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北京大學聯考語文第一輪複習試題及答案

來源:文萃谷 3.07W

2017年大學聯考第一輪複習正在進行中,為幫助考生們更有準備地參加考試,以下是本站小編搜索整理的關於2017北京大學聯考語文第一輪複習試題及答案,供參考練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2017北京大學聯考語文第一輪複習試題及答案

  一、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目。

  黃 裳

①已經二十多年沒有上北京了,真有説不出的相思。

②到北京的那天,天真夠熱的,覺得這裏的太陽確是不同凡響。不過卻熱得乾脆、痛快,絕不拖泥帶水,這是比江南高明的地方。在前門外住下後,已是該吃晚飯的時候,就慢慢溜出來,在前門大街上閒走。“都一處”“一條龍”“月盛齋”這些店招看了就使人感到親切,即使裏邊賣的食物與過去不大一樣了,也不要緊。“都一處”賣的是蟹肉包子,這應該是南京或上海的特色,現在是“南風北漸”了。但小米稀飯卻是地道的北京風味,好得很。可惜我想再來一碗的時候,卻賣光了。

③來到前門箭樓前,已是黃昏時分。白天幾次經過,我已經貪婪地看過好幾眼,現在就想細細地、前前後後好好地看看她。箭樓新粉刷過,雖然有金碧輝煌的彩繪,但整體依舊是莊嚴肅穆的。因為她的主體是用一色深灰色城磚砌成的,落落大方。樓身比我保留的任何舊印象都乾淨得多。我曾經看見過在她身上畫着日本仁丹的商標,美麗牌香煙的“美女”和其他亂七八糟各式各樣的佈告招貼,就像渾身貼滿了膏藥。那可真讓人不舒服,簡直就像中華民族百年來苦難的象徵。她像一位英雄的母親,承受着重重苦難、欺凌,驕傲地挺首屹立,默默地護衞着、看守着從她身邊川流不息地走過的兒女。今天,她是應該開顏一笑了。

④一種過去我沒有見過的景緻在眼前出現了,千百隻燕子不住地圍繞着箭樓飛,飛來飛去,飛進飛出,就像夏天雷雨前荷塘上穿梭飛舞的蜻蜓,蜂衙前哄聚的蜂羣。

⑤過去從來沒有看見過這樣的景色,我在箭樓側邊佇立了很久。

⑥忽然想起宋徽宗畫過的《瑞鶴圖》。那構思是有些相近的,不過比起眼前的這一派喧騰景象,可寂靜得多了。

⑦也許應該像故宮那樣,在畫檐朱棟之間結起鐵絲網來吧,我不知道。古代詩人喜歡用燕雀這樣的小動物,點綴宮廷殿閣間,製造一種悽寂的氣氛。我想,這是由他們所處的時代和詩人的感情決定的。其實同樣的事物,用來抒寫無論哪一種心情都是可以的。

⑧我兜了個大圈子去看箭樓的側影。發現她本身就像一隻將要凌空飛去的燕子,有一對鮮明、凸現的側翼。古建築師手下精美的造型不能不使人驚歎。她是那麼端凝,卻又那麼輕盈;那麼沉着,卻又那麼飛動;那麼拙重,卻又那麼飄舉;那麼威武,卻又那麼秀麗。在箭樓後面挺立着正陽門,這才是主帥,箭樓不過是它的先行。論氣魄、格局,主帥確實有主帥的分量。漆工加在它身上的金彩無疑是繁複得多。在晚霞映照下,發出了炫目的光;就是在暗夜裏,也會呈現閃閃的熒光。正陽門是端端正正的,氣勢沉雄的,可是奇怪的是,它給人的印象依舊是玲瓏的,沒有半點兒拙重的感覺。

⑨很久以來,人們為某些民族形式的新建築取了一個不大好聽的稱號——大屋頂。這稱號也真不大動聽,但也不能不承認它有一定的正確性。那些用大量水泥堆積起來的大帽子,遠遠望去就會使人產生喘不過氣來的壓迫感,更不必説在建築學上負載承重、空間利用各方面的考慮了。正陽門和箭樓,應該説是典型的“大屋頂”,可是誰會產生那樣的觀感呢?箭樓上那一排排射口,是從實戰的考慮出發設計的,但卻安排得那麼美……我想,在繼承、學習民族優秀傳統的工作中,我們做得實在很差,同時在學習與運用時,思想也多少是有些僵化的。

⑩走到天安門前,天色已經完全黑下來了。長安街上和廣場四周亮起了千萬盞華燈。我走過金水橋邊的華表,撫摸着瑩潔的白石獅子。獅子身上還散發着曬了一天太陽的餘熱,好像它們並不是石雕。

在觀禮台邊的欄杆上找到了個空當,坐了下來。這裏坐滿了乘涼的老人。

年輕人多半在廣場裏活動,那裏似乎有更大的吸引力。沒有坐多久,我就跳下了欄杆,穿過長安街,走進了廣場。這裏的光線是較暗的,這裏那裏,都能看到斜支着一架架自行車,年輕的一對就倚着車身輕輕地談話,也許並不在談話。也有三人一組的,添上了一個剛能爬動的孩子,在鋪起的毯子上不住地爬着笑着,年輕的父母不住地交換着談話,他們的聲音高得多了,他們一大半的話都是對孩子説的。

此外,在廣場上還看到不少玩“飛碟”的年輕人。這是紅紅綠綠用塑料做成的像鐵餅似的盤子,兩個人對擲,可以擲出種種花樣來。走着走着,一隻“飛碟”向我飛來,正想躲過,它卻從耳邊飄過去了。

(本文取材於王宗仁主編《中國當代散文經典》,寫於1980年,有改動)

1.下列對文章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  )(  )

A.作者因為二十多年沒有到北京,加之北京的太陽熱得十分乾脆、痛快又不同凡響,故此特別地想念北京。

B.作者在前門大街見到了北京老字號店鋪感到十分親切,但又為其中食物變化不能保持傳統風味而失望。

C.前門箭樓的主體由一色深灰城磚砌成,莊嚴肅穆,落落大方,比“我”記憶中的任何一個時候都乾淨整潔。

D.文章巧妙地運用了對比手法,通過今昔對比,突出地表現了古老的北京在嶄新的時代所綻放出的活力。

E.第段寫廣場上年輕人和小孩子的形象,既折射出濃郁的生活氣息,又寄寓了作者對未來的殷切希望。

2.本文以“前門箭樓的燕子”為題有何作用?請結合全文分條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記述見聞中常常插入感慨性議論,請你舉一例,説説這樣寫的好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第⑨段中説:“在繼承、學習民族優秀傳統的工作中,我們做得實在很差,同時在學習與運用時,思想也多少是有些僵化的。”你是否同意這一觀點?請聯繫現實生活,談談你的理由。(不少於20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閲讀下面的作品,完成問題。

  徽州道上

①傍晚必須趕到屯溪。主人剛沏的新茶喝了二道,還那麼青綠,就不得不停杯起程了。皖南晴雨不定,早上還是大晴天,這會兒變臉,下起雨來。離開家鄉近三十年了,北方的乾燥卻不曾使我忘掉家鄉雨絲的記憶。中學時,每當春秋遠足郊遊,最怕的就是陰雨天,晚上睡覺也不踏實,擔心屋檐的滴答聲。那時我尚未嘗過失眠的滋味,一覺睡到天亮,心裏有事,四五更時會自然醒來,揉着惺忪的眼睛到天井裏去仰望太空。多少次登太白樓、爬翠螺山的興致,都被這討厭的雨絲抹掉了。。教。網z。z。s。tep]

②早起聽廣播,説江面有六七級大風。多年不曾有過的怕雨的心情又潛上心頭。昨天與那沙同志約好,上午他從合肥到蕪湖,我跟他的車一道去屯溪,我們要參加的座談會明天開始。這麼大的風,輪渡能照常開嗎?二十年前有次我從裕溪口過江,趕上大風,輪渡停擺,只好佇立江邊,眼望長江浪濤中點點風帆顛簸遠去,恨不得一腳跨過江南,去親吻那令人依戀的青山綠水。現在可不同了。這點風算什麼?十時半那沙同志準時過江了。我們從蕪湖出發時,漫天的急雨突然住腳,天空明亮起來,將這座江城滌淨一新。

③我平日自稱是皖南人,不説黃山,連皖南山區還未去過。那沙同志是廣東人,在安徽工作多年,皖南山道跑熟了。沿途稍大一點的集鎮,多半能説出它們的名字,有時還能長長短短談些有關的風俗人情的趣話。

④中午到了宣城,李白的足跡到過這裏,光憑這點,就使這座古城遐邇聞名。友人請我們嘗新,泡了本地出產的敬亭碧雪。據説,這茶近年很為中外茶客稱道,頗有與皖南名茶太平猴魁、黃山毛峯爭勢的勁頭。我從小隨大人養成喝茶的習慣,現在每天至少要換兩杯。説實話,無非是驢飲,哪裏知道喝茶還有許多講究,什麼粗茶細喝,細茶粗喝,好茶的水衝出來是清的,次茶的水衝出來是渾的。我端起玻璃茶杯,茶水明淨,透過浮動的'新芽嫩葉,能清晰地看到坐在我對面的一位老人。他是我三十年前的語文教師,現在這裏的一所中學教書。

⑤這是我今天在途中最意外的收穫了。年歲漸漸增大,有時出其不意地在他鄉會遇上故人,交談幾句,情感也會被少年往事所牽動。今天也一樣。他是薰陶我愛好文學的啟蒙老師。1954年大水退潮之後,他被調到江北工作。遠行時,我們一羣十六七歲的夥伴,曾在兩岸葱綠的長堤上送別過他,五七年他因發表一篇文章遭受厄運多年,曾被放逐涇縣老家務農,據説自學行醫,成了附近一帶有名氣的郎中。前兩年才徹底平反,重返教育崗位。我細細端詳他,雖然蒼老了,卻依舊那麼幹瘦,有精神;當談起他的近況時,他習慣地做了一個為我異常熟悉的手勢,説:現在還好。“還好”,那就好了。至於其他原該探問的一切,我都不敢去觸動它。我尊敬地遞給他一支香煙,他隨手接過,我劃亮了火柴……

⑥在我的記憶裏,他是吸煙的,煙癮還不小呢!解放初期流行一種簡裝硬盒煙,一盒50支,沒有牌子,比較便宜。他的書桌上常常攤開了這樣的盒子煙。有次他為北京一家雜誌寫稿,大概是寫《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書評吧。見我進門,放下筆,習慣地伸手摸煙,才發覺煙抽完了。我連走帶跑替他上街買了幾盒回來。此情此景,還在眼前。現在,我見他吸煙的神態還是老樣,不自禁地微笑了。他見我點煙,也笑着説:“你頭髮雖白了幾根,樣子沒大變,在街上能認出。”我問起當年一些老師,他説多年沒聯繫了,聽説多半在皖南各縣。

⑦停留短促,我們又繼續趕路了。雨越下越大,夾有冰雹,汽車以一小時八九十公里的速度疾駛在彎彎曲曲的公路上。目的地快到了,遠近星散着黑瓦白牆的小樓房。我突然意識到,我們正行進在徽州古道上。

(取材於吳泰昌的同名散文)

5.下列各項對本文的分析,正確的兩項是(  )(  )

A.這篇散文重紀實、輕評説,讀來有一種親切、平和的感覺。

B.作者描寫李白的足跡曾到過宣城,使文章內容更加豐滿了。

C.第③段介紹那沙同志的內容在結構上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D.明淨的茶水引出了觸動作者情感的老人,這一筆頗為精妙。

E.這篇散文反映了作者對社會現實的思考與省察,令人稱道。

6.閲讀第⑤⑥段,簡要分析作者筆下的啟蒙老師是怎樣一個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通讀全文,回答下面的問題。

(1)文章第①段用了不少筆墨寫我中學時的“怕雨”,有何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結尾寫道“我突然意識到,我們正行進在徽州古道上”,這樣寫有何妙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A B [解析] A.“北京的太陽熱得十分乾脆、痛快而不同凡響”不是作者想念北京的原因。B.從原文“‘都一處’‘一條龍’‘月盛齋’這些店招看了就使人感到親切,即使裏邊賣的食物與過去不大一樣了,也不要緊”可知,作者並未表示“為其中食物變化不能保持傳統風味而失望”。

2.① “前門箭樓的燕子”含有雙關的意味:一是指圍繞箭樓飛翔的千百隻燕子,一是指箭樓的側影像一隻凌空飛去的燕子。②古今對比,通過古人喜歡用燕雀這樣的小動物點綴宮廷殿閣製造悽寂氣氛與作者眼前所見的一派喧騰來表達作者對新時代的讚頌之情。③借活靈活現的燕子來表達對古代建築師精美造型的讚美之情,藉此表達對某些民族形式、優秀傳統的繼承和發揚的呼籲之意

[解析] 看文章題目的作用一般從內容上的作用、結構手法等形式方面的作用、表現主題的作用等幾個方面入手:①從文題與文章內容的關係入手,關鍵詞:雙關,並能指明兩重意思。②從燕子這一意象在文中的運用入手,關鍵詞:對比,並能説明其內容。③從題目與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入手,關鍵詞:讚美,呼籲。

3.示例一:作者在前門大街上看到“都一處”“一條龍”“月盛齋”這些店招後,説“都一處”也賣蟹肉包子時;對此,作者發表自己的看法:是“南風北漸”了 。在敍事的基礎上發表感歎,表達對北京變化的看法,在這裏,作者讚美了新時期北京的發展變遷。

示例二:作者在前門箭樓前,看到新粉刷的箭樓後,想到曾經箭樓上的招貼畫,就像渾身貼滿了膏藥後;對此,作者發表自己的看法:那可真讓人不舒服,簡直就像中華民族百年來苦難的象徵。她像一位英雄的母親……在敍事的基礎上發表感歎,表達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新時期北京的巨大變化,抒發作者由衷的讚美之情。

[解析] 本題為開放性試題,答案不必過於拘泥,但一定要根據題目要求作答。題幹説“在記述見聞中常常插入感慨性議論”,舉的例子一定要符合這個要求,即記述見聞中插入感慨性議論。舉了例子,還要分析例子,記述了什麼,發了什麼感慨。最後,要能説出這樣寫的好處:感慨是直抒胸臆,往往是作者情感最為鮮明;當然,有時也會是為了結構上引出下文,這就要具體而論了。

4.示例一:我同意這一觀點。作者以優秀的傳統建築為觸發點,表達自己對中國優秀傳統在繼承學習中存在的只摹其形而不解其神的生硬刻板做法的深入思考,表達自己對優秀傳統繼承並發展的理解,這是符合客觀實際的。例如,在對待國學這一問題上,一些人不加甄別、不考慮社會環境,甚至有些人極力主張在國小階段推行全員背《論語》《弟子規》等國學經典,就屬於盲目、教條、死板地對待原本優秀的傳統文化,如果不能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樣的僵化思想,只能導致繼承優秀傳統的失敗後果。

示例二:我不同意這一觀點。作者僅以一個建築為例,來表達自己對中國優秀傳統在繼承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的憂慮,顯然是片面的、有失公允的。事實上,在繼承優秀傳統中,我們在理論研究上、實際運用中,探索繼承基礎上的發展路徑,靈活運用,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比如,我們在尊重歷史原貌和精神的基礎上,對北京現有“衚衕”加以修繕保護,通過現代化的手段,使北京胡同這一優秀傳統成為舉世聞名的文化符號。因此,我們對優秀傳統的繼承與發展使其更具現代生活氣息,更富有生命力,更能彰顯它強大的精神力量。

[解析] 首先要做到觀點明確,即同意或者不同意作者的觀點,不得模稜兩可。其次要聯繫本文相關內容,合理分析,證明作者觀點正確或有失偏頗。當然,題目要求聯繫實際,也就是要我們舉出典型事例加以分析,證明自己的觀點。這三方面都有了,層次清楚,銜接緊湊,説理充分即可。

5.A D [解析] B項,文中只是捎帶一筆,寫出李白的足跡曾到過宣城,沒有進行描寫,也沒有使文章內容豐滿;C項,沒有承上啟下的作用;E項,這篇散文反映的是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6.這位老師是一位頗有才學、經歷坎坷、對命運對生活能泰然處之的人。

[解析] 在文本中找到寫老師的內容,從中找出老師的特點,加以概括即可。如發表文章,薰陶學生愛好文學,給名著寫書評:老師頗有才學。

7.(1)在內容上,突出“我”少年時代渴望郊遊的急迫心情;在結構上,有引出下文的作用。

[解析] 説“用意”,即作者的寫作目的,往往從內容和形式兩個角度看。這裏作者本是要寫這次在“徽州道上”的見聞感觸,但第①段用了不少筆墨寫我中學時的“怕雨”,正是襯托今日之行走的坦然淡定;同時,也交代了自己本是皖南人,引出下文對故土風情、故人風貌的敍寫,更好地印證主題。

(2)呼應題目;深化主旨;令人回味。

[解析] 説妙處,即表達效果,同樣從形式和內容兩方面入手,與上一題的“作者用意”比較,更側重於談效果。首先,此句照應了標題;其次,以此句結尾令人回味:這徽州古道上連接着作者的過去和現在,給作者幾多的感觸和啟示,而這正是文章主旨所在,引人思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