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形而上學思維的作文

來源:文萃谷 8.39K

處在信息大爆炸時代的我們難免要面對與時俱進的眾多信息,大腦依靠意識處理信息的方式便稱為思維方式。幾千年前的眾賢對思維方式的認知,在今天給了我們一種更全面,基於理性而超越理性的思維方式——形而上學。

關於形而上學思維的作文

——————————————-題記

先説個古老而頗怪異的問題: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一招傳統思維,是即是,非即非。答案只能有兩個,即要麼為世界上先有雞,要麼為世界上先有蛋。然而以此卻得到一個窘迫的局面:即如果世界上先有雞,那這隻雞是如何被孵出來的?如果世界上先有蛋,那這個蛋又是以何種形式被生出來的呢?於此陷入兩難境界。

科學的回答是這樣的:這個世界上雞曾不是這樣的雞,蛋曾不是這樣的蛋。他們在時間軸上經過漫長的演化才形成如此形態。這樣便跳出一個思維怪圈,完成一個“對立統一”(即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矛盾”),因而解決這個問題。

但雞和蛋又進化而來只是依據,而非答案。題目要求是分先後,模稜兩可的説法不能讓人信服而作為真理。

這時候,形而上學的思維方式就起到作用了。用形而上學的思維方式,雞和蛋作為一種存在,雞生蛋,蛋成雞,蛋和雞作為一種循環交替存在的形式無可撼動。而已知的是雞和蛋在時間軸上一直在演變,如果以當今存在的雞或作為標準,以先進化為現代形態者為先,而卵生比雞出現的早,所以先有蛋,即雞在還沒有成為雞之前就在生蛋了。而以雞和蛋的原始狀態作為標準,雞與蛋處於一種循環之中,饒是追溯至物質能量的來源依舊無法得打哦大膽。而利用形而上學的思考方式可以階段性研究雞和蛋的存在方式。而馬克思主義哲學知識在非此即彼的推理邏輯上反對這一問題而沒有解決它。

傳統的非此即彼即為我們管用的“知性思維”,也稱“形式邏輯思維”,以此來思考問題,就不可避免陷入“到底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兩難處境,得出自相矛盾而混亂的答案。康德在他一著作中提出類似於四個“二律背反”,並把這中混亂產生的原因歸結為人類理性不足以認知客觀世界,即“知性思維”不足以認知客觀世界。

以此,我們也得以思考一些著名而猶被認知思維束縛的問題了。諸如:

”什麼東西用作維持物體的性質?物體、外在、性質改變後,該物體是不是還是同一個物體?什麼東西支撐着它是同一個物體,還是已經是不同的物體?

人如何維持其同一性?今天的我跟昨天的我是不是同一個我,是因為靈魂相同還是身體相同?還是有其它的原因?

因果關係。是不是凡事有因果關係?是不是因已經決定了果?人有沒有自由意志?第一因是什麼?

世界的起源是什麼?由什麼組成的?地水火風、理氣?還是原子?

物體能否從虛無到存在又從存在到虛無?“

先看第一個問題。依照知性思維,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如果是同一個我,那麼為什麼身上穿的衣服、傷口、思想、身體變化而不一致呢?如若不是,那又為什麼身份證上的“我”是“我”,做了某項事情的“我”是“我”,得了某項榮譽的“我”是“我”,即便這些“我”都只是過去的“我”,而按這種説法,不就有無數個“我”,而每一個“我”又是如何劃分的呢?

用形而上學思維來認知,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假設所處空間相同,那麼便只有時間上不同。時間可以是具體而微即毫秒甚至幾微秒的,那上一微秒的“我”和這一微秒的“我”在大體上僅有時間的'不同,因為在這樣短的時間裏人體不可能發生極大地變化。而我們知道的是組成原子及其他物質的夸克卻可以在極小時間內發生變化,並由此帶動其他變化,生命運動也是一門不具有完全重疊性的工作,由此上一秒的“我”不同於下一秒。上一天的我自然不同於第二天的我,而人由靈魂即意識和身體組成,其決定性因素的還有環境,三者的完全不具有哪幾時段重疊性,故不存在哪個“我”是“我”。這時候,棘手的問題來了,儘管依照上訴觀點,獲得榮譽時的“我”不是現在獲得榮譽之後的“我”,那獲得榮譽之後的“我”於獲得榮譽之後的“我”一不一致呢?加入獲得榮譽之後一秒的“我”同十年後的我確然不一致。那十年後的“我”和十年又一秒的“我”對這份榮譽的掌有程度不一致嗎?(機緣巧合人品不好不關我事)

我們探討的兩個方面已可分之了:廣義上的“我”與狹義上的“我”同所謂今天的“我”一不一致是有不同答案的,取決於我們給他添加了怎樣的決定性因素和比較程度。

因果是我國儒道佛三大家都信奉的關係鏈,最直白的表述莫過於儒家認為天上有神靈,若行小人之事必受天懲,佛家信仰天上有佛,種善因得善果,反之亦然。道家可説是最接近於我們今天探求的因果,道家認為自然有道,違逆其規律(德)就會擾亂萬物作息,反期望而行。

那麼,讓我們先假設一個場景,一十五歲少年到蛋糕店領取自己的生日蛋糕,因為覺得款式出入太大想更換,銷售人員不同意後回家悶悶不樂,與父親產生口角,然後少年發泄完終於感到舒暢,其父第二日上班為難其祕書同感,祕書回家又以兒子應試教育考試不高分借題發揮,其兒子第二天上學後欺負同學,同學又與其母發生爭吵,其母在購物時於商場經理髮生不快,經理又與人事部一同事發生不快,此同時於出差時又與空間發生不開,空姐回家後與身居高位的高官父親發生不快,副總統對報社記者百般排擠,報社老闆知道後決定查盡總統府所有隱私,於是總統不快,將目標轉而向敵國並按下核彈發射鍵,敵國總統又……。。這股怒氣周遊二十年後又回到那名蛋糕店銷售員身上,因老闆拖欠工資與前來領三十五歲生日蛋糕的一白領就款式出入發生口,一把把蛋糕砸在來客臉上,這股怒氣歷時二十年從那名少年轉至這名少年二十年後的中年,又繼續尋找下一個或下幾個目標……。

那麼,這可否稱之為因果。我們知道的是每件事的發生發展都有原因,即其他事件造成的連鎖反應,如多米諾骨牌一般。一組鑽石形的多米諾骨牌由第一個影響至第二排,第二排又由此影響之下一,第三第四。。。又一起或單獨影響下一件事,除非沒有了宇宙於一切,每一件單獨的事都有其緣由(影響其的那張(些)牌)和後果(他影響的那張(些)牌),這便是因。效果及原理不言而喻,而第一因就是指宇宙所有連鎖而富力的所有骨牌中的第一張及其倒下的原因。於此效應唯一不同的是,我們不知道下一張骨牌是什麼。

説到這裏已足可見形而上學(即哲學)的思維方式對我們的意義所有了,它相較傳統思維更適合,更善於認知這個社會及世界,使人們從中得出世界王五的發展規律和更好地利用它,例如《道德經》便是最好的詮釋,這種思維方式造成的認識全面性足可成就於世界的方方面面,影響每一代人的思想烙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