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運營的七個案例

來源:文萃谷 4.77K

  【案例一】

資本運營的七個案例

前些年,有一個所謂發明家發明了一種據説可以代替現行冰箱或空調中的製冷劑的環保產品。

為 了推廣該產品,他在全國各地註冊了許多家公司,並創造了一種新的推銷模式,該模式的核心就是以免費更換更環保的製冷劑的名義,向賓館、飯店、機關單位、廣 大的家庭住户直接推銷該產品。由於產品具有壟斷性,國內市場又是如此龐大。經過一番精心準備和概念化包裝,他終於使自己的公司在香港創業板成功上市。

上市後,由於故事畢竟是故事,公司業績並不理想,於是改變主意,打着整合製冷行業的大旗,利用上市所融資金以及其他槓竿資金,大肆收購國內的空調、冰箱企業,經過合併報表,使上市公司的業績,由虛變實。幾年下來,發明家已不再是單純的發明家,而更多的是行業內的財富人士。

評論:發明家如果只是將發明專利賣掉,撐死了也就是個百萬富翁。

但此案例中的發明家,把發明專利與特殊的營銷方式結合起來,編成一個故事,並用這個故事在股市中圈錢,卻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更值得一提的是,當故事無法再講下去的時候,一個新的故事又開始,而且做得很成功,的確不是常人所能為的。

  【案例二】

有一IT人士,其實也談不上他懂多少IT知識,但是他有博士頭銜,有在國外學習、生活k的經驗和圈子。這就是他的資源,於是,他充分利用這一資源來實現自己的創富夢想。

做法是:他先提出了在中國建立一個搜索引擎網站設想(那時,中國網站很少,不像現在,網站多如牛毛),並告訴他的老師,老師借給他10萬美金。

經過一段時間的折騰,探索出一個有可能賺錢的模式,於是找到國外的風險投資進行遊説,併成功獲得了新的投資。

幾年後又成功在那斯達克上市,趕上股市正瘋狂炒做互聯網概念,該股票價格和其他類似股票價格一樣,一路彪升,於是乎,該IT人士,立馬成為了IT精英,一舉進入中國富豪榜。其他IT精英創富的路數,也基本差不多。

評論:其實現在看來,建一個網站很容易,找10萬美金也很容易,那麼,為什麼他能成功,而別人沒有成功,關鍵在於:一、他充分利用了自己所擁有的資源,並且將它發揮到了極致。

試想,如果他沒有在國外生活過,沒有博士頭銜,他就很難有超前的眼光,來發現他的機遇,很難去説服國外的風險投資商,除非你實打實地拿出現金流,拿出利潤來。二、他抓住了一個可以讓人發揮想象力的項目,既是説,這個項目有無限擴張的潛力。

  【案例三】

十幾年前,有一個17歲的小夥子來到北京,經過幾年打拼,經營起了一家經營家電的商店,後來又變成若干家連鎖店,同時也做過一點房地產。儘管他乾的很成功,但也默默無名。最近由於進行了資本運作,突然身價百億,成了中國首富。到底是怎麼回事?其實,很簡單。

做法是:他首先把房地產作價與一家香港上市的公司(香港把低於1港元錢一股的股票叫仙股)進行資產股權置換,從而很容易就取得上市公司的控股權。

然後迅速擴張他的連鎖店,由幾家變成幾十家,無形資產迅速膨脹。經過評估,再次作價進行資產股權置換,上市公司隨即變成市值超過百億的幾十家家電連鎖店的控股公司。

小夥子也從擁有看不見的、迅速膨脹的、一時無法變現的、説不清楚的無形資產,一夜之間變成了擁有價值上百億的可以隨時變現的上市公司股票。

評論:經營家電零售業,據説利潤很低。很多商店經營困難。而為什麼,這個小夥子能成功。

關鍵是,一、他看到了連鎖店的好處,即一家成功的模式可以迅速複製,而實際投入的資本不需要增加太多,但無形資產卻能以幾何級數增長;二、他通過學習,成功地掌握了資本運作的技巧,無須花費太多的資金就實現了市值上百億上市公司的控制。

  【案例四】

網上傳説,有一高官之子,在國外讀完書,當然讀金融MBA,之後在一家投資銀行工作,可能也攢了一些錢,即使沒有錢,估計也有人會借給他。

做法是:於是他大肆收購了一家在內地經營燃氣,但不太景氣的香港上市公司股票。

前期工作完成之後,他通過正常渠道,從中牽線搭橋並運作,使國內某大型國有控股石油公司出巨資參股該燃氣公司。該高官之子當然就成為該燃氣公司之董事長。

消息一傳出,燃氣公司股票價格扶搖直上,兩個月之內,股價翻了一番。股票則由原來的垃圾股,變成了熱門股。隨之可以想象的是,高官之子,也變成了財富之子。

評論:此案例是典型的利用人際關係資源,經過合法的資本運作手段創富的例子。

儘管常人會對此提出這樣那樣的疑問,並表示自己的不滿,但我相信,如此高明的高官之子,絕對不會因此而犯法。因為這一切都是那麼地順理成章,無可挑剔。案例中,所有交易各方當事人所獲得的好處,都是不言而喻。

  【案例五】

俗話説: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有一紅色資本家的公子,當別人捱餓時,他還能開着一輛紅色的跑車。儘管如此,他們家族的家產絕大多數已充公是不言的.事實,否則,他的老爸也不可能在解放後成有赫赫有名的權貴。正是這種權貴,造就了他今日的財富。

過程是:他先到美國讀書,並創立了一家技術公司,變賣後,獲得了幾百萬美圓。於是他來到香港,在老爸管理下的大公司打工(注意,該公司並不為他老爸所有)。

老爸為了國家的利益回大陸擔任更重要的領導職位之後,公司董事長的位置當然就是他的了。有了權、有了老爸的福廕,也有一些錢,對公司進行MBO式的改革也就水到渠成。公司變成自己的後,更強烈的擴張慾望就是必然的了。於是一系列的資本遊戲就此展開。

先是低價收購一家上市的垃圾公司,並引入李氏等大亨為戰略合作伙伴,公司股價隨即上揚,於是增發股份籌集資金,收購國泰航空,出演了一出蛇吞象的好戲。

之後,利用其在大陸不言自明的優勢,連續作戰,進行多個重大項目投資或兼併收購,屢獲戰果,其上市公司的市值也由當年的億上升到現在的億。

公子個人身價,也已躋身中國大陸首富,幾百萬的人造紅色跑車也早已換成幾千萬的純天然駿馬。每年英國度假時所表現出來的貴族氣息,是其他中國大陸爆發富們所無法比擬的。

評論:其實資本運作的關鍵,不在於技術層面,而在於必要的關係網絡和運作能力。

試想:1、如果他不是他老爸的兒子,他能當上公司的董事長嗎?2、如果沒有家族的權貴,李氏等大亨能和他合作嗎?3、如果不看在他老爸的面子上,他能那麼容易在大陸拿到好的大項目嗎?4、如果沒有這些好的項目,公司的業績能好嗎?股票價值能升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