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國中歷史高效課堂的實施方法

來源:文萃谷 1.07W

歷史教學要實現高效,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提高教與學的有效性。

淺談國中歷史高效課堂的實施方法

  一、預習是高效課堂的基礎

新課程創造性提出新的學生觀,倡導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歷史新課程教學中,學生由學習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自主的學習者,學習新知前,預習就顯得尤為重要。高效預習不是簡單地瀏覽書本,應該要求學生帶着目的、問題,根據教師設計的學案找到答案,找出教材的難點和重點,對重點問題和自己不理解的問題,用筆劃或記入預習學案。同時,教師應該加大對預習檢查的力度,重視對學生的評價。

  二、備課是高效課堂的前提

備好課才能上好課。一般來説,教師在課前的準備主要是備教材、備學情、備教法、備學法。但要真正做到高效,應加強集體備課。集體備課是現在普遍採用的.一種提高教學水平的備課方式,通過集體備課可以取長補短,形成最佳的課堂教學方案。備課組每次備課前先確定一個主題,圍繞主題開展廣泛討論,在討論的基礎上,根據實際情況共同規劃以解決最迫切的問題。

  三、上課是高效課堂的根本

新課程在強調學生“主體”意識發揮的同時,對教師“主導”作用的要求更高了。就歷史課而言,教師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優化課堂教學過程,為學生創設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找準教學的切入點,激發學生提出有思維價值的問題;淡化“教”突出“學”,把教學過程變為“培養學習者”的過程;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消除師生間的距離感,使學生充分表現自己的個性與才能。

  四、遷移是高效課堂的精髓

學生學習掌握知識、技能是通過廣泛的遷移,使已經獲得的經驗不斷概括化、系統化而轉化為能力。歷史教材中有許多內容相似和聯繫密切的歷史史實。教師在教學新的章節時,要善於尋找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充分利用舊知學習新知,就能提高教學效率。

學生在一個歷史事件中學到的學習方法,如果在新的情境中不能加以運用,那麼這些知識或方法並沒有被學生真正掌握。因此,教師必須樹立這樣一種意識,凡是應該讓學生掌握的知識或方法,不能僅僅滿足於教學過程,而是應該千方百計地設計各種練習讓學生練習,使學生能及時地把知識轉化為技能,實現學習的遷移。

  五、複習是高效課堂的保證

新課程背景下,歷史課程複習要重視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除課堂分析解讀歷史事件時積極引導學生關注史實之間的關係,還要在學完每單元后通過搭建知識結構,訓練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方面下功夫,讓學生從單元目錄着手,領悟教材編寫者的寫作意圖,找出歷史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繫後進行歸類整理,在構建知識體系過程中,學會由大框架到知識塊再到重要的知識點的整理法。這樣既有助於學習能力的提高,又有利於提大學聯考試複習的有效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