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點評作文集錦五篇

來源:文萃谷 1.9W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點評作文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點評作文集錦五篇

點評作文 篇1

面對眼前蛋糕上的14根正在燃燒的五彩蠟燭,望着這14團跳動的小火焰,我卻遲遲不想將它吹滅。因為它燃燒着自己13歲的終結。因為它閃爍着14歲美好的夢;因為它將是一個美好的開端。

14歲,我邁着矯健的步伐走進了人生最美好的青春時代,我有了自己獨特的見解,也開始了對自身的滿懷自信。14歲,我將要進一步為班級爭奪榮譽,因為從現在開始我已經學會了怎樣去奮鬥,怎樣去拼搏,怎樣努力去爭奪榜上有名。14歲,我已沒有了在球場上縮手縮腳的感覺,因為我已有了更大的勇氣,敢從“國腳”腳下搶球,一展自己高超的球技。14歲,沒有了望見覆雜的問題而產生恐懼感,敢在桌上放一大堆稿紙,花費幾個小時去理解它、消滅它。

14歲,雖然只比13歲大一年,但在這一年中,我既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又懂得了體貼和尊重他人。再也不會像以前那樣,遇見老師就低頭匆匆走過或繞道而行。因為從現在開始,我懂得了老師在工作上的辛苦,所以,每當我遇見老師時,便會對他説一聲“老師好”,以此來表達自己對老師的尊敬。14歲,當我被老師或父母叫去批評的時候,將不會再向他們投去仇恨的目光,因為我已經長大了,因為我懂得了老師和父母的用心良苦。

14歲,我會對自己的未來勾畫出一幅完美的畫卷,畫卷中的我可能是一位熱愛羣眾的軍人,也可能是一位站在講台上辛勤耕耘的園丁,也可能是一位站在手術枱前為病人解除痛苦的醫生,也可能是┄┄

14歲的夢是美好的,願天下所有十四歲的孩子都有一個美好的夢!也願他們都能實現自己十四歲的夢!

點評作文 篇2

曾經有人問三個砌磚工人在做什麼,第一個工人説“砌磚”,第二個工人説“賺錢”,第三個工人説“正在建造世界上最有特色的房子”。最終,前兩個工人仍是普普通通的砌磚工人,而第三個工人卻獲得成功——成為有名的建築師。可見一個人要獲得成功,就必須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一個偉大的志向。

立志就如在人生道路上樹起了鮮明的目標,給成功指明瞭目標和方向。試想,如果第三個工人沒有一個志向——“建築世界上最有特色的房子”,他能夠成功嗎?他能夠成為一名建築師嗎?的確,立志是一個人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取得成功的前提。不難想象,一個人倘若漫無目的地走完人生道路,那麼,最終免不了成為高爾基筆下那種只求“活過一天——阿彌陀佛”的庸人。因此,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給自己立一個目標、一個志向,併為之去奮鬥,去進取。我相信,等待我們的將是輝煌的明天。

立志,就會有動力,就能為實現目標而艱苦奮鬥。正是“建造世界上最有特色的房子”這一偉大的目標,使第三個工人有動力去奮鬥,去追求自己的理想。當代保爾——張海迪和其他優秀青年,他們之所以能在困難挫折面前與命運搏擊,成了生活中的強者、成功者,就是因為他們心中有一個堅定不移的志向——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鬥不息。這一偉大志向,給了他們動力,給了他們無窮的力量。

立志,就會有毅力,就會為成功堅韌不拔,持之以恆。堅韌不拔的毅力,是事業上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證。第三個工人的成功就證明了這一點。回顧歷史,我們不會忘記,明朝的李時珍立志為病人解除痛苦,花了整整三十年的功夫,終於寫成一部中藥鉅著《本草綱目》,這又需要多大毅力啊!無志不可取,有志為雄傑。新時代的青年人有旺盛的精力,有火樣的熱情,因此更應該早早立志,去爭取成功。第三個工人的成功為我們樹立了榜樣。

成功須立志,立志可成功!

點評作文 篇3

今年的作文在承繼去年新材料作文形式與人文關注之外,添加了思維的骨架;青春是生命絢麗的花朵,可對於青春的理解並非簡單能為,尤其是處於青春時期的學生;認識與理解青春是一個自我感悟過程,需要在比照中,引領學生的思維走向深度。可喜的是今年江蘇大學聯考作文,做到了人文與智慧比翼齊飛。我想,本年度江蘇大學聯考作文,命題人藉助於比照手法,拓寬作文寫作的空間,撐開學生思維的高度。

第一層次的比照,青春與非青春。

《致青春》出爐引發了熱議,點贊與批判飛舞在網絡的世界。但是,對於青春的思考卻一直沒有止步,當然,今年江蘇作文命題與這部電影並非有多大關聯,只是作為教育本身,無法繞過青春的話題,一個人的青春路徑,基本決定了他的未來。何況,蘇版語文教材必修一第一專題就是“向青春舉杯”,孩子在進入高中之後,首先吟哦的是青春的詩文,基於這樣的現實,這個材料會啟發學生第一感覺從生命的長度視角去寫青春與非青春的思考,由兒童時代轉向青春時代,帶來了思想的準備與身體的變化。需要補充的是電影《致青春》之“青春”內涵與學生視域中的“青春”是不同的。電影似乎掛着“致青春”之名義,卻只是講了青春的愛情、青春的迷茫與沒有自我堅持的墮落;而本次大學聯考作文的題料是從價值觀的角度來審視青春。是否可以這麼認為,作文的材料“説青春”,似乎要生髮出一個困惑:青春是不是永恆的?

寫青春就是思考與追問青春的本質,在青春與非青春之間徘徊!感覺,這樣的比照是僅僅是寫出了材料的表層,要寫出深度,需要向更深處進發。

第二層次的比照,虛假與真誠。

本年度大學聯考作文構思,肯定也有同學關注“説青春”之“説”,自然會產生虛假與真誠或者虛擬與真實之類的比照。應該説,這種思考是有深度的,不僅僅體現出學生思維品質,也能反映出學生的道德思考。只是,虛假與真實,在現實中並非清朗明晰,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學校比之於社會,真實與虛假有着別樣的內涵。不過,行文要是完全脱離青春來談“虛假與真誠”,那也是冒風險的事情。在青春的領域思考虛假與真誠,或者説,從虛假與真誠的維度探索青春的本質,倒是不錯的選擇。這比單純地為寫青春而論述或描述青春,顯然要高明多了。

第三層次的比照,朽與不朽。

我覺得,這個文題最好的比照層次應該是“朽與不朽”!這組關係講清楚了,不僅僅青春的本質浮現出來了,實際也對於生命價值的終極追問。感覺要弄清楚這組關係,首先得思考不朽是什麼?哪些是可以不朽的?反之亦然。再來追問:青春(人生)會不會“朽”或“不朽”?什麼是“朽”的青春?什麼是“不朽”的青春?有了這樣的思考深度,再來定位青春的態度抑或生命的價值追求,自然是扣準了題料的內核,體現出了題料的核心價值觀。只是,這樣的話題的思考並非新鮮,要學生在那麼短的時間裏寫出深度的文字着實不易,很多學生會流於形式化或者口號化!有血有肉地敍述對於生命或青春的永恆思考與感悟是難能可貴的。

點評作文 篇4

忙,是人生中一個個步驟,每個人所忙的事務不同,但是不能是碌碌無為地白忙,要忙就忙得精彩,忙得不亦樂乎。

忙是問號。忙看似簡單,但其中卻大有學問。忙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怎樣才能忙出精彩,忙得不亦樂乎,卻並非簡單。人生如同一張地圖,我們一直在自已的地圖上行走,時不時我們眼前就出現一個十字路口,我們該向哪兒,面對那縱軸橫軸相交的十字路口,我們該怎樣選擇?不急,靜下心來分析一下,選擇適合自己的座標軸才是最重要的。忙就是如此,選擇自己該忙的才能忙得有意義。忙是問號,這個問號一直提醒我們要忙得有意義,忙得不亦樂乎。

忙是省略號。四季在有規律地進行着冷暖交替,大自然就一直按照這樣的規律不停地忙,人們亦如此。為自己找一個目標,為目標而不停地忙,讓這種忙一直忙下去,當目標已達成,那麼再找一個目標,繼續這種忙,就像省略號一樣,毫無休止地忙下去。翻開歷史的長卷,我們看見牛頓在忙着他的實驗;愛迪生在忙着思考;徐霞客在忙着記載遊玩;李時珍在忙着編寫《本草綱目》;再看那位以筆為刀槍的`充滿着朝氣與力量的文學泰斗魯迅,他正忙着用他獨有的刀和槍在不停地奮鬥。忙是省略號,確定了一個目標那麼就一直忙下去吧!這樣的忙一定會忙出生命靈動的色彩

忙是驚歎號,世界上的人都在忙着自己的事,大自然亦如此。小蜜蜂在忙,以蜂蜜為回報,那麼人呢?居里夫人的忙,以放射性元素的發現而得到了圓滿的休止符;愛因期坦在忙,以相對論的問世而畫上了驚歎號;李白的忙,以那豪放的詩歌而有了很大的成功;張衡的忙,因為那地動儀的出世而讓世人仰慕。每個人都應該有效率的忙,而不是整天碌碌無為地白忙。人生是有限的、短暫的,因此,每個人都應該在有限的生命裏忙出屬於他的驚歎號;都應在有限的生命裏忙出他的人生精彩篇章。

忙是萬物、世界、人生中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為這世上最高級的動物的我們,我們在忙什麼呢?我們要忙得有意義,有價值,我們要忙出屬於我們的精彩。我們的忙不能永遠是問號,而應是省略號和感歎號。忙就要忙得精采,忙得不亦樂乎。

【評析1】 漂亮。作者採用比喻論證,精彩説理。將生活中的一句口頭禪“忙得不亦樂乎”機智翻新,擬作標題,亮出一道美麗的風景。並據此展開述説,讓人神清氣爽。

文章開篇扣題,亮出觀點:忙,是人生中一個個步驟,不能碌碌無為地白忙,要忙就忙得精彩,忙得不亦樂乎。然後,作者分別用問號、省略號、驚歎號巧妙設喻,抓住這三種標點符號的特徵,擺事實,講道理,入情入理,入理入心。深刻地闡明人生忙,忙要象問號一樣,經常問問自己,不能盲目,不能瞎忙,要忙得有意義;人生如四季一樣是有規律的,要選準目標,象省略號一樣,毫無休止地忙下去,忙出生命靈動的色彩;而人生有限,每個人都應在有限的生命裏忙出屬於他的驚歎號,忙出人生精彩的篇章。

結尾,作者專門用一個段落總結全文,照應開頭,照應題目,有力收束。文章一唱三歎,意境迷人,語言優美,結構嚴謹,表現出深厚的語文功底,令人讚賞。

【評析2】: 文章標題出彩,將全文闡述重心落實在“奈何”兩字上,既是對種種為利祿而“忙”的社會現象的感慨不滿,又是對忙“的”負面效應的批評,給了我們以人生的一種警示。立意較深,顯示了考生在日常學習中對周邊生活的觀察力與思考力。從內容上看,涉及的面廣,但又不單一羅列現象,而是善於從紛繁蕪雜的現象中進行篩選、提煉,由生活而閲讀而心靈,緊扣話題層層展開,從而表現出考生的選材能力。語言表達運用散文化筆調,富有詩意又不失為明快有力.尤其是末尾部分給讀者留下了思考餘地。

點評作文 篇5

每天早上,我起牀後都會喝一杯温開水,那是爸爸媽媽提前給我準備好的。日久天長,起牀後喝一杯水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習慣。

有一天,媽媽忽然對我説:“孩子,明天起,就由你為我們倒水了。”我因突兀而感到十分驚訝。媽媽接着説:“瞧,你和媽媽都差不多高了,不但要自立,更要懂得關愛別人。”

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好吧,您的意思我懂了。”

第二天起牀,我發現杯子裏還是斟滿了一杯温開水。我剛下意識地要端水喝,突然想起了昨天媽媽的囑咐,想起了自己的承諾,一種不自在的感覺立刻掠過心頭,我忙對爸爸媽媽説:“從今天開始應該讓我給你們倒水了,讓我幹吧。”爸爸媽媽先是一愣,接着舒展了眉頭,會心地笑了。(國小生作文 )媽媽説:“好,我們的孩子真的長大了,懂事了。”

接下來的幾天,我起得特別早,一起牀就先打開飲水機,接着去洗臉刷牙。一聽到爸爸媽媽有動靜,我就給他們倒好開水。每次看爸爸媽媽拿起杯子喝水的時候,我都擔心水會不會太燙或太涼。那時我才明白,我以往喝到的暖暖的温開水中包含了爸爸媽媽多麼細微的關愛啊,那愛默默地溶在那小小的,滿滿的水中,那愛柔柔地、深深地溶入我的心中。啊!他們給予我的愛,是我永遠無法報答的。

於是,我做到了每天、每天、每天……

一杯温水,盛滿着爸爸媽媽對我的關愛:一杯温水,承載着我對爸爸媽媽的感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