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新課改作文教學改什麼

來源:文萃谷 1.4W

作文教學的話題在語文界歷久不衰,教學作文(語文就是教學生作文)的聲勢在語文界經年不減……

面對新課改作文教學改什麼

新課改下的《語文課程標準》在“指導思想”、“課程目標”、“課程實施”、“課程評價”方面對作文教學均有明釋,且着墨頗多……

可以説,作文教學有氛圍、有政策。目前需要的是反思——反思我們,甚至是前幾輩語文教育者在此留下的得失;需要的是摸索——摸索我們,甚至是前幾輩語文教育者未經走的路。通俗講,就是總結作文教學“改什麼”、探討“怎麼改”的問題。

“一切改革的困難無不是觀念的改變”。變傳統的“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部分”的思想為“作文教學應融匯於語文教學的全過程、全方位”的思想是首要的。我們習慣於將語文課節機械的拆分為“講讀課”、“作文課”;將課外閲讀、綜合實踐活動與作文搞成貌異神離的三層皮;作文與作業“我中無你”、“你中無我”;課文分析關注語言內容,忽略語言形式;語言實踐中重聽、讀,輕説、寫。這些都是人為地將作文教學從語文教學中割捨開來的做法。其後果必然導致作文教學的“孤軍奮戰”,造成閲讀教學的“捨本逐末”(此觀點在《面對課改,語文閲讀教學存在的五大問題》中已有闡釋,不贅述)。語文素養要求學生具備七種語文能力,這七種能力都能在作文中得到體現,作文也離不開這七種能力,從這個意義上講,課標中的“語文教學要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即可解釋為“語文教學在很大程度上是致力於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因此,在整個語文教學空間內,在備、講、輔、批、考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首先想到的和始終不忘的都應是“訓練作文”。

“重作文佈置,輕作文批改”的現狀是第二個需改的。有人曾把這種現狀生動、形象的描述為:佈置作文一言堂,作文指導一窩蜂,批改作文一支筆。作文佈置要改“提要求”為“拓思路”。學生作文應是在一定的中心約束下的自由表達,包括文章表現手法、結構形式,教師都不應加以條框限定。2003年會考以“非典”為話題的作文中,若多考生套用“題記——事件——後記”的.佈局形式(這顯然是某位教師為求新而要求學生的!),結果很多作文不倫不類。這是“提要求”造成的,是不負責任的,也是危險的。幫學生“拓思路”是佈置、指導作文中要做大做細的。一位教師在佈置以《濫竽充數》為話題的作文時,帶領學生探究出了“濫竽可充數”、“濫竽豈能充數”、“談精簡的好處”、“大鍋飯的弊端”、“可貴的自知之明”等十幾個文章主題,這種做法讓學生擴大了語言範圍,真正的為學生自由表達內心世界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是正確、有效的。新課標明確指出作文批改要提倡自評自改,互批互改。“一支筆”是將教師的一相情願、一孔之見強加給學生,是已經被實踐證明了的不妥之舉。自評自改、互評互改的方法很多,比如魏書生的“作文批改法”,“五環節作文批改法”(學期初學科培訓時已講),林東三中的“四四三三”作文批改法,都是可資借鑑的。魯迅説,文章是該出來的;洪鎮濤説,語言學習包括學習夥伴語言。對此,我們要誠奉之。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的詩意用於改變學生作文“三無”(無興趣、無內容、無自我)的現狀再準確不過了。學生的“三無”究其源,責任不在學生,而在教師。原北京四中校長吳昌順曾就讀與寫的問題作過辯證的闡釋:語言的表達是由“輸入”到“輸出”的過程,聽讀是輸入,説寫是輸出,輸入佔表達的75%,輸出佔表達的25%。原赤峯市教委副主任安志文曾就讀與寫形象的打過這樣的比方:讀書就象蠶吃桑葉,寫作就像蠶吐絲,讓蠶不斷的吃桑葉,自然它就會吐絲,不給它吃桑葉,它就不能吐出絲!“勞於讀書,逸於作文”的道理人所共識,然而,學生科學、高效的課外閲讀仍不能兑現,這是當前作文教學乃至語文教學的最大困難(受經濟制約,師資影響,暫可這樣認為。),視課外閲讀的問題為語文課改的瓶頸,不足為過!那麼,如何改變呢?首先,教師不應再將目光、精力全放在教材所給的三十篇文章上,要從課上、課下抽出一定量的時間讓學生閲讀。其次,要把做人和作文統一起來。引導學生多觀察、勤思考,學會閲讀生活、閲讀社會,讀無字數,多作情景作文、生活作文,堅持寫日記。讓寫作成為學生生活的必需,成長的必需。再次,教師要積極開發閲讀資源——教師是課程資源的開發者,教師本身又是課程資源。除給學生提供充足的營養源外,還要定期開展豐富多彩的閲讀活動,如:故事比賽,讀書彙報會,同學作品展……。最後,教師要制定遠期、近期閲讀計劃,建立閲讀制度,以督促學生有效的閲讀。

“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國中階段讓學生養成良好的作文習慣,應當成為作文教學追求的理想結果。著名的作文教學專家張光瓔很早就指出:作文教學的問題就是觀念的問題,觀念的問題就是意識到作文習慣的培養至關重要的問題。我們的學生厭倦作文、丟失自我、編造作文積以成習,教師們困惑於斯、無奈於斯,探本究源,是教師們在“目的顫抖”(心理學所説的專注事物的表象,欲達不成。),習慣的培養是根本的!從作文習慣着手作文教學是新時期的教學概念(“非智力因素更重要”的科學論斷之一),更是語文教師的當務之急。統籌分析,作文習慣包括十種:博覽羣書的習慣,觀察體驗筆錄生活的習慣,日記練筆的習慣,積累語言的習慣,聯想想象的習慣,口頭作文的習慣,想好再寫的習慣,快速行文的習慣,修改文章的習慣,評判作品的習慣。培養這些習慣需要教師有熱情、有恆心、有策略。學生形成作文習慣,便形成語文生活習慣,大語文教育觀強調的“語文生活化,生活語文化”也便實現。

以上問題及改正策略單是從教師教的角度而談的,作文教學的問題遠不止這些,諸如學校、教師的評價制度,教學資源的匹配,學科間教師的協調,家長的認識,與國小、高中的銜接等等都是不可迴避、亟待解決的。作文教學的路不是回家的路,但也絕不是難於登天的蜀道!只要我們樹立信心,多學習,勤實踐,前景一定是燦爛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