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式學結

來源:文萃谷 2.53W

假期很忙。再忙我也會到進修學校去聽繼續教育課。因為我感覺到了進步。離開學校後很少有這種感覺了。事業單位面試培訓是為了過關,為了飯碗;那麼進修是為了良心,為了學生,為了自己。

參與式學結

其實,許多問題一直在我身邊困擾着我。怎樣才是好老師?怎樣的課才是一堂好課?那些日常工作中的矛盾如何去解決等等。雖然直到今天仍沒有滿意答案,但有些問題卻越來越清晰起來。

(一)滿堂灌與滿堂問。為了與講授法嚴格區分開來,為了盲目追求所謂的“新教法”,為了表現出自己不落後,啟發式用到出言必有疑問。不着邊際的提問充斥課堂。學生習慣的順口打哇哇:“是”“不是”“對”“不對”。當年填鴨式的滿堂灌被另一種更簡單的教學滿堂問取代了。美其名曰“教學改革”。

(二)放任與放手。把時間還給學生,把課堂還給學生。可是,當放任學生為所欲為時才發現:控制不了。沒有了動與靜的結合,沒有了對錯的爭論,沒有了沉思。多可憐的“教育改革”,最後不得不返回原點,你聽我説。因為説的比唱的好聽——催眠。

(三)表揚與批評。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及時表揚孩子的閃光點。多麼“幸福”的孩子啊。沒有了缺點,沒有了批評,難道也沒有了挫折 當然還有許多許多,不忍一一列舉了。

雖然直到現在我仍然迷茫,不知中國的教育改革將走向何方,那些陳規舊俗與日新月異的觀念相互碰撞後,能結出什麼樣的果實。但我想,至少等我老了,我該可以問心無愧吧。

至於繼續教育培訓,我認為:只要活動本身是有意義的,對教師的成長是有幫助的,活動過程充滿樂趣,那麼老師們便會積極參與進來。就如qq和微信一樣,不需要強求。更不要太注重後期的作業收交,“煩”字當頭,就只能疲於應付。所以,繼續教育還是多樣化些好,自願為主更可取。

太過強求的東西,往往只是為了應付。為了完成而完成。就達不到繼續學習的效果了。

培訓有終點,學習無止境。我必須加強自學,多參與類似的培訓活動,否則就真的落伍啦。

2015-4-15

參與式學結 [篇2]

通過一段時間的對參與式教學理論的學習,對參與式教學有了一定的認識,現在就自己的一點點認識總結出來。

隨着新課改的逐步推進和不斷深入,基礎教育發生了令人欣喜的變化。素質教育倡導的學習觀﹑質量觀和人才觀更加深入人心。學生尤其是“後進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關注社會生活﹑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增強了,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正在形成,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考試製度也開始建立。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與從前有很大不同。參與式教學的整個過程是以學生的積極參與、主動發展為中心展開的,教師與學生以平等的身份參與學習過程。教師是學習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也是學習活動的參與者。教師雖然設計了活動的學習目標與學習過程,但學習的“答案”卻是開放的,是由參與者的自由行為、自主精神與合作態度等因素相互作用而產生的,它是發散的,多元的,體現了一定程度的創造價值。

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學生如果在輕鬆﹑活躍﹑融洽的民主氣氛中勇於發現自我﹑表現自我,敢於發表自己的觀點﹑體會,會逐漸成為具有大膽創新﹑個性豐富的人。因而,和諧的師生關係,能產生情感期待效應,使每個學生都感到“老師在期待我”。學校要提倡“微笑教育”,教師要用自己的神韻、語調等表達對學生的愛,創新一種輕鬆、愉悦的課堂氣氛。為了做到這一點,教學中,我們力求採用多種方式表揚鼓勵學生,和他們一起討論,共同學習,走進孩子們的世界,讓孩子們在寬鬆,民主﹑愉悦的氛圍中參與教學。

自主探究是實施“主題式”課堂教學的核心。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過程,既是教學的基礎,又是主體能力培養的過程。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把主動權還給學生,結合學生實際,使學生親自動腦﹑思維,親自動手實踐,動口表達,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使之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角,擺脱教師滔滔不絕地講,學生死氣沉沉地聽;教師零零碎碎地問,學生斷斷續續地答的應試教學。

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是本次課程改革的核心任務和成功與否的顯著特徵。學生的學習方式是以教師的教學方式的轉變為前提的。在幾乎所有的“參與式”課堂上,我們都可以看到小組式的合作學習。但是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多數討論僅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教師一宣佈小組討論,前排學生刷地回頭,滿教室都是嗡嗡聲,四人一小組,每個人都在張嘴,誰也聽不清誰在説什麼。幾分鐘過去了,老師一喊停,學生立刻停下來,站起來發言。學生一張口就是“我怎麼怎麼看”,學生仍然關注的是“我怎麼樣”,而不是“我們小組怎麼樣”,小組裏沒有分工,因而沒有真正合作。合作學習最突出的價值被抹殺了,所以教師應事先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組合作計劃。討論前小組成員先獨立思考,把想法寫下來,再分別説出自己的意見,這樣,每個人都有思考的時間和機會。老師要求小組彙報時,也應首先將自己的口頭禪“哪個學生願意説一説”變成“哪個小組願意説一説”。小組討論的時候,老師是引導者,要深入到小組討論中,瞭解學生合作的效果,討論的焦點,認知的進程等等。從而,靈活地調整下一個教學環節,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讓學生體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

參與式教學的設計方法有以下幾個環節:

一、問題的設計

參與式教學活動是有目的的、有組織的活動,它以問題為導向,通過問題引導活動,圍繞解決問題組織開展活動,其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那麼,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提出問題,如何陳述問題,是一個關係到能否激活學生的潛力,能否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能否順利開展學習活動,能否提高教學效率的關鍵問題。下面我們來看一下有關如何設計問題的實例:對策1:把抽象問題情境化,把複雜問題形象化,是教學問題設計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對策2:由一個次要問題引出幾個主要問題,也是教學問題設計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對策3:設計懸念式教學問題,強化學生探究問題的注意力。設計一個懸念式教學問題,會強化學生探究問題的注意力,會使學生產生“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這也是教學問題設計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二、活動環節的設計

問題的設計是參與式學習的靈魂,問題設計好了,就會激發學生的主題意識,就會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就會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如果好的問題有好的活動過程作為載體,那就如魚得水,如虎添翼,可以把學生的創造潛能發揮到極致。

如何設計參與式活動過程呢?一般來説有三個環節:提出問題——探究問題——總結反思。

提出問題,是參與式學習活動的第一個環節。提出問題與創設情境相結合是參與式學習中設計活動環節的首選方式。第一個環節設計成功了,後面的學習就順利多了。俗話説,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如:講述在旅遊活動中的見聞,寫一篇描述自己見聞的文章時,老師把參與者按居住地分成 “都市組”、“縣城組”、“鄉鎮組”、“村莊組”等幾個小組,每組分別以藍、綠、黃、紅四冊三角形導遊旗為標誌,開始“手拉手”旅遊活動,各個組互相介紹導遊家鄉的地理位置、周圍環境、風俗民情、主要特產、歷史名人、神化傳奇等,並做好記錄,共同商討,稍加修改,以第一人稱連綴成一篇文章。這樣,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消除了學習語文的畏難情緒,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語文學習的任務。

探究問題,是參與式學習活動的第二個環節。探究問題與討論活動相結合,是設計參與式教學活動環節、提升學習境界的常用方法。如,一位體育老師給學生上投擲課時,給操場裏畫了四個同心圓,一個比一個大,教師讓學生沿着最大的圓一個跟着一個站了一圈,給每個同學發一張報紙,同學們拿到報紙後,面向圓心站好,聽哨聲後,想辦法使勁把報紙投擲到小圓心裏去,看誰投的遠。學生們有的把報紙折成方塊,有些揉成了團,有的捏一下,有的使勁用腳踩一下,比較看那種方法擲的遠,最後,教師引導學生分析總結最佳的投擲要領,這樣使學生們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中獲得了發展。

總結反思,是參與式學習活動的第三個環節。總結反思與開放性活動相結合,是設計參與式教學活動、強化創造性動機的極好方式。在這個活動中,學生的探究過程是開放的,學習思維是創造性的。沒有唯一的答案,學生的創造潛力得到充分的發揮。不斷的探究問題,不斷的總結反思,不斷的強化學習動機,不斷的發現新的知識,教師和學生教學相長,共同獲得發展。從課堂上,我們發現,總結反思和開放性活動相結合,是設計參與式學習活動、強化創造性動機的好方式。

參與式學結 [篇3]

兩天學習時間裏,黎加厚教授為我們帶來最前沿的教育信息,並用全新的學習體驗,引領我們深入思考數字化時代的課程變革。

一 顛覆的課堂,手機成為學習交流的工具

以往的培訓,往往要求大家關閉手機。而黎教授,卻將會場變成了移動型學習報告會。將手機調到靜音,大家可以隨時用短信發送問題或感想。教授運用手機套件讓電腦顯示短信信息,並投射到屏幕上。大家一邊認真聽課,一邊積極地編寫發送自己的學習感悟。隨着屏幕上條條信息的思維火花的碰撞,大家的思考也逐漸深入,實現了真正實時的教與學互動。黎教授繼續引導着大家:學生在課堂上偷偷玩手機的現象越來越普遍,我們是否可以採用類似的方式,讓學生把消遣的“玩具”變成學習交流的工具?有沒有想過收集短信是很好的數據收集分析與過程評價工具?這些還沒有答案的問題,將有待教師們帶着思考回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崗位後,去探索、去實踐。

二 收穫最前沿的教育理念,體驗思維震撼,在主動改變的力量下前行

黎教授首先展示了根據我國數據重新編寫的《你知道嗎》視頻最新版本:在中國,個人博客作者超過1.85億;移動上網用户超過美國人口;新浪微博用户超3億,每天發微博一億條;qq活躍用户6億;2015年淘寶用户超過1.7億人,一年交易額4000億……未來應用的技術尚未發明;我們要要解決的,是現在還不知道的問題。這些驚人的事實,讓我們沉思,作為教育者,我們要教學生什麼?

然後,是觀看另一個視頻《來自學生的聲音》,這些數字時代原住民,38歲前會換14種工作,他們使用博客、wiki、msn…他們渴望學習怎樣思考、創造、分析、評價、運用。而教育者們,準備好迎接這巨大的變化了嗎?

接着,黎教授還為我們介紹了未來五年影響教育的六項新興技術、熱點教學法、計算思維與信息技術課程、思維導圖、數字故事創作、微課程等最前沿的教育資訊。

黎教授用豐富翔實的統計數據與圖文並茂的精彩範例,給我們帶來思想上的巨大沖擊。引領我們放眼世界、立足未來,創新信息技術課程。讓身處信息時代鉅變迷霧中的我們,認清新技術必然帶來教育的變革,教育者的責任在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讓信息技術教師擁有了主動改變的力量,堅定了前行的步伐。

三 小組學習,親身體驗教與學方式的轉變

黎教授課堂上的小組學習,讓我自己親身體驗了一次教與學方式的轉變。

培訓一開始,黎教授就安排信息技術教師組成三三結構的10人學習小組,在兩天的學習過程中小組成員共同討論各個熱點問題,在交流中思路更加開闊。

黎教授告訴大家,在出發前一週,他接觸到scratch這個軟件,黎教授認為:這個積木搭建式遊戲動畫編程軟件,是培養運用計算機科學思維進行問題求解、系統設計的計算思維的好軟件。它也能很好地引導學生去進行科技與藝術結合的創新,能將信息技術課程上升到培養科學方法-論的更高層次。所以他馬上決定將課程主要內容改為scratch學習,並把scratch的'中文命名為思客。在飛機上,他仍在進行教學內容的構思,他對這個軟件還不太熟悉,所以,他為我們提供了軟件、教程、交流網站等學習素材。小組作為一個團隊,一起去探索思客軟件,研究它的教育教學應用。經過一個下午的小組學習,和晚上的繼續討論交流,擅長製作畫面的、熟悉程序編寫的、喜歡創意設計的,小組成員的集體智慧奉獻出第二天精彩紛呈的作品展示,數學運算訓練遊戲、鍵盤打字練習、考察英語單詞拼寫的植物大戰殭屍遊戲、真人配音的情境小劇場……展示了思客在教學中的無限可能性。黎教授用這個我們自己參與到其中的活生生的例子告訴我們,在這個數字時代,一個教育者應該如何引導學生去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並收穫成功。

四 數字故事與微課程, 精彩的ppt教育應用

課堂上,黎教授提出了可視化教育敍事--“數字故事(digital storytelling)”的創意,讓人眼前一亮。圖文並茂音樂動人更彰顯教育敍事的魅力。利用數字故事,可以藝術地再現、宣傳教學新理念、新做法;一個個圖文呈現的故事,讓課堂更有凝聚力;也可以記錄下教育教學中那些難忘的瞬間與故事。通過網絡,還能更廣泛地分享與交流。黎教授不僅將精品數字故事與大家分享,更對數字故事的創意方法、製作流程、ppt線條動畫技術等方面進行了全面的闡述。而黎教授介紹的微課程則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它大約只有一分鐘左右的長度,使學生每一次只接觸少量的新教育內容,更容易吸收、瞭解、不斷增加信息量。移動設備讓學習者甚至在排隊等候,坐車或在沙發上都可以進行小量的學習。從數字故事到微課程,普通教師最容易上手的ppt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新面貌。讓我們思考:當我們的信息課程中講授ppt製作時,我們是否有把它提升到從新媒體藝術創作的高度去引導學生學習、創作呢?

兩天時間過得太快,黎教授融合自主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寬廣視野下大容量的教育前沿信息、異彩紛呈的多媒體展示和移動技術應用,為我們點燃了思想的火花,留下了無數思索。

參與式學結 [篇4]

懷着滿心的期待,我參加了幼兒園骨幹教師培訓,展現在我面前的是新穎、高效、互動的學習方式。在9月16日,我們度過了緊張、豐富、提高的一天,通過進行參與式學習,我的感悟太多太多:

一、培訓專家的敬業精神讓我感動

我感到特別的榮幸,指導我們學習的三位專家態度親切、經驗豐富、業務精湛、指導到位,這無形中激勵了我學習的動力。於老師總是認真聆聽着我們的討論,並參與到我們談論學習之中,告訴我們這一活動應該關注哪些,從理論到實踐予以針對指導;許老師幹練的身影調動我們參與活動情緒高漲,激勵了我們手在活動、腦在思考、身在運動;劉老師親切地微笑時時帶給我們鼓勵,告訴我們要相信自己,我們會做得很好。三位專家對於我們來説亦師亦友,她們的敬業精神既鼓舞我認真學習,又將學到的理論理念運用到實際工作之中,促進着工作水平的提高。

二、每一教師的分享交流讓我心動

在參與式培訓活動中,我們緊緊圍繞每一主題開展討論、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與她人分享經驗並進行整合,發揚了團隊精神,展現了集體智慧的結晶。我們全體學員主動積極、細心認真的參與,相互碰撞着我們的觀點,我們每一位教師都在逐漸成長為一個愛討論、愛交流、能與她人合作、相互分享觀點的教師。

三、豐富多彩的培訓內容讓我激動

今天諸多的學習內容開闊了我的眼界,讓我深受啟發:

(一)數學活動“動物運動會”

這一活動注重的是教學活動的有效性,重點觀察教師是如何教的?幼兒是如何學的?通過觀摩這一活動讓我感悟到:

1.教師能創設情境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

2.根據動物的特性調整比賽項目,項目安排符合幼兒發展規律。

3.運用猜想、開放式的、層層遞進的提問方式,幫助幼兒物化自身經驗。

4.教具和課件運用的巧妙讓幼兒真正參與到活動之中。

5.充分給於幼兒談論的空間,幫助幼兒進行比較,提升經驗。

6.通過直觀的演示將較為複雜的內容簡單明瞭化。

(二)觀摩活動——剪紙“美麗的花園”

通過觀摩王春老師的剪紙活動,讓我領略到立體剪紙的奇妙,我感到王老師組織活動的亮點是:

1.材料提供細緻、具有美感。

2.材料提供有遞進性,滲透目標,幫助幼兒技能的提升。

3.能創設情境,讓幼兒在相互欣賞獲得成功感。

4.能把握幼兒的實際,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

5.關注幼兒的關鍵經驗,把握活動的重點和難點。

6.教師能預設活動中會出現的問題,幫助幼兒體驗成功。

(三)排序活動“小刺蝟的項鍊”

老師説:聽別人的課看自己,是自己教育實踐的縮影,如果我是組織這個活動的教師,我會做到:

1.讓幼兒來説一説小動物項鍊排列的規律,而不是帶着幼兒“紅綠紅綠紅綠”這樣機械式的説出項鍊的排列。

2.為幼兒提供材料要排除無關的干擾,這樣更有利於幼兒活動的成功。

3.在活動要注意傾聽幼兒想法,要關注幼兒。

在參與式學習中,我們始終保持高漲的熱情投入到活動之中,我們獲得的是提高,在老師的悉心教導下,我們定會不斷成長,讓自身的實踐工作再上新水平!

2011年9月18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