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研組總結

來源:文萃谷 2.24W

總結是在某一特定時間段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況,包括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加以回顧和分析的書面材料,它可以有效鍛鍊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我想我們需要寫一份總結了吧。但是卻發現不知道該寫些什麼,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教研組總結,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教研組總結

一學期的時間又在繁忙中悄然度過了,這學期我們圍繞《幼兒園教育綱要》、《36歲兒童學習發展指南》的內容,認真學習新教材,邊學邊研究實施,深入開展研討,不斷地更新觀念,理清思路,提高幼兒園的教育教學質量。教研組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陣地,也承擔着兩方面的探索任務:一方面是探索教育教學改革的途徑和方法,解決妨礙教學質量提高的傾向性問題。另一方面是通過研究,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更好地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一、現況分析

我園師資處於不均衡狀況,因而時常給學習和研究帶來許多困惑,反映了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欠缺,特別是思想觀念轉變與實踐、行動的脱節,缺乏實踐的總結研討,往往使教學前進步子太慢。本學期,《多元智能結構》康軒教材的引進,使我們找到了前進的方向。同時也存在着許多的不足,因此本學期根據幼兒園實際存在情況,我園加強了教研組建設,開展豐富多彩的教研學習活動,重點加大學習新教材和實施新教材力度,改變教研學習方式,每兩週進行一次《綱要》、《指南》的學習和研討,邊學邊研,從中領會《綱要》、《指南》精神,轉變教師的課程理念。其次,採用參與試學習形式,共同理解細讀教材,共同備課,使教師瞭解教材的不同設計,展示個人的不同風采。另外我們還通過不同的案例進行分析,解剖案例中不同的設計方法,以問題的形式進行展現,然後,大家一起討論解決,使方案活動設計更完整,案例剖析更直觀、更形象,也更適應我園師資隊伍不均衡的學習環境。

這學期,我們結合園本培訓的內容,在對新教材進行解讀實施的基礎上,又組織了一些骨幹教師外出學習,使我們更進一步理解新教材,實施新教材。通過多形式的開展學習活動,教師們已明確自己陳舊觀念、自身素質正是主宰着自己的行為障礙,只有提高自己專業化水平,才能適應現代幼兒教育的發展。當然,通過學習,使教師在實施過程中有了新的認識,他們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看法和見解,樂意提出各種問題和建議,使我們在學習中以問題為線索,解決當前問題,使教師形成一種邊尋邊思,從反思中尋找問題的答案,從同伴中解決問題的疑點,從而不斷的提升新理念,更好地實踐新教材。

二、開展教研活動

豐富多彩的教研活動是提高教研質量的基礎。我們的教師年齡層次跨越大,理論和業務水平參差不齊,根據每個教師的最近發展區,我們教研活動採取豐實的形式,使每位教師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了不同的程度的提高。

(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習研討活動。

理論學習有利於幫助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幫助教師形成與正確教育觀念相吻合的教育行為策略,為更好的帶領半日活動提供基礎與保障。例如,在學習《36歲兒童發展指南》的過程中,我們在平時自己熟讀《綱要》精神的同時,在教研活動中結合工作中的實際問題進行討論活動,如“如何正確評價幼兒”、“當幼兒踩死一條蠶寶寶時你該怎麼辦?”、“如何協調家長、幼兒園的合作伙伴關係”等問題,在討論中教師自持自己的觀點各抒已見,爭論不休,通過《指南》的學習,教師已經知道如何運用《綱要》、《指南》精神去處理問題了。在爭辨中,大家對《綱要》、《指南》精神更理解了,教師們端正了思想,提高了認識,樹立了正確的兒童觀和教育觀。又如在學習“預設與生成關係”時,我們先組織教師學習有關教師預設與幼兒生成間的理論知識,幫助教師界定預設與生成,接着又展示一系列情境讓教師討論哪些是幼兒生成的內容,然後又過渡到播放平時教學活動易出現的矛盾作為情境展開,討論嘗試找尋解決矛盾的策略,最後每人撰寫與之相關的隨筆並進行隨筆評比,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的完成了理論的學習活動。

(二)聽評活動

在教研組聽課評析活動中,我們主要在五天的教研活動中完成觀摩、分析與落實的過程,即觀摩一次教學活動,分析教學活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薄弱環節,這是以課題研究、集體觀摩為形式的活動。隨着科技的發展,我們又將多媒體技術也運用到了我們的聽評活動中。為了提高教師教研活動的質量與效率,我們利用了看錄像的形式進行研討活動,大家在教研活動中可以邊觀摩邊研討,還可對於有爭議的問題通過錄像的重複放映來研討達成認識。通過錄像觀摩,幫助教師梳理提煉了與正確教育觀念相符合的教育行為,形成了與正確教育觀念相匹配了行動策略。當然,我們在實踐中也要考慮到幼兒的實際能力與個別差異。

(三)、分組開展課題研究

課題研究是提高教研質量的關健。要進行教改,必須要探索教育教學規律,“向課研要質量”是我們教研活動的追求目標。我們將教學和課研相結合,積極開展課題研究作為我們教研組的一項重要工作。首先我們根據我園的園本課題確立了自己的課題內容,在實施過程中,我們發現我園的課題研究帶動了教研組的研究,教研組的研究也在不斷完善促動着我園課題研究的發展。我們確立了《主題活動中幼兒交往能力的培養》、《淺談小班幼兒早期閲讀途徑的研究方法》、《淺談美術活動中幼兒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三個小課題。

首先,在教研組中我們認真制訂教研組研究計劃,將課題由三位教師做課題的負責人。根據教研計劃,每位教師根據研究計劃選擇適合自己的研究內容並制訂個人專題研究計劃,達到了計劃的層層分解與配套,使教研組研究工作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圍繞着目標有目的地展開了。在課題研究中就注重研究是否讓幼兒在質疑、解疑中構建知識經驗,材料的投放是否有利於幼兒多種思維的發展,教師的提問是否有啟發性和開放性,評價手段是否起到了保障與督促的作用等等。其次,教研活動中一次次設計,推翻,再重新的設計修改操作材料的'過程,使課題研究中材料選擇更具有適切性、趣味性、可操作性和遞進性。另外在研究關於語言活動中引出部分及評價部分的組織與實施的過程中,我們先組織教師學習了相關的理論,如《綱要》、《指南》中的組織與實施部分,接着又互相觀摩課題負責教師的語言活動,共同評析、討論、修改、完善,我們總結出了引出部分的創設情境、糾錯、操作擺弄、設疑等模式,評價部分的遷移實踐、問題設置、合作競賽、操作比賽等模式。根據小、中、大幼兒的年齡特點、認知特點,我們在小班嘗試運用尋找法,談話法,使小班幼兒在富有情感貼近生活的環境中游戲。在中班嘗試運用觀察法、滲透法,使中班幼兒在貼近自然富有新意的遊戲中操作。在大班嘗試運用談話法、類推法,使大班幼兒在問題動態環境中探究。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注重青年教師的自培工作。我們教研組滲透園務計劃,根據“成熟理論”創造性地運用了馬斯洛的需要理論,將青年教師的成長劃分為三個時期:適應期、發展期、成熟期。針對新教師,我們通過藏書100冊,精讀一本幼教理論專著,撰寫一篇專題文章,公開一個半日活動,評析一個半日活動等來滿足新教師的適應需要。對於二年以上教齡的教師,我們通過有針對性的帶教,初步使她們在教學上形成自己的特色,滿足她們的發展需要。針對骨幹教師,我們鼓勵幫助她們先走一步,先研一步,先寫一步,先進一步,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通過傳幫帶,引導骨幹教師向學者型和研究型發展,以滿足她們的成熟需要。

隨着資料積累的日趨重要,我們認識到各項資料的積累足以使我們看到自己曾走過的路,因此,在教研組建設中我們也十分重視各類資料的積累工作,首先要做好每一次教研活動的記錄工作,詳實地記錄下整個教研活動中爭辨、研討的過程,同時我們在課題研究中認真做好課題研討記錄,測試情況分析表,活動中個別幼兒跟蹤記錄,在教研組常規工作中做好平行班活動記錄,自培青年教師工作記錄等多項工作,使我園的資料整理水平趨於優等水平。

在教研組課題研究的輻射下,我們又帶動了幼兒園各教研組各類學科的教研工作,並將課題研究輻射到了語言、科學、藝術、社會、健康等領域中,形成了“教研課研相結合,亦教亦研亦提高”的教研氛圍。

一個積極向上,充滿集體温暖的教研組是幫助教師成長的基地,瞭解每位教師的不同潛力,善於誘發教師積極性是做好教研組工作的保障,在現有水平上我們將繼續攀登,不斷提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