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什麼營造團隊精神-點點滴滴

來源:文萃谷 8.91K

  “三個和尚沒水吃”的故事的演變

靠什麼營造團隊精神-點點滴滴

我們從小就聽過“三個和尚沒水吃”的故事,但是最近給兒子讀故事的時候,發現故事的結果已經變了。故事的開始和發展都是一樣的: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來了第三個和尚後就沒有水吃了。但後面發生了變化:有一天,三個和尚正在念經,一個老鼠碰翻了蠟燭,點着了大殿,三個和尚前赴後繼,一起擔水救滅了大火,保住了大殿。三個和尚發現了團結的力量,於是齊心協力,做了一個轆轤從山下吊水吃。故事的結尾就變成了三個和尚吊水吃。

  現代教育者可謂用心良苦

我們經常聽到:一箇中國人是一條“龍”,一羣中國人就變成了一羣“豬”。這是我們傳統教育的失敗。小時候,家長總是教育我們好好讀書,做一個有本領的人;但是很少教育我們要學會與別人相處,與人合作。一個在“三個和尚沒水吃”故事薰陶下的孩子,長大後會潔身自好,可以練得武藝高強,但就是不會與人合作,更談不上建立團隊精神。看來合作精神,要從小抓起,從小培養。我不僅暗自敬佩今天的教育者用心良苦,也看到了國人未來的希望。

一個民族的團隊精神,要從孩子抓起,從幼兒時代對他進行潛移默化,使他認識到:三個和尚不但有水吃,而且能抵抗災難,完成一個人不能完成的工作。同樣,一個公司、一個部門樹立團隊精神,看來要從小事抓起,從平時的點點滴滴做起。管理者應該學學這些用心良苦的教育者。

論述團隊建設的教科書上,一定會要求讀者在這些方面做好工作:建立一個共同的願景,鼓勵員工的合作行為,配以科學的方法和合理的流程,等等。但是,我們經常發現這樣的案例:一個公司在創業初期,大家常常是同甘共苦,心往一處想,勁往一塊使;等到有規模,開始規範化管理後,就開始鬧分家,團隊精神蕩然無存。看來,團隊精神渙散,缺乏戰鬥力,不能怪沒有嚴格的制度,不能怪沒有激勵制度,也不能怪沒有合理的流程。問題往往出在管理者經驗不足,缺乏對員工、對團隊的瞭解,缺乏用心去感化員工,用

  心換心,甚至是好心辦了壞事。

  團隊精神從小事抓起

“新人”的一頓晚餐,是團隊建設的開始,也就是説一個新成員加入一個團隊的那一刻起,就要開始對他(她)進行團隊精神的薰陶。新成員來到後,讓其儘快加入整個集體,開展工作,是每個主管都會重視的工作,但是更重要的是讓其融入這個集體中去,融入這個集體的文化中去。“新人”上班的第一天,主管應該向他介紹部門情況、工作內容,但是不能忘了介紹他的同事,並把他介紹給大家。下班後,團隊的成員一起搞一個小小的聚餐,可能是一頓大排檔,花錢不多,但一定能收到奇效。這樣可以讓“新人”與“老人”很快地熟悉起來,進而融洽起來,為未來的`團隊工作打一個好的基礎。

關心自己的部下,為自己的部下解決一些實際的困難,是一個企業人性化管理表現,也是樹立團隊精神的基礎,關心員工的疾苦才能換得員工的真心。有一家公司,部分員工來自外地,他們經常為了租房子和吃飯等問題發愁,特別是逢節假日更是百無聊賴。在發現這種情況後,公司的經理決定,公司和員工各承擔一部分費用租了一套房子,將員工集中起來住宿,又請了一個阿姨為員工做飯,從而解決了員工的後顧之憂。員工同住同吃,實行自我管理,融洽了相互之間的關係,也感受到公司的關懷。聰明的領導還會將自己的一點私事委託給下屬,從而營造一種以誠相待的環境。(但是這種事情不能經常發生,否則會變成假公濟私,引起員工的反感。)上下一心,左右齊心,團隊精神就可以發揚光大。

  信任

在一個團隊中,不同的成員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要讓團隊的力量擰成一股繩,形成合力,信任是基礎。而這種上下級之間的信任關係是靠主管培養出來的,或者説主管應該承擔更多的責任,付出更多的努力。先信任你的員工,然後才能獲得員工的信任,從而形成良性的互動。

前不久,一位經理告訴我,瞭解到公司的一位業務員在外面“炒單”後,檢查了業務流程,發現在整個流程中,缺乏檢查和控制,計劃招一名內勤人員

專職打電話給用户,檢查、監督業務人員。是的,這種“炒單”行為,確實是很嚴重的違紀行為,甚至是違法行為,但是據此招一名內勤監督業務員,是要斟酌的。主管做這種計劃的前提假設是,所有的業務人員都可能有這種“炒單”行為,是對全體員工的不信任,據此做出的決定自然會引起全體業務人員的反感。在一個公司中,業務人員往往會離開公司獨立地面對客户,在這種情況下,業務人員完全脱離了主管的視野,實際上要求主管必須賦予足夠的信任。面對這種情況,主管們經常犯的錯誤是設法控制員工的行為,一種做法是要求員工不斷地彙報、請示,不斷地發出指令,搞得員工無所適從;另一種做法是找一個人不停檢查員工的行蹤。但這些做法往往起到事與願違的效果。正確的做法是,發揮部門經理的作用,通過多點與用户接觸,形成相互制約機制,即可以有效地抑制業務人員的不規範行為,又可以營造良好的信任環境,激發員工工作熱情。

  勇於承擔責任

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一個銷售團隊出現業績下滑後,主管往往會找市場的原因,或者找下屬的原因,將問題歸因於外,將責任推得乾乾淨淨。但是,聰明的主管,即使在員工犯錯誤時候,也會責備自己,就像“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後,上書自貶三級”。主管承擔責任,特別是承擔因下屬錯誤而產生的不良後果,是獲得員工信任的重要手段,這一點甚至比信任員工更為重要。因為任何一個員工都會希望跟上這樣一個“老闆”:可以幫自己指明方向,可以幫自己遮掩風雨,可以幫自己解決困難……

主管勇於承擔責任,可以讓員工有精神寄託。員工知道無論前面有多少困難和挫折,即使失敗了,也會有一個堅強的後盾在支撐。面對千變萬化的市場,失敗是每一個業務人員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歷的過程,在這時候,有一個勇於承擔責任的主管做後盾,業務人員就有了歸屬感和對團隊目標的認同感,激發出鬥志,進而激發出團隊效應。

主管勇於承擔責任,可以減少員工的壓力,從而減少員工犯錯誤的機會,因為人在高壓下難免會出錯。主管敢於承擔責任實際上就向員工表明了,你可以放手大膽地工作,不必為後果而憂心不安。壓力減少了,錯誤就會減少,需要補救的工作自然就會減少,團隊的效率也會因此提高。另外,壓力的減少還會愉悦員工的身心,員工身心的愉悦也會激發工作的主動性,這種主動性形成的合力就成為實現團隊目標的內部驅動力。

  困難時,衝在前頭

“給我上”和“跟我上”,這一字之差是兩個截然不同的領導方式,也會有截然不同的管理效果。一個主管採用什麼樣的領導風格,在形成團隊精神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遇事衝在前面的主管,特別是在困難的面前帶領員工衝鋒陷陣的主管,會成為員工的主心骨,他通過言傳身教,培養員工的忘我精神;通過示範效應,激發員工的敬業精神。在這樣一個核心帶領下的團隊,一定能無堅不摧。

走動式管理,是近年來備受人們推崇的領導方式,它要求主管深入現場,帶領員工。一個主管“坐”在辦公室裏管理,還是在現場“做”管理,是有本質的不同的:坐在辦公室的主管,是不可能完全、及時地瞭解現場的問題,他即使能夠克服官僚主義等問題,也不能指望他及時發現困難,衝鋒在前。相反,主管親臨現場,能夠掌握第一手資料,及時處理問題,也只有這樣,他才能發現困難,帶領員工衝鋒陷陣,激發員工的鬥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