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改小結:落實“三給”促小科課改

來源:文萃谷 5.13K

時間就如同白駒過隙般的流逝,我們通常會學習到一些做人的學問,不妨把這些記錄下來,寫一份小結吧。那麼問題來了,小結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課改小結:落實“三給”促小科課改,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課改小結:落實“三給”促小科課改

沒有覆蓋國小科的課改是不完整的課改,是不完美的課改。因為很多國小科才是學生真正喜歡的學科,能真正展示學生個性的學科;學生在這些學科的學習中能體驗童年的樂趣,留下歡快的笑聲,為童年留下美好的回憶。如何開展國小科課改,在過去的`一個多月我們重點進行了以下探索。

一、給設備,讓學生輕鬆收集資料,滿足學習需要。

資料收集是《科學》、《品德與社會》學習的第一攔路虎,它們的生活性、實踐性都很強,需要大量的補充資料。比如五年級科學《蘑菇》課中關於細胞、細菌、病毒的知識在教材中介紹的比較少,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慾望。老師找,學生被動的接受,對學生的能力得不到提高,長期下去學生還容易養成依賴的習慣。怎麼辦?把電腦給學生用。我們大膽嘗試,把多媒體室、電教室、辦公室的三台電腦對學生開放,原來老師做的,放給學生自己去做。三、四、五年級每個班配備一台專用的查資料的電腦。學生利用午自習和晚飯後的時間,由一名老師在現場監督,學生自己在網上搜索自己班級近期學習中急需的資料。

二、給學生搭舞台,讓學生個性飛揚

《品德與社會》學科中有很多知識都是學生身邊已經發生過的故事和家庭生活中的故事,簡單的展示、表演已經不能適應新課改下的學習。能否把故事搬下來?我們進行了思考、實踐。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由老師帶領學生把書上的故事排練成舞台劇、小話劇、短小品、解説詞等形式,在本班表演,在兄弟班競賽,在學校展演,學生在活動中領悟知識,發現真理。

三、給時間,讓學生的學習延伸到課外

《影子的變化規律》至少需要一天的時間才能觀察出來結果;《螞蟻》的生活習性,一節課能看出來嗎?還有很多這樣的知識,沒有大量的課餘時間觀察,學生很難能成為學習的主人。時間,學生需要時間。早自習、午自習、下午課外活動、晚自習等學生在校寄宿我們有時間。如何幫助學生合理安排好時間才是問題的關鍵。經過幾次的探索,我們把需要在課外觀察的內容分好類:那些需要在教室完成、那些需要在操場完成、哪些需要在實驗室完成,哪些需要老師幫助完成等等。然後按照不同的需求,老師做好分工。不需要老師參加的由小組長帶領學生利用午自習和晚飯後的時間自主完成;需要老師參加的安排在下午課外活動時間完成。不管哪次的活動都為學生準備好觀察記錄表,要求相信記錄下自己觀察到的現象。

學生有了設備,更容易收集資料,有了舞台能盡情展示自己的風采,有了時間學生才能享受發現科學知識的過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