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新大學聯考讓教育迴歸育人“原命題”

來源:文萃谷 2.6W

9月1日,浙江省參加新大學聯考的首屆學生一升入高二,就開始了大學聯考選考科目的考試報名,也將會明顯地感受到新大學聯考帶來的深刻改變。雀躍、迷茫、焦慮……他們將面臨人生中一輪新的挑戰。

2015新大學聯考讓教育迴歸育人“原命題”

杭州第二中學作為浙江著名的重點高中,每年約40人升入北大清華,本科第一批上線率達96%,可謂名副其實的“牛校”。日前,記者專訪了杭二中校長葉翠微,聽聽這位“牛校長”對新大學聯考改革的看法。

  教學改革新挑戰:

  “摸着石頭過河,但肯定要上岸”

在大學聯考恢復40年後,“一考定終身”的統一招考模式將完全打破。根據浙江省的新大學聯考改革方案,語文、數學、外語為必考課目,取消文理分科,考生根據本人興趣特長和擬報考學校及專業的要求,從其他7門高中學考科目中選擇3門作為大學聯考選考科目。

葉翠微説,2017年高考有着“專業導向”的特點,就是要讓孩子高中的學習和大學的學習,乃至和未來職場的工作發生聯繫。“當然這就給我們提出了挑戰,要引導學生學會自我規劃,並適應這樣的規劃。其中的核心,就是認知自我:認識自己的興趣,特別是真興趣;認識自己的優勢,特別是強項優勢;然後怎樣把自己的真興趣、強項優勢聚焦到相應學科的學習。”

然而,對於這些十六七歲的高中生乃至他們的家長而言,對未來的個人發展進行規劃談何容易。“對大學聯考沒底,不知道究竟選什麼好”也成了很多學生家長的困擾。葉翠微指出,在這樣的情況下,也不免有家長和學生抱着“田忌賽馬”的思考模式進行權衡博弈,但他説:“我個人主張孩子的成長少一些博弈。我們要‘大博弈’,基礎教育孩子重點就在打基礎。”

葉翠微告訴記者,國外的國小和國中教育注重讓孩子依據自己的興趣、特長進行揚長的學習,而在我國還普遍還缺乏這樣的基礎。也正是因為這樣,學校需要家長共同面對學生專業選擇,實際上也就是面對孩子的成長設計。

“有壓力。”葉翠微坦言,“我覺得現在對於我們來講都是摸着石頭過河,但是也肯定要上岸。怎麼上岸呢?就取決於讓孩子們要學會系統學習,學會有效率地學習,學會抓住重點、以綱代目地學習。”

由於大學聯考改革的影響尚不明朗,會不會有更多學生選擇出國留學?葉翠微説,既往杭二中應屆畢業生選擇出國留學的大約佔到12%左右,這一比例在全省範圍內應該説這是相當高的。根據目前掌握的情況來看,新老大學聯考兩屆學生出國留學的人數並沒有出現明顯波動。

  個性發展新選擇:

  從“齊步走”變為“自主走”

“7選3”科目加上必考科目,意味着考生的大學聯考科目將出現35種選擇組合,在杭二中學生選擇的組合形式出現了其中的28種。這其中,有9種選擇只有一名或兩名學生,但校方對學生的選擇不進行任何干涉和限制,排課兼顧所有學生的需要。

按照新大學聯考方案,我省今年秋進入高二的學生都要進入大規模走班教學階段,不再以行政班為單位進行授課。班集體是幾乎所有接受過教育的中國人都印象深刻的集體組織,但在大學聯考改革的影響下,今後高中教育中行政班級將弱化,更接近大學校園的教學形式。

對此,葉翠微説:“我覺得這種新形態的出現,也恰恰會給學生未來走向社會發展帶來活力,讓學生學會選擇、分享、融入和互助。學生要敢於去面對一個陌生的世界。當前全社會所倡導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正需要這種品質。”

葉翠微説,在新大學聯考的改革方案還未出台之前,杭二中的教學工作一直在努力適應學生的`多樣化、個性化發展需求,沒有過度進行強化的應試訓練,而是基於學生內在的學習興趣。“我們能夠十幾年如一日,星期六、星期日、寒暑假不補課,不加重學生的負擔,把大量的時間儘量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學。杭二中的學生考進中國一流大學以後,所顯示出來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也有着極其好的口碑。”

據瞭解,在杭二中,每個新生都可以參加各類社團,學校安排部分學有餘力的學生學習大學先修課程,同時還為機器人團隊等學生興趣團體的科研創新提供實驗室和場地。新大學聯考實施後,高中階段三年的課業壓力會相對平均,也可以讓學生充分參與各類課餘活動。

“學習基礎、學習習慣比較好的學生的確遇到了好時候。他們從‘齊步走’改變為‘自主走’,從統一要求走向個別要求,我認為這對他們來講是一個福祉。”葉翠微説,對於多數普通學生而言,新大學聯考的影響或許還要靠十年、二十年以後進行判斷。

  人才培養新思考:

  迴歸教書育人的“原命題”

“我認為,老師現在真正回到了教書育人‘原命題’的本質追求。”葉翠微説,以語文教學為例,今後的教學工作將不僅僅是具體知識的教學,還應該包括傳統文化的教育、真善美的傳播,以及對學生大愛的薰陶。

“過去30多年的教育最大悲哀,就是在很大程度上培養了一批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德’沒有立起來。”葉翠微認為,高中教育最重要的是讓學生有正確的價值選擇,具備責任、擔當與抱負。他説,大學聯考經歷了過去近40年的實踐已經可以發現其問題,不僅難以培育出頂尖性的創新性人才,還促使教育的目的日趨功利化、世俗化,學生的身體素質也越來越不能適應這樣開放、多元的社會挑戰。

多年以來,大學聯考也對中國基礎教育產生了積極影響,其中最顯著的就是學生基礎知識普遍較為紮實,特別是數理科學的專業訓練。那麼在大學聯考改革之後,是否會造成學生上述優勢的弱化?針對記者的這個問題,葉翠微説:“這個現在還無法判斷,但是這種擔心也不無道理,但新大學聯考、新課改不能回到過去30年老套路。新大學聯考、新課改實施以後,應該給我們學生的學習和成長行為帶來新的特色。”

此外,過去大學聯考普遍為視為“最為公平的考試”,學生即使過去享受的教育資源和培養環境不同,統一招生考試也對能夠對其進行標準一致、相對公平的選拔評價。隨着新大學聯考實施,這樣的公平是否會被打破?社會教育資源不公平又是否會進一步加劇?對此葉翠微認為,在我國社會快速發展開放的過程中,教育的價值取向應該從以知識教育為主轉變為能力教育為主,從而順應世界的變化,不能為了實現公平迴歸到以知識為導向的模式。面對教育資源不公平,不應該採取“削峯填谷”式的辦法,更多的應該是“保峯託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