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讀書的作文彙總九篇

來源:文萃谷 1.61W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書的作文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讀書的作文彙總九篇

讀書的作文 篇1

別林斯基曾説過:閲讀一本不適合自己閲讀的書,比不閲讀還要壞我們必須學會這樣一種本領,選擇最有價值,最適合自己所需要的讀物。

是呀,正處於國小階段的我們,應該多讀一些作文書,把其中好詞好句抄下來,背會,當我們寫作文時,這些詞句可能就會幫助我們,使我們的作文更生動,也可以讀一些名人傳記,在書中細細體味那些名人的做法,隨着書中人物的智慧而變化,使我們的思想更豐富。

書可以幫助我們增長知識,讓我們瞭解到祖國的山河是多麼的壯麗,世界的科技是多麼的發達。也許你會發現愛讀書、會讀書、讀好書的人比不愛讀書的人有頭腦、有智慧,這就是書的奇妙之處。它可以讓我們更有修養,變得更聰明、更文明。我們也可以讀一些課外書籍,例如童話書。

從小到大,我一直喜歡看童話書,我看到了醜小鴨變天鵝的堅苦,使我領悟到儘管生活中有許多煩惱,但只有堅持,終會過去的;我看到了小彼得的腿摔斷了,卻還堅持在牀上學習,使我領悟到了堅持不懈的含義;我還看到了白雪公主被她惡毒的繼母一次次的陷害,使她陷入困境,可白雪公主善良純樸的心靈使自己走出了困境,最終和英俊的王子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使我領悟到美不光是外表,而更在於心靈……這些童話故事都使我明白了道理,我隨着書中人物的喜、怒、哀、樂、的變化而變化,使我的情感更豐富,還使我更加熱愛生活。

作為一個新世紀的國小生,我們要會讀書,愛讀書,讀好書,讓書來拓展我們的思維,提高我們的能力,豐富我們的生活,讓書成為我們最密切、最忠誠的夥伴!

讀書的作文 篇2

如果説有誰真誠地陪我走過童年,走到現在 ,我會毫不猶豫地説,除了父母,便是書,書一直伴隨着我成長。

打小,我就與書結下了不解之緣。起初,我只是閲讀課本書中的內容,可隨着年齡的不斷增加,我對外面世界的好奇心也不斷增強,在強烈的好奇心的“慫恿”,我不再侷限於課本,而是開始閲讀課外讀物。

雖然一個三年級的學生,面對色圖精美的課外書,總是興味盎然,即使裏面有許多生僻的字詞不認識,也不理解,像一隻只攔路虎,可還是阻擋不了我對讀書的渴望,我找到了求助對象——字典,一邊津津有味地讀着,一邊不厭其煩地查字典。就這樣,我讀了《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選》《愛麗絲漫遊記》等等。

小小的我看着別人寫的一篇篇優美動人、曲折離奇的故事,我心裏萌發出一絲特殊“衝動”——我也要寫文章! 從此,我便開始了自己的“寫作之路”。雖然每一次我都想着要把文章寫得優美、感人,可卻被老師批評説是太浮誇。原來,我只是一心追求語言上的美感,從未把自己的真實情感流露到自己的文章中,給人的印象就是太虛,不真切。知道了自己文章中的缺陷後,我努力的去改正,可卻總是彌補不了。

在我一籌莫展時,我接觸到了沈石溪的動物小説,它就像一束曙光,照亮了我的世界,去開闢自己從未到過的領域。 接觸到沈石溪的動物小説,是一次偶然的機會。那是四年級的時候,學校邀請著名作家沈石溪來給我們做演講。中年的沈石溪在台上回顧了自己插隊的經歷。他用幽默詼諧的語言,詳細的描述了他從見到老鷹蛋到用母雞養鷹的一段神奇的經歷,用形象生動的比喻帶領着我體驗了邊境傣族寨子裏的一隻老母雞撫育小鷹的温情。他那真摯、樸實的語言打動了我,我在那一刻恍然大悟,原來真正感人肺腑的語言並不需要過多的修飾,只是簡簡單單的幾句話,飽含着自己深厚情感。 沈石溪老師的講座結束後,我當機立斷就買了他的小説《再被狐狸騙一次》。當我讀到書中的公狐狸為了讓母狐狸能帶着小狐狸安全轉移,竟然不惜咬斷自己的腿,一股暖流湧上心扉,或許這就是父愛的力量吧,動物世界的愛是多麼深沉啊!

那個暑假裏,我又訂購閲讀了沈石溪的其它動物小説,比如説《第七條獵狗》、《最後一頭戰象》,《戴銀鈴的長臂猿》、《白天鵝紅珊瑚》等等。我的書架上已排滿了沈石溪老師的書。每一次看沈石溪的小説,我心裏都會有新的感悟。其實動物的內心世界很單純,它們的心裏只有自己的親人,只有想保護好自己親人的神聖使命。相比它們,人類竟然為了自己的利益去殘害無辜,更自私更情吧!動物世界讓我懂得了感恩,去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生賜與的一切……

如今的我雖然功課增多,但我依然樂此不疲地看書,在陽光明媚的午後,在温柔的燈光下,品杯茶,讀一本書,細細地品味着書中的悲歡離合,酸甜苦辣。這是何等的愜意,這是何等的享受。讀書對我來説並不單單是提高我的寫作水平,更讓我增長見識......在讀書中我感受到了快樂,學會了感恩。書籍充實了我的生活!

讀書的作文 篇3

有一個人十分崇拜楊絳。高中快畢業的時候,他給楊絳寫了一封長信,表達了自己對他的仰慕之情以及自己的一些人生困惑。楊絳回信了,淡黃色的豎排紅格信紙,毛筆字。除了寒暄和一些鼓勵晚輩的句子外,楊絳的信裏其實只寫了一句話,誠懇而不客氣:“你的問題主要在於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楊絳先生簡潔而樸素地概括了我們當下年輕人的精神苦惱。而對當下的年輕人來説,前者尤為困難。

隨着人海潮落潮起,車水馬龍,人們早已淡化了當初那種對讀書的熱忱。無論平時,還是節假日,人們總是以各種理由,投身於各類休閒活動。從小開始,我們就知道一句經典名言: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可這人盡皆知的道理,卻沒有得到很好的貫徹,反而背道而馳。當下的人們,尤其是青少年,牴觸讀書的情緒越來越激烈。在他們的觀念中,早已把“讀書”與“學習機械化的知識,提高學習成績”甚至是“沒有任何意義,浪費時間”劃上等號。我有一個朋友,他常常向我抱怨,覺得生活無趣。我自然向他推薦:可以嘗試着讀一些書。但他立即反駁我:讀書有什麼意思,簡直是浪費時間,還不如打遊戲。我甚是訝異,隨後,我便“參觀”了他的生活:除了日常在校學習外,平日裏他再沒碰過什麼書,週末只是窩在家中,看電視、打遊戲。偶爾外出,也是和一些同學一起去各種娛樂場所大吃大喝。這樣的生活,斷然是無趣而可悲的,但這卻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倘若糾正這樣的觀念,這一現狀必將得到極大的改善。因此只有及時道明讀書的作用才是當務之急。以我之愚見,我想讀書該是有以下三個作用。

誦名家詩篇,體味自然,守望生命。三毛在《歲月》中寫過:歲月極美,在於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無論是四季之大美,還是山川河流之秀美,亦或者是一花一木之俊美,古往今來,許多文人雅士都對自然的美景有過不同的描寫。落日長圓,如何襯得起“大漠孤煙”;飛流直下,該是怎樣的壯觀才能“疑是銀河”。唐詩宋詞別有韻味,當代詩人另有心意。“鷹擊長空,魚翔淺底”天地萬物相競自由,一派生氣;“太陽強烈,水波温柔,一層層白雲覆蓋着”如此珍貴人間,妙曼景色。讀過這些名家詩篇,走南闖北才可只這生命力量無限,人生滿是美景。遙望此刻的窗外,該是春花、秋月、夏日、冬雪,而不再十年如一日。

賞雅人名作,感悟生死,守望人生。此前楊絳先生的《一百歲感言》在網上傳開。開頭就寫:我無法卻只自己還能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清楚我快“回家”了。楊絳先生內心堅硬而温柔,性格故我。這樣一位偉人,視離世為“回家”,可見其早已不再被俗世所束縛,灑脱浮生。相較芸芸眾生,大部分貪生怕死,總想留在人間尋歡作樂;又或者,輕言生死,撒手人寰逃避世間煩雜。這二者之境界,不言而喻。史鐵生早在《我與地壇》中寫過: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活着的行屍走肉,或者死去的孤魂野鬼,倘若讀過這樣的句子,必定能感悟生死的真諦,以此來守望更加精彩的人生。

三,品世界經典,充實生活,守望自我。宋朝詩人黃山谷有一句名言:三日不讀書,便覺語言無味,面目可憎。不讀書,談吐舉止粗俗,説出來的話也是大同小異,怎會不語言無味,怎會不面目可憎?不讀書,生活就會變得寂寞無聊,即使手頭上有忙不過來的事,內心也會無助空虛。我的那位朋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世界忙碌,因為時代在進步,需要發展。而我們這樣的寥寥戍卒,又豈能活得似乎不會死去,一切都將歸於內心平靜。“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混沌的過去已經遠離,未來的該是一片明亮,落日黃昏,一書一椅,一人一心一世界,守望最純粹的自我。

數字化覆蓋了全球,高科技改變了這個世界,一切瞬息萬變,日新月異。未來的地球,將由我們接手,繼承如此重要的使命,怎可草率行事。我們奮不顧身,勇往直前,與命運頑強鬥爭,而最後我們終將守望,守望故土與未來。為了更好地履行和實踐這些,我們要做的,只有一條——讀書。

讀書的作文 篇4

書富如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春所欲求者爾。故願學者每次作一意求之。——題記

書是人類精神的良師,多讀書,讀好書,能開闊我們的視野,增長我們的知識。

從古至今,有多少的文學家、作家、不正是酷愛讀書的成果嗎?

蘇東坡學識淵博,他有一種“各個擊破”的方法。他認為一本書每讀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個問題就行了;一遍又一遍的讀就能達到事事精通。一本書的內容是很豐富的,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一下全部吸收,只能集中注意力瞭解某一方面。

數學家華羅庚有一種奇特的讀書方法。他拿起一本書,不是從頭至尾一句一字的讀,而是先對着書思考片刻後,然後閉目靜思。設想這樣一個題目。如果要讓自己來應該怎麼寫……想完後再打開書,如果作者寫的和他的思路一樣,他就不再變了。

這些不都是他們讀書時的方法和技巧嗎?正是因為他們用對了方法,並在讀書的同時找到快樂,才能有所成就。

讀書時一件很累的事,也是一件快樂的事。書裏的知識比金子還寶貴,不讀書就是輸在起跑線上的失敗者;讀書,是走向金色陽光的勝利者。

我們現在的條件那麼好,應該珍惜。春秋時代的孔子,不遠千里拜師。正是因為他的這種不怕累的精神,才成就了偉大的思想家。戰國時期的蘇秦,為了學到真本領,他不分白天黑夜,孜孜不倦地學習,但沒到深夜,感到精疲力竭,要打瞌睡時,他就拿一把錐子抄大腿上猛地一戳,睡衣就沒有了,他又繼續的讀下去。正是因為他不怕吃苦的精神,才成為了有名的政治家。

讀書雖然苦累,但有收貨。這些收貨也許會影響一生,讀書吧。他會讓你走向成功的道路。讓我們在讀書的苦和累中找到快樂吧!

讀書的作文 篇5

唉!上學的日子可真累,才上七年級,作業就堆積如山,每個星期都要交錢,不是買這資料就是買那個資料,書包都被一本本書圧壞了。

進國中之前媽媽爸爸為了讓我獨立,就要我住讀。每天在寢室做作業都要做到11點多鐘,在自己去打水洗,每次一切都搞好了,就12點了。原先眼睛底下沒有黑眼圈的,現在眼睛看起來就像一個熊貓眼!在寢室,管理員10點鐘定時關燈,每到那個時候,寢室裏一片漆黑,伸手不見五指,因為寢室與居民樓很近,每到關燈之前,都會跑到陽台上去,藉着光做起作業來!

住讀生星期天到星期五都必須在學校裏度過,只有在你生病了或是到了星期五下午是老師才會放我們出來,在學校就只有一種感覺:一點自由都沒有,如同坐牢一樣,度日如年!想在學校買個東西吃時,那些節約的人,錢想花都花不出去,因為學校裏的所有東西都比外面貴得多,比如:外面一個的軟抄本一般只要1元錢一本,學校裏1元5一本,還一點薄;食堂的飯又不好吃,又貴,只有一點飯菜,還要5元錢(媽呀,誰受得了呀!簡直就是搶劫)。

我們有的同學,因為受不了,便投機取巧,一個勁的想法子混出學校去:他們利用走讀生的出入證把自己的相片夾在裏面,檢查後,就混出去了。我們寢室裏有個同學去試了幾次,有幾次混出去了,但也有一次疏忽大意被抓到了的,還受到了班主任的批評!可想我們對自由的渴望!!!

算了,堅持吧,總有一天我們會逃出這個“可怕”的校園!!!

讀書的作文 篇6

有人我問為什麼而讀書,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是為自己的理想而讀書。”我的這句話並不是蒙的,而是有根據的,每個人都需要有理想,理想是必不可少的,理想也會跟着,我們長大而變化,就比如我的理想吧,一年級媽媽問我的理想是什麼,我説我的理想是當一名科學家,二年級我説我長大要當一名老師,三年級和四年級,我説我長大了要看一家店……我的夢想説換就換,但是我是有夢想的呀!雖然我的夢想都不大好,我也沒有像偉人們一樣,有遠大的志向,但是,我覺得有夢想,學習就有了一個目標,學習就會突飛猛進,有人會不理解:“為什麼會突飛猛進呢?”因為,我們學習有了個目標,有了個奔頭,所以,我們學習就會奔着它學。只要一認真學習,學習就會突飛猛進的呀!

所以,我是為理想而讀書的!你們呢?

讀書的作文 篇7

讀書是一種享受,是一份快樂 有了這份快樂,即使人正處撒哈拉沙漠上 也不會孤獨。——題記

五天功夫,我讀完了兩本有價值的書,一本是日本作家黑柳徹子的《窗邊的小豆豆》,另一本是中國台灣著名作家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

我想説,讀書不是為了其他的什麼,更重要的是為自己讀出一番夢境,慢慢享受。多麼痛快!當你把全身心都投入了的時候,會不知不覺地讀了三四個鐘頭!讀書不分白天黑夜,白天讀書很棒,但在黑夜裏讀書就更是一種樂趣了,樂在沒有人來打攪啊,或者説是能使人安靜一會兒。我讀完了《撒哈拉的故事》,在讀同樣也是三毛的《稻草人手記》。

媽媽説,她是在念高中時偷偷讀的這本書,而今我還在讀國小,自然有些看不懂。但咬文嚼字,必是種樂趣,再説我等到將來念高中時再翻翻,一定會比媽媽多出一成收穫!

如果你至今沒有讀過一本有意義的書,那我就要替你感到遺憾,因為你沒能享受到讀書的樂趣,由此我勸你,找一本書來讀讀吧,即使進不了這種境界,也可以消磨時光呢。雖然這樣不怎麼樣,但總比在電腦桌上做幾個鐘頭來的好些吧。

興許你不這麼想吧?

那麼,去試試總可以吧,就當娛樂、消遣。

讀書的作文 篇8

讀書的“苦”與“樂”

曾在課堂上問學生們:你們覺得讀書是“苦”還是“樂”?同學們都異口同聲地拖長聲調回答:苦……!我繼續問下去:你們覺得讀書的“苦”表現在哪些地方呢?七嘴八舌開始:

“作業多”

“不自由!”

“壓力大”

“上課不給講話”

“不能聽MP3”

“老師管得太緊”

“食堂老闆黑心,我們吃不好”

“晚上睡覺沒空調”

“不給染頭髮”

“父母整天催我們學習”

……

這底下的學生越講。

我阻止了他們的進一步的發揮,再讓他們談一談讀書的“樂趣”,這底下立時就沒了聲音,再怎麼啟發都沒能有同學站出來説這個“樂”。

問題是顯而易見的,我們做教育的忽略了一個重要的教育的前提,那就是沒讓我們的學生弄清楚為什麼而讀書。如果説在國小、國中進行這樣的調查,有這樣的'結果我們並不感到奇怪,也並不把它當回事兒,因為學生還小,講完了之後,照樣在老師的教導下會認真學習,但現在面對的是高中學生,是他們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正形成的時期,這樣的結果對他們的學習甚至對他們一生的影響是重大的,也是不容忽視的。

面對這樣的學生,你用“書中自有黃金屋”這一類的語言説教顯然是蒼白無力的,但卻又不能不加理睬。於是我就在黑板上劃了一條直線,在直線的底下寫了兩個工整的大字:人生。在這條直線的靠前的位置上用紅色粉筆點了一個大大的點,告訴學生們,這一點就是我們現在讀書所處的位置。

底下的有些聰明的學生們已是知道我的用意了,有的已是神色凝重起來。我就開始了我所謂的教化了:

這紅色的點就是你們現在所處的位置,你們所説的苦在很大程度上是被放大的一種“苦”,但即使是這樣,這種讀書的“苦”在你們的整個人生歷程中仍是微不足道的。可以肯定的説,沒有這時的“苦”,就沒有未來人生道路上的“樂”,現在是小“苦”,如果能承受了,那以後就能大“樂”;否則,隨我們現今知識經濟的到來及以後社會發展的速度,我們將會落伍於時代,那時,我們就會感受更大的,更深刻的“苦”。唯有懂得了這一點,你才會在現在的學習中找到一個推動自己學習的動力。就會在你們那所謂的“苦”中找到寄託!

讀書的作文 篇9

讀書,生命的羽翼,若是嚮往飛翔,豐滿羽翼是一個前提。

初見這本書,是在我母親的手中,那段時間正沉迷於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對書中那位以一己之力續命大明的大臣于謙深感詫異與欽佩,母親便藉機向我推薦了這本書《于謙集》。

閲讀這本書,我彷彿回到了五百多年前,覽盡于謙生平,也走進了他的內心世界,找回了長久以來的那個執念。

于謙這個人,即是生逢其時又是生不逢時,他從小便敬仰文天祥,而他本人也如他的偶像一般,十年如一日的勇敢無畏,初心不移,正如那首《北風吹》:吹我庭前柏樹枝,樹堅不怕風吹動

到漢王朱高煦叛亂時,于謙已是御史,但這並不能妨礙他的無畏,高煦出降,帝命謙口數其罪。謙詞正嶄嶄,聲色震厲。高煦伏地戰慄,稱萬死。也正是如此,他一罵成名。

接下來便是于謙人生巔峯的時期北京保衞戰。在那個時候,英宗被也先所俘,朝中無人坐陣,整個朝廷亂的用一鍋粥來形容都還是好的,甚至還有人慌不擇路地提議遷都。可正是于謙,在這亂局之中,怒斥提議南遷之力,力主抗戰,憑一起之力安定了人心,隨後升任兵部尚書,全權負責籌劃京師防禦。匹馬來渡浙河,汴城宮闕遠嵯峨。中興諸將誰降敵,負國奸臣主議和。黃葉古祠,寒雨積,清山荒冢白雲多,如何一別朱仙鎮,不見將軍奏凱歌。終於到了秋風蕭瑟的十月,京師與也先的決戰近在眼前。在佈陣諸將後,于謙,一個文臣,決定親自領兵,阻擋也先的主力。甚至為了斷絕己方的退路,他們下令關閉城門,佈下了這樣的死令:臨陣,將不顧軍先退者,立斬!臨陣,軍不顧將先退者,後隊斬前隊!

大敵當前,于謙何嘗不知道這可能是一場有去無回的戰鬥,但他卻毫不退怯之意。何故?自是源於他的那份不具強敵,但大敵當前何人得以不懼?他,不過是用忠誠與愛國鑄成的勇氣擋在身前,把恐懼拋在腦後,以骨子裏的那份英勇無畏續命於大明。

《于謙集》講述的,不僅是于謙的故事,更是那個時代的一道光,他照亮了黑暗,驅逐了恐懼撒下了希望。他既能在平時清正廉明,剛正不阿,又能在危難之時英勇無畏挺身而出。縱使最後被誣陷致死,也依然不懼,正如《石灰吟》:千錘萬至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的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願于謙成為我的羽翼,助我在人生中更努力地飛翔。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