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幹學員跟崗學結

來源:文萃谷 2.44W

第一部分 任務與困難

骨幹學員跟崗學結

一、跟崗的具體任務

夏獻平老師根據工作室的具體情況為我們提以下任務和要求:

1.每人確定研究課題,集體研究討論,各自完成課題開題報告

2.學習每人聽評課不少於6節,上課不少於2節(含1節彙報課)。

3.要帶着問題參加學習,力求解決自己教學中的一個或幾個困惑、問題。

4.開發一節優秀課例(文字或光盤);寫3篇教學反思和2篇讀書筆記,每人完成金點子一篇課例教案

5.撰寫《跟崗學習日誌》,詳細記錄各項培訓活動安排、學習觀摩的收穫和體會。每天寫跟崗學習日記,記錄所見所聞,思考相關課題,與同行交流,與指導老師溝通。

6.學習中途將根據需要邀請專家講學,並做好接待省廳、華師班的督查指導。

7.各位教師完成跟崗學結報告,發到導師郵箱

8.跟崗期間,每位老師要高度重視個人的人身安全和飲食安全。

二、實際困難:

1.跟崗學習與學校工作的衝突:夏獻平工作室8名學員均來自珠三角且都在教學第一線,且有多人擔任高三教學任務,由於工作衝突有2名學員未能如願參加跟崗學習。我本人也就跟崗學習與學校領導多次交涉,終獲同意,感覺很不容易。期望教育廳和華南師大能夠就各項活動下發文件通知到各個學校,以便教師順利參加骨幹教師各項培訓活動。

2.個人生活方面:由於夏獻平老師細緻的前期工作和辛苦的努力,我們的住宿條件很好,離學校也很近,關鍵是費用適當,便於我們學員順利報賬。飲食方面,育才中學也給予我們大力支持,為我們解決了一日三餐,大大方便了學員生活,很是感激。

3.時間的安排:連續20天,對很多學校來説都會感覺太長,所以建議能不能縮短跟崗學習時間,或者將跟崗學習分為2-3期進行,以便緩解跟崗學習與學校教學任務的衝突。

第二部分 過程與做法

一、計劃具體,落實到位

從培訓前到培訓中再到培訓結束,夏老師都做了詳細的安排計劃,如培訓前的材料準備、注意事項、活動安排以及相關活動的意見徵求都有安排,培訓中的計劃安排更是詳實具體,很有針對性。(詳見夏獻平工作室博客)

從計劃到實施及後期檢查落實,夏獻平老師親力親為。無論是集體備課、聽課、評課,還是教學反思、博客,甚至學員的日常生活,夏老師都是無微不至的給予關心和幫助。每天深夜夏老師都要到各位學員的博客走走,檢查督促學員的工作學習,其敬業精神時時在感動着我們,也使骨幹教師們不敢有絲毫懈怠。

二、專家引領,更新觀念

夏獻平老師就是“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的名師代表,他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引領我們,為我們指引了前進的方向。夏老師學識淵博,功底深厚,待人熱情誠懇,為人正直,對事業特別認真負責,對學業特別能鑽研。我們親身感受了夏老師平易近人的處世態度和對後輩無微不至的關懷照顧,在他的言談中只有鼓勵,沒有批評和怨言。他總是放手讓我們去實踐、去體會、總是在背後推動你,你看他寫博客寫到深夜,晚上零點他還在為你點評,他的勤奮、他的言傳身教讓你不得不感動和佩服!

夏老師安排了7個講座,開班儀式上南山區教研室鄭秉捷主任所作《一堂好課的價值追求》的專題講座;實力派的劉良華教授給我們做了《聽課、評課和研究的方法》的精彩講座,百家講壇姜安教授的《中國面臨的國際形式》講座,育才中學語文特級教師陳曉華老師做了《享受班主任》的報告會,華南師大的周先葉教授主講的《2015年生物大學聯考分析》專題講座、育才教育集團的劉根平校長所作的《校長眼中的名師》的報告會,以及夏老師從專業成長的角度主講了《課標考綱命題》的專題講座,這些講座、報告會,讓我有機會與走在學科前沿的名師近距離交流,從中得到新的學科知識與教育思想。

遠赴黃山參加“全國生物課程改革經驗交流會”,觀摩高、國中示範課各1節,聽講座1場,現場聆聽全國各地老師精彩的説課比賽10多節,專家的點評,讓我芧塞頓開,更加明確新課改的方向,既要讓探究成為學習的工具,更要讓學生構建核心概念和科學思想。

三、聽評互動,提高能力

講課是教師的天職,提高講課的水平,是這次學習的重要內容之一。聽課、評課和授課是提高教學智慧的捷徑。在跟崗期間,我聽評課19節(其中觀摩學習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夏獻平老師示範課4節、深圳市名師展示課3節,跟崗骨幹教師研討課10節)。在深圳市育才中學上課2節,通過同課異構,以高三複習課為載體,研究了高三複習課的高效複習方法。各位同行就是我學習的榜樣,張京京老師讓我感受“名師魅力”,何彩霞老師讓我明白“追求進步”,王樹仁老師讓我理解“師者風範”,林德光讓我清楚“師生溝通”,盧廣斌老師讓我佩服“深度教學”。他們的教學智慧讓我記憶猶新。他們對教材的處理,讓我理解了教學不是簡單的教教材,更重要的是用教材、整合教材。

我們有幸參加了深圳市名師展示課的活動,三節示範課各具特色、精彩紛呈,堪成經典。通過觀摩聽課、集體評議、經驗交流,學習了深圳特區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授課技巧,教師的教學設計創意獨特新穎,讓我收穫頗豐。同時通過點評這些課例,更提高了我的評課能力。

四、利用博客,共同研討

夏老師的博客本身就是一個學習的資源庫,他身兼“互動平台”的欄目主編,很多話題就是教材中的難點,所以讀他的博客就是學習,同時他彙集別人的觀點,教育思想很活躍,看完夏老師的博客就等於看了好幾本書這是我的體會。回顧自己寫博客的經歷,從開始的不願動筆,不知寫什麼,到最多一天3篇,是他告訴我從細節入手,用關鍵詞去記錄思想,你看我的博客閲讀量已經大大增加。謝謝你-------夏老師。是你讓我明白“放棄總有理由”一個人的成功關鍵在於堅持!現在博客已經成為我學習、研討的另一條重要途徑。

五、不斷反思,積累智慧

及時總結、反思和提煉我們在學習中的所思、所想和所得,使教學工作充滿新意,使教學過程充滿創意,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在反思中深化自己的認識,從而不斷修正自己的教學策略。在教學實踐中,提高了自己的反思能力。反思就是從教學前、中、後等環節對教學行為進行思考和探究,對自己教學中的不足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力圖使自己的教育、教學以更有效的方式展開,解決教學中種種困惑,從而改善教育教學工作。

在典型案例的研討中,提升自已的反思能力。如《基因突變與基因重組》的教學,通過工作室成員多視角、多層次的解剖分析,發現了問題,暴露問題,同時創造性的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捕捉案例中的閃光點,可優化教學。在反思改進後,參加了深圳教育論壇高效課堂邀請賽,最後獲一等獎。又如夏老師的複習課,重視核心概念的辨析,重視審題方法、解題方法的指導,整節課都是在老師的指引下由學生自己發表觀點總結方法,效果很好。紅嶺中學楊老師的高三複習課,對課本中零散的生物調查方法歸納總結的很好。張京京的《細胞器——系統內的分工合作》,既有學生的大量活動,又有知識的重點講解,學生參與積極充分,這節課是新課程探究教學的典範。王樹仁老師的兩節課,均有特色,課堂收放自如,對教材重新處理,如何突出重點和培養學生的能力,對我的教學很有啟發。在跟崗期間,我寫了多篇教學反思。詳見王更強教學日誌。

六、課題研究,研出成效

在夏獻平老師和各位同行的指導幫助下,完成了研究課題的選題和開題工作,及部分工作。原來我的選題是《高中生物實驗探究能力的培養與評價的實踐研究》,夏老師與我分析了這個課題太大,難以在短時間內取得突破,建議我修改課題,現在我研究的課題是《高中生物實驗探究能力評價的實踐研究》,實驗教學的評價一直是中學生物教學的難點,如果能夠取得突破性進展,可以説研究出了成效。而且我已經完成了有關文獻的查閲、“高中生物實驗探究能力的調查”,有關“實驗探究能力的評價量表的設計”、以及“實驗探究能力的評估與檢測試題”的整理。詳見王更強教學日誌。

第三部分 效果與反思

在專業成長的道路上,在夏老師的引領和言傳身教下,我不斷的吸收教育教學中最寶貴的營養,使自己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一定的進步,得以更快的成長。作為一線教師參加如此長時間的脱產學習實屬難能可貴,回想這三週,感慨萬千,感激萬分。可以説:懷着責任與使命而去,帶着感悟與感動而歸。

一、更新了理念,開拓了視野,收穫了感動

通過這次學習,讓我深深地體會了劉良華教授提倡的學習,“遊學”使人開闊、大氣,“訪學”(參訪學者)參師才會對比思考,“留學”(留下來學習)才能沉靜下來做學問。通過讀書,對很多原然不知道

讓我對課堂教學有了新的認識,優秀的課堂就是“提供過程”,教學設計的核心是創意,創意才能產生經典。教學“問題是關鍵,活動是載體”。有了“問題串”課堂就有了線索、有了骨架、有了思想、有了靈魂,有了“活動”學生就有興趣、就有自主、就有探究。

讓我感受到了不同的校園文化氛圍。我們的足跡遍及育才中學、南頭國小、羅湖外語學校、福田紅嶺中學、安微省屯溪一中,每一個學校都有獨特的力魅力。如深圳市育才中學佔地面積不大,但是進入校園就能感覺到濃烈文化氛圍,校門口經常有知名校友介紹和相關專家報告海報等,電子屏經常滾動播放學校大事或優秀教師事蹟,走廊中展示着師生得意之作(攝影),這就是它獨特的文化理念和育人思想!正是育才的辦學理念與思想造就了一大批的名師與高徒呀!

讓我最感動的就是來自身邊的細節,在跟崗學習的整個過程中,夏獻平老師為我們工作室制訂了詳盡的計劃,千方百計的為我們創造學習的機會,給我們搭建學習的平台。帶領我們深入學校進行調研,我們的足跡遍及育才中學、南頭國小、羅湖外語學校、福田紅嶺中學、安微省屯溪一中;帶領我們參加深圳市名師展示課,讓我們點評課例,在實踐中感受提升,開拓視野;引領我們參加在黃山召開的全國生物教學課程改革經驗交流會,聽取觀摩課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老師精彩的説課比賽,專家的點評,讓我們芧塞頓開,更加明確新課改的方向;星期天放棄休息帶我們去深圳書城採購專業書,讓我們更深更廣的去學習。我們經常看到夏老師深夜還在寫博客或瀏覽大家的博客,經常接到他關心大家飲食起居的短信電話,經常是他為我們上課聽課、外出參會忙前忙後。從他身上學到了很多,不僅僅是課堂教學的思想方法,更多的是他的做人智慧。同樣還有來自我們成員的行動,在學習過程中他們如飢似渴的學習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王樹仁、林德光老師21天全程參與,全身心投入學習,時刻惦記着學生;張京京、何彩霞老師,追求進步,積極進取的精神,盧廣斌老師風雨無阻,工作學習兩不誤。陳章雄、陶勇老師,年輕有為,思想敏鋭,好學上進,讓我欽佩,都讓我感動不已。

二、東莞與深圳教育的差距

這次學習,讓我走出東莞,看到了東莞與深圳教育的差距有多大。深圳高中的校長都是全國招聘的知名學者,本身就是教育專家,東莞各大校的校長全是東莞本地特產。小小的一個南山區,有四個省名師工作室,一個育才中學4位特級教師,有學生部落,有綠韻文學社網站,有自身的教材,學校有強烈的品牌意識和學校特色。東莞市的高中才一個省工作室,東莞一中僅有一位在職的特級教師,竟沒有老師與學生交流討論的網絡平台。學校的品牌意識不強,提煉不充分,系統性不足,又缺乏持續性,沒有鮮明的個性,特色活動沒有持久的生命力。深圳南山的一個書店裏面有高校的各種教材,各類專業書,可東莞的幾個大書店唯有教輔書和通俗讀物。一個育才高中,10個班一年考上名校的學生國內有幾十人,國外有10多人,學生的去向是全世界,各種不同類型的專業。學生的發展指向上呈現延伸性和多元性,東莞一中20個班的學生,考取的國內名校竟集中在廣東的中山大學,表現出價值取向單一化的傾向。

要縮小東莞與深圳的教育差距,一定要從主管領導、教育評價、教師專業素養上,從辦學的思想、辦學機制、培養目標上尋求突破。把建設一支學者型、專家型師資隊伍作為東莞教育的重要舉措,用“科研先導、課題帶動、教研推進、培訓互動”的策略,引領教師的專業發展,營造濃厚的學習和研究的氛圍,讓學生和老師有發展的空間和動力。

三、工作室與促進教師成長

到名師工作室跟崗學習,從個人的角度看,是一個很好的“充電”的機會,為個人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台。名師工作室是培養市級以上教學名師,將培養對象發展為市級學科帶頭人、特級教師後備人才、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但是如果就只有這樣一次的學習活動,怎樣實現生產優質教育教學資源呢?如果要真正達到以上目標,那麼在學習的形式、內容上還要有所突破與創新。我覺得加大研討的力度,每月至少要活動一次,圍繞研究主題和發展目標進行研討與實踐研究,才能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提高教師對學生髮展的指引與指導能力,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和教學風格。

教師專業成長的關鍵是什麼?跟崗學習到底是要解決哪些問題?是由跟崗教師來提還是上面佈置任務?是儘量解決一些個人教學中遇到的難題,還是引領觀念的更新?還是作為培訓的一個形式?我想還值得領導們思考。

珍惜每一個學習的機會,就會取得可喜的進步。我們學習,我們思考,我們實踐,我們總結,既有探索者的辛勤付出,也有實踐者的欣喜收穫。跟崗研修,雖然結束,但相信我們合作研修之路才剛剛起航!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把所學到的知識、技能、理念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去,不斷改進和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不辜負夏獻平老師和學校領導的期望,為東莞的教育事業做出新的貢獻。

2011.1.12

骨幹學員跟崗學結 [篇2]

為期15天的骨幹教師和名教師跟崗培訓落下帷幕。在深圳市福田區翰林實驗學校的這15天,通過上課、聽課、評課,讀書、討論、做博客,反思、聽講座、學做課題等等活動,開闊了眼界,認識了不足,促進了思考,激發了研究。

每一天都過得很愉快充實,頗有收穫。我很榮幸能在陳昔安教師工作室跟崗學習,很感激和珍惜省教育廳、市教育局給予我們這個再學習、再提高的機會,取長補短,快樂學習,共同進步。一路走來,回首走過的路,雖然很艱辛,但更多的是欣喜、快樂、成長和收穫,正如這次跟崗學習的行動口號:學術夥伴,快樂學習,共同成長。現將總結概括為:

一、汲深圳之精華,師名家之所長

作為一名國中歷史教師,有機會參加這次培訓學習,充實和完善自己是幸運的,但更多感受是壓力和責任。

報到的第二天上午,舉行了簡短熱烈的開班儀式,在陳昔安導師主持下,從深圳市教科院到福田區教育局到翰林實驗學校再到工作室,都對此次跟崗培訓寄語厚望,我們無不感到他們對這次培訓的重視和關懷,十分感謝各級領導和陳昔安工作室對我們的付出。十五天的時間,我經歷了前所未有的高強度學習。分享了福田區教育局到翰林實驗學校的優質教學資源,全身心投入陳昔安導師精心安排的各項學習活動當中,與深圳、惠州、佛山、珠海兄弟學校的骨幹教師相互學習、互相促進,深感到虛無此行,收穫頗多。

本次跟崗學習,安排了深圳優質教學資源,教科院專家、教研中心主任、教研員、省、市、校名師講座和上課,可謂大碗雲集,教研陣容強大,體現了陳昔安老師嚴謹、細緻的組織能力,協調能力,文案能力,也體現了陳昔安老師廣東省名教師的風采。在開班儀式上,各位領導,專家的講話使我深受鼓舞,啟發。跟崗學習應團結協作,多一點探討,總結,研究現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問題在哪裏,如何解決,利用平台與專家交流,歷史學科本質的迴歸,利用學科特點,學習學科核心內容,教學技術,教育方式的轉變,構建高效課堂。

專家嵇成中的《技術進步與教育改革》講座,使我們開闊視野,把中外教育技術作對比,科技進步促進了人類教育發展,技術引領教育的發展,作為教育者應與時俱進,迎頭趕上。深圳市歷史教研員唐雲波老師的專題講座《後信息技術下的歷史課堂》,她的講座深入淺出,實踐性強,現代科技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學習,醫學檢查,特別是教育,利用現代科技做輔助作用,更好地幫助我們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並利用圖片,音樂,視頻等刺激學生感官,更多的接受知識信息,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參與性。給我們聽課老師開闊了視野,眼界,都想利用信息技術搭建的平台,擴大知識容量,使我們的課堂豐富多彩,使學生接受更多的知識,對我們歷史課堂大有幫助,利用聲、光、電平台,進行情境教學,史料教學,史觀教學,史實呈現大有幫助,豐富我們的教學手段,因此技術是必備,落腳點是歷史。

深圳市福田區教研中心主任徐素倪的主題報告《讓教育研究給我們帶來成功和快樂》,聽後我們很受啟迪,教師通過自己日常的教學,管理,從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應當向研究型、科研型轉變,應該做一些課題研究,教師應該有情懷和有理想,要有責任感、使命感,對學生有一片愛心,對自己職業的熱愛。他又講了課題研究的基本要求,方法,步驟,途徑,作用,言簡意賅,理論聯繫實際,可操作性強,讓我們聽後有所啟發,心裏減少寫作困惑,有了動力,我們相信能做得好些,要把日常的教學進行研究,調查問卷,收集存在的問題,採取什麼措施,進行試驗那個措施可行,得出最後結果。

在跟崗期間,我們聽了陳昔安導師自己的十年工作經歷,他所追尋的教育夢想,他對工作,生活的態度,體現出他嚴謹,務實高尚的人格魅力。並閲讀他的專著《我的教師夢》和《追逐教育夢想》,書中體現了他的教育理念與夢想,對事業要有理想,踏實地幹事,要做智慧型教師,要有熱情與奉獻精神。對待學生要有愛的教育理念;對待師生關係,應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需要有平等和民主的交流氛圍,師生平等以待,彼此尊重,一起探討,碰撞火花,傳道智慧,鍛鍊思維,共長知識,共促發展。另外一個陳昔安導師的專題講座《社會背景下的歷史課堂教學研究》,他從新課程的探索,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教學設計,案例分析,存在的問題。聽後自己的確應加強理論學習,通過理論指導不斷實踐,轉變教與學的方式,解決自己課堂中存在的問題,合理運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提高課堂的實效性。反思自己的教學,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和教研

二、要與時俱進更新教學理念,在理論中認識自己,在感悟中提升自己

學習期間先後聽取了工作室主持人陳昔安老師、工作室成員張婷婷、李念、鄒德美,楊美婷、吳慧敏、等老師的優秀課例。陳昔安老師示範課:《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一堂課下來,儼然一場精神大餐。陳老師在課堂上調控自如、語調輕鬆、語言精湛、細節處理到位,整個課堂處處充滿着教學的智慧。陳老師將整節課分為開路——擴路——固路三個模塊,整節課的設計線索非常清晰、時代感很強而且十分注重學科知識的結合特別是與地理知識的整合運用,一個在陳老師看來很普通的課堂教學設計,以足見其深厚的教學功底。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規律和認知水平,課堂知識構建源於教材,又跳出教材,站在新的角度整合,駕馭教材和教學的能力突出。陳老師身先示範,在我的專業成長之路上,這一課會成為新的起點。陳老師除了工作室的工作,還兼任翰林實驗學校辦公室主任工作,在七年級還擔任兩個班的教學任務,還兼顧學校歷史組的教研工作。這樣繁忙的工作環境下,相處15天,從未聽陳老師抱怨,每天很早都能在工作室看到他,面帶笑容,詢問和安排一天的工作,晚上在所有學員發完當天的博客後,再整理到工作室博客上。陳老師身上所體現的愛崗敬業、踏實勤奮、謙遜平實、恪盡職守,無私奉獻的高尚人格和師德風尚,深深折服了我,也將成為我專業成長的動力。

教研實踐活動是這次跟崗學習的一個重要內容。工作室安排了一系列聽課、評課、交流、講座活動,對學員的彙報課精心安排,巧妙設計,提出了“同課異構四人行”和“推陳出新二人行”的創新上課模式。在隨後的彙報課進行過程中,同課異構,他們雖然來自不同地方,教育發展水平有差異,但是都各自展現自己的專業水平,教學特色和特點,在許多方面值得我們借鑑、學習。鄒文君老師針對學生學案自主學習完成較差情況,根據學情,她靈機一動改變教學方式,重新制定教學目標,合理處理知識點。她面帶微笑,鼓勵啟發誘導學生思考問題,注重全體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生鼓掌,教師鼓勵,使學生自信心增強,逐步與老師進行互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並配合教師勾畫知識點。陳宇翔老師雖然年輕,但潛力無限,上課思路清晰,結構完整,課堂許多圖片、視頻、歌曲迎合學生喜好;陳麗君老師是一位非常敬業的老師,追求完美的教學,對學生要求嚴格,重視對知識點強化、落實,她講課最後利用《大號是中華》使學生不僅學習了本課主題,又從情感得到昇華,師生思想產生共鳴;楊彥強老師的課面帶微笑,語速較緩,以平和的態度對待學生,在合作學習中,與學生交流,上課最後利用當時抗戰老戰士口述回憶歷史的視頻,引發學生對抗戰的思考,使學生身臨歷史場景,心靈觸動,起到情感教育的作用,這是本堂課的亮點,楊老師年紀有點大,平時運用電腦比較少,動作比較慢,但他備課認真,通過今天上課他找回了上公開課的自信,一定能行。

我們跟崗學員今天還聽了深圳市老師的課,學科素養水平高,功底深厚,問題設置合理,學生思維得到提升,對主題得到深化,選材接近學生生活,社會熱點,通過討論,對學生以後高中學習思維的訓練有好處,學生能力也得以提升。甘老師利用熱點新聞事件透視歷史淵源,採用小組討論形式。期間來回巡視各小組,與學生交流,指導學生回答相關知識,並激勵各小組完成任務。最後各小組選出代表總結回答,討論生成的知識,聯繫會考,讓學生知道會考相關考試要求,解讀學習目標,啟發、引導學生回答。甘老師接近學生,還自己簽名激勵,號召學生學習,結交學生朋友,稱他們為小朋友,使師生配合拉近距離;通過史料教學,引導學生分析,歸納史料,鼓勵學生回答,並向回答好的學生學習。通過史料教學,同時複習學習前面的知識點。甘老師講課有激情,有表情,有動作,聲音高抗,洪亮。王老師的課導入是本課的亮點,風格特別,吸引在座學生,古今聯繫,注重知識點。我們這才逐漸領略到兩種模式的智慧和大手筆。陳老師和工作室老師全程參與,認真聽取每個學員的課程,找專人錄影。集體評課時,針對每一節課,點評優點,指出不足,提出修改意見,陳老師講:這次大家的彙報課整體是很滿意的,基本體現了各位學員的教學特色。不過提出了教學要圍繞一個核心目標展開;重難點必須要突出;講課的線索要十分清晰;不能有知識性的錯誤;課件製作要精;板書要能起到突出主幹知識的作用等九項要求。感覺收穫最多的就是上完課後集體評課活動,學員組老師從課堂真實感受談堂課的優缺點,工作室老師點評中肯,聯繫實際並提出困惑,陳老師智慧點撥,發人深省。這堂課讓自己實實在在得到一次專業成長的鍛鍊,陳老師和工作室及學員對自己的幫助、指導、鼓勵令人終生難忘。

三、凝團隊力量、助個人發展

這次跟崗學習感受到兩個團隊的巨大力量。一個是陳昔安工作室團隊,另外一個就是在短短的十五天共同學習生活中,由跟崗學員組成的團隊。工作室團隊在我們的培訓中全程參與,從教學教研到其他學校聽課,共築友誼。跟崗日誌,按照要求,跟崗學習期間每位學員都要認真寫日誌。每天學習歸來,我們都是"爭分奪秒"趕緊完成任務,這在當時的確是個負擔,但今天回過頭來看卻非常有意義。

學員團隊在學習期間,生活上互相照顧、幫忙,學習上互通有無,熱烈討論,尤其在彙報課階段從查找資料到課件製作,每一堂課的展示,幾乎都是在團隊的合力下完成,每一堂課都融入了大家的思考。這次培訓對我促動很大,我電腦技術水平差一些,但深圳和惠州學員熱心幫助我處理課件製作中技術問題,來自佛山學員幫助我修改課件,我非常感謝他們的幫助;在這個過程中,我自己的技術水平有了很大進步,與各地教師交流中,思想認識有了轉變,學習了發達地區教育的經驗、方法,兼聽則明,許多方面值得我們落後地區學習、借鑑。在團隊力量的探索中,每個人都有巨大的收穫與思考。跟崗雖然結束了,但是收穫了成長,也收穫了友誼,對兩個團隊都留下難以割捨之情。

四、收穫與反思

第一,轉變了學習的觀念。通過此次跟崗,我知道了學習的`重要性,只有通過跟崗培訓,才會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和理論水平的提高以及自覺性學習和思考,樹立終生學習的意識。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特別是一名一線教師不僅應該較為系統地掌握基本的教育規律和從事教育教學的基本技能技巧,還必須掌握關於開展教育科研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善於通過教育科研活動不斷取得教育科學新知識,探索教育科學新領域。開展教育科研可以顯著提高自身的素質,可以使自己進一步明確教育規律,瞭解教育發展的新趨勢,提高教育理論修養,更新自己頭腦中一些陳舊的教育觀念,可以逐步養成對自己教學活動的經常性反思,提高教學監控能力,可以從中學到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分析、歸納、總結自己多年來形成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特色。因此,教師開展教育科研,是成長為優秀教師成長的必由之路。

第二,這次的學習讓我如沐春雨,使我明白了許多:學生的學習應該是有意義的、有動力的、有效的學習,應該是會學、會用的學習,總體來講應該是真正能夠促進學生髮展的學習;教師的成長離不開自身的素養,人格的魅力,離不開廣博的知識,離不開把握、駕馭課堂的能力,離不開民主、開放的管理能力,離不開探索、研究的精神;教師要促進學生學習、自身成長就要始終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己任,以愛為動力,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不然就會走偏,難以實現教育的真正目的。專家指出: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當前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和根本要求。有效教學走向高效教學,也就意味着教師從一般教師走向優秀教師。怎樣提升教學的有效性,在從有效性走向高效教學呢?我認真學習着專家在講座中的每一句話,思考着每一個觀點。從學習中使我深刻的領悟到了:在教學中應不斷探索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處理好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之間的關係,處理好課堂預設與生成等等之間的關係。

3、此次的學習,形式多樣,讓我最感興趣的是與導師與同仁互動式交流、評論,在交流、評論中教師共同探究、集思廣益、各抒己見,大家的觀點來得更直接、更樸素、更真實。在交流中得到啟發,得到快樂。

4、這次培訓非常感謝我們的導師陳昔安,他從嚴細緻,認真負責,廣泛聯繫專家、學者、名教師為我們上課,使我們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專業發展素質,教學觀念得以更新並進一步轉變教育、教學方式,我們各位學員應當加強互動學習交流,教學研討、交流,共享資源,把學到的知識、理論運用到工作中去,還應當把學到的東西與本校教師、教研組共同分享,共同研究,提升本校的教學和科研水平。

5、景秀中學鄉土資源的開發課值得認可,校本研修是學科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讓學生知道身邊的歷史,拉近學生距離,提高學生對本地區的認同感和責任。因此應加強教研組建設,團結協作,注重實效,集體備課,研究課題校本教材,嚴謹紮實,開展課外教研活動,勇於創新,豐富多彩。

通過這次培訓,通過和其他地區其他學校的教育教學條件和教育教學理念的比較,我深深體會到自己離一名合格的骨幹名教師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還有很多需要學習需要努力需要改進的,尤其是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不是等待填塞的機器,他們需要什麼,想學什麼,應該由他們説了算。所以自己亟待改變的就是觀念,要大膽放心地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把學習的時間還給他們,樹立“先學後教、以學定教”的生本理念。但是,我們的學生能力,素質,心理都有很大差距,需要我們慢慢去實踐,大膽去嘗試,路是走出來的。

2、教學是否有效,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完成教學內容或教學得認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學了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的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的教學。可以説,一位教師的課講授的很出色,如果沒有有效的組織教學,那麼這一節課一定是一節失敗的課。我們的課堂只能傳授知識,落實相關的知識點,但是學生的思維如何調動?我很困惑。

15天時間對於教師生涯來説,是十分短暫的,但是如果能將這些理念帶回自己的工作崗位,並不斷地學習,持之以恆地實施,我想意義又是十分深遠的。今天導師在跟崗學習活動結業總結會上小結時,結合他自己的成功經驗提到我們骨幹教師的專業發展之路,並向我們提出殷切的期望,希望我們做一個“會教書”“會寫文章”“會做課題”的教師。對我來説,也許不能成為像導師所説的那樣優秀的教師,但我覺得只要不斷充實自己,做一個在教育事業上有心人,每天前進一小步,就能成就自己人生的一大步。

骨幹學員跟崗學結 [篇3]

我總是很高興自己是一名教師,是一名從事教育的工作者,但感到慶幸的同時也感到了自己肩上的責任之重大。

以前參加過很多會議,也閲讀過不少書籍,總是想着搜尋教育的經驗,關注着教育的信息,如何辦教育?如何搞教學工作?尤其是素質教育在我市我中心學校如何有效的踐行與推進?這都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這次,我有幸被市教體局派赴廣東省中山市水雲軒國小掛職鍛鍊一個月,收穫很大,感悟很深。通過聽課、座談、參觀、學習、交流,我深感中山市的素質教育工作很到位,很徹底,中山市的孩子們很幸運,很幸福。結合我們汾陽市的教育工作,我思緒萬千,想了很多很多。雖然,我們與中山市的環境條件有很大的差別,有諸多不同因素,但是辦教育的宗旨是一致的。尤其是素質教育在我的腦海裏越發清晰,明朗化。

中山市能嚴格執行國家課程標準設置,而且對每門課程的課時安排、課程進度都落實到位。這裏,能做到專職專教(各科老師基本上是科班出身),學歷符合國家標準,還有不少高學歷老師,教師們對工作既認真又負責,老師們工作熱情很高,對學生非常關愛、非常關心。在課間操場上我們總能看見天真無邪、歡奔亂跳的孩子們進行着各種各樣的體育活動。體育課上,老師們精心設計各種適合孩子們年齡特點的鍛鍊項目。有的班級的學生,一天的體育鍛煉時間能超過一小時之多,既符合學生身體發育生長的規律,也響應了國家對學生體育鍛煉1小時的號召。科學老師精心備課,認真組織,適當的運用多媒體,學生分組討論,激發了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學生們爭先恐後、踴躍舉手發言的生動課堂讓我感受很深。書法教室裏,書法教師毫不含糊、一絲不苟的對“起筆、行筆、收筆”為學生進行細緻入微的示範講解,學生們的模仿練習,運用多媒體,結合生動的教育意義的故事,課堂氣氛很活躍,學生們在玩中學,學中玩,一堂課結束後,老師學生都很輕鬆愉快。心理課程的開設非常成功,心理諮詢室的成立,能幫助國小生、教師、家長解決一些常見的心理問題,例如學生不會與別人交往的問題,青春期的煩惱等問題。心理老師在《和注意力交朋友》的課堂上,通過做遊戲——摸鼻子,參加灰太狼注意力訓練營,講解三件法寶:“眼、耳、腦”,讓學生親自參與找圈一段話中的“的”字,傾聽水滴聲音的次數,戰勝干擾做計算題的訓練。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而且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教會學生怎樣就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對學生的學習幫助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在學校開設的家長課堂上,專家朱教授進行了直播講座,講了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結構的分類,家庭對孩子教育的重要性等等。使家長同志們深刻領悟到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雖然學校是主陣地,家庭教育也起頭至關重要的作用,意識到了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從而有意識地從家庭的角度,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培養孩子的是非觀念,這些都極大地支持配合了學校的教育工作,為孩子的成長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一堂音樂課《賣報歌》,使學生學習到了不少的知識,認識了音樂家聶耳,尤其是聶耳從小鍛鍊唱歌的吃苦精神,對母親的孝心,對貧苦賣報孩子的同情心,並且給賣報小姑娘創作了《賣報歌》,音樂課結束後,學生們既學會了歌曲,也受到更深層次的德性教育。

美術課上,老師首先運用多媒體出示了各種各樣形形色色的大魚小魚,講解魚的結構:魚頭、魚身、魚尾、魚鱗等等,還出示魚的各種形狀、斑點、條紋等,緊接着教師在黑板上示範畫魚,要求學生在下面畫自己想象中的美麗的魚,一堂課結束之後,師生輕鬆,教學效果滿意。總之,水雲軒國小的課堂特色是德性課堂。它的德性表現了超越了傳統意義上的寓教於德,更重要是落實到每一節課都是合道德的課,都是尊重、理解、信任、關心學生的課,為學生個性充分靈動、持續發展搭建了飛翔的平台。小手高舉、小嘴常開、小臉通紅成為了常態。德性課堂追尋人道的課堂,追尋平等的課堂,追尋尊重的課堂,追尋自由的課堂,追求情感的課堂,追求體驗的課堂,追求生成的課堂,追求生命發展的課堂,追求和樂和美的課堂;強調-教學自主,強調-教學合作,強調-教學發展;重視育愛、育情、育善、育智,重視課堂教學與課外閲讀。在具體推進中注重教師的“八要八不”,即要認真備課,不隨意走進教室上課;要準時上下課,鈴響後不超過一分鐘下課;要尊重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要善於創設富有探究性的課堂氛圍,教師講課不超過20分鐘;要關注全體學生,每節課對一位同學提問一般不超過三次;要有愛心,不放棄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賞識學生,不挖苦、諷刺學生;要分層佈置作業,不在作業佈置上實行一刀切。從“以教學為中心”轉向以“以育人為中心”,從“惟分數為中心”轉向“以素質能力為中心”,從“以授予為中心”轉向“以體驗為中心”。讓教育迴歸學生的心靈深處,以生為本,以發展為本,引領學生通過學會做人、認知、做事、共同生活,通過實踐與探索,最終促進心靈的豐盈、情感的豐富、意義的啟迪和智慧的生成,促進人的整個精神面貌與人格精神的完善,能力、素養的提升,志趣與靈魂的飛昇,科學與人文的共生,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切實實現教學的內生道德與外生道德相結合,真正做到人道、平等、自由、發展、合作與自主。構建切實有效的德性課堂教育模式,全面高效推進學校課堂教學改進,進一步提高學校教學質量。培育出有德性的學生,即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的學生,具體從行為道德(學會做人)、學習探究(學會求知)、交際與合作(學會做事)、身心健康(學會健體)、藝術與審美(學會審美)進行規劃。

骨幹學員跟崗學結 [篇4]

年超不惑,愈益困惑;反思自我,渴望超越。十分幸運,我參加了2015年廣東省級骨幹教師培訓,10月25—11月14日走進深圳特級教師楊特的名師工作室跟崗學習。

20天來,我嚴守紀律,從不掉隊半天,每天都早出晚歸,雖然很累,但快樂着。其間聆聽了徐晉如、王文英、楊建華、吳泓、程少堂等專家、教授的講座;在深圳多間學校聽了七節優質示範課;完成了由譚海生教授主持的楊特《國中生活作文的實踐與研究》課題開題報告;在楊特主持下,全體學員在文言文教學,閲讀教學、詩歌教學、作文教學等方面進行了研討,並上了公開課,本人收穫很大。

領略名師風範,碰撞智慧火花 。這次跟崗學習,讓我充分領略到專家與名師那份獨特的魅力——廣博的知識積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藴。最幸運是遇到名師楊特。她學識淵博,她人品謙遜,她平易近人。在她帶領下,我們十三個來自不同地區的學員成為一個親密和諧的學習大家庭,在跟崗學習中,大家認真聽課,坦誠評課,互相切磋教學技藝,認真準備公開課,互相交流聽課心得、書寫教學反思,碰撞智慧火花。在緊張忙碌的學習生活中,建立了一種坦誠互助、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圍。

走出職業倦怠,更新教育理念。本人從教20多年,已經失去了初為人師的激情。這次跟崗學習,特別是吳泓老師的“博客引領教師成長”的講座;程少堂教授“名師成長與語文教學”的講座;楊特老師對閲讀教學、作文教學的見解和做法等。我從中瞭解了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現代教育觀、教師觀、學生觀。走出了職業的倦怠。給我以後的課堂教學指明瞭一條新的陽光道,認識到只有多讀書、多思考、多反思。才能真正提高教學能力,做一個智慧型的老師。

培訓時間是有限的,但我所得到的是無限的,相信今天的收穫,會在不久的明天編織一幅“喜看稻菽千重浪,傾聽幼竹拔節聲”的豐收圖。

骨幹學員跟崗學結 [篇5]

我非常榮幸地參加這次廣東骨幹教師的跟崗學習培訓。這次培訓不同於以往的培訓只是進行理論學習,省教育廳對這次培訓非常重視,廣東第二師範學院培訓處對這次培訓做了大量的前期調研準備工作,跟崗學校為本次工作做了大量的工作。本次跟崗學習,我們是到中山紀念中學進行跟崗學習。

11月14— 12月3日我們8位來自廣東各地級市的教師了走進特級教師吳新華的名師工作室進行跟崗學習。吳新華老師為了我們這8位教師的成長,在20天的學習中想了很多辦法,運用了多種方法,觀摩各種課型,觀看教學錄像、參與評課與撰寫反思,參加各種講座,與學員們共同切磋教學教法,與學員對“教育教學、課題等內容進行交流,讓我深深地感受了各教師深厚的專業素養。而工作室主持人吳新華老師不僅學識淵博,教育教學水平高,為人也很熱情。在20多天的相處中我從他身上學到了很多,不僅僅是課堂教學的思想方法,還有他工作的熱情,做人的低調實在。在吳老師的感召下,工作室成員之間也相互學習,互相借鑑,共同進步。在跟崗學習期間,我自覺把自己當作中山紀念中學的一員,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積極參加各種活動。

通過這次跟崗學習,我收穫很多,總結如下:

一、更新觀念

隨着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廣泛運用,“教書匠”式的教師已經不適應時代的需要了,這就要求教師既不能脱離教學實際又要為解決教學中的問題而進行的研究。教師必須努力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並勇於實踐,在實踐中不斷總結、不斷反思,及時提升自己的教學經驗。

以教師為本的觀念應當轉為以學生為本,自覺讓出主角地位,讓學生成為主角,充分相信學生,積極評價學生。正如華附的“把課堂交給學生、把空間留給學生、把時間還給學生、把精彩讓給學生”。教師是學生學習行為的組織者、引導者、支援者。學生是課堂行為的主要發生者。從而構建真正的學習型課堂。

二、教學常規常態化

1、教學需要激情

一堂數學課,是不是能生動,首先在教師是否有一種良好的心態;如果你的心情不好,對課堂應該達到的效果準備不充分,你自然也就缺乏激情,從而厭惡數學課堂教學,相反,如果你很興奮,能保持旺盛精力,相信會很輕鬆的度過一節課。在聽了紀中數學科組長趙景升老師的課之後,從趙老師身上,我覺得我現在的心態非常的不好,我要學一學趙老師上課的藝術。

2、教學過程要精緻

從授課教師的教學過程來看,沒有經過精心的準備。我們在講課時從導入新課到佈置作業課後小結,每一句話都要很精煉、每一個問題的設置都要恰到好處、板書也應充分體現數學知識的結構體系。

3、要注重知識的傳授與能力的培養相結合

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特別注意了這個問題:在瞭解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指導學生去歸納、去概括、去總結,讓學生先於教師得出結論,從而達到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使學生的能力得到培養的目標。

4、數學的規範與示範作用

在聽了曾老師的課之後,除了感覺曾老師對教材的處理與對課堂的駕馭能力非常強之外,特別是曾老師的板書,他應該是精心設計,對學生起到示範性的作用。 近幾年的數學大學聯考試卷難度上時難時易。對於我們的學生,試卷不管是難還是簡單,都不能得到一個好的分數,試卷上做錯的題目倒不是不會做,而是與他們的答題不規範有着直接的聯繫。做一份數學試卷就是要儘可能地多得分。因為分數是決定我們成績好壞的唯一標準。十多年的汗水和心血,就將由這三天的得分給出回報。以後的教學中,我更應該學習曾老師這一點,把板書問題解決得更好,做好示範的作用。

5、因材施教

紀中的學生也有很多不同的層次,他們他學生分成了奧賽班、市重點班、重點班、普通班四個層次,聽樑世峯老師上的是一節奧賽班課,講的是二項式定理及應用,由於二項式定理不是太難,所以樑老師把知識點、考點講清楚之後,用5分鐘給學生做了相應的練習,應該直接進入本節的重點,利用二項式定理證明不等式,這樣的課,對於我們學校的創新班的學生來説,應該也做不到這一點,一是二項式定理的簡單應用他沒有講,我們的學生不講是不行的。二是,本節課放在我們學校這個層次的學生來看,應該要分成兩節課才能完成。所以,不管是哪理的學生都存在差異,要教好他們,還是進行分層教學才能使他們各有收穫。

骨幹學員跟崗學結 [篇6]

12月15日—21日,我有幸到雲霄縣實驗國小,師從雲霄實小張錦毅校長學習。在張校長的精心安排和悉心指導下,我們參觀了別具一格的升旗儀式和國旗下講話,聆聽了充滿人文與智慧的教師會議,觀摩了各具特色的“同課異構”研討課例,參與了温馨和諧的集體備課活動,感受了“沒有完美的個人,只有完美的團隊”合作精神,更是見識了名校長先進的辦學理念和嚴謹的工作精神,感受了名校細緻入微、潤物無聲的育人氛圍。短短的一週,我收穫了温暖與感動,收穫知識與經驗,辦學理念和管理思想有了質的提高,現小結如下:

1. 文化引領,打造學校精神。

作為一所九十年曆史的學校,雲霄實小致力於以文化的力量打造學校精神,培育“每天優秀一點點,讓優秀成為習慣”的意識,追求“人人都把每一件事做完整”的工作境界,着力塑造“您——把你放在我的心上”的教師形象。致力於團隊意識的培養,着眼於學校發展的奠基性工程,以獨特的校園文化力量凝聚人心,引領團隊,打造“嚴謹、求實、勤奮、創新”的學校精神,多次榮獲全國、省、市先進學校(集體)稱號。所有這些讓我明白一個道理,一所好學校要靠一個好團隊,要靠一羣有理想、有智慧、“能紮實做完整每一件事”教師共同營造。而作為團隊領頭人的校長,既要有“仰望星空”的理想,更要有腳踏實地的態度。

2. 抓細促實,提升管理效益。

在學校贈送的交流材料中,一本薄薄的《養成教育訓練要求》深深地吸引我——從校內、上學放學禮儀常規要求到家庭、社會禮儀常規要求,從課堂常規、升旗集體紀律要求到作業規範要求,從體育鍛煉、衞生習慣要求到校內外安全要求一條條的具體細微的要求,體現了雲霄實小“以小見大,抓細促實”養成教育工作思路,井然的課間活動、有禮的問候、整齊的路隊,見證了雲霄實小虛功實做、從細從實的養成教育成果。雲霄實小的做法啟發我們,學校的德育工作不能搞成“高、大、上”,學校的管理工作不能“虛、空、假”,而應貼近生活,應從小、從細、從實,於細微之處着手,方能做到踏石有印、抓鐵留痕。

3. 以研促教,提高教育質量。

學校的持續發展靠的是一支充滿生機活力的隊伍,而中青年教師正是隊伍活力的源泉。雲霄實小以課題研究為載體,以培養中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為主方向,通過集體備課、“同課異構”課例研討、同題多輪磨課、風采展示課、學習彙報課、新調入教師跟蹤培養等校本教研活動,促進青年教師的成長,增添了隊伍的活力,為學校的發展注入不竭的動力。雲霄實小為我們展示了豐富多彩的校本教研形式,拓寬了我的校本教研視野,豐富了我對校本教研形式的認識。“研,然後知不足”,這種立足課堂,立足教學,以研促教,以研提質,以研興教,讓“學生成長、學校發展”不再是一句空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