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比“拿”快樂作文(2篇)

來源:文萃谷 1.31W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敍方式。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給”比“拿”快樂作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給”比“拿”快樂作文(2篇)

“給”比“拿”快樂作文1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我想龔自珍之所以這麼説,是因為他想對清王朝再盡一份力,再回報一次生他養他的祖國。

我不否認當時的清王朝已經走向衰落,但這又能怎樣呢,能阻止一顆對祖國熱愛的心嗎?它曾給予我們那麼多,它連接着我們的血我們的肉。

“魚唯一的就是水,要是水蒸發了,那魚就會和水一起消失掉。”這像不像我們和祖國的關係呢?正因為如此,當我們的祖國受到蹂躪時才有那麼多的人不顧一切地保衞它。

我們生活在社會當中,時時受人恩惠,也許我們還不知道,也不曾想過要報答呢。

在陌生的校園,我們不曾瞭解對方是誰。一個友愛的眼神讓我們走在了一起。共同分享着喜悦,共同承擔着痛苦。不論是你的還是我的,我們都把它當作自己的。或許有不滿,或許有怨言,但都是我們一起面對,一起走過來的。你能算得出誰付出得多一些,又有誰少一些嗎?感情是算不清的。

面對母親,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起,彷彿就註定了我們將欠這個人一輩子。是她給了我們生命,讓我們呼吸到了世間的第一縷空氣,讓我們可以感受世間的美好。她愛我們,她的愛是那麼深,那麼廣,就像無邊的海洋,包容着我們的一切。而我們呢,對她的愛顯示出一種不屑一顧,一種理所當然。這生命,這感情我們能算得了嗎?

既然他們給予我們,我們就應該懂得回報。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點,哪怕只有一天,或者是一個微笑,都能把我們對周遭愛的心表達出來。

我們應該知道,只有一個人是難以做好一件事的。而你做好了一件事必定遭到別人的很多幫助。有你知道的,也有你不知道的。有你熟悉的,也有你陌生的。既然這樣,那我就對周圍的所有人都存有一顆仁愛之心吧。在幫助別人,感恩別人時也是對幫助你的人給予的回報。

蓋茨曾説,我的公司不需要不懂得回報的人。

所以我們更應該珍惜世人給我們的關愛,並給予世人更多的愛。

“給”比“拿”快樂作文2

綠樹作為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存在於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綠樹對人類的生存具有十分重要的環境效益。而且對人類的生產生活有巨大的經濟效益。每當我看到那充滿生機造福於人類的綠樹,我對它那無私的給予頓生敬意,而綠樹在給予的背後,必須深深紮根與土壤中,不斷的吸收水分和養料。更不可思議得一棵不大的樹,一晝夜吸收的水分竟達5公斤多,這不禁令人想到凡是能夠給予的萬物都是在吸收的前提下進行的。

吸收與給予之間,存在着不容置疑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關係。

吸收是給予的前提。只有吸收了,才可能給予。正如為人類做出貢獻的春蠶,只有吃進了桑葉,進行消化,吸收,才能吐出對人類有用的蠶絲。若不是牛吃了草,經過消化吸收,哪裏有香噴噴的牛奶供人們飲用?給予離不開吸收,吸收決定給予,吸收多少就直接決定給予多少,離開了吸收談決定簡直就是天方夜譚。德國資產階級唯心主義哲學家尼采就自詡過他是太陽,光熱無窮,只是給予,不想取得。而他卻不知即使是太陽,使他發光發熱的'能量也是有核聚變過程中消耗一些質量而釋放出大量的能提供的。如今在我們偉大的社會主義建設中,需要大批具有真才實學的技術人才。如果當初他門沒有同海綿一樣吸收知識,如何為祖國的美好前途貢獻自己得力量呢?

而給予又是吸收的目的。只有給予了,吸收了的東西才能真正發揮作用。如果只是吸收,從不給予,那個人就是自私,他吸收的東西也是毫無家價值的。從人生價值來講,愛因斯坦曾經説過;“應當看他貢獻什麼,而不應當看他取得什麼。”貢獻對社會越多,他得人生價值就越大。而他貢獻的越多,則説明他吸收的越多。可見吸收的價值是通過給予來實現的。魯迅先生説過:“我吃進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他是這摸説的,也是這摸做的。在中國革命最危機的關頭,魯迅先生毫不顧幾自己的生命安為,以如同匕首雜之狠狠刺向反動統治階級,把自己的知識,才華以至生命都無私的貢獻給了中華民族解放事業,最終受到中國人民永遠的愛戴和敬仰,同時他也實現了自己光輝得人生價值。

我們要以辯證的觀點和端正的態度來明確兩者之間的統一關係。我們現在正處於吸收知識和培養能力的階段,我們要奮發努力,廣泛的,深入的,不只疲倦地吸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