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為人作文1600字

來源:文萃谷 2.46W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生而為人作文1600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生而為人作文1600字

生而為人,我們因為知道必然的死亡才定義了“生”,正因如此,為何還要讓短暫的生命委曲求全?何不讓自己為着一個夢想酣暢淋漓地在人世走一遭呢?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太宰治在《二十世紀旗手》中如是説道。“生而為人”是我們一輩子必須做的事,可我們活着,並不只是為了活着。

有人活着只做“必須”的事,他們或是汲汲於名利或是碌碌而無為。芸芸眾生裏,多少曾經的鴻鵠之志終被埋沒在庸碌的浮世裏?機械的鋼圈滾動着,塵世的黑煙渲染着城市的精緻,人們追求標榜的幸福只淪為“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的數字。這些“必須”是被他人定義的準則,是向世俗的低頭和對名利的屈膝。《美麗新世界》中高歌的“秩序、和平、幸福”只是讓愚蠢的信徒更忠實於烏托邦式的完美構架,心甘情願化作一粒螺絲旋鈕,跟着時代的齒輪終日滾動。人們“反”的從不是完美烏托邦本身,反抗的是思想的消退、自由的剝奪和人性的萎靡。自你踏進“必須”二字的圈地裏,無形的枷鎖便禁錮了你原本馳騁的想象和思考。“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葦草”,是思想讓你看到蒼穹外的浩瀚星辰,讓你緬懷過去的點點星光,也向往未來的煦煦暖陽。沒有了思想的人,何以為人?當然,也不排除那些生而便視“必須”為責任的人,他們“必須”的責任裏流淌過自己的心血,是有温度的“必須”。在這些人繁宂苦行的盡頭,我能預見到一種快樂和幸福。

反觀源遠流長的歷史,那些為人至今銘記的往往是做“認定”的事的人。阿爾的烈日下,稱自己為“太陽之子”的凡·高揮舞着畫筆,繪下向日葵。那向日葵盡全力想要攀附些什麼,留下自己的生命,像一團熊熊的火焰;凡·高認定的“終有一天我的畫會掛在盧浮宮”的天真與執拗,就像這團團烈火將要把他自己燒盡了。他對繪畫的熱愛成為他生命裏唯一的執念,對於世人的冷言與當時巴黎街頭古典審美的統治,他不看也不聽,他的眼中只流動着繾綣的白雲和飛旋的星空。許多世人眼中的“瘋子”,只是與當世標準不同的人,可他們心中有的是比常人更熾烈的熱情、比常人更堅定不移的信念。

除了對實現自我價值、追求人生理想的“認定”,總想起就在我們身邊,還有一羣“認定”的人。11月8日是記者節,近年來記者遇害的新聞屢見不鮮,但從沒什麼能嚇退他們半步。他們手握利劍在方寸間直指社會的毒蘚,他們十年磨一劍只為求真去偽。記者代表着一羣在昏暗中敢於發聲直向天明的人。有些事我們不做不聽可以渾渾噩噩過一輩子,可有人卻站了出來。柴靜曾寫過這樣一段評價崔永元的話:“我們需要他,並不是因為他風趣幽默,而是因為在如今世上還需要這樣保持獨立人格和自由思想的人。他代表了評論部的精神,就站在時間的河流裏,從開始到最後沒有走開過。”他自己也説:“人們説我揭露的是社會陰暗的一面,而這分明是光天化日之下的現實!”那些活在新聞夢裏的人或許已經跟不上這個時代的節奏和運行的法則,可他們心裏固執地“認定”:他們可以通過文字推動社會改革,引領思潮;可以用專業主義精神下的理性和温熱的感性在平凡日子裏為自己、為社會、為歷史注入深刻和榮光;他們更想以自己或尖鋭或儒雅的姿態告訴世人:每一個人都可以站出來為自己、為時代發聲。

於是,隨着時代的進步和全球化信息思想的高速傳播,“認定”的精神變得更普世,越來越多的人受到鼓舞,不做沉默的大多數。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娜迪亞用自己的力量吶喊出深陷苦難的雅茲迪族婦孺的痛苦,她要扭轉戰爭性暴力的現狀,讓世界知道戰爭還未停息,更多的苦難沒有止步於放下槍械的那一刻;“Metoo”的狂潮,讓所有受害者重獲勇氣,不是做“必須”的沉默和服從傳統思想的妥協與退讓,不像教條的`世俗“將受害看作恥辱”,而是大聲喊出“沉默的才羞恥”!生而為人,許多突如其來的厄運從不在我們的掌控之中,時至此刻,許多“認定”與“必須”已模糊了界限,娜迪亞和“Metoo”運動者的作為已將“認定”化作了“必須”,他們為世界掀開曾一度籠罩的黑紗,是為自己,也為茫茫人海的下一個,不再受到別人鄙陋人性的迫害和踐踏。他們投入其中,一點點想淡卻曾經的絕望與疼痛,把苦難化作浴火重生的希望的信念,播撒在更廣闊的心田裏。正如黑格爾所説的“向死而生”,生而為人,我們因為知道必然的死亡才定義了“生”,正因如此,為何還要讓短暫的生命委曲求全?何不讓自己為着一個夢想酣暢淋漓地在人世走一遭呢?

“黃昏的樹林下分出兩條道路,我從中選擇一條,自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許多時候,我們沿途的風景可能也只是由心而定的虛像,那些我們“不認定”的就成了別人逼迫的“必須”,那些“認定”的也只是從“必須”裏換了個全新的面目罷了。“認定”與“必須”的矛盾最終化作人們給自己內心留下的辯駁餘地。我們也看不到別人走的另一條路上的荊棘與風景,那些你以為的“必須”或許是別人樂在其中的“認定”,我們又何苦多加評判與定論呢?人生總是每個人心中的人生,我們不是別人,別人也成為不了我們,千姿百態、不知結局才是人生,若只循着“必須”與“認定”未免對人生的理解刻板狹隘了些。

世上當然還有第三種、第四種人。是因為不同,才讓我們生而為自己。生而為人,不必抱歉。只要將自己“認定”的化作自己“必須”的,義無反顧地書寫自己的人生,又何必在意正確與否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