點是可以保持相關概念之間的內在關係,使理論構建具有邏輯嚴密性。其推導程序為:前提命題→推導結論→驗證→ 具體問題。

需要澄清的幾個概念性問題

作為實證會計的主要代表人,瓦茨和齊默爾曼 (Watts and Zimmerman)將實證會計稱為“以經濟學為基礎的經驗性理論和方法”(瓦茨和齊默爾曼,1986)。葛家澍教授認為,“實證會計理論,確切地説是用經驗——實證法為基礎,以數學模型為工具所形成的一套新理論。其主要目的,在於解釋和預測會計現象和會計實務”(葛家澍,中譯本序,1999)。為了明確討論對象,需要澄清:

實證會計是一種理論、還是一種方法

眾所周知,實證會計是規範會計的'對稱。如果它是一種理論,就應有自己的核心觀點和比較固定的研究領域(就象會計目標理論、會計計量理論、收入實現理論等等)。顯然,如果認定實證會計僅限於研究資本市場研究、會計選擇研究等有限的領域,只會限制實證會計的發展。以瓦茨和齊默爾曼的名著《實證會計理論》 (Positive Accounting Theory)來看,似乎實證會計是一種理論。這主要是由於在七、八十年代,實證會計的研究對象與研究結論大大不同於以往,而且相對比較集中。其實,不同的方法既可用於建立新理論,也可用於反思舊理論。現在的實證會計論題有很多都可以用規範的方法來研究,規範性論題也有很多可以用實證的方法來研究。因此,實證會計是一種以實證方法進行研究所得到的理論。實證會計與規範會計的根本區別在於,研究者所提出的命題是否可以運用實證方法進行研究,即研究對象是否可以通過足夠大的樣本進行隨機性的觀察。過去不能實證的將來或許能,實證會計的運用並不侷限於既有的領域。

明確實證會計是一種研究方法,並未降低其地位,相反將會有利於它的發展。在一些以會計理論體系為題的專著中,實證會計理論並未當成研究方法來論述,而被列為與其他會計理論並列的一部分(並且往往是最後一部分)。在研究生教學中也存在同樣問題。這固然與實證會計的發展程度——尚未涉及會計理論的大多數領域有關,但是,如果認可實證會計是一種研究方法,就應當在詳細展開研究之前予以討論。我國著名會計學家、博士生導師吳水澎教授在其《財務會計基本理論研究》一書中,所構建的會計理論體系就是以方法論為最高層次的。明確實證會計是一種研究方法,還有助於理解為什麼實證會計在中國的發展會與資本市場的發展具有如此緊密的關係。關鍵在於後者決定了會計命題的可實證性。

實證會計和經驗會計是什麼關係

一種觀點認為狹義的實證會計可作為經驗會計的一個分支(張為國和徐宗宇,1997;蔡春和鄒宏,1999)。第二種觀點認為,1968年由鮑爾和布朗 (Ball & Brown)發起的研究稱為Empirical Accounting,而1978年瓦茨和齊默爾曼發起的稱為 Positive Accounting,二者合稱實證會計(劉峯,2000)。據此,實證會計大於經驗會計。區分二者的目的是為了給實證(經驗)會計劃分階段。我們認為,“經驗會計”一詞在中國用得很少。為簡便起見,即使只用“實證會計”,也完全可以區分其發展階段。

實證會計是否僅限於採用假設檢驗方法

從目前國內的實證會計成果來看,所採用的方法絕大多數是假設檢驗。但是,這並不是實證會計的唯一方法。其一,假設檢驗是推斷統計的主要方法,而描述性統計也可用於實證會計。其二,實證會計的數據來源可以是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也可以是其他。如,調查問卷、模擬實驗、直接觀察等。從根本上講,實證會計的特點是以觀察到的經驗事實為立論依據,但並不表示唯數學工具獨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