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語文從必修到選修不是倒退優秀作文

來源:文萃谷 2.55W

中國人民大學把大學漢語從必修課改為選修課,刺激到了一些人的神經,覺得英語都還是必修課,漢語作為我們的母語,怎麼就成了選修課?説難聽點,這不是數典忘宗嗎?從必修到選修,大學語文教育退步了?

大學語文從必修到選修不是倒退優秀作文

我們對於語文的敏感,是骨子裏帶的。每年的大學聯考作文,是全民話題;大學聯考分值提高到180分,家長樂不可支,潛意識裏覺得語文比英語好考多了。語文所承載的思想與文化,從國小到初高中再到大學,別的沒怎麼顯現出來,功利心倒是看到不少。

按照人大的迴應,漢語雖退出該校的.必修課,但這並不等於學生想學就學、不想學就不學。人大將單一的漢語教學,分解成了五大課程羣,包括通識教育大講堂、原著原典選讀、公共藝術教育、包括文學、國學在內的全校課程開放,以及技能強化類課程,如閲讀與寫作技能的強化。

人大要求,在這五類課程所開設的門數中,學生可以任意選修,但要求每個門類都必須選擇。例如,原有的大學語文歸入“通識教育大講堂課程羣”,成為該課程羣37門課程中的一門,學生可以不選擇“大學語文”,但必須選擇其他的通識課程,修滿4學分。這哪裏是怠慢語文教學?明明是擴大了語文教學的範圍,更有助於提升學生對母語的熱愛。

漢語博大精深,一個人窮盡一生精力,也未必能把整個領域吃透。幾年大學,能瞭解漢語魅力,能把為我所用的部分掌握好,就已經足夠。人大把漢語課程分門別類,表面看是把對大一統的單一課程進行“肢解”,實際上為學生深造漢語,提供了更豐富的選擇餘地。比如某學生喜歡寫作,那麼該生完全可以以提升寫作水平為目的,來選擇寫作周邊的課程,至於那些需要死記硬背的課程,丟到一邊也沒什麼大不了。

現代社會分工細化,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居高不下,全能型人才已經無法發揮特別耀眼的作用了。大學為培養專業人才而對課程進行修改,早已是院校轉變教學理念的通常做法。幾年前,東南大學、河海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學校,就將大學語文從必修課改為選修課,也沒聽見強烈反對的聲音,這次人大的動作激起反響,還是和人大屬國字頭院校有一定關係,激起了社會意識形態中固化、保守觀念的波瀾。

把大學語文教學比喻為“高四語文”並沒什麼不對。應對一般的工作和生活應用,高中語文水平就已經足夠,如果大學語文只是高中語文的複習,真沒多大意義。相反,對漢語課程進行細化,更容易培養出小領域內的語文專家,對瀕臨消失的古漢語進行搶救,讓現代漢語迸發更大的活力。

退一萬步説,就算成為選修課後,有的學生一門課程也不學又有多大關係?“語數英全面發展”的口號不應該繼續再喊下去,培養“全才”的説法更是值得商榷,別把一門學科的改革上升到“文化淪喪”高度,讓語文真實而自然地存在於我們的思想與生活之間,她才會保持魅力,不會老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