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中作文水平

來源:文萃谷 2.01W

一、 寫作能力來自知識的積累。 我認為: 我在作文教學中,特別注重知識的傳授,特別注重學生自身知識的積累。我常用的方法是: 老師多講。無論是作文指導課,還是作文評講課,對於寫作規範之類是講而不多的。最多的是知識的傳授、信息的傳播。從世界數學難題“四色問題”到“神舟五號”飛船上天,從美國發動慘無人道的伊拉克戰爭到民怨沸騰的台灣大循…只要寫作需要,我作文課是無所不包的。當然,這不是上課開無軌電車,瞎吹亂侃,所傳播的每一條信息都與作文教學密切的結合。例如,當我講《圍城》中“有人吃蘋果從最好的吃起,有人吃蘋果從最壞的吃起,”的故事時,就誘使學生作發散思維,讓學生考慮:這兩種人,誰是樂觀者?誰是悲觀者?最後的結論又總是出乎大家意料,因為兩種人都可能是樂觀者,都可能是悲觀者,在一陣興味盎然的笑聲中,學生學到作文構思、立意的思維方法。可見,寫作的規範、方法正寓於具體的信息、知識之中。 學生多看。教師多講,當然不能代替學生的多看,從某種意義上講,教師的講僅僅是對學生自己多看的指導,我特別注意創造各種條件讓學生自己多看。我是不惜擠出語文講課時間讓學生閲讀課外書刊的。我常常從圖書館借出多於全班人數兩倍的雜誌,在課堂上讓學生選擇閲讀、摘錄。對此,學生十分歡迎。另外,我規定每個學生每週必須摘一則剪報。並對所剪文章寫一篇評、感類隨筆。學生為找一篇好文章,每週必須讀相當數量的報紙,對許多文章進行比較、分析、選擇;寫隨筆,則對可把讀與寫結合起來了。長此以往,在不知不覺中,養成了讀報、剪報、評報的習慣。積累多了,知識自然也豐富了,“不意”之中,寫作能力自然得到提高。 這方面,我的一點體會是,一個人閲讀的多少,決定了他知識總量的多少;而知識總量的多少,又直接關係到他寫作水平的高低。如果説知識多的人未必一定是很會寫的人;但,一個知識貧乏的人,必定不會有較強的寫作能力,則是不容置疑的。 二、 知識的積累導致寫作欲的產生。 一個人知識素質的優劣、知識數量的多少直接關係到一個人寫作水平的高低,這首先從寫作欲的產生方面表現出來。 創造各種條件,讓學生兼收幷蓄,廣泛接受各方面的知識、信息,到了一定的質與量的時候,他們會不滿足於僅僅當一隻盛水的缸,當一張儲存信息的磁卡的。人的表現欲,發表慾會油然而生,這就是我們所説的寫作興趣的產生。這也如十月懷胎,既然胎兒成熟,就不愁分娩了。其實學生怕寫作,寫不好作為的最主要原因肚內寥寥,沒東西可寫,既然有東西可寫興趣也相伴而生了。但對我講課特別感興趣,塔喜歡我講各種知識、信息;也喜歡聽我講自己的寫作體會;更喜歡每週一次的閲讀課,寫作興趣驟然而升。表現欲、發表慾促使他自己不斷地寫,對教師佈置的作文更是認真完 我是不主張在作文課上過多講寫作法、寫作規範的,即使講,也是把主要內容放在各種範文的講析上。我覺得不應讓學生以為學一點寫作法自己的作文就能寫好了。因為這種誤解常使部分學生在寫作學習上追求急功近利,到頭來一無所成,寫作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實在是個潛移默化、水到渠成的過程,而這個過程是靠多讀、多寫、多積累貫穿的。 每週寫隨筆,是我作文教學的法寶之一。前文已提到,我要求寫的隨筆是緊密結合讀報的評感式。對這類隨筆,我一般從不在寫作法角度進行評判,也從不評分打等級,對每次隨筆,我都根據學生所寫發表自己的感想,每週寫下80句左右自造的'格言警句,或共鳴、或討論,進行師生間的交流。對此,學生非常歡迎,每次作文本發下,只見每位學生都迫不及待地看評語,然後互相交換傳閲,這樣一來,整個寫隨筆的過程成了“找材料——評材料——交流思想——信息互動”的一項“工程”了,許多同學的才華在這一過程中得到顯現。有的學生主動提出要我在寫作法方面給予批改評判,我給他們的回答是:“只管耕耘,不問收穫”;“得來全在不意之中”。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每次考試改卷,改作文的老師都説:“我教的學生語言有文采,見解深刻的學生比別班多。”還有不少學生紛紛向校刊投稿,有多篇隨筆被採用。值得一提的是王大發同學的隨筆《我為“神舟五號”飛船上天而自豪》在州級刊物上發表,張小紅同學的隨筆《淚雨》也在《中學生作文遜上發表。隨筆實在並不“隨”啊!寫作能力則在潛移默化而水到渠成;作文尖子在“不意之中”嶄露頭角。 今天話題作文一統天下,因為它的內容寬泛,容易抒發學生性情,非常受師生的歡迎。但是也應看到話題作文訓練過濫的問題,因為大學聯考只考話題作文,所以隔三差五找一些話題給學生寫,作文仍進步不大。 其實按照新課標的理念,首先要解決語言的積累,材料的積累的問題,量積累多了提高作文水平才不是空話,學生在知識積累的基礎上作文能自然流露和抒發,而不是筆不由己的“擠牙膏”。實踐證明,讓學生堅持積累知識、蒐集材料,堅持寫隨筆的做法,其效果遠遠優於兩週一次的大作文,優於單調的話題作文訓練

提高高中作文水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