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童年成長作文3篇

來源:文萃谷 1.77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敍文、説明文、應用文、議論文。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童年成長作文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童年成長作文3篇

童年成長作文 篇1

一個小小的抽屜,被一把快生鏽的小鎖鎖着,已記不清裏面裝些什麼了。很想打開看個究竟。但是鑰匙已經不知去向。致使小抽屜在我的眼裏變得神聖起來。

週末打掃衞生,在牀下翻到一個小木箱,裏面有幾隻小時候穿的鞋子。剛想把他倒掉,“咣鐺”,是金屬片的聲音,我撥開鞋子一看,是鑰匙,是打開小抽屜的鑰匙。激動、興奮、緊張一擁而上。我拿起這枚小小的鑰匙,打開了久違的抽屜。幾顆“夜明珠”,一個小鈴鐺,一疊彩色的糖果紙,幾張剪紙,還有幾顆小石子。我彷彿又回到了童年,一個純真、活潑、淘氣、頑皮的小女孩又慢慢地浮現在我腦海裏,有一種説不出的熟悉與喜悦。

那個放學後只會等着父母來做飯的女孩,

那個一大堆髒衣服只等着父母來洗的女孩,

那個吃了飯撒腿就跑的女孩……

看着這些塵封的童年,在我忍俊不禁之時,猛然意識到自己已長大。童年是讓人留戀的。但我更喜愛今天,喜愛一個長大的我,成熟的我。每天,我們都在緊張的學習之中度過,屬於我們的時間很少,可我們把它排得滿滿的。我們聊天,從美國攻打伊拉克聊到多味棒棒糖。從電影明星聊到剛買的鞋子,些都是老師和家長聽不到的,這是屬於我們的祕密。我們唱歌,唱自己喜歡的歌,不要笑我們五音不全,不要笑我們全無音樂天賦,因為我們正充滿成長的狂喜,因為我們的青春正無處宣泄。

老師説,我們比他們當學生時要複雜得多。我們不喜歡講課無味的老師,不喜歡家長把我們當作無見解的小孩。我們喜歡到大自然中去,喜歡艱辛跋涉後的歡樂,喜歡一生都有新夢想……

我15歲了,應該在15歲的世界裏去追求,去探索,我要拼搏,我要奮鬥,我要為它劃下深深的印記,一個嶄新的我!將“童年”整理到一角,接着我要裝進美麗的“少年”。

童年成長作文 篇2

童年就似那藍澄澄剔透如水晶的天空,永遠那麼幹淨怡人,讓人陶醉其中。而成長則不然,它似一場對黑暗的探索,也許會驚心動魄,茫然無措,卻是極好的鍛鍊。

童年於各人不同,卻又分外相同。而我的童年,是一段平和靜好的年華。那時的夕陽至今仍在記憶裏泛着光芒,似乎還是那時,那時的平淡美好。記得,我總會與堂弟一起在黃昏裏,捧着小飯碗,坐在門檻上,數着地上的螞蟻,論着今日的趣事。又會,呆呆地望着那昏黃卻爍着金色光輝的天空。那落日總是格外悲涼,如一道殘血,卻又似色澤黯淡的綢緞,天地間渲染着悲壯的色調。而我們,總讀不懂,何為“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歲月如流水,像一塊耕地上冒出的青色芽兒眨眼長大那樣快,我們,長大了,再也捉不住曾經完全屬於我們的童年了。

再憶昨日,堂弟琅琅笑聲依舊縈繞耳際,奶奶寵溺慈祥的目光仍然歷歷在目,那夜裏的小燈籠還閃着火光,只是,都成了遙不可及的往事了,註定,要被成長的重鎖塵封,直至遺忘那點點滴滴的美好。成長,是一條走向獨立的路,亦是一條佈滿坎坷和曲折的路。正如我初住宿的那一晚,我懷着喜悦與緊張來到學校,我並不是被過分呵護的孩子,我同樣渴望獨立。但當父母的身影完全消失在我的眼際時,我第一次感到獨立的恐懼,我像是孤身在懸崖的弱小動物,無助,驚慌如漲潮的海水般猛地湧上我的心頭。我的淚水肆無忌憚地在臉頰上劃過,滴落。眼淚的苦澀一瞬間似乎被千倍百倍地擴大,而那霎那間的冰涼觸感讓我在這初秋卻感到了嚴冬的寒冷。我死命地摟過被子,像是要從中獲取屬於父母的温暖,然而卻是徒勞。我甚至想過,掙脱學校這個牢籠,奔回家中,父母的懷中哭泣。但,心中的不甘迫使我止住了眼淚,我不能被依賴打敗,我不能成為它的手下敗將!

久而久之,在與依賴的持久戰中,我終是勝了,我竟也感受到了駕馭獨立的歡悦了。

若喻童年作糖果,那麼,成長必然就是我所鍾愛的綠茶——苦後餘香。

童年成長作文 篇3

(一)

佈滿皺紋的老人,一提起童年,總會露出孩童般的`笑容與羞澀的眼神,因為童年的印象是根深蒂固的。

的確如此!不知道友誼需要維護的我們可以為一粒糖果而大幹一場,第二天又不計前嫌地再次結為親密朋友;不懂得欣賞“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的美景,只知道那是一天中玩耍的黃金時間。只知道愁就會傷心,哭就會流淚,只知道童年裏有飛不上天的紙飛機,可以騎着當馬玩的樹,晚歸時因撒謊而捱打的滋味……這些都被歷史的印象鮮活地封存在了每個人的回憶錄裏。

但是“時間如白駒過隙”這句寫作文時用來敷衍老師的話,終於變成了現實。

當看到淘氣的傑瑞又N次氣得湯姆怒髮衝冠(《貓和老鼠》)的時候,會呵欠連天;當夢中瀰漫着霧的聖地再一次與現實中的高等學府掛上鈎的時候,隱隱約約地感到我們已度過了純真的童年。

人們常説:“80年代出生的一代,是迷惘的一代。”我們迷惘着我們的未來,也迷惘着自己現在所做的一切。我們既不像《童年》中的阿廖沙,外公會無情地對他説:“你不是一枚獎章,我脖子上不是掛你的地方,你到人間混飯吃去吧……”於是,他就到人間去了,在那“一家子蠢貨”的黑暗生活中鍛鍊自己,使自己成為堅強、勇敢的人;也不會有像《新成長的煩惱》中馬特的父母親,一天到晚圍着他們轉,引導着他們,卻又不干涉他們,而我們的父母只會在擔心的同時,不停地嘮叨、埋怨。我們必須學會靠自己。

(二)

陶醉於蝴蝶翩然起舞的優美,有多少人揣測過它們破繭成蝶所付出的勇氣與努力;折服於珍珠潔白晶瑩的光澤,又有多少人看到蚌為了這生命的結晶,用自己柔軟的肉身去磨合渾身的疼痛。

我們已不再是青澀的蟲子,只會蠕動着肥笨的身子去吃食,不再是蹣跚學步的孩童,需要父母引導着亦步亦趨的前行。我們是正在做破繭努力的幼蟲,有一雙炫麗的翅膀是我們的理想;我們是忍受疼痛的蚌,願意含淚等到珍珠成形的一天;我們是正在充實自己的學子,在平凡的每一天裏為不平凡做準備。

書中的簡·愛説:“我越孤獨,越是沒有朋友,越沒有支持,就越要新生自己。”我們亦是如此。我們越是疼痛越要忍耐,越要激流勇進。我們的成長不僅是形式的長大,更是內心的充實。狂風吹不倒的是茂盛的大樹,翱翔於天空中的是羽翼豐滿的蒼鷹,我們要做紮根於土的大樹,做藍天下的英雄。無憂無慮的童年已離我們遠去,但成長仍在繼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