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寒冬,請不要讓求職者寒心的職場故事

來源:文萃谷 1.82W

各種形式的招聘會一場接一場,其中不乏被人戲稱為“騾馬集市”的、上萬甚至幾萬人參加的大型招聘會。面對形形色色的招聘會,應屆畢業生王丹向筆者道出了她的困惑。大四以來,王丹已經參加了三場招聘會,但總是高興而至,敗興而歸,花費的時間和精力暫且不説,投出的20多份簡歷也都石沉大海,至今沒能與任何一家單位達成就業意向。

經濟寒冬,請不要讓求職者寒心的職場故事

事實上,王丹的遭遇並不是個例,中華英才網今年年初進行的一項針對招聘會的調查表明,現在大部分求職者對招聘會感到失望及不信任。對於招聘會的效果,65%的受訪者表示不滿意,33%的受訪者認為一般,只有2%的人認為滿意。

作為畢業生求職的一個重要平台,招聘會一度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成就了不少求職者的夢想。但筆者發現,近兩年,一些招聘會表面看起來人山人海、紅紅火火,但真正通過招聘會找到工作的求職者卻並不多。時間一長,很多求職者對招聘會的失望感不斷增加,招聘會竟然漸漸淪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

舉辦招聘會的最初目的是為求職者和用人單位搭建一個便捷的.平台,讓求職者能與用人單位的工作人員面對面的溝通,進一步瞭解企業和崗位信息。但如今大多數招聘會場面混亂、分類粗糙,有的甚至成了用人單位的“秀場”。在這種環境中,求職者只能盲目地趕場、投簡歷,難以和用人單位交流。另外,一些招聘會的商業化也給求職者帶來了不小的經濟負擔,門票、交通費、簡歷製作費,一場招聘會下來,少則幾十元、多則上百元,最後落得個無功而返,讓求職者怎能不寒心。

對招聘會的現狀,北京市已出台政策,將大型招聘會改為小型專業化的雙選會,使之更加專業化和人性化。此舉無疑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借鑑,但如何創新招聘會的方式,提高招聘會的效率,使之更好地為求職者和用人單位服務,筆者認為相關部門責無旁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