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的作文八篇

來源:文萃谷 2.94W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許多人都接觸過一些比較經典的古詩吧,古詩具有格律限制不太嚴格的特點。那什麼樣的古詩才是大家都稱讚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古詩的作文8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古詩的作文八篇

古詩的作文 篇1

轉眼間,嚴冬已逝,春姑娘悄悄地降臨人間,帶給人間温暖、詩意。春天,在我的眼裏是美好的季節,是充滿詩意的季節。她意味着生機勃勃的開始。自古以來,很多詩人也喜愛春天,歌頌春天。走進他們營造的這奼紫嫣紅的古詩百花園裏,隨意採擷幾朵散發着詩意的芬芳的詠春詩,慢慢品讀,細細感受,不知不覺間陶醉其中。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這是蘇軾的《惠崇春江晚景》。看啊,綠竹蕭疏,掩映着幾樹桃花,樹上的桃花競相開放,一眼望去,如一片粉色的汪洋。一江凌波盪漾的春水,一羣鴨子首先感到了暖意,爭先恐後地跑到江水上,歡暢地遊着。串串”嘎嘎嘎“的歡叫聲在江的上空迴盪……

”碧玉粧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這是唐代詩人賀知章的《詠柳》。在那清澈的湖水邊,有幾位婀娜多姿的姑娘,在專心地梳粧。那一頭碧綠的秀髮,修長地垂在胸前,清風盪漾,那一頭秀髮隨風飄揚。那便是佇立在河邊的楊柳。春風這位髮型師技術多麼精湛啊!那細細的柳葉,那曼長披拂的柳條,都是經過他的精心設計和裁剪的。他給大地裁製出了一朵朵鮮紅嫩綠的花花草草,給大地換上了新裝,帶來了勃勃生機。詩人藉助柳樹歌頌春天,詩中洋溢着詩人對早春的喜愛和讚美。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這是宋代詩人葉紹翁的《遊園不值》。詩人到朋友家裏做客,遠遠的就看到了朋友家的小園,一條綠色的小路彎彎着隱沒在那道柴門後,初春的小草剛發嫩芽。抬眼望去,杏樹的枝頭,羣花雀躍,你一朵我一堆的爭着鬧着,有的害羞,有的歡悦,也有慵懶的半開半閉的,一陣陣沁人心脾的香氣從門縫裏往外飄着,我不敢驚動這些春天的小精靈。

漫步古詩百花園,徜徉在詩的海洋裏。嗅着手中那幾朵散發著清香的詠春詩朵。彷彿已和春天有了親密的約定!

古詩的作文 篇2

由華語網會員上傳,作者是邱大林,經審核為原創首發作品,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請勿收錄。

詩和散文、小説、戲劇並稱四大文學樣式,它不同於其他三種文學形式,它以自己獨特的精彩存於世間。

古詩有“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的樂趣,有“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美感,有“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的意境,有“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神奇。更有那豪邁的情懷。

“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何等豪情,何等胸懷?這才是看透了戰場,看透了人生。才能一醉,一笑而過。“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蘇軾的牽黃,擎蒼,即使稍老了些,卻也不肯服輸,仍然親射虎,看孫郞。這又是何等的豪邁啊?

辛棄疾,“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他彷彿馳騁在戰場上。“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豪放的情懷中透着悲壯,透着辛酸,透着無奈,然而卻不失那濃濃的愛國豪情。

那些傳世佳作,無不看透了世間的繁華,戰場的廝殺,最終只能“可憐白髮生!”“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而無數婉約詞人只是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中,才有了愁緒。可辛棄疾、蘇軾、王翰……這些詩人卻將一腔的情懷看淡,世間浮沉,官場爭奪,戰場廝殺,甚至愛恨情愁,只留下豪邁的胸懷,所以才有這樣豪情無數的作品。也讓人走出沉淪,走向新的廣闊天地。

詩中有豪放,我喜歡豪放。

古詩的作文 篇3

我雖然同樣也建屋居住在塵世之間,耳中卻聽不到車馬的喧囂之聲。請問人怎樣才能達到如此的境界呢?內心遠離世俗居所自然就偏僻。在東邊的籬笆牆下面採來一把菊花,悠閒自得地抬頭就能望見南山。

南山之上黃昏時分的風景最為美好,歸巢的鳥兒結着伴飛回了山林。在此情此景中藴涵着人生的真諦,要悟懂時卻已忘記了如何表達。

古詩的作文 篇4

“誦古詩,學作文”是將誦讀古詩與國小生作文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把古詩作為材料提供給學生做作文,運用古詩的寫作技巧,指導學生作文,最終達到全面提高學生語言文字綜合能力的目的。這在一定程度上,一定範圍內可解決學生不知道寫什麼和怎麼寫的難題。

一、提供材料,進行練筆

古詩是我國古代文學的寶貴遺產,它們大多內容豐富,語言凝練,意境優美,感情真摯。詩人根據表達的需要,語言高度濃縮、概括,情節跨度較大,具有很強的跳躍性。這就使詩中存在許多“空白”之處,為學生留下了想像的餘地。引導學生抓住這些空白之處,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合理的想像,把跳躍過的情節補充出來,把濃縮概括的語言具體化,就是很好的練筆。

1.拓展外延,練寫全文。

有些古詩,內容充實,結構完整,人物個性鮮明,可以作為學生作文的有機補充。練筆時,為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詩意,教師應將詩的出處、背景、詩人的情感等詳盡地介紹給學生。在學生領悟了詩的內涵之後,讓學生從多種角度進行練筆,或擴寫,或改寫,或寫讀後感,或寫由一首詩想到的等。給學生以發揮想像的自由,學生就會放飛想像,趣味盎然,人詩境,悟詩情,寫出精美的文章來。如:我在教唐代詩人賈島的詩作《題李凝幽居》時,學生了解了詩的由來後,仿照當時正在上演的電視劇《戲説乾隆》,寫出了《戲説賈島》一文。

還有許多詩作,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的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練筆。如: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讓學生以《瞧這一家子》為題進行擴寫練習;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讓學生以《啊,朋友再見》為題,敍述出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盧給的《塞下曲》讓學生以《飛將軍李廣》為題進行寫人文章的訓練。類似這些可以進行練筆的古詩還有很多,如:《石灰吟》、《回鄉偶書》、《七步詩》、《贈汪倫》等。只要悉心鑽研,許多古詩都可以拿來讓學生進行整篇文章的練筆。

2.根據需要,練寫片斷。

學生的作文水平是不一致的,存在一定的差異,也具有一定的共性。這就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目的、有步驟、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寫作訓練。這裏所説的寫作訓練是根據需要,有選擇地進行片斷訓練。如:《江畔獨步尋花》要求學生根據詩作,描繪出一幅鮮花盛開、彩蝶翩翩、草歌燕舞的春日江邊美景,對學生寫景進行片斷訓練。再如:《小兒垂釣》要求學生用細膩的筆觸描繪出一個頭發蓬亂,手持釣竿,掩映在河邊草叢中,行人問路,急忙擺手,但卻不應聲的天真兒童自由自在、憨態可掬的可愛情態。古詩中可以作為片斷訓練的詩作也有很多,像《宿新市徐公店》、《春夜喜雨》、《小池》、《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等。教師選擇合適的內容,引導學生進行片斷訓練,可以使學生的語感不斷加強,詞彙不斷豐富,句子更加通順,條理更加清晰,最終達到熟能生巧,提高學生習作水平的目的。

二、吟誦理解,促進感悟

作文本質上的主觀性、形象性、人文性決定了作文必然是感悟的、品味的、揣摩的、咀嚼的。因為在作文中有許多東西,學生已經領悟了其中的意思,卻説不出來,然而從學生的作文中卻可體現出來。正因為這個原因,我們注重通過吟誦,促進學生對詩作意境的理解和寫作方法的感悟,潛移默化地指導學生作文。

如人教版小語六年制教材第十冊第七單元的作文,要求學生寫一篇記敍文,誇誇自己的爸爸或媽媽,選擇一兩件能表現爸爸或媽媽關心愛護自己、讓自己深受感動的事來寫。這類題材可以説是一個寫了千百遍的老題材了。遇到這類題目,學生的選材不外乎是媽媽送自己上醫院,爸爸幫自己補功課之類老生常談的材料,既無新意,也沒有真情實感。其實,最能體現父母之愛的往往是些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甚至説是一幕場景,一個眼神,一個動作。怎樣讓學生選擇合適的、新穎的事例來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敬意是本次作文的關鍵。這些,教師心裏是明白的,但教師如果只一味地強調要選小事,找細節,在學生沒有感悟,只知其表,不知其裏,對究竟選什麼樣的小事,找什麼樣的細節不理解的情況下,恐怕是難以在選材上有所突破的。為促進學生感悟,我在這兒引入了唐代詩人孟郊的《遊子吟》一詩。通過引導吟誦理解,使學生明白這是一首讚頌母愛的千古佳作,語句樸實自然,親切感人。這裏既沒有言語,也沒有眼淚,但一片母愛的純情卻從普通的場景中衝溢出來,撥人心絃,催人淚下。通過誦讀,學生一臉肅穆,很容易地領悟了本次作文選材應做到“小處落筆,大處着眼”,也選出了精彩鮮活的材料:父母為了接送自己上學在風雪中成了一個雪人的情景;因自己暈船,不能進船艙睡覺,母親不顧帶病的身體抱着自己在甲板上坐了一夜;父親因自己考試不好,失手打了自己,後悔得淚流滿面;由於自己的頑皮,不安生,將腳伸入了自行車輻條處被絞傷,而父親卻一個勁地自責,説是他的不小心等等。在後來彙報材料時,許多學生因為激動,在敍述時流下了幸福激動的淚水,學生之所以有這些表現,與學生的感悟和理解是不無關係的。情動而辭發,作文也就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了。

“誦古詩,學作文”是一個內涵豐富的體系,有許多東西值得我們去探究。只要我們去發掘其中的寶藏,踏實地進行訓練,相信學生作文水平與語文素養一定會有一個較大的提高。

古詩的作文 篇5

古詩,在中國已有千年文化之基礎,是中華民族最耀眼的一塊瑰寶,引發了現代人的情思,牽動了現代人的想象,從而引出了更多的文學作品。

——題記

回樂峯前

“回樂峯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讀着讀着,我的眼前好像看到詩人李益,站在高高的回樂峯前,月光像白霜一般落在了詩人的肩上,李益抬起頭,眺望着這片白雪般的沙子。如果説,這份亙古的蒼茫不被打破,那麼詩人就可以沉寂其中,體會這大漠的蒼涼與孤寂。可就在這時,“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一陣蘆管聲吹來,打破了這份沉寂,勾起了詩人以及駐紮在大漠上的軍人的思鄉的情思,不由得想起了家中的妻兒和母親。我清醒了過來,但腦海中還殘留着那幅場面。我不由的歎了口氣,心想,當時一定在打伏,使得這麼多的將軍,士兵無法回家,陪伴在家人的身邊,享受天倫之樂。

滄海之上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聳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讀到這裏,我的腦海中又浮現了一幅畫面:曹操站在一塊碣石上迎風而立,看着腳下的浪花滔滔的海水和水中聳立的石頭和島嶼,又眺望着島嶼上的生機勃勃的樹木和野草。我繼續讀道:“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曹操又想到了,大海的氣勢,好像吞吐着日月和太陽的運行。這時,曹操的心中無端的生起了一股豪邁之情。想到這,我又細細品讀了一遍,不由得脱口而出説道:“其實曹操當時是有這個能力可以統一天下,可是不知為何,竟放棄了這個機會,真是可惜啊!”

古道之中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讀到這,我那充滿智慧的大腦又展開了聯想:詩人馬致遠獨自一人,孤獨的牽了一匹瘦小的老馬,走在一條荒棄已久的古老的小道上,前面矗立着一棵早已枯死的老樹,樹上還住着一隻呱呱噪啼的烏鴉,使詩人馬致遠的心中,升起了一陣悲涼。就在這時,馬致遠忽然看見了一座小橋跨在了河上,橋下是淙淙的流水,遠處還有幾户人家,幾個小孩子正在門口玩鬧,傳出了一陣嘻嘻哈哈的聲音。只是這聲音,在離家已久的詩人馬致遠聽起來,竟顯得是那樣刺耳。想到這,我的心情竟也變得有些沉重。想來,這就是研討的魅力所在吧!

我愛古詩,不僅因為它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更是因為古詩可以給我那平淡無奇不出彩的生活,增添一份別樣的色彩

古詩的作文 篇6

初秋,我與他們相遇在一個叫"草原"的山林中。

他看上去滿臉憔悴,無比清瘦,像一個混得不太好的'中國人——淡竹。

稻子是名牌大學新生班的學生,銀杏是藍天的恰恰舞伴,梧桐是個老實人,他沉浸、生活在年代久遠的優越感裏。所有的蔓都貪婪地向上鑽,樂觀向上攀爬。

在我認為,幾乎所有的植物,都攢足了勁兒,一齊喊:我要生存!我要開花!我要結果!可是淡竹卻與這些植物不一樣,他生來就知道堅持不懈,知難而進,樂觀向上,不斷拔節。他的節生來就是直的,他不能彎腰。他的心生來就是空的。他不願費盡心機。

那一節節空心裏,是永遠的滿盈。

更讓我驚異的是,他不僅直、空、而且是淡。

他是淡竹——淡紫、淡紅、淡褐、淡青、淡綠、淡泊。

他是什麼樣的人呢?他又是誰呢?

他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他是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他是鄭板橋,"蓋竹之體,瘦勁孤高,枝枝傲雪,節節幹霄,有君子之豪氣凌雲,不為俗屈"。

他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他是蘇軾,"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他是瘋瘋顛顛的釋道濟公,"數枝淡竹翠生光,一點無塵自有香"。

他是岳飛、辛棄疾,他是中國儒家,"山南之竹,不操自直,斬而為箭,射而則達"。……

他是竹子,但他卻是植物中的另一類。他認為,名利、金錢、權勢並不重要。困為他不是不想要,只是,他不能彎下腰。彎腰代表着自己半途而廢,要費心機。他要將每一條根都變成利爪,團結土壤,緊拽着土壤,堅持不懈,目標是:頂天立地、永不放棄。

他就是這樣的人,具有男人氣概的人。他是我們身邊那些默默無聞、頂天立地、勇於奉獻、還不斷堅守的人。他們懂得:濃墨重彩是一輩子,雲淡風輕也是一輩子;奴顏婢膝是一輩子,坦蕩瀟灑也是一輩子。他們選擇了後者,等於選擇了物質上的清瘦,心靈的豐衣足食。

讓我們一起漫談古詩中的淡竹,一起感受詩中的韻味。

古詩的作文 篇7

在我們身邊,我們經常接觸許多的文章,但我們接觸最多的仍是古詩,從我們小的時候已經接觸了,不知大家是否記得第一首學的古詩呢?我記得我學的點一首古詩是《關雎》,這首古詩在我小的時候已經給我定下了愛是什麼。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這首詩講的是一個男子追求一個女子的故事,男子為追求心儀的女子睡覺睡不着,輾轉反側。為追求女子想盡千方百計,最後追求到了。但是聽老師説追求到是假的,我有一點失落,但是我仍相信這是真的,到現在我仍沉醉在古人的愛情,一生一世,永不分離,相較之下,我們就是與古人的思想相背而行,現在的人為一點微不足道的小事就説分手,離婚。我覺得他們只是為了結婚而結婚,不是因為愛而結婚,我希望現在的人可以學習古人的精神,讓愛情長長久久。

廣東江門蓬江區怡福中學九年級:文冠曄

古詩的作文 篇8

自古以來,離愁便是文人墨客筆下的宏兒,關於離愁的詩更是數不勝數,離鄉之情,別友之情溢滿了文化史。

身處導地,唐代大詩人李白在《靜夜思》中寫出:“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月色淒涼,作者獨自一人身處異鄉,望着那輪皎潔的明月,思鄉之情不禁油然而生,想起自己在故鄉的一切,不禁感到無盡的酸楚,只能對月空吟,留下這千古傳頌的名句。

背井離鄉,李月也曾吟誦:“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把自己對家鄉的依戀轉化為家鄉水對自己的萬里送別,構思何其巧妙,感情何其強烈,從而留下這傳傾千古的名句。

與多年好友相別,王勃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吟道:“海內存知已,天涯苦比鄰”。與好友相交多年,而今日一別,卻不知何日才能再會,自然心生不捨,但詩人卻以樂觀的態度,拋開惜別之情,揮毫寫下這千古流傳的送別佳句。

面對離別,王維在《送元二使安西》中真情吐露:“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以敍關述的口吻,傳情的動作表達真摯的惜別之情,在青春河畔,折柳相送,輕吟出這流傳千古的佳句。

喜歡讀古詩,體味古詩中的離情別緒,我彷彿經歷了一次旅遊,沉醉其中,甚至讓我不想醒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