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我國城市空間的發展前景

來源:文萃谷 8.19K

以 交通 阻塞、環境污染,生態惡化為集中表現的“城市綜合症”是世界上很多城市在發展過程中碰到的問題;世界發達國家的發展經驗表明,作為地上空間的補充,城市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意義重大。長期以來,人防工程是我國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主體。在國家 經濟 水平較低的情況下,從20世紀60年代中後期開始,大規模興建人防工程主要的出發點是備戰,而且幾乎所有的地下工程都按“三防”要求建設,都是“防護空間”。改革開放後,隨着經濟的發展及城市化的加陝,人防建設與城市建設結合日益緊密,除具備戰備效益外,更進一步發揮了經濟效益和 社會 效益。

淺談我國城市空間的發展前景

1 需要明確的幾個問題

1.1新形勢下人防工程的建設依然十分必要常委會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防空法》,以立法的形式再次明確了人民防空工程的重要性。

根據國際 政治 軍事專家 分析 ,世界的主旋律是和平與發展。冷戰結束後,世界由兩極向多極化發展,各國都需要一段較長時期穩定的政治環境,發展 科技 及經濟,提高綜合實力。在和平的大趨勢下,全球範圍內的局部戰爭從來就沒有停止過。中國渴望和平。但是 歷史 的經驗教訓告訴中國人民,只有國家強大了,每一個炎黃子孫才能昂首面對世界。走過了一些彎路後,中國走上了一條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道路。經歷了較長時期的和平年代,很多人的國防意識淡薄了。實際上,對於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沒有強大的國防作後盾,和平也是難以長久的。人民防空是國防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個公民都應該增強國防意識,掌握人民防空的基本知識,但是即便是高等院校的大學生,相當比例的人只知道人防工程是建在地下,竟不知“人防”是“人民防空”的簡稱。 出於防護的目的,人防工程需要更加封閉,更加堅固。這杆不僅造成平時使用的限制,而且用於結構和設備上的投資也大大超過了一般的地下建築。現在,開發城市地下空間已不能完全依靠政府投資,需要吸納多渠道的資金。商業投資者出於經濟回報的考慮, 自然 不願建人防工程:很多從事地下空間開發建設的甲方,他們寧願繳納“人防易地建設費”,也不願搞人防工程 因此.《人防法》的社會宣傳還應加強。

應該看到,我國人防建設思路發展不快。許多防護標準和防護措施還是多年前制汀的.不適應現代高科技戰爭的需要。平戰結合,平戰轉換,與城市建設相結合的具體實施細則不完善.措施也不是很多。這就需要在《人民防空法》的指導下,加大人防建沒發展戰略問題的 研究 的力度,在取得共識的基礎上,確定調整的方向和 內容 ,使我國的人民防空事業建立在 科學 的基礎上,儘快達到城市居民所需要的防空掩蔽率。

1.2 我國已經具備開發城市地下空間的技術

這裏首先應該提到地下工程結構設計與施工技術。從建國後的20世紀50年代起.隨着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的展開,我國興建了大批巖土介質中的地下國防工程、鐵路、公路隧道和水工地下建築: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完全肓能力獨立設計與施工各類地下工程。框架結構、板柱結構、拱殼結構外牆內框結構、牆板結構在我國地下工程中都能見到,其技術已趨成熟;施工技術中,國際上普遍採用的如明挖法、暗挖法、蓋挖法、鑽爆法等我國也都已掌握。與先進國家在施工技術上的差距主要表現在施工機械種類不全,產品質量水平低。另外在信息化施工中的自動監控技術的應用方面也有一定的差距:

在巖土工程技術勘察方面,由於我國從工程地質勘察體制到引入建立巖土工程勘察體制始於改革開放初期,全面推行該體制尚未完成,各地區各層次的水平發展很不平衡,參差不齊。總體上在國際上處於中等偏上的位置,有些領域在學術上接近西方發達國家的水平。

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差距比較大的是多功能、綜合性的城市地下空間規劃以及大型地下公共建築的建築設計,包括內部環境控制技術。可以説這些都是地下建築學(underground architecture,的領域。在宏觀上,建築學包括的內容從單體建築設計發展到羣體設計,城市設計,城鎮規劃以至區域規劃和國土規劃;在微觀上,則深入到材料構造,建築環境,室內設計,園林景觀等多個領域:社會的發展使得社會分工日趨細緻,城市規劃,園林學,室內設計等內容逐漸從“大建築學”中分化出來,形成相對獨立的新學科。與此同時,傳統建築學和其他學科也在發生越來越多的交叉滲透.使得建築學的內容和研究領域不斷向新的深度和廣度拓展,地下建築學同樣面臨着這樣的問題。

地下建築屬於建築中的—種類型,過去,為備戰而修建的地下建築標準比較低,加之地下建築除口部外,幾乎沒有外部造型的問題。今天,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建築師開始重視地下建築設計.地下建築方面的設計規範和設計資料也日趨豐富,設計水平不斷提高,地下建築師隊伍逐漸壯大: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國城市地下空間的勘察、設計、施工技術已有一定的 理論 研究和工程實踐基礎,雖然存在若干薄弱環節,與國外發達國家先進城市相比,還有或大或小的差距,但已基本具備開發淺層地下空間的技術水平。對於難度較大的任務,只要高度重視,集中力量,也是可以完成的。

1.3 部分城市大規模開發城市地下空間時機己成熟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我國大城市的人口壓力, 交通 擁擠和污染程度遠遠高於相應發展時期的發達國家城市;原因是多方面的,事實卻是客觀存在的。出於備戰的考慮,在經濟實力不允許的情況下,我們開發了很多人防工程。如今,舊城市的改造和新城市的建設正處於高潮期。大規模發展地面建築的同時,理應合理開發地下空間。否則,不但坐失良機,造成今後的重複投資,嚴重的還可能因為低水平的開發,給今後的地下空間開發帶來困難,造成不可逆轉的城市地下空間資源的浪費。所以,當務之急是各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應儘快制訂城市地下空間開發的規劃,然後隨着城市建設的發展,結合地面建築的發展的逐步落實,使地下空間開發利用走向健康有序的道路。

2 我國城市地地下空間發展的指導思想

國外 研究 城市地下空間的學者提出“把一切可能轉入地下的設施轉入地下”,這樣可能作為我國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一個長期指導思想。但這一思想的現實要根據技術水平及經濟能力的不斷提高,分步實施。在近期內充分開發地表以下10m以內淺層城市地下空間,適度開發10~30m之間的次淺層空間,根據需求慎重開發30~100m之間的次深層空間,對100m以下的深層地下空間資源一般實行保護控制,待時機成熟時在加以開發。

3 我國城市地下空間發展的發展戰略

充分宣傳開發利用城市地下空間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加強 理論 研究,抓住國家大力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契機,按照 社會 主義市場經濟的思路和辦法,兼顧社會效益和戰備效益,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在城市更新改造,開發新區和新建城市的城市化高潮中,在新世紀的前期使我國城市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事業走上新的高度。

4我國城市地下空間發展的近期目標

我國經濟的發展目標是,在21世紀中葉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不妨也按此期限給我國的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事業制訂一個總目標:在目前初步開發利用的基礎上,採取積極穩妥的方針,加強立法和政策的制訂,加強全面的規劃和管理,高效有序地開發利用城市地下空間資源,力爭到這個階段末,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全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使其在城市 現代 化改造和建設中發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與節約土地資源,解決中心區高密度疏解,擴充基礎設施容量,實現人車初步立體分流,提高綜合防災能力,改善生態環境,以及保護 歷史 文化景觀的有效作用.成為貫徹可持續城市化,建設生態節能型城市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5.我國城市地下空間發展的前景預測

5.1 土地利用高效化

到21世紀中葉,中國人口數量將達到頂峯值約16億即便我國的經濟達到預期目標,人多地少的現實是不可迴避的,這一點我們無法與歐美國家相比。大量的人-湧人城市,僅靠挖掘地面以上城市空間是不夠的。為此,我國特大城市,經濟發達的大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面積應達到城市地面面積的10%-30%,城市地下硅築面積應占城市建築總面積10%-30%甚至更多:其他大城市以及所有人防設防城市都應積極開發利用城市地下空間,緩解城市建設用地緊張的狀況。

從城市中心區的廣場和重要街道交叉點開始發展起來的地下綜合體,逐步向外擴展和延伸.地下公共圖書館,會議中心,展覽中心, 音樂 藝術 中心等相對適合地下環境的建築類型使得地下空間功能趨於多樣化,形成一個地下 網絡 。在城市居住小區裏,地下空間利用也將達到新高度。地下便民超市,地下文體中心等各種商業和生活服務網點普遍為居民所接受,地下停車庫更是成為 應用 最為廣泛的停車方式。大大改變居住區內各種月盼網點噪音擾民,私人轎車佔據小區道路的混亂狀況,綠化面積因此而大增。

5.2 城市交通地下化 對於汽車,在這個階段地下空間所起到的作用主要還是解決靜態交通問題。除居住區的私人汽車地下車庫外,在高層商業建築, 體育 場館,公咬公司,城市/—場,公園的地下空間修建大量社會地下停車庫。

在交通特別繁忙的城市中/b或是當經濟能力達到相當的高度時,個別城市開始嘗試修建地下公路系統。大部分汽車交通也轉入地下,地面交通進一步好轉,主要街道實行步行化和大面積綠化;按照這一思路,還可將部分街道改造為運河,形成水路系統,使城市園林化,實現山水城市的構想;當然,要實現這一目標,短期內是難以做到的。

5.3市政基礎設施現代化

到21世紀中葉,地下共同溝(市政設施綜合管廊)將獲得廣泛的發展。首先在城市新開發區,然

後在老區利用原有地下市政基礎設施的同時加緊改造,爭取將給水,排水,電力,通信,熱力,燃氣等市政管線收容在同一隧道。大城市還將逐步建立地下污水處理系統和生活垃圾的地下回收,空氣吹送等處理系統。建設地下變電站,高壓電直送市區,實現城市供電地下化。在暴雨集中城市和缺水城市修建地下雨水蓄水池,既可以供貯水,又加強城市排洪能力。

5.4 防災設施可靠化

到21世紀中葉,在多年的人防建設基礎上,地下空間已經成為城市綜合防災系統中的主體。平時發揮着重要的城市功能,當包括戰爭在內的各種城市災害到來的時刻,迅速發揮作用.成為城市居民的避難空間並組成防災救災指揮系統,通信系統和支援系統。城市綜合防災的能力,因地下空間的完善而提高。

5.5 能源及資源利用的永續化

到21世紀中葉,我國地下貯存技術同樣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除地下糧庫,地下冷庫以及貯存常規能源外,利用深層地下空間的大容量,熱穩定性和承受高温高壓的能力,貯存供熱供電系統之低峯負荷時的多餘能量,供高峯時使用;對太陽能,風能等間隙性能源的貯存技術也初步成熟。

參考 文獻

【1】童林旭 地下建築學,濟南:山東 科技 出版社,1994

【2】王文卿.城市地下空間規劃與設汁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0

【3】陳立道,朱雪巖 城市地下空間規劃理論與實踐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1997

【4】中國工程院課題組。中國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研究.北京:中國建築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