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比較視野下的通信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研究論文

來源:文萃谷 2.23W

隨着互聯網及移動通信業務的迅速普及,通信工程技術日趨複雜化和專業化。通信工程專業培養要求也越來越嚴格,更全面。學生不僅需要具備通信相關的理論知識,更要具備研究、規劃、設計、製造、運營等創造開發技術與設備的實踐能力。當前通信工程的培養方案及高校就業部門工作還有很多不足之處,通信專業畢業生所具備的素養與企業要求存在一定距離,他們的實際專業基礎、動手能力、研發能力、創新意識等尚未達到通信行業一線對於高級應用型、技術型人才的要求,不能夠很好地滿足通信行業、國家信息建設的需求。為此,本文嘗試比較中美在就業指導服務工作中的差異,摘取美國高校在就業指導工作中的有效舉措,彌補我國高校目前就業指導工作的不足,為高校學生真正做好從職業生涯規劃到畢業求職等全方位、立體、長效服務工作。同時,結合就業指導部門工作,嘗試提出通信工程專業人才的專業培養模式。

中美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比較視野下的通信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研究論文

一、中美就業指導工作模式比較與分析

高校為在校大學生提供的就業指導工作主要內容是為學生提供就業信息和相關諮詢,舉辦就業講座、諮詢會和簡歷書寫與面試培訓班以及聯繫國內外企業,為他們提供畢業生信息,舉辦招聘會等。目前大多數高校針對學生就業這一難題開設就業指導課,但僅為課堂內呆板傳授,沒有專人進行專項指導和督促,學生沒有親歷招聘現場因而缺乏一定的重視。對此,我國一部分高校的就業指導服務工作進行積極改革,力圖借鑑國外經驗,將就業指導與服務工作貫穿於整個教育全過程。

(一)美國高校就業指導服務工作介紹

美國是全球最早開展職業指導工作的國家,有專門提供就業指導服務和實施就業管理的機構——就業指導中心。美國就業指導中心享有極其重要地位,這使其能得到較充足的經費,保證了就業指導與服務中心的正常運作。就業指導的過程就是讓學生首先了解自我、瞭解所學的專業現況與發展前景,今後職業規劃和實現人職匹配的過程。美國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在指導理念、方法、內容以及人員素養要求等方面具有獨到的經驗。

第一,在美國,高校裏的每個學院基本上都會擁有自己的專屬的就業機構,併為此配備了專業的就業服務人員和完善的硬件設施以及充足的經費。就硬件設施來説,設有專業的諮詢室、面試室、實習辦公室等。擁有充足的相關就業指導配套設施和資源。第二,提供專業化的就業指導。美國高校從事就業指導的專業人員必須具備心理學、教育學、管理學等專業碩士及以上學歷並具備與之相對應職業資格證書,甚至有些要求具有相關就業指導的從業經歷。第三,就業指導非常全面、系統。向學生提供職業生涯規劃與諮詢、求職技巧、面試技巧等講座、教授學生如何寫作簡歷併為學生修改、提供大量的就業資訊、向用人單位推薦學生、企業實習、求職失敗心理撫慰等服務。第四、美國高校就業指導服務工作立足於大一新生,並且貫穿了學生整個大學生涯。新生入校即需進行相關的職業教育,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儘早的瞭解所學的.專業的情況,從而儘可能多的增加對未來的就業市場的瞭解;第二年,根據學生自己的興趣、特質與專長,有針對性的幫助並且協助其參加相關的活動,全面的塑造自我。第三年幫助學生了解市場需求,收集相關的實習招聘信息,並且鼓勵學生積極的參與社會實踐。第四年對學生如何寫求職信,如何參加面試等展開專題訓練,並且舉辦不同規模的就業市場活動。為畢業班提供全面、細緻、高效的服務。

(二)中國高校就業指導服務工作介紹

我國的職業指導工作起步於20世紀初。1916年,清華校長周寄梅為了指導學生擇業,發起了職業演講活動。聘請名人、專家進校演講職業問題。並且首次將心理測試的手段應用在學生選擇職業中,可以視為我國開始建立職業指導的重要標誌。當時職業指導的宗旨是:使無業者有業,有業者樂業;求人者得人,求事者得事。就業指導工作主要服務內容是引導學生了解職業,幫助和指導學生如何擇業,向畢業生提供職業需求信息等。

現代社會,我國高校就業指導工作已形成一個相對健全的體系。第一,三級管理層級式的體制結構:我國目前就業指導中心一般隸屬於學生處,由分管學生工作的黨委副書記領導。一般是校黨委副書記、校就業指導服務中心和院系黨委副書記、輔導員構成一個自上而下的體系。第二,主要從事事務性工作的就業指導與服務人員:他們工作內容多為收集、整理、發佈就業信息、為企業單位提供招聘服務、辦理和審核學生就業派遣工作、辦理就業協議與報到證、整理並寄發畢業生檔案、遷移學生户口、聯繫就業推薦單位、畢業生情況調查等各項與畢業生相關的就業指導與服務的工作。為學生提供個性化服務程度還相對較低,就業指導服務工作範圍基本圈定在畢業班的學生身上,很少將低年級學生也列為就業指導的對象。

總之,目前我國高校職業生涯規劃工作還剛起步,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比較薄弱,機制比較僵化。大部分院校仍以設置學時較少的,僅以解決學生將來如何就業為主要教學內容,缺乏職業指導、實質性生涯規劃內容的課程;職業指導教師的專業素質不高,無法達到對學生未來職業發展的指導;同時,指導課程開設過晚,通常為大四學年才開展,錯過了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黃金時間,這不能不説是目前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一個遺憾。

二、對我國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思考

第一,逐漸加大職業規劃老師的配備,拓寬引進渠道,將政府、企事業單位內人員充實到高校就業專家指導隊伍中去。政府、企事業單位掌握着更豐富的政策信息、更加了解國家經濟發展現狀,對高校的專業建設、課程設置、培養方案提供更加符合時下中國經濟發展、社會發展的前瞻性建議、針對性方案。同時,由於他們掌握豐富的社會資源,瞭解領域內最新動態和信息,他們給學生進行的講座,專業發展以及行業前景的疑問也更具科學性、合理性。作為高校的職業規劃老師,最好是能在就業指導工作的某一領域具有一定的專長或建樹的,能積極主動捕捉市場信息,保持與就業市場的聯繫,實時掌握就業市場對用人要求的細微變化,以便更好地完成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

第二,加強職業生涯規劃各階段工作,並貫穿始終。學生從入校開始某一專業的學習後,就應瞭解本專業今後涉及的相關職業,認清自我,合理定位。高校需變革傳統的就業指導內容和對象,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的特殊性,採取不同的內容和方法的就業指導工作,對一年級學生重點開展就業形勢、職業意識、職業選擇的教育,進行綜合素質的指導,幫助學生制定在校學習規劃,確定奮鬥目標;二年級學生重點開展就業觀念、社會實踐等方面的指導;三年級學生重點開展正確的就業觀念、就業渠道及就業法律知識的指導;畢業班學生重點開展職業道德、就業政策的指導、進行就業挫敗的心理輔導、引導和輔助其完成就業推薦表和求職信,進行模擬應聘面試等。

第三,加強高校對企業的服務,維護好校企之間的關係。例如:開展實習基地、將企業中的技術人員安排為學生生產實習、畢業設計的指導老師、定期舉行校企座談或回訪等。例如:每年製作上一學年的就業報表與在校生情況簡介等。可以參照國際型大企業為畢業班學生提供實習機會,優秀者可直接綠色通道免試留用。這樣用人單位節省了培訓成本和時間成本,也解決了大學生缺乏實戰經驗的問題。在當今買方市場背景下,高校要主動聯絡用人單位,爭取本校學生能更多地被招聘用人單位接納。

第四,建立人才網,提高就業指導的現代化水平,借鑑美國大學的經驗,建立校內的人才網。目前就業指導的內容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臨就業的指導,而是着眼於學生未來發展的生涯規劃教育,要求是大學四年不斷線,因此建議高校建立校園人才網。人才網可以提供給就業指導機構、教師、管理人員、全體學生一個平台。學校可以藉助人才網發佈就業的政策;就業指導機構可以發佈就業信息、實習信息、進行校友管理;教師可以對學生在網上一對一的指導;學生可以在線利用測評工具進行測評,學生可以從人才網上與指導教師預約或網上一對一指導,學生可以從網上申請實習崗位,學生可以從網上下載豐富的就業指導資料等等。人才網拓寬了溝通的渠道和指導面。同時,網絡化也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實現人才資源的優化配置。

第五,建立畢業生聯絡機制,利用各種通訊工具與手段與各屆校友保持聯繫,建立校友訪談錄,請歷屆傑出校友為在校生,包括往屆畢業生就職業發展方面提供一些建議。校友是就業部門一個很好的信息來源點,他們正處於行業內,更接近行業實際,瞭解最前沿的動態和方向。同時時常以優秀畢業生作為在校生的榜樣,鼓勵在校生勵志學習,為校爭光。工作年限長的畢業生能提供給在校生更多的工作體會和人生經驗。同時,這些校友們回校時也有可能為畢業班學生提供一些就業機會。

三、結合就業指導工作,對通信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改革措施

第一,隨着通信技術的發展,通信專業分工越來越細,對人才培養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打造通信專業特色,形成鮮明的人才培養特色,幫助通信類畢業生擇好業,就好業,提高通信專業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在構建人才培養模式時,高校應以正確的指導思想和正確的教學理念為前提。加強理論基礎,注重實踐能力,提高綜合素質,面向社會需求的教學指導思想,建立“動腦與動手結合,課程與實驗結合,課內與課外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知識與創新結合,教學與研究結合,能力與素質結合,目標與需求結合”的“8個結合”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思路。把實驗和動手能力、創新和研究能力、實踐和發展能力的培養作為一名合格的工科大學生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要求。

第二,通信技術的發展帶來通信業務的不斷拓展,社會對通信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已經不再是簡單的通信知識的需求,而是需要專業相關的各方面技能,尤其是通信方向的經濟學與營銷學。丟棄通信工程專業學生不能從事經濟或營銷工作的觀念。因此,在課程體系的安排上除了要突出現代通信的傳輸、複用、交換、網絡、信息處理五項技術外,也要將通信經濟學、通信營銷學、通信服務等課程滲透在通信工程專業的學習中。在傳授專業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擴大學生選課自由度,個性化培養,以實現學生知識結構的多元化。就通信工程專業畢業生就業實際情況來看,真正能夠從事通信科研一線的學生比例非常小,很多學生到各網絡公司或通信設備製造公司從事銷售工作。因此高校在培養學生時,應結合當前通信工程學生就業實際情況做與社會需求匹配的授課調整。

第三,與用人單位建立長期良好的合作關係。把其建立成為穩固的實習、就業基地。高校應與用人單位經常交流意見,在課程安排和調整方面多徵求合作企業的意見,聽取用人單位在對專業設置、改進課程內容等方面的建議和想法,並以此結合學校實際情況作出相應改進,確保畢業生質量,提高辦學水平,縮短畢業生就業後的不適應期。共同制訂專業理論教學體系和職業技能訓練體系,使教學計劃、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同社會需求緊密聯繫,以保證培養的學生更好地被社會所接納。

第四,引入社會資源參與就業指導,應允許社會上有資質且信譽較高的職介機構與受過專門培訓的職業指導師參與到就業指導工作中來,嘗試社會化與市場化運作。政府應對其加強指導與監管。

通過以上培養模式和就業指導部門工作的改革、嘗試,可逐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使通信工程專業的學生與社會需求匹配度更高,更好就業。本文是在實際工作基礎上,針對目前通信工程教學現狀和就業市場的分析,擬構建以就業為導向的通信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希望本文可以為通信工程專業學生的培養模式改革提供一些有益幫助。

參考文獻

[1]賀敏娟.中外高校就業指導隊伍之比較研究[J].價值工程,2012(3).

[2]鄭建敏,王奇,沈建華.“8個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以南京郵電大學通信工程專業為例[J].科協論壇,2011(11).

[3]孔偉明.中美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比較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出國與就業(就業版),2012(1).

基金項目:2010年江蘇省教育廳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以就業為導向的物聯網專業人才培養研究”(項目編號:2010SJB880026)。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