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古詩作文合集6篇

來源:文萃谷 6.57K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對一些廣為流傳的古詩都不陌生吧,廣義的古詩,泛指鴉片戰爭以前中國所有的詩歌,與近代從西方傳來的現代新詩相對應。那什麼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古詩作文6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精品】古詩作文合集6篇

古詩作文 篇1

今天,風和日麗,我們幾個人一起去仙巖遊玩。這是因為仙巖素有“九獅一象之奇,五潭二井之秀”的美譽,詩人朱自清也以一篇醉人的《梅雨潭的綠》使仙巖名聲大振,所以我們慕名而來,來探個究竟。

剛進仙巖景區,就看到聖壽禪寺門匾上有朱熹親筆書寫的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開天氣象。我們沿着蜿蜒的山路而上,很快就到了梅雨潭。水順着有稜角的山石飛瀉而下,流到梅雨潭裏。遠望,飛灑的水花如白梅紛紛落下,這大概就是梅雨潭之所以聞名的原因吧。梅雨潭水出奇的綠,既像花草樹木密鋪的倒影,又像被染料染了似的,彷彿天融了一塊在裏面。水不但很綠,而且還很清澈,可以看清潭底的沙石。

我最欣賞的就屬雷響潭了。顧名思義,是因為飛瀉下來的流水“打”在潭中,如雷聲轟鳴。我們在那裏扔石頭,玩打水漂,心裏非常高興。我第一次感受到雷響潭的壯觀。潭的四周都是陡峭的石壁和奇形怪狀的巖層。流水好像一條白練從織布機上瀉下。我們久久地站着,聽着隆隆作響的聲音,任憑涼爽的水絲隨風撲在臉龐。雖然是秋天,但感覺到春風拂面。此時的我們已完全陶醉了。真可謂“飛瀑半空晴亦雨,雷潭終古秋如春”!

除了這兩個景點外,還有龍鬚潭、軒轅池、伏虎洞等人文傳説、自然風光。仙巖有這麼豐富的歷史底藴,難怪唐代姚揆所言:“維仙之居,既清且虛,一泉一石,可詩可圖”!

古詩作文 篇2

我國是詩的國度,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悠悠歷史給我們留下了浩如煙海的千古名篇,它們如璀璨的明珠閃耀在世界文化長河中,啟迪我們的智慧,洗滌我們的心靈。從牙牙學語的“牀前明月光”、“春眠不覺曉”,到入學以來進入班裏的“古詩文誦讀社團”,我與千古詩文結下了不解之緣,古詩文伴隨我一天天長大,成為我學習生活的一部分。

每天清晨,一來到學校,我們就跟着老師一字一句地讀起來,從《三字經》到《弟子規》,從《古詩80首》到《韻語篇》,一字字、一句句、一段段、一篇篇、一本本,直至《老子·大學·中庸》、《論語》、《幼學瓊林》,我們越讀越起勁,越讀越有興趣。只要有空閒,我們隨時隨地都會不由自主地背誦起來。課前五分鐘、閲讀課、放學路上、遊學途中,都有我們朗朗地誦讀聲相伴。那次去西湖邊春遊,我們邊走邊背,整齊的誦讀聲從隊伍的頭到尾,從校門口到目的地,我們的背誦引來了路上行人、湖邊遊客的佇足觀望,有的還合影留念呢!

讓人難忘的是今年我們的第四屆“和春天手拉手”隊會上,我們的詩歌朗誦更是贏得了全場觀眾一陣又一陣熱烈的掌聲。爸爸媽媽笑了,全校老師同學樂了,掌聲最響、笑得最開心的是我們請來的特邀嘉賓、奧運火炬手和呂春生伯伯。你看,台上,我們慷慨激昂得讀起了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意氣風發地誦起了曹操的《短歌行》、《觀滄海》;深情並茂地表演一首又一首古詩:《詠柳》、《春曉》、《錢塘湖春行》;全班同學人人上台、人人蔘與、我領誦的《老子》:道可道,非常道……令全場震撼,那氣勢可謂四座皆驚,我們表現出從未有過的大氣、軒昂、端嚴和鎮定。從媽媽燦爛的笑容裏,從同學讚許的目光中,從嘉賓熱烈的掌聲和校長滿懷激情的讚揚聲中,我們感到從未有過的驕傲和自信。像這樣誦讀古詩文帶給我們的感動和喜悦、幸福和快樂的體驗又何止是在這一次次的班級主題班會上呢!

忘不了的是學校的元旦“牽手古文化,快樂迎新年”的古詩朗誦大賽,更忘不了的是一次次對省內外的觀摩課上的展示,最忘不了的是省首屆中華新童謠校園詩歌朗誦大賽,我們的節目榮獲了省集體一等獎第一名,我們上了電視上了報,還差點去北京參賽呢!

感謝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的這些文化瑰寶,感謝我們的老師把我們帶進了古詩文誦讀這座美麗的宮殿。我們的童年有千年古詩文相伴,多了快樂,更多了理性與大氣。

讀千年古詩文,我們看見了智慧的源泉;讀千年古詩文,我們學會了思考;讀千年古詩文,我們變得胸懷博大,敦厚儒雅;讀千年古詩文,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人生更幸福,讓我們的成長更茁壯更健康。

古詩作文 篇3

秋天到啦!同學們,你們是怎樣描寫秋天的呢?秋天有落葉飛舞,有金桂飄香,有涼爽的秋風,也有累累的碩果。

古代的詩人常常借用“蟲”來描寫秋天,你們或許會好奇,用小小的一隻蟲怎能寫出秋天的感覺?別急,讓我們來看一看大詩人白居易是怎麼説的——

聞 蟲

[唐]白居易

暗蟲唧唧夜綿綿,

況是秋陰欲雨天。

猶恐愁人暫得睡,

聲聲移近卧牀前。

秋天到了,天氣漸漸轉涼,這幾天天陰沉沉的,像是快要下雨了,讓人胸悶氣短,很不爽快。

這天,我好不容易熬到下半夜,終於有了一點睏意,剛要睡着,不知從哪個陰暗的角落裏傳出了一陣蟲鳴。蟲子“唧唧唧唧”叫着,吵得我頭疼欲裂,難得的一點兒睡意就這麼煙消雲散了。

還讓不讓人睡覺了?我勃然大怒,坐起身,點了燈,在四周仔細查找,卻連蟲子的影子都沒發現。

唉,眼看夜幕漸消、東方既白,我只能吹了燈重新躺下,抓緊時間繼續睡。然而我剛合上眼睛,那些討厭的小東西又“唧唧”叫了起來,而且聲音離我的牀鋪越來越近、越來越大,就像怕我會睡着,一定要讓我保持清醒一樣。豈有此理!

古詩作文 篇4

文章是案頭的山水,山水是大地的文章,而融匯着語言精華的詩與詞,便是一座奇山,一泓碧水。

——題記

許久前,我對古詩詞是毫無感覺的,認為它只是眾多考點中的一個。那麼是什麼改變了我對詩詞的看法?是一節再平常不過的語文課還是一首《秦風·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老師講的入神,使得我的腦海中浮現出一卷溢滿詩意的畫卷,那宛如百里畫廊一般的長河,一蓬一蓬的蘆葦抱起了百花。颯颯秋風過後,片片蘆花入水,泛起層層漣漪,隨波逐流而去。伊人的身影在潔白的蘆花中若隱若現,渴望卻不可及……每個人對伊人的理解各不相同,是一位女子,一個佳人,也可能同屈原的“香草美人”一般,也許指的是需要不斷“溯洄從之”的夢想。霎那間,我的心中好像有什麼被打開了,那種喜悦的感覺是前所未有的,我醉進了這首詩中。同時我對《詩經》的興趣也愈加濃厚起來,《相鼠》中對虛偽統治者的深惡痛絕,《秦風·無衣》秦國人民團結互助、共御外敵的.樂觀精神,以及《詩經》中的首篇《關雎》。每每學完一首,背誦一首的喜悦是無法言喻的。

漸漸地,其他的詩詞開始悄然來到我的心房,其中最偏愛李清照的詞,她的詞中充滿幽居的惆悵與温馨喜悦相互交織寫得真摯細膩、委婉動人。《一剪梅》便是我極其喜愛的,其中“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這句是這一首詩的點睛之筆,愁更愁。與《長恨歌》結緣是因一部電影《妖貓傳》。在感悟這詩時,彷彿整個人連帶着心都浸泡在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悲劇中去了,“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就這樣,我一發不可收拾地愛上了古詩詞。詩詞改變了我的生活,激發了我那生命中蟄伏的詩意。

古詩作文 篇5

今天,我讀了一首詩,名為{{金縷衣}},這首詩是杜秋娘寫的,詩句是:“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意思是讓我們不要珍惜金縷衣,要珍惜少年時光。 可是,我從來都沒有珍惜過時間。鐘錶是圓的,我認為時間會周而復始,永不停息,如果我們把人的一生拉成一條直線,我發現時間真的一去不復返了。

我在1——6年級時成績不理想,爸爸媽媽説説,批評一下也就算了,但是上了七年級以後,我仍然是一個不珍惜時間的學生。早晨,上學以前,爸爸總要叮囑我:“上課一定要認真聽講。”可是,有時我無法自控,明知是錯的,但我還會去做。

當我在打籃球時 ,別人正在背單詞,時間從我身邊走過;當我正在聽歌曲時,別人正在讀課文,時間從我耳旁溜過;當我正在看電視時,別人正在做數學題,時間從我眼前飛過。“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時間逝去如飛, 匆匆而過,既然來到這個世界,就應該抓緊時間,不能白白度過這一生,珍惜時間,發奮學習,將來才能有所作為,浪費 眼前的大好時光,讓時間悄悄溜走,將來會一事無成。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我決定從今以後,抓緊時間學習。不用父母督促我。不珍惜時間的危害很大,我要感謝杜秋娘,是她寫得{{金旅衣}},讓我懂得了要珍惜時間。“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只要擠,總會有的。”從魯迅先生這句話中,我明白了:“節省時間,也就是將一個人的有限生命,更加有效,也就等於延長了人的生命。”聯想到科學家富 蘭克林説過:“你熱愛生命嗎?那麼別浪費時間。”這些富有哲理的話告訴我,應當珍惜時間。 從浪費時間到珍惜時間,是我親身經歷的,感受最深的,他會永遠在我的腦海裏迴盪。

“不要浪費時間,”“時間是世界上最寶貴的。”“浪費時間就等於慢性自殺。”這樣的話時時刻刻提醒着我。

古詩作文 篇6

有同學抱怨:“背古詩多枯燥啊,毫無趣味可言。”但我覺得,在理解古詩的寫作背景和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基礎上去背誦,背古詩也是一種享受。

一樽酒,一輪月,李白把它們當朋友。“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是李白浪漫不羈的寫照。這個晚上,他有月、影兩友同歡。可愁總是有的,他因沒受重用有些失落,但他並沒有因此憤憤不平或氣餒,而是瀟灑地提筆寫下“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背誦李白的詩,我享受到了豪放爽朗帶給我的思想衝擊。

人生慘淡、命途多舛的李清照,既有“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無奈,也有“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的憂傷,又有“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思念……她是寒風中一枝怒放的蠟梅,不畏嚴寒,傲霜鬥雪,用她清麗婉轉的筆調來打破不幸的命運。背誦李清照的詞,我體會到了不向命運低頭的豪邁。

那位歸隱田園,住在南山下的大文豪,你一定認識,他就是“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他淡泊如菊,不慕榮華富貴,為的只是在山水田園中尋求一分平淡與充實。背誦陶淵明的詩,我感受到了田園生活的自由閒適。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是劉禹錫對自己陋室的讚美。他一向樂觀,被貶謫到最偏僻的地方,住的是極小的陋室,可他並沒有因此失魂落魄,而是笑對人生,用犀利的筆法描繪自己對世界的看法。他很開朗,雖然漫漫人生路上遇到過不少挫折,雖然也曾迷茫,但最後都是抬起頭來,笑對一切。背誦劉禹錫的詩文,我享受到了樂觀豁達帶給心靈的慰藉。

背古詩也許比較累、比較難,但如果你能投入其中,與作者同呼吸共思想,你就會覺得這也是一種享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