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班主任工作經驗

來源:文萃谷 1.51W

“學生自治”

中職班主任工作經驗

---讓班主任老師們不再“孤軍奮戰”

成都市前進職業高級中學團委書記、學生處副主任沈顧

一、自治的背景

陶行知先生寫過一篇《學生自治問題之研究》。他在1919年提出的這個意見,至今還有很強的實踐意義。因為我們現在面對的情況與陶行知先生時是相似的,時隔八十多年了在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中職招生如火如荼的今天,面對“90後”的職高學業生,我們重提“學生自治”這個古老的話題,以期破解學校德育的難題。

中職學生入口較差是不爭的事實。據抽樣調查,今年我校入學新生會考平均成績僅為301.26分,而當地“國重”的錄取分數線是590分,普通高中的錄取分數線是410分。相當部分中職新生是國中學習的失敗者,他們帶着沮喪的心情來到中職學校。入學不久,國中養成“惡習”就暴露無遺:出口成髒、抽煙、逃學、打架、上網成癮!!

二、什麼是學生自自治

傳統德育過分強調班主任老師對學生的管理,管學習、管紀律、管生活,時時事事處處對學生能力與自覺自理採取不放心的態度。學生的一切皆由學校、老師嚴加看管、包辦,在這種教育下,學生的自治自理能力嚴重削弱。傳統德育讓班主任老師們成為學校的大忙人:裏裏外外、上上下下的工作,晚出晚歸,不亦樂乎?不亦苦乎?

“學生自治”是指在政策、法規許可的範圍內,在學校的正確引導下,學生以團體的形式組織起來自主管理自己的事情,並對涉及學生利益的學校管理決策有適當的參與權、知情權和建議權等。

學校德育就是培養人的工作,想“不能用暴-力使他(她)就範”,參與很重要。學生自治強調學生參與,強調文化和制度的約束力,反對老師們包攬一切,反對“家長式一言堂”的作風,提但是民主管理,期待建立合諧的師生關係。

三、為什麼要進行學生自治

有關數據表明,截止2007年底,我國中職在校學生達1978萬,教師81萬,學生比為24.4:1。師資特別是有經驗的班主任嚴重匱乏。學校生源火爆,學校規模膨脹,帶來的管理壓力,讓中職學校的德育工作壓力重重。我校在冊學生3120人了,在崗教職工僅百餘號人(含後勤等非上課人員近20人),師生比近1:35以上。老師們工作加班加點,“勞苦不堪”。

職高學生年齡在1618歲,學生的生長髮育到這個時期已經日趨成熟,這種生理上的成熟使他們開始意識到自己在各方面都具有一定的能力,感到自己有足夠的潛力可以發揮,因而他們就自然而然地產生了一種獨立自主的好強心理,要求自治自理,自己管理自己。中職學習負擔輕,課餘時間充足,學生有有足夠的精力來參加“學生自治”工作。

四、怎樣進行學生自治

1、學校層面的學生自治

“學校搭台,學生唱戲”是工作的原則。學生自治常設機構是校團委和學生會、學生社團。學生自治的內容主要是校內日常管理,如清潔、兩操、廣播站、儀容儀表、住校生管理等。(具體參見《附件》)

學校團委設5個部門:紀檢部主要負責學生考勤、校牌、儀表檢查等;宣傳部主要負責:校內板報、海報、手抄報等安排,佈置和檢查評比。組織部主要負責團費、團員檔案等文字資料的收集整理,後來還協助老師完成“少兒互助金”等工作;社會實踐部分工“青年志願者”活動,負責校內學生文體活動時的後勤服務和義務勞動等工作。社團活動部主要負責學生課業餘活動小組的聯絡、組織協調。

學生會設7個門:生活部負責教室、公區清潔衞生安排、保潔、檢查評比。有時候生活部還檢查老師們的辦公室。體育部分工兩操的組織與檢查評比工作;文藝部負責組織開展校內中、小型文藝活動;學習部分工徵文、書法、演講比賽等活動;廣播站主要負責學校廣播、電視轉播、設備維護;宿管部負責住校生出早操、清潔、晚檢等;護校隊負責放學時間巡視校門內外

校級學生幹部”是學生自治的中堅力量。學校團委安排富有經驗的教師專門負責學生幹部的選拔和培養。學生幹部的選拔本着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自薦和老師推薦相結合,讓優秀的學生脱穎而出。學生幹部的培養從“師帶徒”(即上一屆學生帶下一屆學生)開始,優秀者推薦到“校級學生幹部培訓班”學習,學習合格者安排到各校團委、學生會各部門擔任“副部長”或“部長助理”。要想成為各部門的“一把手”,必須參加全校“學生代表大會”的選舉。

2、班級層面的學生自治

班級是學校管理的基本單位。班級層面的學生自治類似於學校層面的學生自治,但分工更細,工作更具體。班主任是班級學生自治的領導者,班長是學生自治的推行者,團支書、副班長各有分工,協助班長工作,其它班委幹部和團支部委員分工協作,圍繞班主任提出的工作目標,在班長的統一安排下工作。班級學生自治必須寫進《班規》,班規就是班級的“憲法”,所有任課老師應該理解和支持班級的學生自治。比如有的班級規定,上課睡覺的學生由紀律委員記名字,由任課老師簽名確認,課後自覺留下來補學上課知識。老師們應該從理論上論證《班規》的合理性,從輿-論上支持學生幹部的工作。班級層面的學生自治由“操行評定”來評價學生。

推行“班級學生自治”,班主任老師是關鍵。政教主任要組織班主任工作座談會,幫助班主任們轉變觀念。班主任應該轉變自己的角色,必須從講台上走下來,把講台還給學生。讓學生走上班級管理的前台,班主任退居班級管理的'“二線”。

五、學生自治與傳統德育方式的區別

傳統的教育方式以“分數”評價學生,採用“説教”為主的德育方式,“滿堂灌”的教學方法,教師包攬了一切校內事務和管理,培養的是高分低能,唯“師”是聽的學生。現代的教育觀主張以人為本,樹立正確的學生觀。讓學生在嘗試中學習,容許學生犯錯誤。我們信任學生,還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務。通過“學生自治”管理,學生們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學生的潛力得到發揮,教師的負擔得以減輕。

六、我校學生自治的推行成效

1、實行“學生自治”,有利於學生民主意識、維權意識的培養。

職業學校不能忽視“公民”的培養。就業後,學生既要懂得遵紀守法,也要懂得用法律武器“維權”。學生在“自治”的環境下長大,他們更懂得自律,珍愛民主和自由。對“侵權”行為,他們敢於向上級舉報,學生公民意識,維權意識得到有效培養。

2、實行“學生自治”,有利於鍛鍊學生,解放了教師。

學生幹部參與了學校的管理,他們比普通學生得到更多的鍛鍊機會,因而更懂事,更成熟。入學成績很一般的學生在這裏有機會當上學生幹部,他們的自尊心、自信心重新煥發。很多學生幹部在“上台”前後判若兩人:當幹部前自由散漫,胸無大志;當上幹部之後嚴格自律,鋭意進齲每個學生幹部都想在任期內出點“政績”,學生的天賦、潛能在“學生自治”平台上得以施展。另一方面,教師們得以從紛繁的常規管理中抽出身來,去做更有價值的工作。

3、實行“學生自治”,有利於避免師生正面衝突,創建和諧校園

當學生和學生幹部之間有衝突的時候,老師們會及時介入,妥善處理。換句話説,學生對學生幹部的管理不服,他有“申述權”的。學生自治是一種民主、科學的管理方式,是校園文化的一部份,具有鮮明的職教特色。“學生自治”環境下的學校,更接近職場和社會,學生從這裏起飛,他們品嚐過失敗、經歷了拼博、最後體會到了成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