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歷史課標學結

來源:文萃谷 1.61W

在國中的學習中,歷史是一門任務比較多的學科,大量的知識點需要記憶,所以我們應該掌握好的學習方法使自己的成績提高。歷史學科是我們瞭解古代的文化的重要途徑,所以我們應該重視。下面是學大的專家為大家總結的國中歷史學習技巧總結。

國中歷史課標學結

一、知識回顧整體感知

上課伊始,教師首先向學生説明覆習的範圍,讓學生明確複習目標,之後學生根據課文進行知識回顧,從整體上感知本課的複習內容。

二、構建網絡形成體系

這一環節需要師生共同參與,可採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多種形式,其目的在於將知識系統化、條理化,以形成清晰的知識體系。在這一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講準重點:抓住關鍵,切記眉毛鬍子一把抓。

2、講透難點:採取抽象的問題具體化,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易混知識相對照等方法。

3、講明疑點:採取“設疑、質疑、釋疑”的程序和方法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

4、講出知識的規律:重在講出知識間的內在聯繫。

三、依線鞏固內化知識

學生根據構建的知識網絡,進行鞏固,可根據具體情況採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等多種形式,使學生達到將課本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知識之目的,從而加深對知識的再認識。

四、題例剖析培養能力

典型題例的選擇要有代表性,能突出教材的重、難點。這一環節重在教師通過對題例的剖析,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學科學習基本功和解答問題的方法與技巧。

五、拓展訓練提高能力

練習題的設置應具有一定的梯度性,題型應多樣化,題量應控制在十分鐘以內。重在考察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運用基礎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回答問題的技巧。

六、課堂小結昇華情感

同學們掌握了國中歷史學習技巧總結,在平時的學習中就應該應用這些技巧幫助自己進行學習使自己的成績提高。歷史的學習中,可以建立時間表,通過時間的關係把事件串聯,這樣我們的成績才能提高。

國中歷史課標學結 [篇2]

今年,我參加了河北省中國小教師全員培訓,通過這麼長時間的學習,對於國中歷史教學如何貼近學生生活、如何更好的利用開發課堂資源,有了更深的理解,對於以後的教學將會有更大的幫助。下面將就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做一下總結。

(一)備課中的問題

1、首先,由個別教師輪流編寫的“導學案”不一定能夠保證質量。因為教師的水平有差異,缺少教學經驗的教師有時竭盡全力拿出來的“導學案”也許目標、重點定位不當,內容深淺把握不準,問題設計缺少邏輯性、層次感……有的教師教學水平高,經驗也豐富,但是由於責任心、事業心不強,會草草完成交差。有的教師水平高,責任心也強,但是由於“忙”,也有可能應付了事。一旦用這樣的“導學案”實施教學,師生會集體“受害”。因為人都是有惰性的,在不備課已經“合法化”的前提下,會有多少人自覺備課?教師自己沒有備課,沒有思考,連一道習題都沒有做,就拿着別人編寫的“導學案”上課,怎麼能履行自己的教學責任,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呢?教師恐怕只能實行“大放羊”“大撒把”的教學,於是乾脆把自己降格為“學習者”,把教師應該完成的教學任務統統盲目隨意地交給學生,並美其名曰“在教中學”。學生是受教育者,他們對教學任務不明確,教學內容不熟悉,教學過程欠思考,教學方法未掌握,怎麼能取代老師發揮引導路程、把握方向、激發興趣、正確評判的作用呢

再説,再好的“教學案”也要適合自己班級的學情,也要根據任課老師個性化的理解才能科學有效地實施到教學中去,如果只要有了一個好的“教學案”就等於教學是高質量的話,那麼教學工作就是天底下最容易的工作,全國的教師只要共同打造出一個好的“教學案”,甚至彙編出一個“教學案”集,優質課就批量產生了,天下有這樣的美事嗎?

我認為,高質量的“一次備課”是“二次備課”、“集體備課”編寫“導學案”的前提和基礎,沒有有效的“一次備課”,後面的`所有環節都是假的、空的、低效甚至無效的。

(二)作業中的問題

1.批改目的不明。2.重學輕練。3.要求寬鬆。4.追求結果,放棄過程。

(三)批改中的問題

1.缺少思考。2.機械呆板。3.目標偏移。

(四)展示中的問題

1.展示的內容缺少選擇性。“導學案”中的內容一般可以分為三部分,一部分是多數不理解的,一部分是少數不理解的,一部分是個別不理解的。展示應該是面向全班的,只有把多數同學都有教訓值得吸取,有規律方法值得總結的題目拿出來展示,才能達到效益的最大化。

2.展示代表的選擇沒有針對性。參加展示的學生理應是代表了某題的某種錯誤類型的一個或幾個學生,這種展示才對具有同類錯誤的學生具有教學作用。但是由於同樣的原因,教師“兩眼漆黑”,只好課上各小組組長指定代表進行課堂展示。組長盲目指定的結果,就有可能會出現該生展示的內容100%的正確,做錯的學生不能從中吸取教訓;也有可能全班只有一個或幾個學生做錯該題,讓參與展示的多數學生浪費時間。

3.展示的重點內容不突出。展示時應該採用“要題入手展示法”,將最重要的題最先展示處理,以確保展示的充分性。有的教師展示不分主次,按照順序展示,平均分配展示時間,有可能導致次要題化時太多,而重要題沒有足夠的展示時間。

4.展示的方式單一性。展示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如多媒體屏幕展示、學習小組內容交換習題展示、學習小組以討論方式口頭展示,師生之間以問答方式展示等。

5.展示缺少深度。由於展示由學生完成的,學生的水平決定了展示層次的膚淺,即使有了其它學生的幫助,恐怕也達不到揭示錯誤原因並總結解題思路、方法的深度,必須依靠老師啟發、引導、解析。假如教師將自己定位為“學習者”,又沒有認真備課,學生的解題實踐中獲得的“感性認識”就一定不能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高度,其得益和提高豈能得到保證.

(五)歸納中的問題

一是缺乏“歸納”的意識

二是使用“演繹法”。

第三是教師越俎代庖。

第四是急於求成。

總之,教無定法,任何理論都需要我們在實踐中去踐行。

國中歷史課標學結 [篇3]

本學期,我參加了2012年江西省中國小教師遠程研修,在這次學習活動中,我與本教研組的同事在網上學習研修,深入瞭解全新的數學教學的理念和教學模式,以及學習數學思想方法,並有幸被評為優秀學員。這次培訓活動安排合理,內容豐富。作為一位參與培訓的國中歷史教師,我覺得收穫頗豐,現就這次參加培訓的情況做一個總結。

一、思想認識的提高:學習到了一種全新的學習手段,以前的培訓,都是採用傳統的方式,集中一個時段,採用課堂教學的方式,集中學習。這種方式學習時間較短,然後費用也比較大。本次的網絡培訓方式,不但節約我們受訓老師的成本,而且學習時間更充裕了,通過此次培訓,我清楚地知道了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所提出的要求,我們要以更寬闊的視野去看待我們從事的教育工作,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不斷地總結自己的得失,提高認識,不斷學習,才能適應教育發展對我們教師的要求。網絡研修,好處多多。可以説遠程研修的即時性,有利於我自主安排學習,減少了工作與學習的矛盾。可以説遠程研修的快捷性,有助於我提高學習和實踐應用的效率。可以説遠程研修的互動性,有助於我和眾多教師及時學習和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二、現代教育技能的提高:學習到了先進的教育模式和不同的教學手段:我們學習的培訓課程,都是精選的優秀的專家學者的課程,內容詳實,例證生動,通過一些新穎的模式和講解方法,讓傳授知識變得簡單和容易。

這次培訓活動,我認真聆聽每位專家的精彩講座,並結合自身的教育實際進行反思,找到了自身的不足之處,對於今後如何更好的提高自己必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我將以此為起點,讓“差距”成為自身發展的原動力,不斷梳理與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斷成長。

培訓視頻中的一些專家、學者或有經驗的教師,從自己切身的經驗體會出發,暢談了他們在教育教學各個領域的獨特見解。在這些專家的引領下,我的思想受到極大的震撼:平常我在教學學中,考慮的是如何上好一堂課,對於學生的長期全面發展考慮得並不周全。專家的講座為我指明瞭努力的方向!

三、知識的增長:通過網絡平台海量的知識點和例證,結合生動靈活的學習方式,通過和參加培訓的其他老師進行交流,分享他們的成功經驗和方法,相互學習和探討,讓自己長期以來的固有教學模式有了進一步的改進和昇華。

四、觀念的轉變:本人從教十多年來,一直採用的教學方式就是儘可能多的、細緻的將知識傳授給學生,且一直認為只要下了足夠的功夫,學生就一定能學習到知識,在一定層面上來看,也確實有一定的效果;但通過這次學習,通過專家、教授的講解,結合其他優秀教師的成功例證,使我不禁對自我的教學方式有了一定的反思,開始考慮到嘗試新的教學方法、根據不同的學生在不同的階段採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因材施教,區別對待。

作為一名認真學習的學員,學習是辛苦緊張的,但是讓我享受了收穫的快樂。通過培訓,我的理論和專業教學水平同時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讓感受到遠程培訓給我帶來陽光、空氣、雨露,拓展了我的教育視野,提升了我的教研能力,讓我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為有了真真切切的轉變。在今後的教育生涯中,我將帶着收穫,帶着滿腔熱情,去愛每一個孩子,去傳授每一點知識,做一個愛學生、樂學習的合格的國中歷史教師。

國中歷史課標學結 [篇4]

在國中的學習中,歷史是重要的學科,是我們瞭解中國的文化的重要途徑,所以我們應該重視,但是在歷史的學習中需要記憶大量的時間和事件,這樣就要求我們有好的學習方法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下面是學大的專家為大家總結的國中歷史學習方法總結。

第一,要預習,預習主要是知識準備,即上課前獨立地自學好上課內容。調查結果顯示,預習是最容易忽視的學習環節,只有不到20%的學生自覺地進行課前預習,預習就是象農民種地要備耕;工廠生產要備料;軍人打仗要備戰一樣。要想學好,學得主動,必須重視課前預習。預習就象戰前的火力偵察,可以發現自己的薄弱環節。通過預習可能提高自學能力,提高聽課效率。

預習主要是學會閲讀教材,目前在歷史學習中,學生在閲讀教材時存在着一種錯誤傾向即把閲讀教材簡單地理解為背教材。實際上,中學歷史教材的語言是兩種語言,即敍述性語言和結論性語言。敍述性語言是對某一歷史事件或某一歷史過程的描述,這部分內容只要瞭解,而不需要記憶的。如北師大版歷史第3頁的第二自然段“從意大利開始的文藝復興運動,持續了近三百年……而這些思想正是當時新興資產階級的願望。”結論性語言是對某一歷史事件或某一歷史過程或某一歷史人物的總結和評價等,這部分內容既要記憶,又要理解掌握的。比如:北師大歷史第11頁的最後兩自然段,主要介紹新航路的開闢的影響,從正反兩個方面理解。因此,如果不能對歷史教材中的兩種語言進行有效區分,區別對待,一是大大增加了記憶量,增加了負擔,二是對於重點要理解記憶的部分又沒有強化,會降低聽課的效率。

第二,課堂上必須在理解上下功夫。歷史學習中要想記得多、記得牢,關鍵在於理解,因為只有真正理解了的知識才不會忘記。上歷史課和上其他課一樣,一定要專心聽講。有些同學認為上課聽不聽無所謂,反正課文內容都看得懂,只要考試前去背背,同樣可以應付,這種想法是十分錯誤的。儘管有些簡單內容可以死記硬背,但複雜一些的內容光靠死記是不行的,有許多歷史知識必須弄明白這個知識是什麼,為什麼會是這樣,意義何在,有什麼影響等等。所以一定要抓住歷史現象的因果關係和來龍去脈;如果上課不專心聽老師分析講解,自己也不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幻想考試前去突擊硬背,臨場時必然會顛三倒四或張冠李戴,有的則束手無策,不知所云。如:北師大版七年級複習第一專題: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關於從秦朝到清朝如何加強皇權削弱相權這一問題:秦朝:三公九卿制;漢朝:建立了中朝;唐朝: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元朝:行省;明朝:廢宰相,設內閣;清朝:軍機處。有很多同學知道有這回事,但是不知道一一對應,以致考試時鬧出了笑話,秦始皇就廢除了丞相,明朝設三公九卿制度等等。

第三,課後要背教材,每個知識點都不能放過。背的時候我建議學生通常先讀一遍要背的內容,然後邊寫邊記憶。過一段時間後,再在腦子裏如放映電影一樣地重過一遍。由於記憶是一個反覆的過程,其間伴隨着遺忘,所以在進行下一步的時候,有必要再對前邊的內容簡略地重複一下。記憶就是這樣在迂迴中不斷前進的,效果不錯。在記憶過程中也有多種方法。下面説幾種常用的記憶方法,如記理論性的知識時,要注重理解性的記,通常是用簡單明瞭的語言表達或是引出具體的實例,這樣有助於使乾癟的理論的種子在大腦中萌發出芽。如:北師大版九年級第14頁:《剝奪王權保留王位的革命》中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特點,對《權利法案》的理解,就是“國王統而不治”。對於這個問題相對來説比較枯燥,我們就聯繫西方一位法學家曾經説過這樣一句話説“如果英國議會把一份國王的死刑判決書放在女王面前,她也不得不簽字”,通過這句話我們就能想到“虛君”這一特點。如記憶過程性的知識時,可以將自己置於當時的環境中,即幻想出一個場面,而自己是其中的一員,比如北師大歷史九年級第十五課決定美利堅命運的內戰中關於《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的作用時,就可以把自己放在當時的環境中,設想自己是黑人奴隸聽到宣言,應該如何做來保護自己的利益。這就很容易理解美國內戰北方勝利的原因了,這也算是一種聯想式記憶法吧。

同學們掌握了國中歷史學習方法總結,在平時的學習中我們就應該利用這些技巧幫助自己更好地進行歷史的學習。在歷史的學習中,我們應該重視細節,這樣我們的成績才能提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