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讀書作文錦集七篇

來源:文萃谷 2.88W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説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書作文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讀書作文錦集七篇

讀書作文 篇1

有人説,吃得豐盛是幸福的,有人説,穿得漂亮是幸福的,也有人説,玩玩遊戲是幸福的,而我説,讀書是幸福的!

我從三歲起就開始讀國學了,《三字經》、《弟子規》、《孝經》、《論語》、《老子》、《大學》、《中庸》等國學經典我每天都讀,雖然不太懂什麼意思,但是讀起來朗朗上口,感覺非常快樂。在讀書的過程中我認識了大量的漢字,這為我以後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現在我上國小了。説實話,學校作業比較多,做完功課後還要跳舞、吹長笛、彈琴,剩下的讀書時間確實很少。媽媽看我做得很辛苦,心疼地説:“寶貝,作業做累了就休息一下吧!” 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我高興地跳了起來:“萬歲,終於可以看書了!”當我拿起一本《三國演義》細細地看起來時,立刻被裏邊的情節深深地吸引了,看着看着,我忘記了時間,忘記了一切。我彷彿變成了諸葛亮,在大江之上草船借箭。突然,我感到耳朵有點疼,原來是老媽在捏我耳朵:“休息一下就看了40分鐘書,你晚上作業不想做完嗎?”

每到週末,我最喜歡去的地方是社區裏的農家書屋,那裏有各種各樣的書,有童話、詩歌、散文、歷史故事……我拿起書讀呀讀呀,彷彿在大海中衝浪,感覺真的太爽了,根本停不下來!當然在那裏還能結識不少和我一樣喜歡閲讀的小朋友呢!

因為我平時讀了大量的書,所以我很喜歡寫作文。我用優美的文字記敍着我的美好生活、我的家人和同學們、老師們,我用最深情的話語表達着我的感情。我的作文經常在大江晚報上發表,老師還把我很多篇作文貼在學校文化牆上給同學們欣賞,這讓我感到很自豪!

每天晚上睡覺前不管多累我都要讀一點書,因為我覺得書是我的好朋友,當你和它接觸以後你會覺得它不但會給你帶來無窮的智慧,更會給你帶來寧靜和幸福。書給了我們很多,它像潺潺的小溪,緩緩地流進我們的心田,它給我們的靈魂穿上了最美麗的衣裳。

因為讀書,所以我很自信!因為讀書,所以我很堅強!因為讀書,所以我很幸福!讀書人是幸福人,讓我們為中華之崛起而努力讀書吧!

讀書作文 篇2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今天家庭聚會時,和哥哥姐姐們探討起了讀書的作用,大家的一席話真是讓我真正理解了“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這句話的含義。

因為我這幾天一直在思考自己和孩子的讀書歷程,準備做個小系列的《閲讀傳記》。所以談話自此展開——

“愛讀書真好,我們的生活因此豐富多彩了許多,最重要的是感覺精神很富足。可以説愛讀書的人都是精神上的富翁!”我很懇切地對姐姐説。

“是啊,妹妹就是我們的榜樣。你知道嗎?愛讀書的人很少生病。”當醫生的姐姐的話讓我吃了一驚:讀書和健康聯繫的這麼緊密嗎?

“讀書可以預防老年痴呆症,延緩衰老。這可是最新的醫學研究成果。因為勤於讀書能夠促進大腦思考,經常處於思考狀態的大腦就可以促進腦健康,從而防止老年痴呆的發生,並且使全身的各個器官的功能保持協調統一,延緩衰老,促進健康!”姐姐又例證了醫學研究,説的我心花怒放,呵呵,看來“書猶藥也”這句話還真不錯呢!

三哥是個特愛讀書的醫生,我們在一起他最喜歡吟詩作對,還常給我們講一些故事。這不,他接着姐姐的話題往下講起來:“孔夫子就是因為愛讀書,雖説他一生顛沛流離,但仍活了七十多歲呢,這在古代活的歲數算是不小了,主要原因就是書籍是良藥,讓他延年益壽!”

小哥聽到這兒,插了一句:“病中書卷作良醫”這句話是誰説的?大家面面相覷,都搖頭不知。小哥得意地説:“宋代著名的愛國詩人陸游晚年最大感慨便是這句話啊!”聽着哥哥姐姐們侃侃而談的讀書的功效,我頓感自己的讀書太淺薄,竟然這麼多知識都不知道!

“你們真厲害,這麼多讀書的知識我原本都不知道。我只知道讀書能夠讓自己的精神世界變得豐盈,可以解除人的失落、寂寞等不良情緒。我遇到不開心的事的時候,能靜心讀兩三頁書都會把情緒緩過來,卻不知道讀書還有這麼多功效呢!以後我更要多讀書了!”我由衷地説道。

“前兩天我在健康報上還看到這樣一則報道,説是常讀書還可以減肥呢!因為愛讀書的人能夠清醒的意識到生活平衡的重要,更樂意進行體育鍛鍊。”哥哥的這句話掀起了我們談話的熱潮,大家紛紛表示,讀書這麼多好處,一定要多讀書,一定要勤讀書,一定要愛讀書!

為了健康,讓我們愛上讀書吧!

讀書作文 篇3

其實書可以使人變得聰慧,書可以陶冶情操,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書的世界裏演繹着大千世界的真善美、正與邪;書寄託着前輩們對下一代的希望。讀書是一件快樂的事,讀書的樂趣有很多,就拿十大名著中的五著説吧:

讀《三國演義》的樂趣。諸葛亮、曹操、劉備、周瑜、關羽、張飛……一個個個性鮮明的人物,在不多兵馬交戰中上演着一個又一個的精彩的故事:《空城計》、《三氣周公瑾》、《草船借箭》,這些故事有讓人高興的,有讓人生氣的,特別是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令人佩服得五體投地。體會古代英雄人物的聰明才智,這是讀《三國演義》的樂趣

讀《水滸傳》的樂趣。一百零八將個個勇猛無敵,講義氣,讓人看後不禁連連叫好。《武松打虎》中武松面臨危險,勇敢機智作鬥爭的精神在生活中我們也可以學習。感受一百零八將的豪情,這便是讀《水滸傳》的樂趣。

讀《楊家將》的樂趣,想必楊六郎將軍帶領着軍紀嚴明、英勇善戰的楊家軍,一出軍就使遼軍大小將領聞風喪膽、屁滾尿流,在大破天門陣時,楊家軍表現極為好,將五國x隊和遼軍殺得哭爹喊媽,這是讀《楊家將》的樂趣。

讀《紅樓夢》的樂趣則是品味人生,感受人生喜哀。

當你親身走進書的海洋,找到讀書的樂趣時,相信你有感而發:“好一個,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讀書作文 篇4

時光飛逝,歲月如梭。轉眼間,一個假期的時間就從指尖悄悄劃過。在放假期間,我決定養成一個愛看書,每天看一個小時書的好習慣。

什麼是“習慣”?字典上説,習慣就是長期重複地做,逐漸養成的不自覺的活動。那好習慣,當然是長期以來重複地做的好的活動,這好習慣是我們平時每天每時每刻播種“好行為”結出的“果實”。

一個假期過來,我看了這麼多本書:《格列佛遊記》,《魯賓遜漂流記》,《茶花女》,《簡愛》,《城堡》,看過N遍的《哈利·波特》系列(一部分),《讀者》和《意林》等此類雜誌,《花火》和《魅麗優品》等讀物……

看起來不可思議——30天,每天60分鐘,60乘30等於1800分鐘摺合30小時——不可能啊。

起初,我每天是強看的。每天也看不進去多少,後來,我漸漸開始能看進去了,再後來,我不僅能看進去了,看的速度也變快了,再再後來,我能慢慢體會到讀書的樂趣了。

其實我所説的每日一小時是建立在每日一定閲讀量的基礎上的,從夾縫中擠出的一小時。事實上,我堅持把平時看電視的一小時變成看書的過程中,大約快3周時,我就能自動抵抗誘人的電視節目了。所以,我也可以説成21天養成一個習慣。可這是為什麼呢?我上網查到了這樣的資料:

行為心理學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複會形成習慣;90天的重複會形成穩定的習慣。即同一個動作,重複21天就會變成習慣性的動作;同樣道理,任何一個想法,重複21天,或者重複驗證21次,就會變成習慣性想法。所以,一個觀念如果被別人或者自己驗證了21次以上,它一定已經變成了你的信念。習慣的形成大致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7天左右。此階段的特徵是“刻意,不自然”。你需要十分刻意提醒自己改變,而你也會覺得有些不自然,不舒服。

第二階段:7~21天左右。不要放棄第一階段的努力,繼續重複,跨入第二階段。此階段的特徵是:“刻意,自然”。你已經覺得比較自然,比較舒服了,但是一不留意,你還會回覆到從前,因此,你還需要刻意提醒自己改變。

第三階段:21~90天左右。此階段的特徵是“不經意,自然”,其實這就是習慣。這一階段被稱為“習慣的穩定期”。一旦跨入此階段,你已經完成了自我改造,這項習慣就已經成為你生命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它會自然而然地不停地為你“效勞”。看完之後我恍然大悟——一個習慣的形成只需21天!

媽媽常常告誡我:“注意你的思想,它們會變成你的言語;注意你的言語,它們行動;注意你的行動,它們會變成你的習慣;注意你的性格,它會決定你的.命運。”

也就是説改掉自己的老毛病,養成好習慣很難,但只要堅持,就一定能戰勝自己。

從此以後,我漸漸地愛上了看書,看書也成了我必修的課程。每天吃完晚飯後的半個多小時是我的閲讀時間,我總會抓緊這半個多小時閲讀,閲讀,再閲讀!隨着上學年級的升級,作業量也大了,可我依然堅持每天看書的習慣,就像有些人記日記一樣。我覺得看書就是一種享受,是一種鍛鍊,是一種學習。真正做到讀好書,讀書好,好讀書的人一定是知識豐富,出口成章,能寫一手好文章的人。讀書,能使我們增長知識;讀書,能使我們悟出道理;更重要的是讀書能使我們心胸寬闊。讓我們一起來看書,養成喜歡看書的好習慣。生活中還有許多好習慣要養成,讓我們共同去養成更多的好習慣,讓好習慣伴我們一起成長。

讀書作文 篇5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法國哲學家笛卡爾曾説過;“讀一切好書如同與往昔時代最優秀的人們交談。”中國是世界聞名的古老大國,現今更是人口大國,可是中國人均每年的閲讀書籍只有一本。想要改變這一現狀,作為新時代的學生,我們要多閲讀。

首先我們得好閲讀,著名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彭德懷先生就很愛閲讀,他在工作之餘沉浸在書海,他的身邊無處不是書。不僅是近代的彭德懷先生,古代的宋濂曾在《送東陽馬生序》中寫到自己曾為了讀書,在寒冷的天氣裏手抄書籍,從不懈怠。無書不成才,他們都如此熱愛閲讀,成就了一番事業,處於現代,對書本觸手可得的我們更應該以他們為榜樣,熱愛閲讀。

閲讀不僅僅是讀書,而是要讀好書,選擇一本好的書籍。培根説過:“選擇書籍,不次於選擇朋友。”在現在這個多元化發展的時代,琳琅滿目的書籍映入我們的眼簾。在熱愛閲讀的同時,我們應選擇什麼類型的書籍呢?名著是最好的選擇。像名著這些有內涵有教育意義的書籍才能提升我們的氣質。作為學生,我們也不一定要侷限於課本,郭沫若説過:“愛讀書的人,大可以看課本以外的書,不要只將課本抱住。”

生活和讀書是分開的,我們不能只讀書,讀死書,一味的閲讀,不思考,最後所得甚少。在生活上,我們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中,都會碰撞出很多想法。如果説閲讀是與智者的交流,那麼,我們也應該會產生很多想法,為什麼不把它寫下來呢。會閲讀的人,他們會在旁邊做批註,會邊思考,邊閲讀,邊積累。

有些書籍,我們只需要淺嘗,另一些可以吞嚥,只有少數好書需要咀嚼,慢慢消化。閲讀好的書籍就是應慢讀,細嚼慢嚥,才能嚐出其中的味道。如果是囫圇吞棗般地讀一本好書,你又怎麼會知道它是甜還是鹹。

雨果曾説過,書籍便是一種改造靈魂的工具,人類所需要的是富有啟發性的養料。而閲讀,正是這種養料。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是我們都需要的。為中華之復興而閲讀。

讀書作文 篇6

莎士比亞説:“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小時侯我常常想:書真的有那麼好嗎?這個問題一直使我迷惑不解。

為了解開這個謎,我決定讓媽媽幫我買書。媽媽提高了嗓音,説:“喲!我們家女兒怎麼愛看書了,不是成天想着玩的嗎?”我迫不及待地説:“媽媽,您就別逗了,快帶我去吧!”“好好好,愛看書當然好啦!有那個做母親的不願意呢?”

在往書店的路上,我的心裏充滿了喜悦。到了書店門口,我看見書店裏擠滿了顧客,把店堵得水泄不通,我和媽媽費了好大勁才擠進去。在一排排花花綠綠的書裏,媽媽給我挑了兩本書,分別是《安徒生童話》和《格林童話》。

回家以後,我急忙打開書,一頁,兩頁……我像一匹餓狼,貪婪地讀着。媽媽在廚房燒飯,我就蜷縮在沙發上津津有味地看着書。我首先看的是《格林童話》。我看着這本書,不知不覺地走進童話的世界:我和白雪公主一起跳舞;和三個聰明的紗紡女一起為女孩開心……看完這本書後,更讓我回味無窮。我就整天沉浸在夢幻般的童話世界裏,那一個個觸動人心的故事給了我豐富的想象力。

漸漸地,童話這類的已不能使我滿足。我又讓媽媽給我買作文書。作文書裏面的內容更是精彩:看到悲傷的情節時,我會跟着主人公一起流淚;看到令人快樂的情節時,我會跟主人公一起快樂;看到主人公面對考驗時,彷彿我是主人公,在絞盡腦汁的想着該怎樣脱離危險……更是因為,讀作文書,讓我積累了許多好詞好句;讓我打開文學之門,樹立起寫作信心;能讓我知道怎樣寫好作文的方法。由於我喜歡上了作文書,一有空我就會拿《國小生優秀作文選》來看,有時上課時也偷偷地在座位上看,有幾次還被老師發現。久而久之就從書中汲取大量的營養。才讓我在作文比賽中獲得了一等獎。從此,我明白:要寫好作文,就要多讀書、讀好書。

我愛讀書,就像一棵小樹紮根在土壤裏茁壯成長;我愛讀書,就像鮮花那樣汲取陽光。讓我們去享受書帶給我們的快樂吧!

讀書作文 篇7

論品書——好讀書,讀好書,品書道

品書,是一門學問。書籍是指引人們走向某一條路上去的使者,讀好書是重要的。不讀書,會使一個人情操墜至谷底。不好讀書,讀再好的書也是浪費,必須得有自己興趣。讀好書加上好讀書這兩點,已經是不錯的了。我卻認為這完全不夠更熱烈的求知慾,因為囫圇吞棗一般讀書是不太好的,還要品書中的道理,才能夠完全讀透。好讀書,讀好書,品書道。這三條就讓我來總結一下吧。(此為作者本人觀點)

好讀書,是挺重要的。讀書必須得有熱情,沒有熱情怎麼會讀好呢?即使是真的下好了決心去讀,也只會竹籃打水一場空——因為不喜歡讀書,還強迫去讀,效果與不讀一樣。讀書,必須是發自內心的熱愛,才能讀好,才能夠真正瞭解書中人物的特點,才會知道書中的故事內容。外國小説的人名又長又複雜,不好記,怎麼辦?不要看到人物名字太長就皺眉頭,這樣會打擊本身讀書的興趣。我自己的辦法是先籠統讀上一遍,然後再深入瞭解人物的特點,這樣就會背下拗口的人名了。比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的主人公保爾·柯察金·帕夫卡,這個名字的確有些長,但是瞭解人物的特點個性後,“名字問題”便會迎刃而解了。

所有,讀書如果不是發自內心的熱愛的話,看了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還不如不看呢。好讀書只能建立在讀好書的基礎上,否則就會鬧出大笑話來。例如一天,王同學問我怎麼讀書,此時我正在仔細演算數字王國中的計算作業,於是含糊的説一句:“好讀書”。王同學聽到這句話如獲至寶,當天晚上用我這個彷彿去讀《阿衰》這本粗劣令人作嘔的爛漫畫書。第二天,令我吃驚地是他的熱情這麼火熱,學着上課在課桌洞裏看漫畫,結果被老師發現,讓班長同學打電話給家長彙報情況,然後被開到家中反省兩天。第二天晚上,全小區響遍了他的哭聲。

以上事例就這麼鮮明地説明了光靠“好讀書”就壓根沒有一點用,我們還得做到“讀好書”。讀好書用簡練的語言來説其實就是讀世界名著及一切對個人影響巨大的有益書籍。讀好書,不光可以讀到有趣的情節、人生的道理,還能夠以此來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可謂有益無害,受益匪淺。在一代又一代的小説寫手中,除了世界名著的作者以外,還湧現了許多玄幻小説、懸疑小説、校園小説、推理小説的青年優秀寫手。我舉個典型例子:勵志校園小説作者楊紅櫻阿姨,她用馬小跳、笑貓來鼓勵新一代的國小生寫手,讓同學們認識世態炎涼、善良品格。我記得還有一位作家被收入“全國作家富豪榜”,《盜墓筆記》銷量過千萬,他的筆名就叫南派三叔。這是一個以盜墓為題材的冒險小説,殘酷揭露了現在的世態炎涼競爭強大的世界。用書中一句話來説就是“比鬼神更可怕的是人心”。我向大家推薦這一本書,膽量小的同學儘量別看了,裏面很是嚇人。

讀好書,好讀書,太容易了。講故事整個囫圇吞棗一遍,雖然也能吸收到知識,但是也不能將作者的寫作個性、所包含的道理、當時的社會風氣還有作者的波浪起伏的寫作情感。品味書中的道理,揣摩作者的心理,感悟其寫作風格,統稱“品書道”。

如何品書道?首先,先將書讀完,然後再作其批註,有些剖析能力不夠的小同學可以只做以上兩條。做好了批註,然後再閲讀經典語句,多讀幾遍,在聯想作者的心情。例如成人雜誌《愛你》的一篇文章的句子:“我很快就受到了懲罰,當我的知父親一九七二年在台北悄然去世時,我才猛然醒悟我做了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我親手燒燬了對我有着養育之恩的父親的照片!我是大逆不道、罪孽深重的的兒子!”我明顯在其中讀到了作者對燒燬父親照片內疚!成為了作者的一個大心結,永遠解不開的心結!

好讀書,讀好書,品書道,這才是讀書的最好方法,只有這樣國小生作文水平差的同學將會進步飛快,成為班級中一顆作文新星,成為……

老師點評: 作者闡述了自己對於讀書的觀點看法,“好讀書,讀好書,品書道”個人十分贊同,但是在敍述的時候有部分內容重複囉嗦,而且有些列舉的例子不具有代表性,不能很好的論證自己的觀點。作文不在於字數的多少,講究的精煉,不過,作為六年級學生來説,能把文章寫成這樣也委實是不易的,好好加油,相信你會越寫越好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