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研究階段小結(集合15篇)

來源:文萃谷 2.23W

時光荏苒,白駒過隙,一段時間的工作已經結束了,我們在不斷的學習中,獲得了更多的進步,不如來好好的做個小結。那麼如何把小結寫出新花樣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課題研究階段小結,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課題研究階段小結(集合15篇)

課題研究階段小結1

一學年過去了,我們的同課異構研討活動已順利完成了。我本着“平等對話、共同成長”的工作風格,讓教師在同課異構的課題研討中獲得專業化的成長,並與課題組成員共同探討有效的同課異構的研討方式。為了提高課題研討的實效性,實現人力資源的共享,我們將課題研究與縣課改活動相結合,讓子課題之間積極互動,進一步加強教育科研。在課題組成員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良好的進展。以下是對本學期課題組工作的總結。

一、豐富理論知識,提升教育內涵

1、一年來,我們藉助網上博客和QQ羣等平台共同學習了有關園本教研和同課異構等方面的一些理論,養成堅持個人自學與集中交流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通過交流研討,提高教師的教育內涵和教研水平。

2、堅持閲讀幼兒教育方面的雜誌,關注雜誌上的課例並進行自我學習與反思,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

3、本學期組織課題組成員積極撰寫論文,也取得了一些成績。其中,杜xx、歐xx等十幾位教師發表近二十篇論文在《泉州通訊》和《惠安教研》。

二、融入課改活動,實現資源共享

1、採用“合作同課異構”和“多人同課異構”課例研究為載體進行實踐研究,讓教師在研討的過程中獲得專業化成長,並在研討的過程中探索適合自己課題小組的研討方式。這一階段,課題組每組都進行了一階段的“合作同課異構”和一階段的“多人同課異構”。三個課題組都各自開展了兩個課例研討:體育課例課題組東南、紀華幼兒園四位教師(鄭尾英、歐陽陽、曾嫦娥、曾燕萍)組織了兩次的體育活動《打怪獸》和《螞蟻搬豆》;綜合課例課題組二幼陳瑋、莊麗星和黃雅思開展綜合活動《鳥巢和水立方》和《飛天小火箭》;音樂課題組塗寨中心園莊燕紅、婷婷和旭紅組織音樂活動《小木偶的舞蹈》和《大象和小兔》。在十幾次的現場聽課與評課過程中,有效地促進了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最後,各個課題小組組織了最後一次討論會:“合作同課異構”與“多人同課異構”,哪種研討形式更適合自己進行小組式教學研討。經過分組層層研討,我們大家一致認為:兩種形式各有優勢。如果按這個循序漸進的形式對年輕教師進行培養,這樣的形式最好。

2、本學期,課改活動與兩個課題(“園本課例研討”與“城鄉聯動”)結合起來,實現有效的人力資源共享。一學期下來,我們組織了十多次的課改教學研討活動,兩次送課下鄉,對教師的現場教學進行現場反思、現場研討、現場示範,有效地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起到了互動互助的最佳效果。為了發揮試點園的輻射示範作用,促進試點園的自我提升,我們配合教育局組織了四次的縣級開放活動(實幼、二幼)。在開放活動的過程中,優質園所在開放的活動中得到了有效的互動和促進,課題組的教師在開放的活動中學到了最直接、最有效的實踐經驗。

三、重視研討過程,促進教師成長

1、在每次的課題研究課,課題組成員都能認真地參與研討、交流,認真分析課題研究進展中的得與失,共同討論研究中遇到的各類問題,努力尋求解決的辦法。每位課題組教師都積極撰寫課題案例,積累了一些成功的經驗。

2、本學期重點做了過程性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並及時上傳到課題博客進行互動交流,實現有效的資源共享。

四、反思研究過程,明確努力方向

我們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如何進一步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任重道遠,有待於在實踐中努力探索、勇於實踐,不斷提高研究水平。

1、課題組成員在進行教學研討的過程中能積極融入互動交流研討,發言的積極性大大地提高了。大家都能做到課題組成員人人發表自己的觀點,人人説説自己的收穫等,讓每個教師真正融入課題、融入研討、提升自我。

2、課題博客的互動交流材料非常的齊全,但是課題組的成員在網上交流的習慣還沒養成。大家喜歡在博客上逛一逛,而不習慣留下自己的觀點與意見。因此,網頁的點擊率高,而留言卻不多。下學期,我將繼續鼓勵教師在博客上多留言。

課題研究階段小結2

為拓寬語文學習空間,提高語文學習效率,本學期我以《國小生課外閲讀興趣的培養》為課題進行研究。現將第一階段的研究成果小結如下:

一、讀書方面

(一)課內指導學生讀好課文

(潛移默化中逐步教會讀書方法)

在學習教材中的課文時,我們要求學生按三個層次來讀:

(1)讀得正確;

(2)讀得流利;

(3)讀得有感情。

教學中,我們為了避免學生唱讀、拖讀、搶讀、用嚷來代替朗讀等現象,關鍵時候實驗教師一句一句地為孩子做示範,理解一句朗讀一句,讓孩子學會聽,學會讀,引導孩子根據文章的內容,恰如其分地把握好語調的高低,語氣的輕重,語速的快慢,把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讀出來。從目前學生反應出來的情況看,大部分學生已初步掌握了讀好文章的技巧和方法。

(二)藉助課外書拓展知識面,提高了學生閲讀能力。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國小高年級的課外閲讀量不少於100萬字。為增大孩子的閲讀量,拓寬知識面,我們對學生嚴格要求,從孩子所表現出來的情況看,大部分孩子能利用好課餘時間大量閲讀。近一年中主要採取的措施有:

1.要求學生利用早晨和中午早到時間和課間在教室內閲讀老師推薦的或自己喜歡的好書。

2.每天都佈置適量的讀書作業。為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每天我們都佈置適量的讀書作業,並要求“吃不飽”的同學可繼續增加“營養”,閲讀更多的好書。習慣成自然,現在大部分學生都從書中找到了樂趣,並愛上了書這位好朋友。

3.充分利用每週的閲讀課。學生非常喜歡每週的閲讀課,因為學生可以相互交流讀的好文章,並且能把好書相互推薦,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閲讀興趣。

4.為提高學生的説話能力,我們要求學生在讀完書後把自己感興趣的故事講給家長聽,讓家長評價,讓學生從中體會讀書的樂趣。剛開始,家長反映孩子講起來很費力。但是沒過一個月,家長就高興地告訴我們孩子的進步很快。通過這樣的訓練,一學年快結束了,在我們班學生的讀書筆記中經常會讀到一些有血有肉豐滿的語句,他們還能恰到好處地運用一些詞語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其次,我們班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也上了一個台階。

5.開展多種活動,培養閲讀興趣。班級有計劃地舉行讀書故事會、佳作鑑賞會、人物評論會、讀書看報心得交流會、優秀詩文朗誦賽、讀書辯論賽、讀書筆記展評等課外閲讀活動,讓學生在閲讀中感受到快樂與幸福。舉辦“讀書月”,徵文比賽、朗誦比賽等讀書交流活動。

(三)讀書方面採取的必要的鼓勵措施。

為了有效地監督學生讀書活動的落實,我們要求家長將學生每天讀的課外書中的文章名稱及所讀頁數填到每月的“讀書記錄表”中,這既是對孩子的督促,更重要是對家長配合積極性的調動。為了激勵孩子開心地投入到讀書活動中來,每月我們會根據孩子“讀書記錄表”中的記

錄情況,評選出“閲讀大王”、“紅花少年“,並頒發獎品(學習用品:如鉛筆、橡皮、練習本等)。這樣,得獎的孩子很激動,聽家長説回家看課外書的盡頭十足,;沒有得獎的孩子為能在下月評上“讀書大王”也更加努力地讀書,來汲取“營養”。

二、寫話方面

(一)讀中學寫,提高寫話水平

隨着孩子識字量的增大及閲讀數量的增加,我們適當增加了習作練習,主要包括:

1.每週進行一次寫話訓練。

為了擴大學生作文題材範圍,豐富作文內容,開拓思路,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我們把寫話練習由課內延伸至課外,有計劃地進行了寫話的訓練。每次寫話我們都會確定一個重點,要求不高,使學生每次都有長進。為了逐步提高學生能連貫地、有次序地寫清楚一個片段的能力,我們特別注意三點:一是主題堅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二是根據學生完成寫話的情況,堅持進行想象寫話的綜合訓練;三是堅持引導學生經歷訓練過程,訓練要求逐步提高,每次練習都要讓學生經歷一個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訓練過程。

2.每週寫四篇日記和兩篇讀書筆記。

有的學生問:“老師,寫什麼呢?”我們告訴他:“想寫什麼就寫什麼,一句話、兩句話都行。”交上來的日記中,很多同學都只寫了三、四句話。針對這一點,我們硬性的規定了他們每天寫話的內容,當然內容是豐富的,系統性的,要有一定的程序計劃,又要與學生生活緊密聯

系,具有很強的機動性、靈活性。在學生漸漸地入軌以後,我們開始徵求他們的意見,看看該寫些什麼,學生也樂於表達心中的想法。每次批改完日記,我們都會對寫得好的和有進步的孩子進行一番表揚和鼓勵,當學生們聽到我們在一字一句地讀他們的日記時,孩子們的臉上洋溢着笑容,從孩子們興奮的笑臉上,我們看到了希望。

(二)正確的評價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對於一個人來説是至關重要的。為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在作文和日記的批改方面,孩子總會看到我們批改的紅紅的批語,如

“老師為你的進步感到高興,繼續努力!”“期待着下次你能帶給老師一份驚喜!”“你的作業本可真整潔!”等。為進一步激勵學生多寫,寫出更好的習作,我們還把班裏優秀的作文作為範文抓住時機地讀給全班學生聽,被讀到的同學每次總是那麼自豪,沒有讀到的同學眼睛裏流露出羨慕的眼神。我們想他們一定暗下決心下次寫好,爭取把自己的作文也被老師讀給同學聽,事實證明我們的猜想是對的,原來害怕寫作的同學也能寫出讓人驚喜的小作文。當然,由於個體差異,有幾個孩子還不能寫出讓人滿意的文章,但我們不會放棄。

三、存在的問題

(一)讀書方面

1.借讀生讀書量整體上大大少於在籍生。

由於我們班住宿較多,週一到週五的學習任務比較中,雙休日回家‘這部分學生缺少家長的監督管理,導致學生沒有太多時間來讀書,讀書效果也不是很好,在以後的學習過程中需對他們做硬性的要求,並要

求任課老師及家長做好配合工作。

2.有少部分同學沒有養成每天讀書的好習慣

由於學生的個體差異及家庭環境的不同,有少數學生到現在為止都是老師、家長逼着讀,沒有養成好的讀書習慣。我們想這是學生還沒有體會到讀書的樂趣,在以後的教學中應在班內多開展一些讀書活動,讓孩子知道開卷有益,爭取讓每個學生都成為愛讀書的孩子。

(二)寫話方面

1.學生的詞彙量太少,作文中優美詞句太少。

下學期要求學生進一步提高讀書筆記及好詞好句摘錄本的質量。

2.很多同學還不能正確地使用標點符號。

大部分學生能正確運用逗號、句號和問號,可對於冒號、雙引號還不怎麼會用,在以後的教學中需要經常性地向學生介紹它們的用法。

總之,一學年下來,有收穫,有失誤,爭取在下一階段的研究中繼續發揚本學年中好的做法,想方設法克服困難,讓孩子每天都有進步,每天都能給老師驚喜。

課題研究階段小結3

一、準備階段的進展情況

組建了課題領導小組和課題小組,制定實驗教師工作條例,明確課題小組成員職責及課題領導職責;調查和分析綠色教育資源的開發及利用現狀,整理和研究出系列性的有利於學生髮展的教育資源;制訂並組織課題組成員學習了課題研究方案,確定了課題研究的目標和內容,明確了課題組成員的具體分工,為課題的進一步研究做好準備;自學為主並組織課題研討會,認真學習綠色教育的理論專著及課題研究理論,做好讀書筆記,為紮實有效地開展課題研究工作做好了理論準備。

二、準備階段的研究成果

1、通過查閲大量的文獻資料,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召開課題論證會,確定了課題研究的可行性,並撰寫了課題論證報告。

2、成立了課題研究領導小組,確定人員分工,併成功申報課題。

3、通過課題組成員的認真學習研討,已係統歸納制定了《課題研究方案》。並通過課題研究方案的學習,為今後的課題研究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三、課題研究準備階段中的體會

1、課題組成員通過準備階段的學習研討,自身的科研水平和業務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2、因課題研究剛開始,理論知識不足,課題組成員進行課題研究的積極性不高。

3、在召開研討會時,課題組成員在觀念上存在一些分歧,存在對綠色教育理念的理解不深等問題。

4、在接下來的研究中應該繼續加強課題組成員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思想、意見方面的交流,使課題組成員理論水平和實際操作水平有進一步提高。

課題研究階段小結4

根據學期初的統計數據,我校共有留守兒童33名,其中女生13名。在這一階段的研究中,我校主要是採取學校研究、教研組研究和教師個人研究相結合,教師個人研究為主的課題研究模式,具體做法是:

一、學校組織各種活動,為學校與家庭與教師之間的交流溝通搭建平台。

首先,學校每學期定期組織兩次家長會,不定期召開家長委員會。對家長(或監護人)進行教育方法、兒童心理健康、安全常識等方面的知識宣傳,為家長在教育子女(或孫子孫女、外孫子外孫女)方面給予一定的培訓和指導。同時,每次的家長會也是班主任、科任教師與家長(或監護人)進行溝通的良好平台。

其次,學校聘請專家團進行專題講座,對學生加強了思想品德教育,為班主任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提供了便利。20xx年4月16日,學校邀請“感恩”主題教育專家團到我校進行感恩教育專題講座,通過專家的演講和各種互動活動,家長、學生和老師都深深收到了教育。特別是在家長與子女、老師與學生的互動中,更從學生內心深處激起了他們的感恩之情。

另外,學校還以大隊活動的形式組織各種活動,每個活動都把關注留守兒童以及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融合在裏面。並且,學校一直把對學生的一日常規教育作為重要工作來抓,特別是紅領巾監督崗、紅領巾廣播站在對學生的習慣養成教育方面發揮了較大的作用,在學生和班級之間形成了良好的互相監督、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的良好氛圍,對留守兒童行為習慣的養成和轉變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督促作用。學校將每週五下午的第三節課的班會課調成周一第一節。因為學生度過週末回到學校,很多好的習慣被淡化,形成“5+2=0”的怪圈,這樣有利於班主任對上週情況進行總結和反饋,並針對上週情況採取相應措施開展本週班級管理工作,避免了做“事後諸葛”。

二、加強業務培訓,為教師的課題研究工作提供理論保障。

學校教研組加強對教師就研究方法和過程方面進行培訓,利用每個周的業務學習時間,蒐集網絡和著作上的一些方法提供給各位參與研究的教師供教師參考。同時,教研組還不定期組織子課題研究經驗交流會,為教師之間進行經驗交流、問題探討搭建平台。通過每個月的業務檢查及反饋,教研組對學生的學習方面、教師的教育過程等方面對教師給予一定的指導,避免教師在研究的過程中走彎路。

三、教師個人研究方面。

從“留守兒童子課題研究經驗交流會”上教師交流的情況和階段總結以及個案分析來看,個教師在研究過程中主要是以下方面來做的:

1、針對留守兒童建立相應的專項檔案材料,比如:留守兒童基本信息表、家校聯繫卡、留守兒童成長記錄卡等。以掌握每一個留守兒童的情況及成長狀況,便於教師根據留守兒童的情況採取相應的教育策略。如xxx老師和xxx老師採取“每月定期跟父母通一次電話,減少留守兒童跟父母的隔閡”。

2、加強家校互動,教師定期或不定期的進行家訪或電話溝通,及時瞭解學生情況,掌握學生動向。

3、對留守兒童進行多維關懷,讓留守兒童愛的缺失得以彌補。大多數老師特別是班主任都做到在學習上多幫助、多輔導、多鼓勵;生活上多關心、多付出;習慣上多指導;心理上多談心、多溝通、多疏導。讓他們在校園內感受到集體的温暖,回到家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懷。比如xxx老師的對留守兒童“多看一眼”、“多問一聲”、“多幫一把”;xxx老師的“多一些關心和耐心”、“多給留守兒童鍛鍊的機會”、“多給留守兒童幫助和鼓勵”;xxx老師的給留守兒童“設立小目標”等這些措施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4、利用班會隊會開展主題班會和主題隊會,加強對留守兒童的關愛,讓留守兒童真真切切感受到學校和班級這個大家庭的温暖。

課題研究階段小結5

(一)內容

我校在開展“先學後教、當堂訓練”課堂教學模式的近一年的時間,始終堅持“從理論到實踐,努力探索學科教學、學生學習為特色的素質教育途徑”這一宗旨,大膽改革,努力創新,實踐證明:我校師生獲得了很大的收益,義務教育背景下學生學習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

1.培養了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學校以開展“先學後教、當堂訓練”課堂教學模式實驗為契機,極大地推動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同時帶動全體教師開展理論與實踐的研究。在設計課題方案時,我們提出了“校長掛帥,人人蔘與,各線配合,各科實施”的課題實施的總體思路,根據這一思路,結合各學科教育、教學實踐,教師儘可能圍繞課題方案,走出去請進來,積極參加各種培訓、學習。努力開展研究與實踐,通過這些努力,教師們的教育觀念和教學行為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1)教師的教育觀念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教師們克服了傳統教育模式的束縛,確立了新型的教育觀、人才觀、質量觀。我校提出的“沒有差生,只有差異”的學生教育理念,其宗旨是以人為本,致力於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發展”。我們在實踐中能審視和反思教育教學行為,使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始終指向“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目標。

(2)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逐步走向規範化、現代化。“先學後教、當堂訓練”課堂教學模式提出了教學的目標,即教學必須以學生的發展為出發點,把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興趣,滿足學生的發展需要放在首位,讓學生充滿自信,始終處於積極主動狀態。這一目標始終成為教師教育、教學行為的指南。教師們結合自己學科的特點,在學科課堂教學中,始終堅持實施“先學後教、當堂訓練”課堂教學模式,形成了教師各自的教學風格。

(3)教師的教研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課題的實施中,教師們不斷積累和總結實踐經驗,逐步使之系統化、理論化,教研成果不斷湧現。

2.促進了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發展。

(1)學生的自學能力、自學意識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教育在今天,見效在未來,開展“先學後教、當堂訓練”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的一年來,學生在課堂中自主學習、積極創新的能力得到不斷加強。“先學”,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高效緊張地看書,“後教”在教師的引導下“兵教兵”,課堂上都是學生的自學、思考、討論、交流。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因為每一步都有明確任務,明確的時間、明確的學後檢測,學生重視了課前預習,課後複習;這種課堂教學結構,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開發了學生智力,提高了學生素質;樹立了解學生自信心、強化自主意識、培養自學習慣、促進快節奏地完成學習任務。

(2)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髮現問題、表達觀點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實踐證明,通過“先學後教、當堂訓練”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一方面學生的思維方式得以拓展,個性得以充分張揚,促進了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學生通過對實際問題的研究、探索及解決,使自己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悦,形成了一種一切從實際出發、不循規蹈矩、不迷信權威的思維習慣。另一方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髮現問題、表達觀點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促使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學習,完善知識結構,給學生創新和解決實際問題創造了條件。

3.切實減輕了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過去因學生課外作業量大,負擔過重,學生對作業的理解有偏差,因而學生抄襲作業的現象很普遍、很嚴重。現在採用“當堂訓練”的辦法,可以避免學生抄襲作業的現象。我們規定“當堂訓練”中,教師要保證學生訓練時間在15分鐘左右。訓練的內容重在應用剛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創造性地“做”,不搞死記硬背。訓練形式像競賽,像測試一樣讓學生獨立、快節奏地完成。教師不提示、不暗示、不揭示,學生不得互相抄襲。這樣的課堂訓練,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發展了思維,磨練了意志,增強了競爭意識和獨立自主的能力,還培養了雷厲風行的作風和嚴謹的求學態度,減輕學生課外作業負擔過重和教師課外批改作業繁重的問題,既快樂了學生,又輕鬆了老師。學生當堂完成了作業,課下沒有作業。學生的學業負擔真正得到了減輕,從而實現身體與心理的健康發展。

(二)研究與實踐的體會

1.義務教育階段開展“先學後教、當堂訓練”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是時代的需要。

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兩個重點。這是教育方針的新發展,是人才觀、質量觀的進一步深化。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並不是由教師灌輸出來的,而是靠學生自己去經歷一個實踐、感悟、內化的過程。培養具有生動活潑、主動發展和終身學習能力、能適應知識經濟時代要求的新人是我們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這樣,我們就應該在學生的課堂教學中,大力創新教法和學法,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服務。

2、義務教育階段開展“先學後教、當堂訓練”課堂教學模式研究是可行的。起先,當我們開展“先學後教、當堂訓練”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時有人認為不妥,他們認為國小生受年齡特點的限制,自學能力達不到要求,現行的辦法,也就是大多數學校的操作的辦法是要提高教學質量只有應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在課堂上講透、講全、講深,學生在課外做透、做全、做深,這樣才能提高教學質量,要想依靠學生的能力提高教學質量那是難上加難。但是,我們課題組成員的思想是統一的,認識是充分的。而且,通過實踐證明:“先學後教、當堂訓練”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和實施,不僅不會影響教學質量,反而有利於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有利於學生的全面和可持續發展,有利於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促進教育教學的效益。

3.學校開展“先學後教、當堂訓練”課堂教學模式研究必須要有一個先進的理念作為支撐。

沒有先進的理念,很難進行各類改革和改進,這是被大多數人所認同的,所以,要進行“先學後教、當堂訓練”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必須要有先進的理念來引導。

(三)幾點思索

1.教學觀念。在這個教學模式中,教師的教學觀念是關鍵。教師的主要責任不是在於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在於引導學生如何進行自學,討論,發現問題等,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使學生在自身的操作活動和再現創造性的“做”中,探索追求,獲取信息,解決問題,增長才幹,培養能力。教學觀念的轉變,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轉變教學觀念的主要方法是進行理論學習,理論學習的方法之一:“請進來”,請有關的專家來校進行理論講座;“走出去”,帶着問題到其他學校去參觀學習,去聽講座和參與討論。理論學習的方法之二:課題立項,要求每一位教師以一年為週期,進行課題立項。理論學習的方法之三:每月小議。每個月確立一個話題,組織教師進行專門討論。在這些方面實施本課題的過程中必須牢牢抓住。

2.監督方式。為了更好地實施“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發現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必要的監督機制是必不可少的。教務處:如何組織聽課評課,如何做好各類資料使用的審查工作,如何做好學生的調查工作,如何做好學生作業量的控制工作,教師的備課工作如何落到實處。如何做好每月一議和課題立項工作,如何組織教案的審定工作。

3.優秀生和差生。轉化“差生”是該模式的重要工作。“沒有差生。只有差異。”這決不能僅僅在嘴上,而是要從心底裏相信,並落實在行動上。在國小階段學習差並不等於就不可以教好。國小差並不等於智力差,有的學生是因為家庭困難,總是有這樣或那樣的原因,絕不能一開始就給剛進校的學生判死刑,這個學生不能教了,那個學生管不了等等。我們要確立:只要下好功夫,每個學生都能教好。

教師重點要輔導“差生”。教師上課,起點是“差生”,重點也是“差生”,課堂上提問,先要問中差生,中差生不會的地方,就是教師要教的地方。通過轉變“差生”來大面積提高教學智力。水漲船高,尖子生才會越來越多。如果只抓少數尖子生,大多數人學不進,聽不懂,不會做,尖子生則夜郎自大,無危機感,最終會掉隊。通過轉變“差生”形成一個濃郁的學習氛圍,自然會形成尖子生成長的堅實基礎,尖子生自然而然就會多起來。

優生帶“差生”。我們要做到優生與“差生”組成學習小組,便於優生幫助“差生”,對“差生”有好處,對優生有促進。要求優生隨時隨地關心“差生”的學習,聊天時、活動時問一問“差生”,剛才教的單詞讀出來,公式背出來聽聽,幫他去判斷、糾正,帶動了“差生”,提高了自己,密切了同學之間的感情,起到教師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實施“差生”驗收制度。我們要堅持兩個星期驗收一次“差生”制度。利用自學課、不出試卷,對照課本來驗收,兩個尖子生驗收一個“差生”,要認真填寫驗收表格。例如:數學驗收,10個定義、概念答對一半,就填上50%,沒有答對的在課本上做好記號;例題20題,掌握了19題,就填上95%,不會的做上記號。這種驗收不加重學生和教師的負擔,教師不需出試卷、改試卷,學生不加重課業負擔;驗收表格一出來,任課教師和學生自己都知道哪裏掌握了,哪裏沒掌握,對教師和學生均有很大促進,對教學和學習都有很大提高,促使教師對“差生”抓反覆,反覆抓,做過細的工作,始終關注“差生”的學習和發展。驗收表格實際上成為“差生”跟蹤分析檔案,成為學科教學質量分析檔案,成為調控教學過程,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基本依據和重要手段。

4.注重學校、家庭的密切配合。現在社會,一個學生的成長,是與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影響分不開的。其中,學校教育的影響最大,起主導作用,但是,如果沒有家庭教育的配合,學校教育的影響就會大大削弱。“先學後教、當堂訓練”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更需要家庭的密切配合。我們重點要做好如下工作:a、建立家長委員會,b、建立“家長接待日”制度,c、向家長開放課堂教學,d、經常性的家訪,e、定期召開家長會和家長代表座談會,f、建立同家長書面聯繫的方式。及時向家長介紹學校的課堂教學模式,對學生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的要求,需要家長配合要做的工作等等,齊抓共管,教育好每一個學生,讓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讓每個學生主動發展,讓每一個學生全面地發展。

課題研究階段小結6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識字教學的目標,是要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有了這種喜歡和願望,才可以使學習漢字變得更輕鬆、更主動。那麼,如何變枯燥乏味的識字教學為學生樂於參與的識字過程呢?在一年級上學期教學中,我利用課堂這個主陣地,充分利用兒童形象思維的優勢,採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法,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使學生能在課外閲讀中自主識字。

1、編字謎識字

識字教學的機械化、枯燥乏味,容易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我們可以根據生字的形狀或意義編成字謎,讓學生去猜、去讀,使他們在活躍的氣氛中變"無意注意"為"有意注意",提高識字的興趣。比如教"風"字時,可以編成這樣的迷面:"樹兒見它把頭搖,苗兒見它就彎腰,雲兒見它快快跑。"再如"手"字謎:"兩棵小樹十個杈,不長葉子不開花,能寫會算還會畫,天天干活不説話。""雨"字迷:"千條線,萬條線,落到水裏看不見。"教師還可以啟發、引導,鼓勵學生自編字謎,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識字效率。

2、編兒歌識字

兒歌,內容簡單,讀起來琅琅上口,為低齡兒童喜聞樂見。教師可以抓住學生的特點編制一些通俗易懂的兒歌。如教"問"字:"一個小朋友,進門瞧一瞧,見人就張嘴,等待結果到。"又如教"清"字時,因"青"的構字率較高,所以可以編成這樣一首兒歌:"山青青,水清清,心頭有事情。看東西用眼睛,出太陽天氣晴,説話嘴邊常帶請。"這樣就把"青、清、情、睛、晴、請"都編了進去,使學生不僅記住了"清"字,複習了"情"字,還滲透學習了"睛、青、晴、請"等字。如此一編,易學易記,妙趣橫生。

3、遊戲識字法

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的有意注意時間短,無意注意佔優勢。要想在40分鐘的課堂教學活動中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就要根據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找準相關教學內容開展遊戲,為學生創設愉快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真正"動"起來,做到在玩中學習,在玩中思考,在玩中創新,使識字教學步入"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思想境地。

(1)開火車

學生學火車開動發出的"嗚——咔嚓、咔嚓"的聲音,教師出示生字,問:哪組火車開起來?學生答:這組火車開起來!讓一組學生按順序讀字音及分析字形。有人説錯了,火車就停下來。然後選其他組的修理員"修理"(重讀字音),"修理"好了繼續開。

(2)找朋友

一年級學生比較愛動,對遊戲情有獨鍾。根據這一特點,我們可以把識字與遊戲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如拼音、圖畫與生字對號的"找朋友"遊戲:先把學生分成兩組,站在教室的兩邊,一組拿着寫有拼音或畫有圖畫的卡片,另一組拿着相對應的生字卡片,一邊唱着《找朋友》的歌曲,一邊向中間靠攏,找對後兩名同學分別讀一讀所拿的生字。再如添筆畫組字遊戲"排火車":教師出示基礎字"十",讓第一個學生加一筆,就可以組成"士"或"千";第二個學生再加一筆,就可以組成"王";第三個學生再加一筆,就可以組成"主"或"玉"等字。這樣,學生在遊戲中享受到識字的樂趣,也達到了識字的目的。

4、部首識字法

識字的方法有很多種,利用部首幫助學生識字,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如教"打"字,告訴學生,它的部首是提手旁,"打"和手的動作有關係:用手打人或抓住物體,都跟手有關係。在不同的時間教"提、抓、扔、託、扶、拾"等字,我們可以提醒學生,這些字都跟手的動作有關係,所以用了提手旁作部首。再如教"踢、跨、跳、跑"這幾個部首是足字旁的字,告訴學生,在古文裏,"足"是"腳"的意思。這幾個字的意思都跟腳的動作有關係,所以用了足字旁作部首。學生掌握了方法,就容易理解字義,就能較好地組詞造句、閲讀課文。

5、生活識字法

課堂教學是識字的主陣地,但是許多生字的認識可以來源於生活,我們在教學中就要注意和社會生活相溝通,使學生儘快從"我"的世界跨入更廣闊的世界,吸取各種信息,拓寬想象的空間。我們可以利用與國小生生活密切相關的電視、廣告、招牌以及商標等為媒體,引導學生識字;可以利用校園壞境、學生姓名,引導學生識字。如:學了"點"字後,引導學生思考:在什麼地方見到過?學生一下子想起來了:這是"好吃點"的"點".又如,"聯"是"華聯超市"的"聯";"張"是"張偉"的"張"等。

這樣的例子還有許許多多,簡直是不勝枚舉。這樣的學習,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識字量,還能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讓他們明白"時時處處皆語文",從而學會在生活中學語文。

總之,小小漢字,奧妙無窮。教師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積極地參與識字教學,處處從學生主體的實際出發,鼓勵學生多多實踐,學生就能獲得成功的喜悦,從而使枯燥的識字教學成為培養學生髮現興趣和熱情探索的熱土。

課題研究階段小結7

通過收集調查教師在作業批改中出現的問題,我們發現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批改符號單一,鼓勵性批語較少且單調。從調查結果來看,學生只要做錯了很多是“×”,但並沒有指出具體出錯的地方。這樣的批改不利於學生進行鍼對性的修改,也不利於教師在教學中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有的老師針對學生作業進行了鼓勵性的批語,但批語單調無新意,不太容易起到激勵學生的目的。

二、寫作批改中存在只打分數或分出等級、而沒有批語的現象,甚至只有批號的現象。這樣的評價,學生看後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作業存在什麼問題,當然也就不知如何努力了。寫作缺乏必要的指導,有的教師雖然已經意識到要讓學生自改,卻沒有給學生必要的指導,只是對學生提了自己修改的要求。學生不知道改什麼、怎麼改和為什麼要改,結果當然是改了也白改。

三、部分學生不改正錯題。從檢查來看,部分學生沒有養成改錯題的習慣。而改錯題可以對疏漏的知識點重新深刻理解,可以由果索因,把錯誤原因弄個水落石出,以便對症下藥,長期堅持,可在學習態度、方法、習慣等方面有良好改觀。

隨着教學理念的更新,英語作業的批改不應該再是簡單的等級和對或錯了,對學生的作業應當進行科學的評價。為此進行英語作業評價的課題方案。

課題研究階段小結8

本階段在認真學習有關信息技術環境下有效教學策略和方法的相關理論基礎上充分研讀教材,努力優化教學設計構建有效課堂,總結如下:

1、本階段認真學習有關信息技術環境下有效教學策略和方法的相關理論,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認識到利用信息技術,其中最為直接的便是課件的使用。恰當地運用課件,使之與課堂教學融為一體,便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課堂也會因此而富有魅力。弄清楚了什麼是有效教學、什麼是點題對應;了弄明白什麼是策略和方法。

2、充分研讀教材,優化教學設計,利用網絡資源構建有效課堂。結合教材知識點對學生進行四個有效和三個對應即:有效的教學、有效的練習、有效的考試、有效的輔導(四個有效);做到知識點與教學目標相對應、知識點與學生練習相對應、知識點與學業考題相對應(三個對應);根據學生的實際確定學習方式;運用網絡資源組織教學設計,以及課後反思。

3、課堂上有效的利用網絡資源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創新教與學方式,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的積極性,

課題研究階段小結9

一.課題概述

隨着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向我們傳遞了一個信息:新課改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教學的效率,打造高效課堂。那麼這一目的該如何實現呢?其做法就是: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而問題是學習之始,提問則一向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主要方法和手段,好的提問,或者有效的提問,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激發學生探索問題的興趣,啟發學生由表及裏的思考,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並最終引導學生進入知識的殿堂。那麼我們該如何用運好課堂提問,以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呢?基於以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疑惑,我把“國小數學課堂有效提問”作為我的研究課題。

二.課題研究目標

國小數學課堂提問是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相互交流的重要的雙邊

教學形式,是知識傳授、信息反饋的重要渠道,它在數學教學中發揮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我認為,有效提問是指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能夠引起學生的迴應或回答,且這種迴應或回答能讓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學習過程。可以從兩個方面來把握有效提問的含義:一是從學生方面看,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其學習興趣,促進其思考,激發求知慾望,及時反饋教學信息等;二是從教師方面看,能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師生有效互動,增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三.課題研究任務的主要措施

(一)把握整體方向,找準問題根源。

我瞭解到目前我們的數學課堂提問存在的一些問題:

1.提問缺乏計劃性。教師提問隨意性強,不能提前確定提出的問題、提問的對象、提出的時機。隨“時”而問,想什麼時間提問就提問;隨“題”而問,想到什麼問題就提什麼問題;隨“人”而問,看見誰就問誰,使課堂提問缺少針對性、目的性,失去其應有的意義。

2.提問缺乏啟發性。教師只是提出問題,不能積極啟發誘導學生回答,沒有把解決問題的方法傳授給學生。課堂上經常出現教師提出問題後,學生沉默不答,即使是指名回答,也是答非所問。無奈之下,教師只好自問自答,把答案灌輸給學生。不啟不憤,不悱不發,啟而不發,表明了教師的啟發不得法。這樣的提問既不能活躍課堂氣氛,又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不能拓展學生的思維

3、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得不到落實。課堂上學生無時間提問,很少有學生主動提出問題,教師提問的實效性欠缺,答案開放的問題比較少,不敢放手,駕馭課堂能力不夠。

由此可見,目前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提問的有效性差的問題顯得相當突出,不該問的而問,低效的重複性應答式的提問,以問代講形成滿堂問等現象還較為常見,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二)努力實現課堂提問的有效性,依託課例進行實踐。為了提高數學課堂中提問的有效性,在自己的課堂中,首先轉變自己的觀點。改變了教師牽着學生鼻子走的現象,在課堂上展開充分的對

話和溝通,讓自己從一個傳授者轉化成引導者,由管理者轉化成合作者,成為學生學習的夥伴。其次,我嘗試讓學生主動參與。在課堂中發揚民主,讓學生大膽提出問題,鼓勵學生師生互相爭辯,鼓勵學生不唯書,不唯師,努力開發學生的“問題意識”。我是這麼做的:

(1)激發學生提問的興趣。教師應相信學生的潛力,給予學生提問的機會,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給予及時反饋,對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給予表揚。長期堅持,必定會形成良好的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鼓勵學生大膽置疑。課堂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大膽允許學生表達自己的疑惑和見解,即使學生的問題很幼稚,也應給予積極的肯定。

(3)讓學生參與課堂提問的設計。在預習、學習或複習階段,均須安排學生參與到課堂提問的設計中來,因為學生提出的問提才是他們真正感興趣的問題,才是他們關心的問題,才是他們的真正疑惑。教師允許學生將自己的問題寫出來,交給老師,然後教師以此為基礎,將學生的問題設計到課堂教學環節中,這樣會使課堂教學更能吸引學生,使數學教學更科學。國小數學課堂有效提問,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挖掘課堂提問的功能、優化問題的設計、把握提問的方法.以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四、總結課題研究的成果,以及存在的問題和今後的改進措施

(一)取得的成績。

1、通過對《國小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的研究》這一課題的自主學習研究,我真正認識了課堂提問,明確了課堂提問對於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性,學習了提高課堂提問的策略,並通過實踐證明了真正有效的課堂提問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得事倍功半。

2、學生們則在老師精心設計的“精問”、“設問”中爭當學習小主人,改變了被動、懶惰、依賴等不良學習習慣,自然的開始理答、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很大程度上激發了他們探究數學問題的興趣,思維得到一些鍛鍊。

(二)存在的問題。

通過研究學習,我們的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存在很多問題。

1、教師自身的理論功底不夠紮實,對課堂駕馭能力較差。2、課堂教學時提問還不能每個都是“精問”,不能對問題做到“適時,適量,適度”。

3、提問時不夠全面,層次感不明顯,致使學生思維發展參差不齊。4、學生雖然敢問,善問了一點,但離“真正做學習的主人”尚有一段距離。

(三)今後的改進措施。

首先,我會繼續狠抓教學研究。在這次研究的基礎上長期深入地進行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研究,學習課堂提問的更多高效的策略。在課堂教學中,我們雖然無法為每一個學生設計一套問題,但要注意提問層次和梯度,並根據問題的難易提問不同的學生,使得學生全面發展。並努力做到提問目的明確,在引入新課、新舊遷移、解決難點、促使學生思考等等方面進行提問,儘可能地設計針對性強,有實際意義的提問,使提問恰到好處,為課堂教學知識穿針引線。以及,教師在設計提問時應注意趣味性,課堂提問的內容新穎別緻,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使學生感到

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學習。其次,我將進行多渠道的學習,注重平時積累,充分利用遠程教育資源,定期進行空中課堂的學習,學習更先進有效的教學策略。然後,我會建立個人成長記錄袋,裝載每次研究過程中的個人研究成果以及個人撰寫的案例分析、教學反思、教育教學心得體會、教學論文、優秀課例、研究課題等等,記載教師成長過程,便於隨時查看自己的成果,回顧自己的成長曆程,不斷反思和提高自己的專業研究素質。

課題研究階段小結10

新的教育教學理念賦予了語文課堂教學新的活力,學生作為語文學習的主人,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成為教師關注的重點。在語文課堂上,教師作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需要極力去創設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讓學生在主動地實踐中得到發展。“少教”即啟發性地教、針對性地教、創造性地教和發展性地教;“多學”,指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走向深度學習、積極學習、獨立學習。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秉持“少教多學”的理念,可節約學習時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這能從根本上減輕教學負擔,提高教學效益。新課程把“教師即研究者”這一理念擺上了議事日程,促進了這一理念向現實的轉化。教師自己就是一個研究者。先學後教、少教多學使課堂教學活起來了,只有課堂活起來了,學生才有可能主動、生動、活潑地發展。在此過程中,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現並提出問題、嘗試解決問題,教師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必要而適當的幫助。

在傳統的教學中,“悶課”是較為普遍的現象,悶課的主要特徵是,課堂氣氛沉悶,教師照本宣科滿堂灌,學生昏昏欲睡,課堂無歡聲笑語,無思想交鋒,思維呆滯,悶課的結果是摧毀學生的學習興趣,扼殺學生的學習熱情,抑制學生思維的發展。在“培養學生預習習慣的養成”專題開展之後,它與傳統的課堂的一個重要區別就是“活”起來了,課堂充滿了生命活力,呈現出了生氣勃勃的精神狀態,思維空氣濃厚,情理交融,師生互動,興趣盎然且對本堂課的目標是否達成進行了較為具體的量化。為學生的學習搭建“支架”,通過支架的支撐作用把學生的智力、情感水平提高到另一個新的發展水平。

我在教學中發現,差生中的絕大多數智力並不差,可見決定差生的因素往往是非智力因素。所謂非智力因素,是指學生學習積極性方面的因素,例如動機、興趣、情感、性格、意志、習慣等。因此在教學中,在啟迪學生的思維,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能力的同時,還必須把非智力因素的培養融於教學之中,把培養學生非智力因素作為學科教學的目標之一。下面談談我在教學中結合教材內容、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和培養學生預習習慣的一些做法。

學生獲得知識和能力是在學習行為過程中實現的,一定的學習行為,重複多次就會形成一定的學習習慣,養成好的習慣會使人終生受益。而不良習慣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阻礙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因此,只要學生想學是不夠的,還必須“會學”。要講究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變被動為主動。在教學中,重視加強數學學法指導,主要採取以下做法:

1、預習方法的指導。預習是學生自己摸索、自己動手、動腦、自己閲讀課文的過程,可以培養學生的閲讀和自學能力。課前要佈置預習提綱,讓學生先通讀課文,然後細讀理解大致內容,自定一些“劃”和批的記號,在課本上把關鍵句、重點詞劃出來,使他們養成邊讀邊劃的習慣。

2、培養學生在預習時知識“互聯”的能力。

學生在預習之前對所學過的每個知識點、每章節的內容加以綜合歸納,注意知識的新舊聯繫、知識的前後聯繫、知識的橫向聯繫,以提高預習的效果。

教學的生命在課堂。一堂課上得好不好,最終看學生的接受率高不高,學生的各方面能力有沒有得到增強。因此,智慧的課堂並不是單一的“你講我聽”,而是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開動腦筋,主動思考,這樣才能真正將知識內化為能力。總之,在搞好教學改革的同時,也要注意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和預習習慣的培養,調動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養成獨立獲取數學知識的本領,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和素質。

課題研究階段小結11

總結本階段的課題研究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於不論是學校還是教師都是第一次進行課題研究,在研究的方法、過程以及具體措施上還存在很多不足,同時也反映出一些問題。具體表現如下:

一、學校在搭建各種平台時,缺乏對教師研究工作的指導和要求,使得參與課題研究的教師怎麼入手進行課題的研究,也忽視了對研究資料的整理和收集。

二、平時的經驗交流流於形式,發言簡單且不積極,經驗材料沒有形成較正式的文檔,不利於學校課題組對資料的整理和收集。

三、教師個人研究的材料和實際做法不一致,有為完成材料而寫材料,甚至編材料或網絡下載的情況,沒有按自己實際的研究工作撰寫材料。

四、教師在研究過程中方法單一、老套,心思投入的較少,缺乏深度的挖掘和思考,導致撰寫的個案分析淺顯、簡單。

五、學校教導處業務培訓和教師個人的學習力度不夠,教師在做家訪工作前缺乏必要的準備,家訪的針對性不強。

六、學校和教師對課題研究的重視程度不夠,存在一定的應付心理。

以上問題,有客觀的因素也有但更多的是我們自身的問題。針對以上不足,我們在下階段的課題研究工作中,將採取以下措施:

1、學校繼續盡最大努力搭建各種平台,為教師開展活動提供便利。

2、督促參與課題研究的各教師完善留守兒童檔案的建立,並做到規範。

3、加大對教師的校本培訓,重點是課題研究的方法、相關材料的撰寫、整理和收集。

4、部分活動沒有實實在在地落到實處,也是教師在撰寫材料時覺得無話可寫的原因之一。

5、端正態度,提高認識,把課題研究當做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的契機,用心做好課題研究工作。

總之,下一階段的課題研究工作要從實處做起,從細處着手,爭取取得有實質性的成效。

課題研究階段小結12

思想品德課是為國中學生思想品德健康發展奠定基礎的一門綜合性必修課。評價是思想品德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影響學生潛能開發、智能發展的關鍵因素。《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指出,“思想品德課程評價既要重視對本課程基本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更要考察學生在思想品德的學習過程中,是否開始形成了好公民所應有的態度、能力、價值觀和行為”。為適應社會發展和學生成長需要,加強思想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我們在國中思想品德課微觀考試方面作了些初步的改革嘗試,將知識性考試與學生的思想品德性表現和能力結合起來,使評價真正成為促進學生髮展和提高的有效手段。

一、國中思想品德微觀考試實驗研究貫穿的理念

本課題的研究,我們依據《思想品德課程標準》要求,認真貫徹教育部印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及《教育部關於積極推進中國小評價與考試製度的通知》的基本精神,確定了試題命制的支撐理念。

1、突出考試的診斷性功能和發展性功能,促使學生在思想品德課的學習中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做事、交流,為全面發展奠定的基礎。

2、考試的內容以課程標準為依據,體現新的人才觀和教育觀。關注學生生活,注重發展其全面的素質。不僅關注知識,而且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考查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思維方式。

3、注重考試結果的運用,進行積極的評價反饋,如對學生考試結果進行具體的分析指導,進行縱向比較,看到進步和不足,分析考試中反映的問題以利下一步改進。

二、國中思想品德微觀考試實驗研究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1、指導性。體現思想政治學科發展要求和課程改革方向,強調能力立意,注重應用性、實踐性、探究性、綜合性、教育性、時代性和地域性,正確發揮考試的導向功能,有利於引導學校的教學工作,尤其是有利於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健康成長。

2、基礎性。國中階段是人生成長曆程打基礎的重要階段,課程標準規定的教學內容和教育目標是義務教育國中階段應該達到的最低標準。因此,命題必須依據課程標準,在堅持課標的前提下,兼顧各層次發展水平和不同發展狀態的學生。

3、全面性。試卷要在全面考查學生基礎知識及基本技能的基礎上,重視對他們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查,適當注意試題的覆蓋面,對國中畢業班學生應具備的學科基本素養及多種能力進行全面的、綜合的考查。

4、適切性。試題的難度比例適當,無論是題材的選擇,還是題目的設計、問題的提出,均應貼近學生的思想和生活實際,符合國中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思維特點;防止成人化傾向,避免過高要求和繁難試題的出現,有利於各種程度的學生都能考出自己的水平;題目設置要有梯度,起點適當,坡度適宜,實現中招考試的選拔功能和激勵功能。

5、科學性。科學性是保證試卷質量的關鍵,也是對命題的基本要求,更是思想政治學科的生命線。要保證試題內容的正確性,避免出現政治性、知識性、技術性等錯誤;保證命題的科學性,如試題表述規範,問題明確,語言簡潔,圖形清晰,專業術語、基本概念準確等。

6、人文性。以人為本,尊重考生的主體地位和個性特點,鼓勵他們的自主發展、可持續發展。試卷要增強生活氣息,富於生活意境,內容生動,形式活潑,圖文並茂,喜聞樂見,鼓勵創新,適時提醒,調動積極性,增強自信心,引導自主探究,改變“板起面孔考學生”的傳統考試氛圍,把考試過程變得親切、自然、輕鬆、愉快。

三、主要做法

在國中開設思想品德是一項新的工作,對這一課程剛剛接觸對這一課程評價方法的改革也只能是探索進行。這一階段我們的主做法是這樣的:

1、做好課題論證、立項等各項工作。在接到省普通教研室《關於國家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中國小生學科學業評價標準研究課題”研究工作》的通知後,我們認真學習通知精神,深刻領會通知精神實質,召開部分教研員座談會,分析研究本課題的優勢,並按照要求填寫課題申請表。

2、制定課題實施方案。課題組成員經過討論研究,集智廣益,制定了《初

中思想品德微觀考試方案研究》實施方案,確定了課題研究的意義,指導思想、目標、內容、步驟、方式和方法等,以便操作執行。同時,各課題組成員也按照分工要求,分別制定了《題型研究計劃》、《能力覺悟考查方法研究計劃》、《試題難度的控制研究計劃》。

3、開展課題研究活動。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學研究室下發了《關於公佈福建省參與全國教育科學規劃“十一五”》國家課題研究實驗學校的通知後,4月1日下午,全體實驗教師共7人在市教科召開課題研討會。會上,王老師宣讀了省普教室通知和課題實施方案,探討交流前一階段研究情況,對課題研究進行分工,佈置了下一階段研究的方向和任務,並就課題管理提出了具體要求。課題組研究成員把研究內容貫穿期會考、期末考試題命制始終。

四、幾點思考

1、試題命制相關的準備工作。一要對課程標準、教材及命題理論進行再學習,系統把握相關內容,進一步領會精神實質,更新命題觀念;二要研究同類試卷的得失、優劣,揚長避短,找準方向;三要對重大時事進行梳理、歸類,並尋找與課程內容及考試內容的結合點和結合方式;四要精心編制《雙向細目表》,從測試內容和測試標準兩個維度來構建試卷的基本框架,呈現試卷測試情況的覆蓋面,並預設難度係數。

2、注重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理論與實際有機結合,不能是形式上結合,而與實際相分離。理論知識一般是課標要求的重點知識、主幹知識,實際問題一般應為對學生有教育意義的實際問題;所提供的實際材料要簡潔、明瞭,不能讓學生看不懂,同時,設問要指向明確;從國中學生身心發展和生活能力、生活經驗的實際出發選擇命題的情景材料和設計問題,既考查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問題尤其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對學生應用知識和經驗去應對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有指導、借鑑意義。

3、試題命制要有創新意識。指導思想、命題理念、題型構成、材料選用、試題設計、設問方法、答案設計、卷面特徵等。就材料選用來説,有的材料與考試要求比較適宜,稍作加工即可使用,而那些既有選用價值、又與考試要求有一定距離的材料,則需要作進一步的加工、改造,方可使用。因而,試題適用的材

料並不都是“原生態”的,當然也要防止人為編造的問題。就試題設計來説,必須堅持原創性原則不動搖,儘量避免與現成的參考試題相雷同的題目,堅決不使用已經出現的各種現成參考試題。

4、關注“熱點”,兼顧“冰點”。關注社會熱點、焦點問題是思想品德教學和考試評價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該學科中招考試的活力所在。引導學生關注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和人類、世界的發展變化,可以培養他們的親社會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昇華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情感。所謂“冰點”,就是平時司空見慣、容易忽視的一些方面、一些事件,見之於人民羣眾的衣食住行、生產生活的諸多領域。按照“迴歸品德、迴歸生活,培養好公民”的新課程理念,這些“冰點”當然應予兼顧,並應予重視。

5、試卷要生動活潑。試題的載體形式可以豐富多樣,除具有學科特點的文字表述外,詩詞歌賦、名言警句、對聯、諺語、圖表、漫畫等均可入題;堅持以選取正面材料為主,使考生受到正面教育,慎用負面材料,總的目標是弘揚真善美,鞭撻假惡醜;城鄉兼顧,要為廣大農村地區的考生着想,使他們進入角色,有話可説;試卷題型結構比例合理,題量與閲讀量、書寫量適中;材料新穎、通俗、短小;試題體現精、新、巧、活以及表述規範等特徵;卷面活潑,圖文匹配;尊重、愛護考生,體現以考生為本的人文關懷;設問恰當,答案科學、扼要,賦分合理;主觀題的評價標準有適當的彈性,易於準確把握和操作;試卷總體難度有所控制,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體現出很好的效度和信度。

總之,研製出高質量、高水準的思想政治學科中招試卷,需要優化組合多種因素,可以説是一項系統工程,非常不容易,但又很有意義。唯其有意義,我們才不怕困難。只要各位有志於此的同仁認真學習、深入鑽研、獨運匠心、勇攀高峯,就一定能夠達到預期目的,取得顯著成效。誠如此,乃學科之幸、考生之幸。

課題研究階段小結13

自20xx年2月開始,江蘇省金壇市河頭國小數學組的課題《國小數學第二學段練習活動材料的選擇和開發研究》通過了中期評估,並確定為金壇市級課題研究,在全體課題組師生的共同努力下開展了一些活動並取得了一些成果,現對20xx年上半年本課題的研究情況作一小結。

一、加強理論學習,不斷更新教育觀念。

本學期我們在進一步深化課改理念的基礎上,圍繞本課題精選材料,分散學習和集中學習相結合。集中學習了《新課程下的創新備課》、《教師如何做研究》等專著。此外,我們要求每一位課題組成員平時要主動從有關報刊雜誌和網上收集一些課題研究方面的理論文章,以進一步指導和充實我們的課題研究。

二、紮實開展課題研究活動。

活動,既為教師提供了施展才華的舞台,更是促進教師提高課題研究水平的有力措施。

首先,積極參加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市組織的各級各類活動,更新了教師的觀念,開闊了教師的眼界。其中,姜衞鈞主任獲“教科研先進個人”稱號,並被評為優秀青年教師;賀小軍老師在常州市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競賽中獲三等獎,同時我們還結合學校工作安排,在數學組開展了以年級為單位的團隊現場命題比賽。課題組的賀小軍、馬衞紅兩位老師在金壇市的現場命題比賽中獲一等獎。

其次,立足課堂,積極開展課題研究活動,以“教研”促“科研”。課題研究課體現着我們課題研究組的思想和研究活動的進展,因此我們把課堂教學作為研究的主陣地,在上好研究課上下功夫。每學期我們都安排了每月一次的課題研究研討活動,我們採取的研究方法是:全體成員以年級國小數學第二學段練習活動材料的選擇和開發研究

組為單位,對教材先進行梳理,進行個人備課,再在教研組內進行討論修改,然後立足課堂進行實踐,集體評議時,執教老師要按照課題思想,説明為什麼這樣上,一名老師作中心評課,其他老師再集體評議,使每次研討課都能讓課題組的所有教師得到收穫和提高。

第三、“請進來、走出去”活動。

每學期我校都要選派一定數量的老師到外省、市學習、取經,尤其是優先安排課題組的老師參加,這也可以説是對課題組老師的一種激勵吧。另一方面積極與兄弟學校加強溝通,增進校際間的交流。本學期我們分別和武進成章國小、嘉澤國小進行了課堂教學研討活動。同時安排至少一次的講座。本學期我們請來常州市的項陽老師為我們講述“教海探航”伴我成長的專題講座,每一次聆聽專家老師的講座,都會讓老師們瞭解到許多新的東西,都會讓老師們更深入地反思自己!

第四、課題組沙龍活動。

為了進一步探討數學練習活動材料的選擇和開發研究,使我們的研究工作更加切實有效,我們除了每學期一次的研討會、每月一次的研究課和理論學習外,這學期還舉行了一次課題沙龍活動。每一位課題組成員都交流了自己研究的重點和收穫,同時也提出了今後研究的方向和困惑,並對本課題的研究提出了建設性的建議和意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五、鼓勵每位課題組成員積極撰寫研究性文章。

鼓勵教師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基礎上,認真撰寫研究性文章,並由學校組織,擇優參加各級各類論文的、案例的評選,或向有關報刊、雜誌投稿。一年多來,課題組教師有數篇文章在各級各類論文評選中或各級各類雜誌上獲獎和發表。周羣老師撰寫的《收穫之前,我們要思考什麼?》發表於《教書育人》第13期;《課後研究,真的研究了嗎?》發表於《新教育成長》;姜衞鈞老師撰寫的論文《重構創新超越國小數學教材呈現方式優化之嘗試》發表於《國小教學設計》第4期;《信息技術支持下數學教學方式的轉變》國小數學第二學段練習活動材料的選擇和開發研究

發表於《江蘇教育技術》第1期。姜衞鈞老師撰寫的《國小數學教學中學生有效參與的分析和探索》獲省三等獎,譚年平校長撰寫的論文《正確認識數學現象與數學規律》獲省三等獎。劉忠老師撰寫的《活動着體驗着遊戲規則的公平性》的教學案例獲金壇市一等獎。於文娟老師撰寫的《師者引者隱者淺談教師在課堂中的“引”與“隱”》獲金壇市一等獎。周羣老師撰寫的論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自主參與學習活動》獲金壇市小數年會一等獎。劉忠老師的《有感於國小數學活動的現狀,追求課堂有效數學活動的思考》、姜衞鈞老師《讓學生在活動的天地裏玩轉數學》、賀小軍老師《負增效減:讓數學作業也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獲金壇市一等獎。這些成果的取得説明了課題組的教師善於總結、勤於反思、樂於筆耕,這是一種非常科學而認真的科研態度。周羣老師有兩篇隨筆在教育教學報紙上發表。

三、研究成效

1.通過對國小數學第二學段練習活動材料的選擇和開發的研究,促使每一位課題組成員對現行教材的編排體系和設計意圖有了一個整體的把握,並從學生實際出發進行合理地重組與優化,合理地選擇並開發出適合學生的練習,從而更好地服務於學生的學習,同時也提高教師自身的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使教師由“教學型”向“研究型”、“創新型”轉變。

2.通過多種途徑對練習活動材料進行選擇並開發,構建以學習者為中心、以學生自主學習為基礎的新型教學,讓學生經過自身努力能夠自學探究的數學內容,能夠獨立進行動手實踐的數學內容,能夠了解更多地數學名人故事和數學課外小知識等。這樣大力推動了學生學習活動由“被動”向“主動”的轉變,同時使學生更深切的體驗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使學生更真切地感受到數學自身的魅力。通過對練習活動材料的開發,促進了學生更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積極的思考和與人交流合作等活動,進一步獲得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和興趣,理解數學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充分體會數學探究的過程,體會數學與自然、社會與人類生活的聯繫,從而獲得知識、能力、情感的全國小數學第二學段練習活動材料的選擇和開發研究面發展。

四、研究困惑和今後努力方向

課題研究中,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研究過程中也存在着許許多多不足的地方,因此,提出如下努力方向:1、繼續加強研究隊伍建設,提高教改水平。

為適應教育改革的需要,我們將繼續加強科研能力的修養,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鼓勵教師努力學習,積極參加各種培訓,不斷完善自己,並將創造更有利的條件,讓教師外出聽課、學習、參觀、研討,開闊眼界,學習先進,改革教學,將多邀請教育行家來校講座、聽課、教研,使全體老師都能受益,使課題研究順利進行。

2、進一步探索課題中的問題,及時調整實驗方案。

我校課題雖説已是省級的子課題,但實驗中仍會出現一些沒有預測到的問題,我們將及時發現、探討實驗中的問題,及時調整實驗方案,使課題研究紮紮實實地進行下去。

我們堅信只要我們努力用新的教育理念來指導教育實踐,堅持“以人為本”,努力實踐,紮實工作,我們的課題研究工作一定會取得豐碩的成果。最後懇請專家能夠提出寶貴的意見,以使我校的課題研究在今後的道路上越走越寬。

課題研究階段小結14

體育活動和其他教育活動是一樣的,是多種形式並存、共同發揮作用的教學過程。為了更好的激發幼兒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豐富幼兒的生活,更好的促進幼兒身體和心裏的健康發展,我園於20xx年秋進行實驗課題——《户外體育活動促進幼兒體能有效發展》的研究。有幸的是我們班也參加了這個課題的研究,經過一年半的時間,我們總結了許多關於這方面的經驗,但是也從中看到了自己許多不足,現將本學期的工作進行一個小結:

本學期初我們兩位老師為我們班量身制定了一個計劃來培養我班孩子體能的發展:在活動中我們努力提高幼兒參加活動的積極性,使每一位幼兒都參與到活動中來,讓每一位幼兒體驗參與活動的快樂;在活動形式上設計得多種多樣,均衡培養孩子走、跑、跳、爬等方面的能力,同時也讓孩子自由選擇自己愛玩的、感興趣的活動,充分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在設計活動內容上也儘量做到新穎,利舊利廢,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把身邊可利用的各種廢舊物品製成孩子們活動的器械,如汽車輪胎、拖布把、飲料瓶、易拉罐等。

實踐證明,户外活動對我班幼兒身心發育起到了顯著的效果。從本期進行活動的情況來看,我班幼兒的體質明顯得到了增強,幼兒動作的靈敏性、協調性、耐力和速度上都有着很大的進步。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促進了每個幼兒個性和潛在能力的發展,培養了幼兒勇敢、活潑、愉快開朗的,性格,充分調動了幼兒的主體能動作用,發展了智力和感知能力。同時在各種體育活動中我們老師潛移默化的培養幼兒各種良好的習慣和規則意識,使幼兒從小得到這方面的培養。

當然在這個研究當中我們也看到了自己不足的地方:第一是有時候我們老師怕麻煩,沒有積極為幼兒創設良好的活動環境,鑑於幼兒園户外活動形式多樣的特點,決定户外活動的設備、器材、玩具材料必須多樣化,這樣才能激發孩子的興趣,滿足孩子的實際需要。第二是沒有很好的注意活動中的科學化、興趣化,平時我們在組織活動時不夠科學,只是憑着自己的教學經驗去組織孩子的活動,孩子的對於活動的興趣我們激發得不夠。第三是關注個體差異不夠,有時候我們教師沒有盡力站在孩子的立場上,透過孩子的行動去把握孩子內心的想法,理解孩子獨特的感受方式。同時在整個遊戲活動中,大部分時間我們扮演的角色都是孩子的引導者而不是富有童心的遊戲夥伴。第四是給予孩子的自由不夠,因為我們怕孩子亂,認為活動的時候孩子亂了就不好開展活動了,沒有讓孩子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第五是給與孩子的安全意識不夠,孩子們缺少自我保護的能力,這些都是我們在下學期需要改進的地方。

鑑於以上不足我覺得我們應該做個有心人,使孩子從狹小的空間走出來,充分發揮户外體育活動相對自由、自主、輕鬆愉快等優勢,讓每個孩子真正的喜歡體育活動,陳鶴琴先生説過:“小孩是生來好動的,是以遊戲為生命的。對孩子來説,遊戲就是工作,工作就是遊戲。”他主張給孩子游戲的機會,通過遊戲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每一個孩子都有無限發展的可能性,我們應努力創設符合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的户外活動,讓他們玩中樂、樂中學、玩中有得、玩中有創,更好的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課題研究階段小結15

一、課題確立的背景

新課程的實施,向我們傳遞了一個信息:新課改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教學的效率。這該如何實現呢?唯一的做法是: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而課堂提問是最直接、最方便的一種,那麼我們該如何運用好課堂提問,以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呢?

基於以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疑惑,我決定將“國小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的研究”做為我重點研究的項目,制定了研究計劃並付諸於研究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現將這一課題研究做出小結。

二、課題研究實施過程一、確定課題,制定方案。

去年九月初,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以及數學教學的需要,確定了要研究“數學課堂提問”方面。確定課題名稱為“國小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的研究”。

三、收集資料,學習理論

我用一個月的時間進行理論知識學習,確保從根本上認識提問,研究提問。研討學習並總結出現階段我們數學教學中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以及關於提問的有效性理論知識和解決策略。學習途徑則是多途徑學習,通過網絡蒐集、書藉整理、專家諮詢、集體交流評析等。

(一)理論儲備,充實自我。

在這期間,我主要做了兩方面的學習。一是關於本課題的其他人的研究現狀。我瞭解到現在有不少的單位或個人在做與本課題有關或是相關的研究工作,基本上還處於研究過程中,有些也已經形成一整套的完整的研究成果。我希望我能有所創新,有所突破。二是關於進行本課題研究所需要用到的一些理論知識,以使課題研究能在有力的理論支持下開展工作,使得課題工作更加地科學和到位。我堅持在工作之餘自覺地閲覽相關的教育教學雜誌,瀏覽最新的教育網頁,以便更好地充實自己。

(二)找準根源,把握方向。

我瞭解到目前我們的數學課堂提問存在的一些問題:

1、提問的目的不明確,不能準確把握知識本質。如這個知識點的知識基礎是什麼,又能為後面哪個知識點的學習做服務?重難點是什麼?我們該從哪兒切入提問,只有準確把握知識本質,才能正確切入提問。

2、提問的個人主觀性太強,太隨意。在一節課中的提問多的可達幾十個問題,少的卻只有幾個問題。在教師的隨堂課上,這類問題非常嚴重,教師的問題設計不合理。

3、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得不到落實。課堂上學生無時間提問,很少有學生主動提出問題,教師提問的實效性欠缺,答案開放的問題比較少,不敢放手,駕馭課堂能力不夠。

由此可見,目前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提問的有效性差的問題顯得相當突出,不該問的而問,低效的重複性應答式的提問,以問代講形成滿堂問等現象還較為常見,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四、依託課例進行實踐,努力實現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為了提高數學課堂中提問的有效性,我在自己平時的數學教學中,主要從提問的數量要求少而精、提問的難易適度、提問要切中要害等幾個方面入手對國小數學教學中課堂提問的有效性進行研究。同時,我還經常深入同事們的課堂,觀察課堂中老師們的提問技巧,學生們的提問能力,從中吸取對自己有用的經驗和教訓,並經常和老師們一起探討如何讓自己的提問更深入,更有針對性的方法和策略。為了讓縮短自己和名師之間的距離,我從網絡或是雜誌上搜尋了名特優教師的一些精彩片段和精彩視頻,一句句的學習,以使自己的進步更快一些,更大一些。

在自己的課堂中,我首先轉變自己的觀點。改變了教師牽着學生鼻子走的現象,在課堂上展開充分的對話和溝通,讓自己從一個傳授者轉化成引導者,由管理者轉化成合作者,成為學生學習的夥伴。其次,我嘗試讓學生主動參與。在課堂中發揚民主,讓學生大膽提出問題,鼓勵學生師生互相爭辯,鼓勵學生不唯書,不唯師,努力開發學生的“問題意識”。我是這麼做的:

(1)激發學生提問的興趣。教師應相信學生的潛力,給予學生提問的機會,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給予及時反饋,對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給予表揚。長期堅持,必定會形成良好的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鼓勵學生大膽置疑。課堂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大膽允許學

生表達自己的疑惑和見解,即使學生的問題很幼稚,也應給予積極的肯定。

(3)讓學生參與課堂提問的設計。在預習、學習或複習階段,均須安排學生參與到課堂提問的設計中來,因為學生提出的問提才是他們真正感興趣的問題,才是他們關心的問題,才是他們的真正疑惑。教師允許學生將自己的問題寫出來,交給老師,然後教師以此為基礎,將學生的問題設計到課堂教學環節中,這樣會使課堂教學更能吸引學生。使教學更科學。

五、總結課題研究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和今後的改進措施

(一)學生們則在老師精心設計的“精問”、“設問”中爭當學習小主人,改變了被動、懶惰、依賴等不良學習習慣,自然的開始理答、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很大程度上激發了他們探究數學問題的興趣,思維得到鍛鍊。

(二)存在的問題。

通過研究學習,我們的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存在很多問題。

1、自身的理論功底不夠紮實。

2、課堂教學時提問還不能每個都是“精問”。

3、提問時不夠全面,致使學生思維發展參差不齊。

4、學生雖然敢問,善問了一點,但離“真正做學習的主人”尚有一段距離。

(三)今後的改進措施。

1、繼續狠抓教學研究。在這次研究的基礎上長期深入地進行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研究,學習課堂提問的更多高效的策略。在課堂教學中,我們雖然無法為每一個學生設計一套問題,但要注意提問層次和梯度,並根據問題的難易提問不同的學生,使得學生全面發展。並努力做到提問目的明確,在引入新課、新舊遷移、解決難點、促使學生思考等等方面進行提問,儘可能地設計針對性強,有實際意義的提問,使提問恰到好處,為課堂教學知識穿針引線。以及,教師在設計提問時應注意趣味性,課堂提問的內容新穎別緻,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使學生感到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學習。

2、進行多渠道的學習,注重平時積累,充分利用遠程教育資源,定期進行空中課堂的學習,學習更先進有效的教學策略。

3、建立個人成長記錄袋,裝載每次研究過程中的個人研究成果以及個人撰寫的案例分析、教學反思、教育教學心得體會、教學論文、優秀課例、研究課題等等,記載教師成長過程,便於隨時查看自己的成果,回顧自己的成長曆程,不斷反思和提高自己的專業研究素質。

以上是我課題研究完成的一小部分工作,以後我會本着“想到一點就做到一點”的課題研究作風,紮紮實實地做好課題研究工作,決不敷衍了事,一切本着課題研究的精神,實實在在地做好每一項工作,使課題研究成為日常課堂教學的一部分。

《國小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的研究》課題階段性小結

改進課堂提問的策略:

我認為有三個改進課堂提問的策略:預設具有價值的問題,把握重要的生成問題,引導學生提問解疑。

(一)預設具有價值的問題

1.問題富有思考性。思維是數學的心臟,而思維是從問題引發的。問題富有思考性是指,教師設計的問題突出教學目標,能激發學生思維的興奮點,引起學生進行深刻、周到的思維活動。問題富有思考性,首先要體現教學重點難點,切入口要適當,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其次,要適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問題難度太大,學生望而卻步;難度太小,引不起學生興趣

2.問題具有啟發性。問題具有啟發性是指能引起學生聯想而有所領悟的問題。在課堂教學中,學生面對問題無法解答是難免的,教師的啟發十分必要,方法很有講究。

(二)把握重要的生成問題

創設生成問題。課堂教學是“動態生成”的,這已成為人們的共識。然而,如何落實在教學行為上,還有待努力。課堂教學創設生成問題,就是一個有效的切入口。所謂創設生成問題,就是課前預設的問題一旦在課堂教學的實施中受阻,要及時調整問題,創生出新的問題,推進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創設生成問題,首先要注意因勢利導,即順着事情的發展趨勢進行引導,創設此時此地有利的問題;其次,要隨

機應變,即跟着情況的變化,掌握時機,靈活應付。或全部改變,或局部修整,使得問題更有利用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學環節的遞進。

(三)引導學生提問解疑

1.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學生提出問題是研究課堂提問的一個重要話題。美國教育家布魯巴克曾説:“最精湛的教育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學生自己提出問題。

2.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提出問題只是手段,解決問題才是關鍵。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是指,面對學生提出來的問題,教師要進行合理處理,巧妙地引導學生探索並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值得注意的是,學生能夠解答的讓學生解答,教師不能越廚代庖;學生不能解決的,教師作適當啟發,讓學生試着解答,教師只能充當“合作者、引導者、組織者”的角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