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的作文合集八篇

來源:文萃谷 2.96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評論的作文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評論的作文合集八篇

評論的作文 篇1

我的文章被閲讀了,又有人下了評語,我總會很高興——推己及人——讀別人的文章,並給文章下上評語,別人也一定很高興。看到別人對我文章的評語是褒獎的,我一定很高興;看到別人對我文章的評語是貶損的,心裏自然會不舒服。上述這兩種情況都是人之常情。

發現有人評了我的文章,我總要到別人的文集裏去看一看,也下上一條評語。我認為這就像熟人見面,別人打來了招呼,自己是理當迴應一下的。

想來我是個平常作者,不是名家,也不是編輯,也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作品,給自己文章評論的也不多,對評論者一一回復,也不是什麼難事。如果自己有點名氣,對自己文章評論者甚眾,回覆自然會成為棘手的問題:個個都回復,時間從哪裏來?如有的不回覆,那就欠下了人情。其實,就是不是名家,由於種種原因也難免有不能及時回覆的情況。我就有幾次被別人邀評,自己也答應一定去看一看,而沒有看成的。想來總是覺得有點內疚,有點對不住朋友,違背了禮尚往來的交際規則。還有兩次是寫長篇的朋友,邀我到他的文集裏去看一下。翻開他的作品,看了一章二章,並沒有生髮出深刻的感想,也就打消了下評語的念頭。想到:下次再來時,能看出點什麼的時候再説吧。然而後來並沒有再進去過,最終也沒有下上什麼評語。只是覺得進去了一下,也算打了招呼,便覺得有點心安。然而在虛擬空間裏,你在那裏沒留下任何“蛛絲馬跡”,博主怎麼會知道呢?便埋怨自己做事做不夠數,後悔自己,當初為什麼不好歹下個評語呢?

也有給別人下了評語,別人不加搭理的情況。當時自己也很有點不舒服。後來一想,反覺得是自己的可惡了:做好事都不圖回報,下個帖子就希圖別人回覆,也太有點小家子氣了。況且做文章到底不是應酬人情世故,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世俗的、世故的想法呢?別人給自己下了評語,自己就一定要回個帖子;給別人下了帖子,就希望索取別人一條評語,這實在是應付人情世故的做法。別人給自己下了評語,就像是給了自己一個束縛;給別人下了評語,就想要約束別人,豈不是弄得雙方都不自由了呢?

其實給你下個評語,是起不到多大作用的。一個褒獎的評語不能把你吹到天堂,一個貶損的評語也不會把你貶到地獄。杜甫在世時,名氣並不太大,《圍城》初版時,也沒有轟動效應,當初名噪一時後來默默無聞者,也大有人在。機遇、環境等很多因素都是由不得人的。不過好的東西終究是掩埋不住的。把希望寄託在一個評語上豈不可笑。

説實在的,自己傾心寫出來的東西,往往總認為是不錯的,否則怎麼又膽量公佈於世呢?不過這並不是什麼壞事,起碼可以增強自信心。我總認為這是百花齊放景象,在人心根植的土壤。如果不比牡丹美的花都不開了,牡丹也便沒有那樣美了。小草雖然沒有牡丹美,但小草的美牡丹也是代替不了的。小草是小草,牡丹是牡丹。對小草再吹捧也吹不成牡丹,對牡丹再貶損也貶損不成小草。既然如此,又何必要斤斤計較什麼評語呢?

不寄希望於評語,不斤斤計較於評語,是不是評語是可有可無的東西呢?非也。我認為評語應該有兩個作用:

首先是為了提高自己。別人的文章是自己的一面鏡子,看別人的文章可以知道自己文章的不足,可以採集別人的長處,排除自己的糟粕。其次是為了提高別人。看別人的文章,找出優點增加別人的自信;找出不足,免於自己出現同樣錯誤,同時也向別人提出忠告,自然是利於別人揚長避短的。

我認為,寫帖和回帖可以看作是“幾句話”的文學評論。忠懇誠摯的褒貶是既利於他人又利於自己的。

看看網絡上的評語大都不是上面説的兩種目的,大都類似應付人情世故的回覆:或問好,或支持,或問候,或看都沒看就敷衍了事。當然,寫或回個有質量的帖子,也不是容易的事。問個好,聯絡一下感情也是可以的。只要不譁眾取寵,不故弄玄虛,不附炎趨勢,不庸俗吹捧,不言過其實,都是無可指責的。

不管是批評的帖子還是褒揚的帖子都應當以鼓勵為主,特別是批評的帖子要堅持“責勿過嚴”的原則,要考慮對方的承受能力。什麼都有一個成長和衰亡的過程。文章寫的好的,未必就能一路都是好文章;寫的不好的,未必將來就沒有好文章問世。

下評語不僅對自己的作品有好處,對他人的作品有好處,對自身素質和他人素質的提高也是有好處的,實在是應該提倡的事情。但必須實事求是,公正客觀,褒貶懇切,與人為善,不寄託奢望,也不束縛自由。保持這樣的態度彼此方能悠哉,樂在,益哉。

但願能看到更精彩的評論;但願朋友在評論中學習,在評論中成長;但願紅袖不斷誕生有實力的作品。

評論的作文 篇2

時事評論背景:

近日,山東鄒平縣黃山中學推廣“平板教學”引發爭議。據當地媒體報道,黃山中學1600多名高一學生中,目前已經有1000多名學生交費購買平板電腦,總額至少280萬元。

時事評論觀點:

很多家長稱,孩子一遍遍電話催,不情願也只好交錢。而學校及教育部門負責人均表示,費用不是學校收的,而是企業派人進駐學校收取,收取的費用歸企業所有,不算違規。

很多人可能會有印象,當下的中國小校園實在是門禁森嚴。別説搞推銷的閒雜人等,就是學生家長,非開放日也休想邁進“鐵門關”一步。然而,在山東鄒平縣黃山中學,售賣平板電腦的企業卻可以排闥直入,堂而皇之地向千名學生收取了“平板費”。

這是不是意味着,以後各種經銷商均可喊一聲“芝麻開門”,就想賣什麼就賣什麼?當然不是。校園的'“生意”遠沒那麼簡單,即以“平板”而言,那是經過學校申請、教育局批准的獨家生意。可見,權力才是真正決定企業能否收“平板費”的牽線人。

事實上,與“平板費”一樣,其他諸如教輔材料、各種培訓班、興趣班、校服等等相關“產業”,其准入權均掌握在校方及教育行政部門之手。正是因為權力打開了校園的鐵門,才使得各種“生意”紛至沓來。

至於那些費用究竟是學校收還是企業收,並無本質差別。這個時候,校方試圖以不直接收費為託詞,無異掩耳盜鈴。企業都進校賣“平板”了,你們還説不違規?

這樣的撇清,非但不可能阻斷公眾關於校企之間存在默契乃至貓膩的想象,反而使得問題急轉直下,演化為一次危險的公關危機。

企業如何“攻下”學校和當地教育局,是否經過了公開的招投標環節、有沒有廣泛徵求學生家長的意見……這些問題,都需要向公眾迴應。要知道,根據國家相關規定,中國小嚴禁向學生強制推銷或變相推銷教輔材料和其它商品,不得強制學生統一訂購各種教輔材料、學具等。

這不僅關乎為學生減負,也關係到教育產品的公共屬性問題。如果聽任教育部門的權力恣意衝撞、隨意解釋,則種種亂象必然會打着“為你好”的旗號暢行無阻,進而在加大社會成本的同時,加劇公眾的不信任。

並不是説學校不可以引進現代教育的技術,但如果不改變固化的教育理念,不祛除私相授受的利益訴求,則無論是平板還是投影,都不過是表面文章,不可能真正引領教育走向現代化。

80多年前,山東鄒平因為教育實踐家梁漱溟先生在這裏搞了7年的鄉村建設運動,而為世人矚目。其從農村入手、以教育和合作為手段的努力,影響深遠。念及此,不免恍惚。

評論的作文 篇3

曹雪芹的《紅樓夢》中人物眾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多達四百八十人,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毋庸置疑佔據文章的重要位置。但是書中也塑造了很多其他出色的人物,其中劉姥姥和賈母這兩位上了年紀的老太太則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同的家庭環境造就了她們氣質上的差異,但是相似的年紀,豐富的人生閲歷又使她們具有某些相似點。總之這兩位老太太的形象是鮮活、生動的,沒有單純的好也沒有單純的壞,她們是不同環境下人性最真的寫照。

劉姥姥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老嫗,一個上了年紀的寡婦,不僅貧寒,而且卑微,膝下無兒,孤苦伶仃,在小農社會裏,香火不繼,這是很危險的信號。因為女兒女婿的孩子無人照看,才被接來一起生活,可歎的是女兒女婿家也是一貧如洗,吃飯都是大問題,看書寫字對劉姥姥而言更是不可能的事。當劉姥姥第二次來到大觀園時,她的幾句行酒令讓大家都笑開了花“大火少了毛毛蟲”,“一個蘿蔔一頭蒜”,“花兒落了結了個大倭瓜”。鄉村的風情養育了她,泥土賜予了她農民最淳樸的氣息。相比而言賈母在氣質修養上都與劉姥姥呈現出很大的差別,賈母出生在名門——生在“阿房宮,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個史”的“世勛史候”家裏,一出孃胎就是錦衣玉食,等到了長大又嫁給“賈不賈,白玉為堂金作馬”的榮國公之子賈代善為妻,鐘鳴鼎食,且又兒孫滿堂,可謂人人生大贏家,高貴的出身,富有的家庭造就了賈母與眾不同的氣質修養。賈母是一個很有審美品位的老太太,在賈母帶劉姥姥遊大觀園時,經過黛玉的瀟湘館,看到窗上紗的顏色久了,便和王夫人説:“這個紗新糊上好看,過會就不翠了,這個園子裏他又沒有桃杏樹,着竹子已是綠的,再拿綠紗糊上,反倒不配了。我記得咱們現有先有四五樣顏色糊窗的紗吶。明兒給他把這窗上的換上。”鳳姐説庫裏有好幾匹銀紅蟬翼紗,賈母笑鳳姐不識貨,説“那不是蟬翼紗,叫“軟煙羅”,看賈母如何描述這軟煙羅的顏色“那軟煙羅只有四種顏色,一樣雨過天晴,一樣秋香色,一樣鬆綠的,一樣就是銀紅的。要是做了帳子迷糊了窗屜,遠遠看着,就似煙霧一樣,所以叫軟煙羅。”從賈母的這段講解描述中,我們就能看出賈母的眼光不俗,就連一個小小的紗窗都有這麼大的學問,對於色彩的搭配,賈母也精通此道,正所謂“桃紅配柳綠”才是絕搭。

賈母與劉姥姥都有七八十歲的高齡,可以説人世間的風風雨雨她們已經有有了深刻的體會,當人以上了年紀她們對生命的體會比年輕人要深刻得多,她們對生命意義的理解更加深入。在她們身上表現出了寬容,善良,樂觀豁達,她們對自己都能與較為深刻的認識,都充滿了人生智慧。她們都是心底善良的老太太,劉姥姥為了全家人的生機,能鼓起勇氣來到賈府謀出路,打秋風。有人會説劉姥姥臉皮厚、沒自尊,但是我們試想一下封建社會下的貧民百姓在吃飽穿暖都是問題的情況下談自尊是不是有點不符合實際哪!生存對於她而言才是最重要的是,劉姥姥能鼓起勇氣來到賈府謀出路,她的勇氣就值得我們敬佩,她是自信的老太太。,她第二次進賈府,完全抱着感恩的心而來,她從大老遠帶着新鮮的瓜果蔬菜感激賈家的救命之恩,在賈府敗亡的時候,人們唯恐避之不及,連累到自己,可是隻有劉姥姥在危難時刻再次來到賈府,就出了巧姐,可以説劉姥姥是個非常善良、知恩圖報的人;”賈母雖説長在大富大貴之中,卻如平兒説的“我們老太太最是憐老惜貧的。”例如在劉姥姥二進賈府時,她聞知變請倒身邊説話,領着劉姥姥遊玩大觀園,不讓鳳姐捉弄劉姥姥,還幾次把自己的飯菜送與姥姥吃,對劉姥姥非常掛心。

儘管兩位老太太的身份地位不同,一個為貴族大家長,一個是農村老婦人,二者無論是身份地位,氣質性格都存在很大的差距,但是從人性的觀點出發她捫都是平凡的老人家,都有一顆善良的心,都疼愛自己的兒孫,都有屬於自己不同的人生智慧,賈母貴為一家之主,懂世故而不弄世故,能經得住富貴,也能在危機的時候力纜狂瀾;劉姥姥生在泥土鄉野之中,大自然養育了她,她有着莊稼人的勤勞勇敢,有着底層百姓的忍辱負重,知足常樂,但她身上也不免有着小老百姓在社會生活中歷練出的狡黠。總之,這兩位老太太的形象是立體的、多面的,我們很難分析出誰優誰略,誰是單純的好人誰是單純的壞人。曹雪芹把真實作為他創作的準繩,他筆下的賈母和劉姥姥是忠於生活,忠於實際的,她們身上有着人性的複雜和真實,都有可喜處和不可喜處,應當説兩位老太太各有各的美。

評論的作文 篇4

人生,或許平淡無味,或許刺激驚險,或許悲傷殘弱。

我希望我的人生是刺激驚險。為什麼呢?對於我來説,刺激的人生可以枉費我沒有白活一生。而平淡無味和悲傷殘弱的人生會讓人在世界上白白的過一樣,一點趣味也沒有!

我的人生寧願用生命的賭注來換取刺激!人生不活的刺激,不活的痛痛快快,怎麼能叫做人生?你們某些人可能會認為我很傻,用生命去換取一次刺激。其實,我覺得,只有認為生命是偉大的,就會贊同我的説法!生命是偉大的,沒有刺激,哪裏來人生?難道只有東躲西躲,逃避一切可怕的事物,才叫做人生嗎?

人生,就是要去大膽的嘗試,嘗試自己不敢做的,重複自己敢做的事情!只有這樣,生命才會變得偉大,生命才會有價值啊!正如我所説:“只有敢於挑戰,生命才富有意義!不善於挑戰,也可善於表現自己,如果兩者都不會,那只有失敗與悲傷!

悲傷的人生是人們一點也不希望的,但是還有人硬知道自己正在過悲傷人生,卻還自硬撐!這是為什麼?這是因為他們逃避一切,走路怕摔跤,吃飯怕梗死,呼吸怕吸入灰塵。這些人對幹任何事情恐懼,什麼都怕,不像我,什麼都不怕!

我覺得,悲慘的人生真是活的沒有意思,枉費你活在這個世界上一回了!這大好時光,你卻在悲慘中度過,我真是為這些人感到哀悼!但是,我對於與我志同道合的人們感到歡喜,喜歡刺激生活的人,不是偉人是什麼?

人生,是你自己的選擇!

評論的作文 篇5

現在人們對政治生活已相當的淡漠,甚至不願提及政治。“窮者,獨善其身;達者,秉濟天下”的胸懷已蕩然消退,至於“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為天下、民族擔當更會被人恥笑。我們的國家怎麼啦?我們的人民怎麼啦?社會的文明和進步,難道要以我們犧牲對國家民族的情感為代價?是經濟改革的浪潮讓我們無暇去面對,還是政治對於我們太遙不可及?但真實的政治社會就擺在我們面前,容不得我們永久的麻木。警醒,是該睜大我們的眼睛,看看我們所處的時代。

7月25日,隨着北京大學科學調查中心《中國民生髮展報告20xx》發佈,一石激起千層浪。其中的調查數據讓人觸目驚心,網上一片譁然。我們的國家在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社會轉型、經濟、科技高速發展,十三億人用血淚累積的巨大財富裝進了誰的腰包?“頂端1%的家庭佔有全國三分之一以上的財產,底端25%的家庭擁有的財產總量僅在1%左右”,這是怎樣的的一個貧富懸殊差距?比之一些西方的資本主義國家,恐怕也是望其項背。所謂的“頂端家庭”是誰?社會的精英羣體和權貴的集團,他們手裏掌握着大量的社會資源和財富資本,至於怎樣分配這個龐大的社會財富蛋糕,他們説了算。報告還指出“中國財產不平等程度在迅速升高:1995年我國財產的基尼係數為0。45,20xx年為0。55,20xx年我國家庭淨財產的基尼係數達到0。73"。何謂基尼係數?它是20世紀初意大利經濟學家基尼,根據洛倫茨曲線找出了判斷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標,是衡量貧富差距的最可行方法。基尼係數0。40是警戒線,0。45社會將會發生動盪,而我們達到多少?0。73!

評論的作文 篇6

我是一個小孩子,但是我對人生,有着十分不同的評論。

我喜歡刺激的人生,但是,也有些人喜歡平淡的人生,我對刺激的人生有着自己的評論,那麼,我就跟你們説説吧。

刺激的人生可以刺激我的生活,刺激我的神經。我的理想和我希望的生活一樣,是去冒險,當個旅行家。我覺得,這樣,不但可以讓我磨練自己,還能讓我認識天下!但是也有人不贊同我的説法,他們認為,去讓自己冒險,不是找死嗎?還不如跟他們一樣一生平平淡淡。

但是,我認為人生不是氣球,你們覺得遇到了困難,就知難而退,按照的我説法來説,氣球爛了可以補,並不是爛了就永遠沒有用了。這好比摘蘋果。你摘不到樹上的蘋果,就可以去挖地下的地瓜。既然你沒有這個能力,為什麼還要勉強?不如去嘗試自己能做到的事情。但是我覺得,你摘不到蘋果,可以去挖地瓜,但是你可以去天天在業餘的時間去練習跳躍。一直練到你能夠達到。只要你有這個恆心,有這個耐心,你就一定能夠成功!

雖然我只是一個小孩子,但是,只要你努力,在悲慘的人生也可以變得快樂。再平淡的人生也會沸騰其倆!

小孩子雖然小,但是他們也有與眾不同的想法。雖然他們小時候的理想不能達成,但是他們能夠把自己小時候的理想當成一種業餘活動。依然可以彌補自己的夢想。

人雖然小,但是為了生活,為了夢想,還是要努力!你不可能過平淡的生活,除非你有足夠的資本。你不可能永遠生活刺激,終有一日,你還是會死的!

所以,我們要抓緊時間,從小時候做起,從現在做起,為了以後的生活,努力吧!

評論的作文 篇7

我的外婆是個絕頂天才的評論家,這是我們全家的共同觀點。尤其是在我們看電視時,外婆的評論天賦更是發揮得淋漓盡致。以下是外婆在三個不同時段的表現。

中午,我和外公邊看電視邊吃午飯,電視里正在放《新白娘子傳奇》。這時外婆來了,她端着飯碗,邊看電視,邊開始了她的評講演説:“哎呀,這樣的電視劇有什麼好看的,演員一點演技都沒有,換了我,也能當上大明星!這劇組是不是資金不夠呀,演員的衣服這麼省布料,上台演戲也要穿好一點嘛!……”oh,mygod!我撐不住了,匆匆扒了幾口飯,趕忙開溜。

傍晚5點10分,我和表弟準時守在電視機前,準備收看動畫片《數碼寶貝》。主題曲還未放完,外婆就來了:“這世上哪有什麼妖魔鬼怪呀,純粹是在誤導孩子嘛。這裏頭的人的頭都跟身體一樣大了,還是人嘛!而且呀,這唱的什麼歌,我一句都聽不懂,看來一定是盜版的……”天那!人家唱的是日文嘛,外婆又怎會聽懂呢?我真的要崩潰了。但是,我無論如何也不能臨陣脱逃。我和表弟咬緊牙關,頂着滔滔不決的口水,堅持不懈,終於看完了動畫片。

如果説傍晚是痛苦時段,那晚上就是死亡深淵了。8點,正是黃金時段,最新的連續劇正在熱播,《天外飛仙》、《刁蠻公主》、《赤子乘龍》等都是我的最愛。但是,緊跟着電視劇的就是外婆的評論了。外婆再次開口了:“現在的電視劇都放些少男少女談戀愛的事,嚴重影響孩子。而且一天到晚只有幾個在戰場上‘衝呀!殺啊’的鏡頭,真是血腥,看了就讓人噁心……”終於,外公也忍不住了:“這電視劇裏的普通話標準着呢,我們聽得懂,用不着翻譯,您還是省點口水吧。”外婆這才閉上了嘴。一分鐘都沒過,那滔滔不絕的評論又跑進了我的耳朵,哎,無奈。

怎樣,我的外婆不愧是評論家吧,還是一個令人頭疼的評論家。

評論的作文 篇8

評論,是人與人之間互相檢查與交流的一種方式,今天不知是為何,我很想來評論一下評論。

語文,我記憶中的語文書,都是由一篇篇經過篩選的精品文章組成的。於是,我們學習語文,便從評論開始了。寫作特點、寫作手法、歷史背景、思想感情……我們評論的東西太多太多,老師教授着我們如科學家解剖似的將一篇篇文章一層層地剖開,便從這其中學習其文章的優點及特殊。

有時候我在想,那些被我們評論出來的東西,這麼多,那文章的作者在創作它的時候有沒有想到呢?一次班上進行的互相交換文章的評論告訴了我答案。當時我的一篇文章被拿去評論,結果,總共的20條評論中,我在寫作是想到的只有2條,意思就是説其餘的18條都是讀我文章的人替我分析出來的。這不禁引起了我的深思,是否,評論就一定要這麼面面俱到呢?為什麼我們非得將文章的點點滴滴都解剖並展現給別人看呢?為什麼我們要評論出那些作者都未必想到的東西呢?我冒昧的説一句:讓我來評論一下評論吧!

一篇文章,有時所包含的就是一種最真實,最透明的感情,作者將其寫出,並不是想讓人們來分析他文章的點點滴滴,而是想以一種特殊的方式,來與人們分享一下他的感受。語言、文字,是世界上最美麗的東西,因為它能將世界上任何一種美麗的東西拿來與大家分享,特別是感情!我們現在的評論,不算評論,我覺得,與其讓我們去一層層的剖析,一條條的呈現,不如就將自己讀完這篇文章最真實的第一感説出來吧!為什麼非要去想寫法?為什麼非要想優缺點?我們是批判嗎?不是!我想,就算是,但是在文章面前,無論你是什麼人,此刻都應該叫做一個統一的名詞——讀者!讓我們去好好的體會,好好的分享一下作者想與你分析的感情吧!我認為,這,才算評論!

我想,在讀者與作者之間造成差距的最大原因,就是我們傳統的評論!是它,讓作者的感情成了死物,讓人們去格式化的剖析,而不是給予作者最想得到的去分享、去體會!作為讀者,不如讓我們像作者一樣去感受,去體會,而不是去剖析!

無論別人怎麼想,我想,這才是真正的評論——一種零距離的發自內心的評論!

這,就是我對評論的評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