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解説詞的寫作藝術

來源:文萃谷 9.13K

電視是“以視為主、視聽結合”的傳播媒介,它作用於人們的綜合感官,自然是少不了聽覺感官。視覺只能接受一個信號,而聽覺可以同時接受幾個信號。由此可見,聽覺在人們接受信息中的地位。畫面的侷限,使語言文字具有了很廣闊的活動範圍。人們在接受解説詞傳遞的信息時,本能地把它同畫面上的形象聯繫起來,解説詞寫作除了要考慮電視的特點,進行整體構思,發揮綜合效應外,還要注意語言的運用。

電視解説詞的寫作藝術

如果把電視畫面比作紅花,那麼解説詞就是綠葉,再漂亮的鮮花,若沒有綠葉的陪襯也會失色不少,要發揮好解説詞的陪襯作用,在語言運用上要切實做到為看而寫,為聽而寫。

為看而寫

解説詞要力爭有畫面感,語言的運用要做到準確、生動、具體、形象。

1.語言要準確

要求語言準確並不是要過多地用一些概念化的語言,例如:“很好”,“十分美麗”,“非常緊張”之類的語言,這些語言雖然不能一概排斥,但運用時要慎重選擇。語言準確不但要求內容準確,表達準確,同時要求和畫面形象吻合,否則會產生風馬牛不相及的結果,也就是聲畫脱節。從新聞的綜合統一效果來看,無疑是相互干擾或抵消。

2.語言要具體

解説詞的寫作對語言具體生動要求更嚴格。直觀可見的畫面語言要有相應的具體解説,才能把事件、思想、觀點、人物傳達得清清楚楚,才能把一般性的意思和抽象的道理説得栩栩如生、具體實在,才能使觀眾產生一種明晰的印象,便於理解和接受。比如:畫面出現一個企業場景時,解説詞要説明這是哪個企業,當出現一個人物在講話時,解説詞要説明這個人是誰,免得讓觀眾費心猜測。電視新聞稍縱即逝,不容觀眾細細琢磨,如果不具體生動,人們看過之後就會煙消雲散。所以要能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要求新聞本身所有的.因素都能具體生動,既有人物,又有思想,既有聲音,又有色彩,構成現實生活中的事件,造成生活的立體感,這樣的解説詞能引起觀眾的感情共鳴,給人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3.語言要形象

形象常常和具體連在一起,又是電視新聞的起碼要求,形象化的語言是解説詞寫作中不可缺少的語言,是讓觀眾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聞內容的重要方法。解説詞寫得如果能具體又形象,也能夠造成一種身臨其境的效果,彌補電視傳播一瞬即逝的不利因素,讓人們獲得更多更深的視聽感受,從而加深對新聞的印象。要使解説詞寫得形象活潑,採用一些修辭手段也非常必要,比如比喻、擬人、象徵的手法等,使人很快理解所談的事物。

為聽而寫

電視新聞解説詞包括在聽覺語言中。所以寫除了是為了看以外,更重要的還是為了聽。既然寫是為了聽,那就要求解説詞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儘量避免晦澀的詞句,少用華麗的形容詞,以增強可聽性和親切感。可聽性包括兩個方面的因素,首先是要讓觀眾容易聽,其次是讓觀眾願意聽。讓觀眾願意聽,就是讓觀眾一聽就懂。解説詞是由播音員播給觀眾聽的,通過耳朵作用於綜合器官,而不是通過眼睛閲讀的,因此,所選用的語言和詞彙,包括語言的搭配也要適合於人的聽覺習慣,要做到口語化,生活化。口語化指的是要用經過加工的口頭語言,即在用詞造句上要符合人們的日常説話習慣。這種語言是與書面語言相對而言的。所謂生活化,就是在觀眾能夠接受的範圍內,儘可能地尋求接近性。這就是説解説詞不提倡使用華麗的詞藻,而是要使用樸實自然的詞句,這樣選詞煉句,實際上也是對電視新聞創作者綜合構思能力的一個全面檢驗。但是口語化也不等於不加選擇地使用日常用語,口語化寫作更應講求語言藝術的運用。要力爭做到播放時朗朗上口,收聽時悦耳動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