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滿分作文彙編5篇

來源:文萃谷 8.02K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滿分作文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滿分作文彙編5篇

滿分作文 篇1

何謂“親親”?即關心你的親人朋友,何謂“明理”?即通曉事物的真理。在古儒的經典裏,君子的修養正是由此入手的。所謂“孝悌,仁之本也”、“格物致知”説的就是這個道理。然而在那則《韓非子》的寓言裏,我們看到了二者之間矛盾的一面。

説的是宋國一富人,牆被大雨淋壞。兒子與鄰家老翁都提醒他小心失竊。果然,富人晚上丟東西了,於是他覺得是鄰居偷的,而又很以為兒子聰明。我想:倘若是兩個毫不相識人提醒他,結果又會不一樣吧。由此可知:感情的親疏對人的判斷,影響不可謂不大啊!

人非生而知之者,然而人生而有情。感情是構成人的重要元素。李密《陳情表》句句含情字字有淚,不僅當時打動了皇帝那顆威嚴而冷酷的心,而且也感動了無數後世讀者。何以致此?不正是因為一個情字嗎?“文為心聲”,多少篇千古奇文,因其情真意切而流傳後世啊,文學如此,藝術亦如此。藝術大師倘若沒有激情―――沒有足以讓觀眾共鳴的激情,而大師則淪為工匠、藝術亦只剩技巧了。所以,人無時無刻不為感情而“呼吸”。這正為受感情所困擾埋下了伏筆。

當感情與真理並行不悖的時候,感情則成為激勵人去奮鬥的“催化劑”;可當感情與真理髮生衝突的時候,卻又如何呢?林覺民在《與妻書》裏説:即是愛汝之心,使吾敢勇於就死也。在這裏情感昇華了,困擾消失了。“愛汝之心”與“助天下人愛其所愛”合而化為一股浩然之氣,足以驚天地泣鬼神,草木為之含悲,風雲因而變色。可以説:林覺民的《與妻書》就是在面臨情感與真理的衝突時最驚心動魄的答卷啊!

然而古儒的經典裏,卻不是這樣看的。即使是孔子也會在《春秋》裏違心曲筆。至於孔子以下,自不待言。等級森嚴的封建制度下,倫理也成了束縛人的工具了。魯迅怒斥封建禮教“吃人”,真可謂入木三分。在那樣的倫理下,哪還有真理可言?

柏拉圖“背叛”先師,説:“吾愛吾師,吾尤愛真理。”布魯塔斯在刺入凱撒最後一劍時説:“不是我愛凱撒少,而是我愛羅馬多。”當感情的親疏與事物真理衝突時,他們是多可敬的言傳身教!

滿分作文 篇2

1、精寫前幾段,給評卷老師留下一個好印象。要精雕細刻,要出彩。比如,可開門見山,直奔主題;可製造懸念,引人入勝;可提出問題,引人注意;或巧用排比、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或。巧述故事,引人入勝,或巧用題記,揭示主旨,或巧用詩文顯詩意。寫好結尾和過渡段。閲卷老師一般是S型的掃描全文。結尾可畫龍點睛,發人深思;或總結全文,照應開頭;或虛筆拓展,擴大容量;或精闢議論,深化主旨。

2、要給自己充足的構思時間,不要急於動筆,寧停三分,不爭一秒,因為寫作是’開弓沒有回頭箭’的,寫到一半,突然發現,呀,把題目理解錯了,或沒領會好命題的要求。最可怕的是文章寫到一半,又想另起爐灶。時間沒了,心情也壞了。乾着急。建議打草稿,防止’三邊工程’(邊立項,邊設計,邊施工)。考場作文不宜見異思遷,邊寫邊改。要貫徹一種構思。一旦構思已定,就不要輕易改變。

3、要力避前鬆後緊、虎頭蛇尾。有些同學構思、提綱擬好後,開頭反覆推敲,精雕細琢,後來發現時間不夠,於是草草收兵。此外,要謹慎對待修改。修改一般只着眼於字詞方面的,可用米尺比好之後劃兩橫。結構方面不能修改。要保持卷面的整潔美觀,要努力做到改動少而效果好。

4、如果偏題或者離題,作文的主要分數就失去了。為防止跑題,可從如下幾點做出努力:一是將材料、引語和話題聯繫起來思考,不可單看話題;二是看自己確立的觀點能否用話題所給材料來證明;三是想一想這則材料當初發在媒體上登載是要達到一個什麼效果的。萬一跑題了,要考慮逆挽,使文章形成一種欲揚先抑的結構形態。

5、一定要完篇。熟話説,好文章是鳳頭、豬肚、豹尾。沒有豹尾,老鼠尾巴也要有一個,絕不能寫半頭文。用半篇文章給你評分,怎麼會得高分?

6、特別要注意不能缺題。不是萬不得已,不要以話題做標題。擬題是顯示你才氣的一個好的平台,不能輕易放棄。缺題影響遠不止2分。正好給了評卷老師扣分的理由。

7、文章要有一至兩個亮點。學而思老師建議:如果是記敍文,應該用抓人的情節和生動的描寫表現你的真情,記敍文不能沒有描寫。如果是議論文,就一定要有1--2個典型的論據,就應該有縱橫捭闔,很深刻的見解。如果是微型小説一定要有巧妙的構思。這個亮點還可以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警句,也可以是一個精彩的比喻,也可以是一個超常的搭配(釅釅的歌喉)。總之,要能使評卷老師精神為之一震。

8、行文中要多次扣題,要一路扣題一路歌。材料、引語和話題中的相關文字至少在文中出現三次以上。開頭三句話內應點題一次,結尾應回扣標題,’回眸一笑百媚生’。中間至少扣題一次。幾次扣題事實上也是在不斷地提醒自己不要跑題。有球場上叫暫停的效果,可以調整思路和寫法。

滿分作文 篇3

我們在過去與未來,在時光的邊緣,尋找屬於自己的夢。只為在夢裏,聽見花開的聲音。——寫在前面

因為大學聯考,這個六月,註定不平凡。

走在考場外,放眼望去,是黑壓壓的人羣;焦急等待的家長,維護秩序的警察,還有停在車場的車輛,等待着的老師……在雨幕裏,我透過黃色的警戒線,似乎看到了大學聯考的莊嚴與神聖,以及那些拳拳愛子之心……

的確,你來了,以你固有的步伐在萬眾矚目中姍姍而來。

曾經為你牽腸掛肚,曾經為你輾轉難眠,也曾為你食不知味。在過往的日日夜夜裏,關注着你的一舉一動,收集着你的訊息,點點滴滴。你就像一個偷夢的人,偷走了很多很多如我一般人的夢,牽扯着成千上萬的人的心。你卻離我們遠遠的,讓我們在尋夢的路上只能想像(象)你的模樣,夢的模樣。然後指引我們一步一步地前行,走到你所在的位置,尋找自己的夢。

可是,你離我們如此遙遠,以至於我們行走了十二年才依稀看見你的身影,看見夢的幻象。

而今你來了,帶着我們的夢走來。而我們,還有一條河的距離。你,站在河的那岸,向站在此岸的我們,招手,微笑。

在你笑容裏,我看見的,是自己一路走來的艱辛與甜蜜。考試是荊棘,佈滿來的路上。曾經為被荊棘劃傷皮膚而疼痛地哭過,也曾為在通往夢想的路上找不到方向而感到迷茫,曾經也為在荊棘叢林裏得到嬌豔的花而開心地笑過,更為被荊棘弄的傷痕累累而疼得身心疲憊……

還有,大學聯考之後,我們的高中生活,就此結束。這是我們青春的告別。那些知了的喧囂,那些樹木在熾熱的路面投下的斑駁的樹影,那些寫在黑板上的密密麻麻的文字,那些匆忙穿過公路的行人,那些仰望過的天空與流嵐,此時全都隱沒在這個夏天,那麼徹底……於是,我們曾經的牽腸掛肚,過往的得與失,昔日的刻骨銘心,在大學聯考結束鈴聲響起的那一刻,便註定會成為過眼雲煙。

那句歌詞:總以為畢業遙遙無期,轉眼就各奔東西……多麼真實!我的畢業期,也就在不遠的今晚,過了這一晚,以後,真的要各奔天涯了。

如此種種,在走向你的路上,一點一點地累積,然後沉澱在心的河牀上,成為久遠的心事。

那些往事,讓我們痛並快樂着。然後,懷着或歡欣或失落的'心情奔向我們的未來。不管怎樣,不要有任何的遺憾,時光與年華,誰也輸不起。

我相信,不會等到年光流盡,我就可以聽見花開的聲音。

滿分作文 篇4

午後陽光,暖暖的,沏一壺清茶,聽奶奶説老北京的那些老禮兒。絮絮叨叨間,我只聽清了“出門回家都要跟長輩打招呼”“吃菜不許滿盤子亂挑”“不許管閒事兒”。種種規矩,一板一眼,使我不禁想起了老舍筆下的祁老太爺——老北京規矩的典範。

老太爺也是窮苦人家出身,做過生意,當過苦工,身上有中國人傳統的美德,勤儉節約,潔身自好,祁家的院子每塊磚都是用他的血汗錢買下來的。雖沒讀過書,他卻信奉那些儒家的信條,比讀過書的人們還堅定,規矩做人,規矩行事,行端坐正,並以此教育兒孫,嚴慈並施。過去的北京城裏,一個個祁老太爺,對老規矩身體力行,出門問好,見面作揖,街坊鄰居間寬厚友愛,又各自有禮。他們是老北京禮數的絲絲縷縷、點點滴滴,似一段段京胡弦語,激越鏗鏘,餘韻悠長。

然而,時代終究會推動“老北京”變成“新北京”,恰如《四世同堂》的主人公瑞宣,喜歡逛八面槽、大柵欄、琉璃廠,可他也惋歎“在不久的將來,這些店鋪都會消失”。而隨之逐漸遠去的,還有那些人,那些老規矩,似一首輓歌,哀傷,令人留戀。

沒有規矩,我們看到了大街上倚老賣老、假裝摔倒訛詐行人的老人,於是感慨是老人變壞了,還是壞人變老了;不知規矩,沒有人性,我們痛心地看到新聞裏豐台某小區的年輕男子“摔女童”事件,燦爛如花的小生命瞬間被毀滅;缺少規矩,我們歎息於公共場合那些身着校服的少男少女們過於開放的親密行為……人們的思想行為怎麼了?這個社會怎麼了?

原來,老規矩既是規範人的一把戒尺,又是滌人心靈的一捧清泉,讓人保有純粹的心,堅守自己的淨土。藴含其中的,不只是待人接物的方式,更是驅動社會不斷前進的文化主體。它用傳統元素啟蒙人,用現實價值警醒人,用未來意義鞭策人,規範行為,淨化風氣,使人們不至於道德出軌,使社會不至於道德滑坡。

老規矩,不能被遺忘。

滿分作文 篇5

我家曾住赤闌橋,鄰里相逢路不遙。君若到時秋已半,西風門巷柳蕭蕭。

——題記

“項脊軒,舊南閣子也。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塵泥涔漉……”歸有光的一篇《項脊軒志》寫出了他心底對老房子最深的眷戀,也寫出了他對故土的無限深情。

或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房子,它安詳地紮根在故鄉的土壤裏。帶着故鄉特有的香氣,讓我們魂牽夢縈。歸有光有他的項脊軒,我有我的老屋。

只是歸有光終究是比我要幸運。我的老屋早已是一片廢墟。有機器在這片廢墟上工作。汲取了老屋的營養與血肉,一座工廠將重新在此紮根。機械工作的聲音嘈雜熱鬧,昭示着家鄉的發展。而透過這層聲音,我彷彿聽到了一串遙遠的風鈴聲,伴隨着老人的呼喊聲,悠長悠長。“細孫,回來恰飯……”

我的老屋不在赤闌橋,它在瀏陽北邊的一個小鎮上。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那景色,一點也不亞於姜夔筆下的故鄉。年幼時,放學歸來,總要路過相近的鄰居家門口,這時胖胖的大嬸,總會塞給我幾顆泡泡糖,順便贈送一個樸素真誠的微笑。我嚼着糖蹦蹦跳跳走回家,首先看到的是圍繞着房子的林子。老屋三面環山,它就如同一位害羞的姑娘,藏於山中。秋天來到時,看不到垂柳蕭蕭,卻能看到金黃的銀杏樹葉簌簌飄落。隨便拾取一片,都可以做成獨特的書籤。君若到時秋已半,團團小扇落疏窗。 老屋裏沒有什麼珍貴稀奇的東西。它就像是一位風燭殘年的老人,含辛茹苦,掏盡一切地撫育着我們家幾代人,給自己留下一個衰老的驅殼。可對於我來説,老屋卻有數不盡的寶藏。

我最喜歡的,是院前的幾顆橘子樹,收穫的季節裏,常和爺爺奶奶一起去摘橘子。或許是那記憶太過於生動鮮活的緣故,吃橘子竟成了我無法捨棄的習慣。那時候,奶奶的身手還十分矯健,拿着大大的剪刀,穿梭於橘樹之間,沒過多久,籃子就滿了。而我,拿着我“專用”的小剪刀,歪歪扭扭地剪着,有時嫌自己剪得太慢,就直接用手扯。扯下來的橘子多半是“皮開肉綻”,留不久的。我就負責把它們吃掉。奶奶的籃子滿了時,我的肚子也就飽了。每年的這個時候,老屋中都會飄蕩着一陣一陣橘子的清香。那樣美妙的讓人覺得心安的味道,怎麼也無法忘掉。

家中一處走廊上原本鋪着透明的瓦片。月出之時,頗有夢幻的味道。最愛做的事,就是在月圓的時候,攤開手,看銀白色的清冷的月光在手上流轉。那種感覺就如同媽媽的吻,使我心安。一年夏天,下了很大的冰雹。冰粒如槍林彈雨般,砸壞了透明的瓦。我眼睜睜地看着工人把透明的瓦片用一塊塊普通的水泥瓦替代。自那以後,我站在那條走廊上,再也抓不到金色的陽光與銀色的月光。但那也成為我回憶中不可割捨的一部分。

老屋的廚房是靠近外面的。透過窗户,可以看到一些高高的竹子與灌木。偶有行人從林外路過。清明節前後,奶奶總會用艾葉來做些食物,味道清淡,吃起來口舌生香。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有一年,也是在一個小雨飄飛的清明節,兩個騎自行車的少年在我家屋檐下躲雨。他們黑卻短的頭髮沾上了一年之中最乾淨、最清澈的雨水而變得亮晶晶的。那時我們正在吃飯,透過窗,奶奶看到了這兩個少年,很是熱情地邀請他們進來。不知為何,許多年過去了,這件事總是歷歷在目,清晰如昨。或許是因為人與人之間,萍水相逢的那一份真情吧。

可是,老屋它太老了,就如同懸掛在樹枝上將落未落的樹葉。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它只能被時代所淘汰。我又想起幾天前以前的鄰居,那個胖胖的大嬸到我家來的情景。她站在厚厚的防盜門前,與奶奶交談着。她穿的跳廣場舞的黑裙子,不似以前那樣胖。“哎呀現在日子可舒服了多了啊,這房子這麼幹淨,可好住啦!”她高興地感歎到。臨走時,她還邀請奶奶一起去附近新建的廣場跳廣場舞。“哎呀,那廣場修的大呀,好多我們這種年齡的老太太都在跳舞呢。你趕明也來時髦一把!”大嬸的臉上是掩蓋不住的喜慶。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

可是老屋飽載了我最温情的回憶,它是故鄉的一個標誌。即便以後有了更新、更好的房子,那也不再是故鄉。故鄉不是地圖上的一個標識,而是美好的童年回憶的一個載體。鄉愁是一條斬不斷的線啊! 如今,老屋早已不在,只剩下了塵與土。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從此以後,我再也找不到一個地方來盛放我的哭泣與悲傷,來見證我的喜悦與成長。我再也不能在喜愛的院子里長成一棵樹的模樣。

離開老屋多年以後,時過境遷,舊夢卻依稀。

老屋裏傳來咿咿呀呀的唱戲聲。那女孩尚小,打着赤腳踩在小路的碎石子上回家。嘴裏如同唱着歌謠一般地哼着:我家曾住赤闌橋,鄰里相逢路不遙。君若到時秋已半,西風門巷柳蕭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