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屆生就業難問題的緩解方法及科學就業指導

來源:文萃谷 1.01W

隨着高校畢業生人數的逐年增加,應屆生就業難的問題成為近幾年愈發嚴峻的社會問題之一,“以租養租”“啃老族”等一系列詞語的出現,都反映了部分大學生畢業即失業的現狀。據教育部統計,近年來高校畢業生數量逐年攀升:2013年畢業生人數達到699萬人;2014年畢業生人數繼續走高,達到727萬;2015屆畢業生預計將達到750萬人。

應屆生就業難問題的緩解方法及科學就業指導

那麼,如何緩解應屆生就業難呢?筆者提出以下幾方面建議。

一、政府支持

面對目前我國人力資源市場應屆生供過於求,部分一線地區就業更加困難的現狀。筆者認為政府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改進,改變應屆生就業難的現狀。

1.建立科學完善的應屆生就業保障體系

建立應屆生數據庫,包括專業人數、就業人數以及就業後的回訪調查。成立由專業人士或者資深人士為主體的調查機構,依據勞動力市場的現實需求,不斷調整當年的應屆生畢業數量。同時,這些專業人士的分析數據,也可以作為各大高校開設專業、招收學生的依據。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可緩解高校畢業生供過於求、專業設置與人力市場需求不對等的矛盾。

2.完善應屆生求職信息平台

在企業與應屆生之間搭建一個專業信息平台,方便大學生求職,同時也便於企業根據需求瞭解挑選適合企業的畢業生。

3.健全就業指導機構

創建一個以應屆生為服務對象,以諮詢、指導、科學分配為理念的就業指導機構。大學生到這些機構諮詢,最開始不是茫然地面對招聘企業,而是接受專業人士的諮詢服務,也可以叫做測評,通過面談來了解求職者的內在素質和外在基本能力,依據其所學專業給予就業指導,並提供與其相匹配的職位信息。

4.實行應屆生就業援助計劃

此計劃主要是針對那些心理素質差,因多次求職受挫造成難以癒合的心理陰影的應屆生,對他們進行心理治療。如果在就業中遇到問題,應屆生可來此進行諮詢,工作人員會對其進行心理輔導。對於一些多次就業無果的應屆生,進行失業登記,可安排其學習一些適合的技能技術,類似現在的再就業培訓,只是服務培訓主題不同。

5.採取措施,減少一線城市的就業壓力

近幾年我國相繼提出很多緩解就業壓力的政策,諸如鼓勵大學生到基層服務等。雖然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隨之而來的人口增長問題又成為新的難題。許多外來學生考村官的目的不是為了服務社會,而是為了解決户口,並以此為跳板成為一線城市的主人。因此筆者認為,政府應該加強户籍制度的管理與改革,在引進人才的同時,嚴格控制大城市人口。

二、高校教育改革

高等院校以 “畢業率”“升學率”為標準的評價標準應該轉變為以“培養社會需求的新型人才,為社會造福,為國家造福”為目的的'評價體系。

首先,優化各大高校的內部教育體制。就所設置的專業而言,大體上可分為學術研究型與社會實操型,幫助應屆生規劃出清晰的職業道路。為學生們提供專業、精準的培訓與學習內容。各個院校應形成有規劃的教育方案,高校主要是以引導學生們的自我能力和愛好為主,實現職業規劃的初步引導;各大職業、專、本科院校積極鼓勵學生自我探索和實現自己的職業規劃,將“畢業即失業”轉化為“入學即為就業”。

其次,每個高校都應該有自己的職業規劃機構或者就業指導小組,他們可以是學校的專設部門,也可以是第三方組織。其目的是幫助大學生了解就業形勢、信息和政策,更好地做出職業生涯規劃,以及提供就業指導、就業諮詢、就業培訓等服務。從學生入學的第一天起,學校就開始教導學生應如何為自我建立科學的職業規劃,也讓學生明白職業規劃對於自我今後發展至關重要,併為學生解疑答惑,幫助學生解決探索中所發現的問題以及困惑。

對高校而言,為學生們提供良好的實踐平台也是很重要的。考評一個學生不能僅停留在試卷上,學校可以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將課堂的面授與社會的實踐相結合,增加學生的社會實踐學時與學分,鼓勵學生走出校門。

同時,還可以開設法律講座課堂,讓大學生了解並學習就業的相關法律法規,比如應屆生就業政策、如何簽訂勞動合同、我國的社保制度與內容、勞動保護及勞動爭議等,鼓勵應屆生依靠法律進行自我維權。

三、 指導企業招聘

1.引導企業依據科學方法量身定製一套合適的人力資源供求分析表

這個分析表包括:員工配置規劃、員工補充規劃、員工晉升和裁員規劃等,旨在使企業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招聘,開發與培訓人才,明確預算與收益。可以專門預留一些適合的職位給那些有潛力的應屆畢業生或應屆實習生,並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長期培訓。企業也可以與學校共建“實訓基地”,預先選拔優秀人員,作為一種人才儲備方式。此方法不僅可減少招聘的成本,還能有針對性地、穩定地為企業提供長期人才資源。

2.科學的薪酬制度

對於薪酬的制定應當嚴格按照“薪酬調查——崗位分析評價——企業勞動力供需關係——競爭對手的人工成本——企業整體戰略目標要求——企業使命、價值觀和經營理念”這樣的步驟科學地制定。

3.加大校園招聘力度,增設校園招聘點

其實校園招聘是一種低成本、針對性強、能夠吸引創新人才的外部招聘方法,同時還可起到宣傳企業文化,提高企業知名度的作用。

4.注重公平

建立健全公司規章制度,編制員工手冊,明確每個員工的權利與義務,避免招聘中的裙帶關係以及任人唯親的不良現象。

此外,對於剛入職的應屆生,建議進行鍼對其特質的專門培訓。除了企業文化、專業知識、職業素質方面,還希望企業對於應屆生從心理層面進行培養。分配老員工作為應屆生的“老師”,傳授崗位工作技巧,畢業生上崗後,有相關問題可隨時諮詢“老師”。

四、開展應屆生就業指導

1.引導應屆生進行客觀的自我分析

每個人都應該對自我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應屆生也不例外。正確認識自我可以幫助個人不斷地完善、改進自己,同時選擇適合自己的崗位,放棄不適合的崗位,自我分析的過程其實就是自我價值的評估過程。

2.引導應屆生進行自身能力的培養

要想成為新時代的人才,在激烈的競爭中脱穎而出,筆者認為大學生應該通過實踐不斷地提高以下幾個方面的能力。

(1)心理素質。及時調節自我情緒,增強抗壓能力。

(2)溝通能力。能夠簡潔明瞭地傳達上級及自我觀點。

(3)團隊精神。懂得如何求同存異,與團隊一起為企業創造效益。

(4)敬業精神。作為為企業創造效益的員工,這點是必不可少的。

(5)應變處理問題能力。在重要時刻能夠頭腦清醒地處理問題,有能力應對突發狀況。

(6)學習與變通能力。學習是一個無止境的過程,在學習的基礎上還要做到變通,“我學即我所用”。

(7)創新和思考的能力。在這個科技發達、人才輩出的時代,要學會思考,在做事情的時候儘量多問自己幾個為什麼;其次還要學會創新,一味地墨守成規,是會被代替的。

當然,提高這些能力與素質是以有紮實的專業基礎知識與理論為前提的。

3.幫助應屆生進行自我規劃

作為自我命運的主宰者,應屆生自己首先應該有一份人生清單,成為主動的學習者,而不能只依賴父母、學校的幫助。這種自我人生的規劃,不單單是依賴一些理論和常識,更需要通過實踐、讀書、思考,開闊自己的視野,理清思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