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若琴絃》讀後感(15篇)

來源:文萃谷 2.99W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命若琴絃》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命若琴絃》讀後感(15篇)

《命若琴絃》讀後感1

一口氣讀完《命若琴絃》似乎周身的每一個毛孔都透着説不出的哀歎,卻久久沉澱不出一個完整的思緒。

餘華説:“活着就是為了活着”。活着不需要任何目的,不需要任何理由,“無所謂從哪兒來,也無所謂到哪兒去。”然而生活不會是一路陽光燦爛,當地獄般的黑暗猝不及防來襲時,活着的理由就是那根救命的稻草。經歷了愛的渴望與宿命的絕境的老瞎子正是抓住了師傅的那句“彈斷一千根琴絃,你就可以看得見了,藥方封在琴槽裏??”作為救命的稻草,重新燃起了生的希望,用生命彈着三絃琴,彈着活着的理由。只是命運總是那般的捉弄人,殘缺的生命,註定是悲劇的,而悲劇的內容又是何其相似。當這個悲劇以喜劇的開始在小瞎子身上重演時,老瞎子的勸告,在小瞎子是師傅不懂箇中滋味的淡然一笑

張愛玲説,“路需要自己走過,才知對與錯,哪怕是繞了一個可笑的大彎子,仍會回到父母勸告的起點,作為孩子仍舊願意去走那個讓自己吃盡苦頭的彎路。”小瞎子何嘗不是如此?當初的老瞎子又何嘗不是如此?

當老瞎子終於彈斷了一千根琴絃,終於能夠抓到這麼多年活着的理由的光芒時,才發現自己生命奔赴的理由竟然是一張白紙,竟然是虛無的,瞬間生命黯淡了所有的光芒??但是這個虛無的理由這個彌天大謊卻需要他繼續傳遞,繼續傳遞着謊言,甚至要加大能夠解開它為謊言的籌碼。這個善意的謊言,只是為了在虛無的生命裏找到其存

在的理由無奈的生命的韌度需要這個謊言的支撐。 “莽莽蒼蒼的羣山之中走着兩個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後,兩頂發了黑的草帽起伏躦動,匆匆忙忙,象是隨着一條不安靜的河水在漂流。無所謂從哪兒來、到哪兒去,也無所謂誰是誰??”殘缺的生命在這個謊言中繼續輪迴。

《命若琴絃》讀後感2

琴絃是有兩個端點,一頭連着一端,唯有兩端拉緊了,才可以在上面彈奏出美妙的曲子。説是命若琴絃,或許正是因為人的整個生命歷程也是由這麼兩個端點組成的吧。一個是盡頭——目的地,另一個則是為之而出生的追求過程。

無論是老盲人還是小盲人,儘管生命有了殘缺,但也正是新添了一個追求與目的:老盲人要説斷一千根琴絃,好釀成藥引子去討“藥方”,睜眼看一回這個世界;小盲人希望在説書中與年輕姑娘構成關係,可是最後,無論彈斷的琴絃再多,無論電匣子能帶給兩個青年人再多的歡樂,它終是沒能抵過一張“無字藥方”,和一份“無果的感情”。故事的高潮與寓意便也在這浮出水面了。

其實,故事在揭曉結果之前,我是猜到了結局。但彼時的自己不希望結局是這樣,因為如果我的作者,我一定無措該如何安排盲人的命運,不知他們的路該如何走下去。可我敬佩史鐵生的構思。我欽佩老盲人的做法,他不僅讓自己走出這百思不得其解的困境,而且一心掛念着小盲人,當時,他理解小盲人的處境、心境。或者應該説,正是因為還有小盲人這麼一人物在這世上讓他擔心着、掛念着,才得以不讓自己過度沉迷於自己的悲慟之中。人的一生就是這般循環往復,“正如萬山圈子裏,一山放過一山攔”,人生沒有所謂的終極目標。

《命若琴絃》讀後感3

我們不曾遭遇過那樣的打擊,我們亦萬萬不會有這樣的思考。生命中很多沉思的機會,都被我們放過。在最困難的時候,是什麼支撐着他們活下去?

是彈斷一千根弦的藥引子,加上一張白紙的藥方。

這樣老瞎子覺得他可以看一看這個世界,不枉此生。這樣小瞎子就可以娶蘭秀兒了。

就是那一千根弦,為了一千根弦,他們彈過此生。

一千根。

我也學琴,初學是也彈斷過琴絃,還是因為上弦時方法不對所致。後來就再沒有把琴絃彈斷的經歷了。一千根弦,學琴的我甚至不敢想象有多少個孤寂的夜晚,老瞎子獨自一人撫琴,他彈出的是希望,他為的是能夠看一看這個世界。

可老瞎子何嘗不知,世上不可能有這樣的藥方,就算有,一千根,他早已過了古稀之年,又有什麼意義?

老瞎子説:“人的生命就像這根弦,拉緊了才能彈好,彈好了就夠了。”我們普通人的一生,大抵也是如此。

心裏似乎總是有一團火,總是在不停地追逐着人也好,物也罷。結果無非是兩個,達到或達不到。於是你得到了答案,但接下去呢?失去的方向你要如何挽回?回首過去,那些充斥着喜悦或悲傷的日子,都是滿滿當當、充實而快樂的。但如今,前路一片空虛,我們也都已麻木不仁。

“二胡為什麼這麼悲,因為它只有兩根弦,相依為命。”最後可能什麼也沒有了。但生命的價值正在於彈撥的過程。我們要大笑,要做夢,要與眾不同,人生就是一場偉大的冒險。彈好了就夠了,那個遙遙無期的願望實不實現都無所謂了。

命若琴絃。生命因此,便有了彈不斷的美麗。

《命若琴絃》讀後感4

無所謂從哪裏來,也無所謂到哪兒去,這就是人生。

——題記

看到《命若琴絃》,眼前浮現了這樣的畫面,蕭瑟的寒風中,衣衫襤褸的老人拉着二胡,低低訴説着悽婉絕倫的故事,刺骨的寒風掃起一地的落葉,悠悠打轉又淒涼落下……

“莽莽蒼蒼的羣山之中走着兩個瞎子,一老一小,一前一後,兩頂發了黑的草帽起伏躦動,匆匆忙忙,像是隨着一條不安靜的河水在漂流。無所謂從哪兒來,也無所謂到哪兒去,每人帶一把三絃琴,説書為生。”一個簡潔的開頭,一個簡單的環境把我們引向那廣袤的哲理思考世界。

琴絃該是怎樣的脆弱,命在一線間又該是怎樣的驚心動魄。老瞎子的師傅在臨終前告訴他有一張復明藥方,但非要彈斷一千根琴絃,否則就不靈。這張藥方支撐着老瞎子走過了七十多個春夏秋冬,老瞎子唯一的人生目標就是將一千根琴絃彈斷,以圖看到世界一眼。後來,老瞎子發現復明藥方不過白紙一張,復明計劃失敗,他千方百計找到小瞎子,對他説:“是我記錯了,是一千二百根,師傅記錯了,記住,是一千二百根!”老瞎子知道,這一千二百根琴絃意味着什麼。這意味着小瞎子的生命。他們的生命就寄託在脆弱的琴絃上,這是否是一個玩笑!琴絃脆弱但有韌性,人的生命也應該如此吧!

試想,若沒了這一千跟琴絃,恐怕老瞎子早已不在人世。“一根琴絃需要兩個點才能拉緊。心絃一也需要兩個點——一頭是追求,一頭是目的——你才能在中間這緊繃繃的過程上彈響心曲。”這時就看你願不願意為自己的心絃設定兩個端點了。目的本來沒有,這需要我們來虛設。“目的雖是虛設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絃怎麼拉緊;拉不緊就彈不響”。如果目的不明確,心絃就拉不緊,那麼心曲又如何奏響呢?

在我們的一聲中,摻揉了許許多多的無奈與痛苦,在人力無法改變的時候,我們如何堅強的走下去呢?那就必須找到支撐我們走下去的動力,也就是如何將心絃繃緊,因為只有彈唱出熱情、充滿活力的心曲,才能使我們即使在無奈與痛苦的時期也能活出自己的精彩。也許有人説,虛設的目的又有什麼意義呢?也許我們一輩子也不可能實現,到頭來也是一場空,也許只能像老瞎子那樣傷心與失望。是的,當老瞎子發現那治盲藥方原來只是一張白紙的時候,突然地他那黑暗的世界,他那隻靠想象描繪出來的世界山崩地裂,把他那五十年來繃得緊緊的心絃一下子震斷了。可是,這就意味着他的這一生就沒有意義了嗎?不是的,雖然他最終也不能睜開眼看一眼這個彩色的世界,但是他也不是白活的。當他穿梭於大山為村民們説書的時候,不僅“給寂寞的山村帶來了歡樂”,同時這也是老瞎子最知足的一刻,身上的疲勞和心裏的孤寂全忘卻。確實,正是他的一輩子都被那虛設的目的拉緊,於是生活中叮叮噹噹才有了生氣。

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是受不了一點點壓力就去選擇結束生命,無意間看新聞,便總能看到鮮活的生命在不該放棄的時候選擇了結束,卻不曾想過,關上屋外的風雨的同時也隔絕了窗外的陽光。

《命若琴絃》讓我想起了《二泉映月》的瞎子阿炳,這個經歷了人生風雨坎坷的盲藝人,為我們留下了動人心魄的樂曲。《二泉映月》,不但曲名優美,極富詩意,更重要的是表達了作者發自內心的悲鳴和詛咒黑暗,憧憬光明的心聲。阿炳用琴絃訴説了一個生命的韌性,這種對於生命的熱愛同時也是史鐵生要告訴我們的。

因為殘缺,完美才得以顯現。在為自己找到活着的理由之後,史鐵生在為別人尋找活着的理由。絕境從來是這樣,要麼把人徹底擊垮,要麼使人歸於寧靜。《命若琴絃》,讓我們看到了看到生活的激情,也時時感受到他本人的一份寧靜。

也許我們可以在某一線段設置兩個端點,完成一個再接着另一個,也許這樣我們能走得更遠,圓畫得更大,圈住的東西更多,收穫到的也更豐富多彩!

《命若琴絃》除了內容讓我們沉思,哲理性的句子讓我們思考外,它的結構之美也是讓我們陶醉的!

前後照應,使小説瀰漫着一種宿命的味道,也不禁使人深思:人生也許就是一個圓,就是這樣周而復始的接受命運的拷問。

無所謂從哪兒來,到哪兒去,這就是人生。

《命若琴絃》讀後感5

“文學就是宗教精神的文字體現”史鐵生如是説。他賜予了文字宗教的神聖。“職業是生病,業餘是寫作”是史鐵生對自我的評價,年輕小夥正是生龍活虎的二十出頭卻雙腿癱瘓,他經歷了多少生與死的掙扎,受過多少命運不公的折磨,扛過多少從惡夢中入睡從美夢中驚醒的夜晚?他的文學讓人感覺不到身為殘疾人的頹廢和萎靡,相反,他對宿命和夢想的思考對生死的深思,以及帶有北京口語貼切的語言幫我撥開眼前的烏雲,對人生有了新的認識。

《命若琴絃》講述的是一老一小兩個瞎子帶着三絃琴,説書為生。小瞎子年輕好奇,對大山外的世界、對感情都充滿了憧憬。但他是個瞎子,註定和正常的男子不一樣。不讓他養狗,怕受村子裏的狗欺負,也怕欺負了別人家的狗,誤了生意。

當小瞎子聽出的心緒好時,就問:“什麼事綠色的長乙(椅)?”“那曲折的油狼(遊廊)呢?”“你就愛瞎聽那些玩意兒,聽那些玩意兒有什麼用?天底下好東西多啦,跟咱們有什麼關係?”(注:小瞎子有個收音機,那些東西都是從收音機裏聽到的)老瞎子往小瞎子頭上澆涼水。老瞎子天天想的就是彈三絃琴,因為他的小瞎子的師爺以往告訴他:我們的命就在這幾根琴絃上,我給你留有一張藥方,你得彈斷一千根琴絃才能去抓那副藥,吃了藥你就能看見東西了。

老瞎子當然相信的話,能看到東西是多誘人的一個目標,於是老瞎子盼了五十年了,五十年中翻了多少架山,走了多少里路啊。捱了多少回曬,捱了多少回凍,心裏受了多少委屈。這一切的過程就是為了到達心中的那個目標,看一看這個世界!

一老一小到野羊坳説書,小瞎子巴不得早來那裏,因為那裏有個小妮子名叫蘭秀兒,兩人正值情竇初開,在一齊聽電匣子,談天説地,都想成為的彼此。可是老瞎子告訴小瞎子:“聽我一句話,保準對你沒壞處。離那妮子遠點兒。”“蘭秀兒不壞”“我明白她不壞,可你離她遠點兒好。早年你師爺這麼跟我説,我也不信……”老瞎子不是預言家,只是他經歷過,最終的分離和心痛讓他生出保護小瞎子的心。最終老瞎子彈斷了一千根弦,帶上藥方啟程拿藥了。

可是那張載有老瞎子一生夢想的藥方竟是一張白紙,沒有一個黑字,老瞎子蹣蹣跚跚來到野羊坳得知小瞎子走了,走的那天就是蘭秀兒嫁到山外頭去的那天。

難道這就是命運的輪迴?當小瞎子問老瞎子為啥沒拿到藥,老瞎子説:“記住,得彈斷一千二百根,我沒彈夠,記成了一千。”説到這,估計老瞎子明白師爺對他的話:“記住,得彈一千根,我沒彈夠,記成了八百。”

目的雖是虛設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絃怎樣拉緊,拉不緊就彈不響。

故事就是這樣的,瞎子的命記在琴絃上,奔波一輩子,雖沒得到夢想中的藥方,雖辛辛苦苦説了一輩子書只是驗證了一個謊言,但倘若沒有這個謊言,瞎子能把三魂七魄、東刀西槍、關羽張飛那些動人心絃的故事講給老百姓聽嗎?能充實的度過每個物質缺乏的白天黑夜嗎?能身體強健勁頭十足的四處奔走嗎?恐怕失去了拉緊的琴絃,他的生命將不堪一擊。也許每一天只是抱怨哀歎自我是個瞎子,還有老天的不公,人生的沒有意義。

雖是個謊言,但瞎子過出了不是謊言的人生。夢想對於自我來説,成真了就是夢想,否則就是個謊言,是個神話。但從瞎子身上,我明白了人們在夢想的征途上得相信夢想絕不會是謊言,只要拉緊琴絃,不停的彈奏下去,最終即使夢想未成真,他的過程也是值得掌聲的讚美,呼聲的襯托的。

人生在世,黃髮垂髫,都得經歷坎坎坷坷的歲月,都得完成心中的生命意義,都得拉緊命運的琴絃。眼前或許是彈斷一千根琴絃,或許是閲覽一千本名著,或許是建造一千座大樓,或許是醫治一千位病人……就在彈斷琴絃、翻閲紙張、添磚弄瓦、聽診問切當中,日子過去了,歲月捎帶着喜怒哀樂,酸甜苦辣,給予我們千姿百態的人生閲歷......

我們不必把命綁在琴絃上,但我們得把命記在目標的弦上。

工程班每個人都彈響一曲生命的讚歌,將會交融成最雄壯最秀麗的交響曲!

《命若琴絃》讀後感6

讀了現代作家史鐵生的作品集《命若琴絃》,它講的是七十歲的老瞎子帶着十七歲的小瞎子走鄉穿寨,跋山涉水,不辭辛苦地説書賣唱,三絃琴上的琴絃斷了一個又一根。原來五十年前,老瞎子的師傅説過:只有彈過的琴絃到了一千根,用它們做藥引子,那個讓眼復明的藥方才管用。老瞎子抱着“要看看世界到底是個什麼樣子”的信念,彈親賣藝為生,不知不覺終於湊夠一千根了,他興沖沖地照方拿藥,可是誰都説他拿的是一張白紙。他驚呆了!在藥鋪前的台階上坐了幾天幾夜,想起了師傅臨終時説的話:“記住,人的命就像這琴絃,拉緊了才能彈好,彈好了就夠了。”老瞎子忽然想起了他的徒弟,他知道自己死期將至,可那孩子在等他回去。

原來當他們經過一個小山村時,小瞎子情竇初開,喜歡上一個姑娘,老瞎子勸他不要想得太好,因為他比誰“看”得都清楚。果然,老瞎子趕回時,正是小瞎子痛不欲生之時,因為來他心愛的姑娘已經嫁人了。等到小瞎子緩過勁來,問老瞎子:“我們為什麼是瞎子呢?我也要看看世界的模樣。”老瞎子説:“要想復明,必須彈斷一千二百根琴絃,然後用藥才有效。我記錯了,所以眼睛沒法治了,你還小,一定好好彈下去。”於是,他們又像往常一樣走街串巷了。

作家對於讀者,呈現於文字背後而見,清晰而又模糊。對於史鐵生,我更多了一份猜想。

《命若琴絃》讀後感7

一口氣讀完《命若琴絃》似乎周身的每一個毛孔都透着説不出的哀歎,卻久久沉澱不出一個完整的思緒。餘華説:“活着就是為了活着”。活着不需要任何目的,不需要任何理由,“無所謂從哪兒來,也無所謂到哪兒去??”然而生活不會是一路陽光燦爛,當地獄般的黑暗猝不及防來襲時,活着的理由就是那根救命的稻草。經歷了愛的渴望與宿命的絕境的老瞎子正是抓住了師傅的那句“彈斷一千根琴絃,你就能夠看得見了,藥方封在琴槽裏??”作為救命的稻草,重新燃起了生的期望,用生命彈着三絃琴,彈着活着的理由。只是命運總是那般的捉弄人,殘缺的生命,註定是杯具的,而杯具的資料又是何其相似。當這個杯具以喜劇的開始在小瞎子身上重演時,老瞎子的勸告,在小瞎子是師傅不懂箇中滋味的淡然一笑??

張愛玲説,“路需要自我走過,才知對與錯,哪怕是繞了一個可笑的大彎子,仍會回到父母勸告的起點,作為孩子仍舊願意去走那個讓自我吃盡苦頭的彎路??”小瞎子何嘗不是如此?當初的老瞎子又何嘗不是如此?

當老瞎子最後彈斷了一千根琴絃,最後能夠抓到這麼多年活着的理由的光芒時,才發現自我生命奔赴的理由竟然是一張白紙,竟然是虛無的,瞬間生命黯淡了所有的光芒??但是這個虛無的理由這個彌天大謊卻需要他繼續傳遞,繼續傳遞着謊言,甚至要加大能夠解開它為謊言的籌碼。這個善意的謊言,只是為了在虛無的生命裏找到其存在的理由??無奈的生命的韌度需要這個謊言的支撐。“莽莽蒼蒼的羣山之中走着兩個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後,兩頂發了黑的草帽起伏躦動,匆匆忙忙,象是隨着一條不安靜的河水在漂流。無所謂從哪兒來、到哪兒去,也無所謂誰是誰??”殘缺的生命在這個謊言中繼續輪迴。

《命若琴絃》讀後感8

正如加繆筆下的西緒弗斯一般,史鐵生筆下的老瞎子和小瞎子,同樣有着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孤注一擲:明知光明沒那麼容易得到,但為了這一線的希望而耗費自己的一生去苦苦追尋。在史鐵生的這本小説中,希望起源於野羊坳,同樣破滅於野羊坳;在毀滅中又同時孕育着新的希望。在這殘酷和希望的交錯中,人生軌跡的轉折出乎人的意料,但往往又在情理之中。

幸福的人生都一樣,不幸的人生自以為各有各的不幸。在《命若琴絃》中,各式的不幸的人生娓娓浮現:遭受類似命運蹂躪的一大一小的兩個瞎子、嫁到山外去的蘭秀兒、將小瞎子託付給老瞎子的父親、不曾見過外面世界的山裏的人們等等,這些不幸的小人物構建起來的微小的世界存活在世界的邊緣,不為眾人所知。而他們的喜怒哀樂,乃至紅白喜事都不足以成為使得周圍的空氣變得沉重亦或是歡悦的原料。

生而為有殘缺的瞎子,不是每個殘疾人都願意坦然接受的殘酷命運,但卻都是其不得不接受的既定宿命。在這宿命之中,老瞎子找到了人生的寄望——彈斷一千根弦,抓藥——治好眼睛。儘管老瞎子心裏明白,自己已經沒有多少時間好留下來的了,但還是拼着全部的精力去完成這看似難以完成的任務,只為了治好自己的眼睛看看外面的世界。堅信着師傅留下的話,老瞎子費了整整五十年,“五十年中翻了多少架山,走了多少里路哇。捱了多少回曬,捱了多少回凍,心裏受了多少委屈呀。”,然而,到頭來,那張藥方竟只是一張白紙!這裏的情節設計與史鐵生的宿命觀遙相呼應:萬事萬物,你若預測它的未來,你就會説它有無數種可能,可你若回過頭去看它的以往,你就會知道其實只有一條命定的路。命運看似有着成千上萬種選擇,事實上,每個人只能走上一條早就已經註定好了的道路。老瞎子的師傅告訴他,這張藥方能夠治好眼疾,但是他自己卻因為記錯了數字,沒法看到世界的模樣;老瞎子費盡心力,終於彈破一千根弦,卻在現實面前被擊敗得毫無還手之力,現實的悲劇性和戲劇性就在這裏展現的淋漓盡致。

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在《命若琴絃》中,最有價值的莫過於“彈破一千根弦”。在這裏“一千根弦”更像是有着一種隱含着的寓意,象徵着身處苦難和不幸中的人們對於理想的孜孜不解的追求。“一張白紙”卻是將老瞎子的逐夢的動力和原本以為的充滿光明的未來的遐想擊碎地滿地都是傷,而悲劇的源頭便是產生於此。“沒有挫折,沒有坎坷,沒有望眼欲穿的期盼,沒有撕心裂肺的煎熬,沒有痛不欲生的癲痴和瘋狂,沒有萬死不悔的追求的等待,當成功來到之時,你會有感慨萬端的喜悦嗎?”而在老瞎子經歷過萬般的挫折和苦難後,幾千個日日夜夜的煎熬和痛苦後,得到的是成功嗎?不過是包裝着精美外表的一團空氣,一團支撐着他數十年如一日地過下來的無用空氣。從某種意義上來説,老瞎子是成功了的,但是他的成功是建立在虛妄的基礎上,這就決定了他的成功不會給他帶來任何的實質的獎勵,唯有默默承受苦難的茫茫歲月。

苦難的表現不僅僅是在對於理想的追求上,同時在對美好生活的想往上也展現得淋漓盡致。如果把“彈破一千根弦”比作是老瞎子對於理想的追求,那麼小瞎子對於愛情的渴求就相當於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然而,往往苦難的出現,不會僅僅侷限於一個小小的範圍,它的存在是對整個人生的一個大掃蕩,無礙於是理想還是生活。

小瞎子和蘭秀兒之間的愛情無疑是充滿了悲情色彩的,而造成悲情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基於小瞎子自身的生理缺陷。“幹嘛咱們是瞎子!” 一聲質問道出了小瞎子心裏無盡的委屈和極度的痛苦。而這種感情的受挫,直接強迫着小瞎子直面殘疾人難以避免的尷尬和痛楚。世俗對於殘疾人的冷漠和決絕,是造成殘疾人悲哀的根源。對於自身命運的認識,從未有過如此的清晰和透徹。但是這份透徹卻是用痛徹體膚,乃至心扉的不幸遭遇換得的。

人可能捨棄一切,卻無法捨棄被理解的渴望。同樣身為殘疾人的史鐵生或許比普通的健全人能夠更細膩、更深層次地感受到在殘疾人心中的痛徹心扉的哀傷和無法用言語表達的無奈,而這種痛苦和無奈,類似於天空不懂大地上花兒的芳香。因着天生的殘缺造成的無法逾越的障礙,而形成人與人之間冷漠的隔膜,乃至蔑視和欺辱。

《命若琴絃》讀後感9

記住,人的命就像這琴絃,拉緊了才能彈好,彈好了就夠了。

——題記

“莽莽蒼蒼的羣山之中走着兩個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後,兩頂發了黑的草帽起伏攢動,匆匆忙忙,像是隨着一條不安靜的河水在漂流。無所謂從哪兒來,也無所謂到哪兒去,每人帶一把三絃琴,説書為生。”

故事於此開始。

老盲人琴師當年跟隨師父學藝時,總是問師父:我要怎麼樣才能看見世界?我還能復明嗎?師父告訴他,當然,你的琴槽裏就藏着讓眼睛復明的藥方。你要每天認真彈琴,時間長了,琴絃用舊了就會斷,斷到第一千根琴絃時,就可以從琴槽裏拿出藥方,也就可以看見世界了。

抱着這個信念,盲琴師每天刻苦練琴。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琴絃一根根被他彈斷,琴藝也越來越精湛。他將內心的寂寥悲苦和對光明世界的所有想象,都傾注在琴絃之上。

歲月流逝,滄海桑田,盲琴師已經在光陰裏熬得像當年的師父般蒼老,終於鏗然一聲,彈斷了第一千根琴絃。他急切地在琴槽裏摸出那張藥方,讓別人念給自己聽,心中充滿了對奇蹟的憧憬。

看到這張紙的人都緘默不語,他們不忍心告訴他——那只是一張白紙。

命若琴絃。當第一千根琴絃彈斷時,一生的辛苦彷彿都走到了尾聲,而生命也在彈斷的一千根琴絃中獲得了最真實的意義。

文字中一次次出現老瞎子“骨頭一樣白色的眼珠對着蒼天,誰也不知他在那‘看’見什麼。”回憶中是他那些一根一根彈斷的琴絃,盼了多少年了,五十年。五十年中,翻了多少座山,走了多少里路。捱了多少回曬,捱了多少回凍,心裏受了多少委屈。他一晚上一晚上地彈,心裏總記着,得真正是一根一根盡心地彈斷了才成。

這值得嗎?

他內心最深處的一句“我非要最後看一眼不可”始終讓他的弦,繃得緊緊的。繃緊所有的,也是唯一的希望。於是,他相信一切都是值得的。一輩子的辛苦是值得的。能看一回,好好看一回,怎麼都是值得的。

他知道“咱們的命就在這幾根琴絃上。”

當他沉到自己琴聲裏的時候,當眾人喊着要聽他彈弦的時候,便是老瞎子最知足的一刻,身上的疲勞和心裏的孤靜全忘卻的時候。人們聽得出他心裏的世界,“輕輕漫漫的,飄飄灑灑的,瘋癲狂放的;那裏頭有天上的日月,有地上的生靈。”

這是老瞎子一輩子的驕傲。這樣的驕傲足以讓他撇下一生中或鋭或鈍的痛,足以讓他放棄形形色色的想象希冀,足以讓他鎮定坦蕩地拋開與天底下那麼多好東西的關係,也足以讓他毫不質疑地訓上身邊的小瞎子一句:“就因為咱們是瞎子。可咱們不是叫花子,咱們有手藝。”

這樣的驕傲讓我們相信,他擁有“生”的意義和歡樂,擁有悲天憫人的情懷和氣度,擁有生命的厚重質地和底色。

當所有的苦難和質疑,在倏然聽見最後一根琴絃彈斷的一刻,一切都完成了。肅穆地打開琴槽,當知道用一千根琴絃做藥引,用一生虔誠忠於的信念,用一輩子的時光付出換做的藥方僅僅是一張白紙時,老瞎子驟然覺得身體裏的一切都熄滅了。

現在發現那目的原來是空的。

他突然想起師父的'話:記住,人的命就像這琴絃,拉緊了才能彈好,彈好了就夠了。

目的本來沒有。不錯,他的一輩子都被那虛設的目的拉緊,於是生活中叮叮噹噹才有了生氣。重要的是從那繃緊的過程中得到歡樂。

老瞎子告訴小瞎子,“記住,得彈斷一千二百根,我沒彈夠,我記成了一千。”他只是想,目的雖是虛設,可非要有不行,不然琴絃怎麼拉緊,拉不緊就彈不響。永遠扯緊歡跳的琴絃,不必去看那無字的白紙……

故事又回到開始:

莽莽蒼蒼的羣山之中走着兩個瞎子……像是隨着一條不安靜的河水在漂流。無所謂從哪兒來、到哪兒去,也無所謂誰是誰……

我想,生命的本質就是不會留下痕跡,生活就是要在不着痕跡和失去意義中不斷建構。

從此,“生是過客,跋涉虛無之境”,逐漸清晰。

相信,它始終在終點等待你,只為見證你的自足。

《命若琴絃》讀後感10

一曲一亡魂,一弦一情深。

一人一世界,一念一乾坤。

莽莽羣山走來兩個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後,説書為生,為一千根斷絃換得的藥方。小瞎子歷了情劫,老瞎子渡了心劫,絃斷了,人走了,一切都回到了原點。莽莽羣山走來兩個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後,説書為生,只為一千兩百根斷絃換來的藥方…………

活脱脱的一場悲劇啊。小瞎子動了情,蘭秀兒卻走了;老瞎子大半輩子的苦苦追尋,藥方卻是一張白紙。悲劇而又現實,人生十九不如意,事與願違才是常態。若既已知無可挽回,就不要自怨自艾,當一切塵埃落定,當一切歸於平靜,我們才會真正懂得放棄其實也是另一種美麗的收穫,往昔皆須盡,接納現在便已足矣。

“他本來能彈夠一千根,可他記成了八百。”“是一千二。我沒彈夠,我記成了一千。”一代又一代善意的謊言,支撐了一代又一代説書人的生命,帶着信念扯緊心裏的那根線,才能奏成叮叮噹噹的生命樂章。代代説書人把命附在琴絃上,翻山,走路,説書……興奮而又憧憬,最終也只會在死去的一剎感歎沒有得到藥方的遺憾。虛無的藥方只是一張白紙,但他卻能給説書人帶來斑斕的一生。這就是目的和信念的力量。我們心中都該有一條心絃,自追求而起,以目的為止,悸動着我們的一切努力和追尋。人生宛若皚皚雪山,我們是攢動的小黑點,唯有目標能在這漫天風雪中開出一條生路;人生宛若碧海波瀾,我們是無帆的船,唯有目標能帶我們迎風啟航;人生……

他們回到了原點,卻再次踏上征程,他們彈斷了琴絃,卻再次繃緊了心絃。終是瞎子斷了弦,既是恩賜也是劫。終是心中有了弦,煙海無涯也向前。

《命若琴絃》讀後感11

暑假看了看史鐵生的書,感覺很好,和大家分享一下。拙筆之見,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些思考。

“文學就是宗教精神的文字體現”史鐵生如是説。他賜予了文字宗教的神聖。“職業是生病,業餘是寫作”是史鐵生對自己的評價,年輕小夥正是生龍活虎的二十出頭卻雙腿癱瘓,他經歷了多少生與死的掙扎,受過多少命運不公的折磨,扛過多少從惡夢中入睡從美夢中驚醒的夜晚?他的文學讓人感覺不到身為殘疾人的頹廢和萎靡,相反,他對宿命和理想的思考對生死的深思,以及帶有北京口語貼切的語言幫我撥開眼前的烏雲,對人生有了新的認識。

《命若琴絃》講述的是一老一小兩個瞎子帶着三絃琴,説書為生。小瞎子年輕好奇,對大山外的世界、對愛情都充滿了憧憬。但他是個瞎子,註定和正常的男子不一樣。不讓他養狗,怕受村子裏的狗欺負,也怕欺負了別人家的狗,誤了生意。

當小瞎子聽出的心緒好時,就問:“什麼事綠色的長乙(椅)?”“那曲折的油狼(遊廊)呢?”“你就愛瞎聽那些玩意兒,聽那些玩意兒有什麼用?天底下好東西多啦,跟咱們有什麼關係?”(注:小瞎子有個收音機,那些東西都是從收音機裏聽到的)老瞎子往小瞎子頭上澆涼水。老瞎子天天想的就是彈三絃琴,因為他的小瞎子的師爺曾經告訴他:我們的命就在這幾根琴絃上,我給你留有一張藥方,你得彈斷一千根琴絃才能去抓那副藥,吃了藥你就能看見東西了。

老瞎子當然相信的話,能看到東西是多誘人的一個目標,於是老瞎子盼了五十年了,五十年中翻了多少架山,走了多少里路啊。捱了多少回曬,捱了多少回凍,心裏受了多少委屈。這一切的過程就是為了達到心中的那個目標,看一看這個世界!

一老一小到野羊坳説書,小瞎子巴不得早來這裏,因為這裏有個小妮子名叫蘭秀兒,兩人正值情竇初開,在一起聽電匣子,談天説地,都想成為的彼此。但是老瞎子告訴小瞎子:“聽我一句話,保準對你沒壞處。離那妮子遠點兒。”“蘭秀兒不壞”“我知道她不壞,可你離她遠點兒好。早年你師爺這麼跟我説,我也不信……”老瞎子不是預言家,只是他經歷過,最後的分離和心痛讓他生出保護小瞎子的心。終於老瞎子彈斷了一千根弦,帶上藥方啟程拿藥了。

可是那張載有老瞎子一生夢想的藥方竟是一張白紙,沒有一個黑字,老瞎子蹣蹣跚跚來到野羊坳得知小瞎子走了,走的那天就是蘭秀兒嫁到山外頭去的那天。

難道這就是命運的輪迴?當小瞎子問老瞎子為啥沒拿到藥,老瞎子説:“記住,得彈斷一千二百根,我沒彈夠,記成了一千。”説到這,估計老瞎子明白師爺對他的話:“記住,得彈一千根,我沒彈夠,記成了八百。”

目的雖是虛設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絃怎麼拉緊,拉不緊就彈不響。

故事就是這樣的,瞎子的命記在琴絃上,奔波一輩子,雖沒得到夢想中的藥方,雖辛辛苦苦説了一輩子書只是驗證了一個謊言,但倘若沒有這個謊言,瞎子能把三魂七魄、東刀西槍、關羽張飛那些動人心絃的故事講給老百姓聽嗎?能充實的度過每個物質缺乏的白天黑夜嗎?能身體強健勁頭十足的四處奔走嗎?恐怕失去了拉緊的琴絃,他的生命將不堪一擊。也許每天只是抱怨哀歎自己是個瞎子,還有老天的不公,人生的沒有意義。

雖是個謊言,但瞎子過出了不是謊言的人生。夢想對於自己來説,成真了就是夢想,否則就是個謊言,是個神話。但從瞎子身上,我明白了人們在夢想的征途上得相信夢想絕不會是謊言,只要拉緊琴絃,不停的彈奏下去,最後即使夢想未成真,他的過程也是值得掌聲的讚美,呼聲的襯托的。

人生在世,黃髮垂髫,都得經歷坎坎坷坷的歲月,都得完成心中的生命意義,都得拉緊命運的琴絃。眼前或許是彈斷一千根琴絃,或許是閲覽一千本名著,或許是建造一千座大樓,或許是醫治一千位病人……就在彈斷琴絃、翻閲紙張、添磚弄瓦、聽診問切當中,日子過去了,歲月捎帶着喜怒哀樂,酸甜苦辣,給予我們千姿百態的人生閲歷......

我們不必把命綁在琴絃上,但我們得把命記在目標的弦上。

工程班每個人都彈響一曲生命的讚歌,將會交融成最雄壯最秀麗的交響曲!

《命若琴絃》讀後感12

一口氣讀完《命若琴絃》似乎周身的每一個毛孔都透着説不出的哀歎,卻久久沉澱不出一個完整的思緒。餘華説:“活着就是為了活着”。活着不需要任何目的,不需要任何理由,“無所謂從哪兒來,也無所謂到哪兒去。”然而生活不會是一路陽光燦爛,當地獄般的黑暗猝不及防來襲時,活着的理由就是那根救命的稻草。經歷了愛的渴望與宿命的絕境的老瞎子正是抓住了師傅的那句“彈斷一千根琴絃,你就能夠看得見了,藥方封在琴槽裏。”作為救命的稻草,重新燃起了生的期望,用生命彈着三絃琴,彈着活着的理由。只是命運總是那般的捉弄人,殘缺的生命,註定是杯具的,而杯具的資料又是何其相似。當這個杯具以喜劇的開始在小瞎子身上重演時,老瞎子的勸告,在小瞎子是師傅不懂箇中滋味的淡然一笑。

張愛玲説,“路需要自我走過,才知對與錯,哪怕是繞了一個可笑的大彎子,仍會回到父母勸告的起點,作為孩子仍舊願意去走那個讓自我吃盡苦頭的彎路。”小瞎子何嘗不是如此?當初的老瞎子又何嘗不是如此?

當老瞎子最後彈斷了一千根琴絃,最後能夠抓到這麼多年活着的理由的光芒時,才發現自我生命奔赴的理由竟然是一張白紙,竟然是虛無的,瞬間生命黯淡了所有的光芒。但是這個虛無的理由這個彌天大謊卻需要他繼續傳遞,繼續傳遞着謊言,甚至要加大能夠解開它為謊言的籌碼。這個善意的謊言,只是為了在虛無的生命裏找到其存在的理由。無奈的生命的韌度需要這個謊言的支撐。“莽莽蒼蒼的羣山之中走着兩個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後,兩頂發了黑的草帽起伏躦動,匆匆忙忙,象是隨着一條不安靜的河水在漂流。無所謂從哪兒來、到哪兒去,也無所謂誰是誰。”殘缺的生命在這個謊言中繼續輪迴。

《命若琴絃》讀後感13

一個很偶然的機會,我讀了史鐵生的《命若琴絃》。故事講的是:莽莽蒼蒼的羣山之中一老一少兩個瞎子,每人帶一把三絃琴,穿山越嶺,懷揣着美好的願望,説書為生。老瞎子希望自己有生之年能夠彈斷1000根琴絃,然後取出師傅留下的藥方去治癒自己的眼睛,好親眼看看明亮的世界。小瞎子期盼着愛情降臨到自己的身上,和心愛的姑娘幸福的在一起。

當老瞎子真正彈斷1000根琴絃,拿着師傅留下的藥方取藥的時候,才知道那所謂的藥方原來只是一張白紙,瞬間,老瞎子的心絃斷了。吸引着他活下去、走下去、唱下去的東西驟然間消失乾淨。就像一根不能拉緊的琴絃,再難彈出賞心悦耳的曲子。此時的小瞎子也正因心愛的姑娘遠嫁他鄉而痛不欲生。失去愛情的小瞎子渴望獲得光明,為了鼓起小瞎子生活的勇氣,老瞎子用師傅的方式將藥方封進琴槽,並告知只要他彈斷1200根琴絃,就可取出藥方治病。人的命就像這琴絃,拉緊了才能彈好,彈好了就夠了,這句年幼時師傅臨終説的一句話,老瞎子在這一瞬間才深深的領悟,目標只是虛設,但卻是祖孫三代活下去的唯一動力。

800-1000-1200根斷絃支撐着一代又一代瞎子藝人的希望,支撐着他們的夢想,正因為有了這個夢想,所以他們一路走來,便會懷戀起過去的日子,才知道以往那些奔奔忙忙興致勃勃的翻山、趕路、彈琴,乃至心焦、憂慮都是多麼的歡樂!那時有個東西把心絃扯緊,雖然那東西原是虛設。

現實生活中,我們何嘗不是這樣,我們努力奮鬥着、拼搏着,也是為了我們心中設立的目標。一根琴絃需要兩個點才能拉緊。心絃也要兩個點——一頭是追求,一頭是目的。讓我們永遠扯緊歡跳的琴絃,不必去看那張無字的白紙……

《命若琴絃》讀後感14

憶起作家史鐵生的散文集《命若琴絃》,內心久久無法平靜。在這部書裏,作者用他殘疾的身體説出了最為豐滿而健全的思想;用他所體驗到的生命的艱難困苦,表達出了存在的明朗與快樂。依稀記得那睿智的言辭似陽光般照亮我們日益幽暗的心。

有人這樣評價史鐵生和他的作品,“閲讀他的作品,是在進行一項神聖的精神洗禮,而閲讀他本人,那是在接受一個人間奇蹟。”曾經數度讀他的文章,他的文章字裏行間酣暢淋漓的融入着自己的生命。讀他的文章就像是進行一次精神的沐浴,而閲讀他的人生,就像過山車,體味着從生命的低谷爬到生命的高峯。

對於身體殘疾的史鐵生而言,開始並不是那麼執着堅定,他一次次的想過自殺,輕薄生命,而最終變得堅定、永不低頭,是因為他找到了活着的充分理由,那就是寫作。正是這個理由和目標支撐着他走下去,而且走得很遠。人生必須有目標,目標帶給我們力量與勇氣。

老瞎子的師傅在臨終前告訴他有一張復明藥方,但非要彈斷一千根琴絃,否則就不靈,這張藥方支撐老瞎子走過了七十多個春夏秋冬,老瞎子唯一的精神目標就是將一千根琴絃彈斷,以圖看世界一眼。後來,老瞎子發現復明古方不過白紙一張,他絕望了,他不想再動彈,坐在台階上幾天幾夜不吃不睡,他開始懷念過去的日子,懷念過去翻山越嶺彈琴的歲月,即使心焦,可是那麼的歡樂,因為他懷有理想,懷有目標。此時,他才明白師父的良苦用心,但他的夢想已破滅,不可能回到從前,不可能再有以前的生活熱情,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怎樣讓小瞎子堅強地活下去。於是千方百計找到小瞎子,對他説“是我記錯了,是一千二百根,師傅記錯了,記住,是一千二百根。”老瞎子明白,這一千二百根琴絃意味着什麼,這意味着小瞎子的生命。讓他永遠扯緊歡跳的琴絃,不必去看那張無字的白紙,他們的生命就寄託在脆弱的琴絃上。

史鐵生或許早已讀懂了生命,它將對生命的堅強理想與信念寫在琴絃裏,他看透了生命的輪迴,於是才有地壇的大聲吼叫,他也早已領悟生命的意義,所以才有那命運的謊言。

文中作者為老瞎子和小瞎子設計了一個人生目標,可卻又不讓他們去實現,因為實現等於破滅,破滅之時方悟其奧妙。記得《周易》之中有一卦為“既未濟”,意為永遠沒有盡頭。人永遠功利地希望在現實中得到實在的好處。老瞎子深知這一點,所以代代流傳了這個美麗的謊言。其實不僅是他們,人生不都是這樣的嗎?事實上你唯一擁有的就是過程。如果希望達到了,那麼,那時的希望已經不成為希望,人又有新的希望了。因此人生永遠不可能實現真正的滿足。希望正如那遙遠的不可抵達的地平線一般,這也就有了命運給予我們的虛設的目標。無論是一千根還是一千二百根,這個命運的謊言讓老瞎子和小瞎子的彈唱生涯得以繼續,“揹負謊言—追逐謊言—揭穿謊言”這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正是這樣一個謊言,一個往復的過程,才能使他們一代代帶着殘缺不完美和心靈的創痛自己在黑暗的現實中支撐着穿行下去,能夠去和命運抗爭,去領悟生命的真實意義。

目的是虛設的,但虛設的目的卻能引導着實在的過程,人們相信有一天可能會實現,所以才有了活着的動力。可是當老瞎子發現藥方實際上是一張白紙時,“他的心絃斷了”,準確地説,是有一端空無所繫了。一根琴絃需要兩個點才能拉緊。心絃也要兩個點——一頭是追求,一頭是目的。這樣你才能在中間這緊繃的過程上彈響心絃。追逐生命的意義與接受命運的謊言雖有矛盾,卻內在哲理。活下去的理由與生存的目標不僅僅為我們活下去存在,更是為了讓我們的生命更有意義,人生的道路上,有太多“彈斷琴絃”這樣的目標,它們的存在讓我們有勇氣與力量活下去,而我們在追逐時,生命變得更加富有意義。

坦然的接受命運的謊言,經歷對虛無目標的追逐,真正從對命運的抗爭中體驗人生的價值,人生的意義,去探尋人的意志,人的精神,這才是對自我價值和生命價值的最好體現。生存的困境是個體生命歷程中的必然過程,如何去擺脱困境和命運相抗爭才是突破困境的關鍵。前途是光明的,它只存在於理想狀態之中;道路是曲折的,生命的意義就在於把生命力耗費在曲折的道路上。這就是生命的價值和意義之所在。在克服困難不斷努力追求的過程中,價值已體現,生命已證明。

《命若琴絃》讀後感15

史鐵生是經常能給我們以驚異的那種作家。也許因為他特殊的身體狀況給了他人所不及的感悟力。

史鐵生的出語驚人並不表現為壯懷激烈與慷慨陳詞,他總是很平靜甚至很低調地寫一些平實的文字,然後讓你大吃一驚。這有點像有人用近乎耳語的聲音,宣佈與大夥性命相關的消息,並不因為其音量小而被忽視。比如,他在《我與地壇》裏對我們説:“死是一件無須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無論怎樣耽擱也不會錯過了的事,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

史鐵生的苦難是顯而易見的,不僅因為他有一具殘疾的身體,更因為他有一副健全過人的大腦。這麼多年了,他在輪椅上年復一年地沉思默想,度過絕望而狂躁的青年時光,也成熟了他中年的深厚思想。思想本來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一切思想必定是憂鬱的,何況如史鐵生這樣,從第一天得知自己將永遠不能再站立起來的時候起,就一刻也不能停頓地冥思苦想着的人。

這時候,我們忘了,在人的生命活動中,惟沉思的時刻,才是敏鋭、富有,也是最強大的時刻。這大約是我們每個人都能體驗到的,只是由於肢體的完整,由於行動的靈便,由於俗務的糾纏,更由於慾望的循循善誘,沉思的機會於我們正變得越來越稀少。史鐵生不然,他有的是機會讓自己強大,儘管他被迫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價。惟其強大,才可能這樣平實地談論死亡,既不誇張對它的嚮往,也不迴避它的到來,就像一個操心家務的農夫,安排驚蟄開犁清明下種的農事,也預告秋季的收成一樣尋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