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蘇各市會考作文題彙總

來源:文萃谷 1.69W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敍方式。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2016年江蘇各市會考作文題彙總,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2016年江蘇各市會考作文題彙總

  常州:《羣》

族羣、人羣、羣眾、羣體,羣的形態豐富多彩;羣的便捷、羣的力量、羣的適應,羣的挑戰無處不在,微信平台可以匯聚相距遙遠的一羣親戚,校本課程能夠着急趣味相近的一羣同學,大自然更能輕鬆招引熱愛陽光的一羣羣旅友……不知不覺,我們就會融入羣的洪流。

  揚州:《留香》

香,有花草之香、書墨之香、品德之香……留住香氣,留下香氣,儒染自我,感染他人,有益社會。以“留香”為題,寫一篇文章。

  蘇州:《東風為我來》

東風,可以理解為在你生活中遇到的鼓勵,或者有人對你的關懷;生命中總有一些“東風”是為你而來的!

  鹽城:《有那樣一抹色彩

色彩,演繹亮麗的陽光,點綴明媚的自然,色彩,裝飾美好的生活,色彩,凝聚温馨的記憶,輝映燦爛的歷史,那一抹色彩,讓你打開心扉,讓你駐足流連。

  連雲港:《讓自己美好》

我希望自己是一顆星星,如果我會發光,就不必害怕黑暗。如果我自己是那麼美好,那麼一切恐懼就可以煙消雲散。——王小波《我在荒島上迎接黎明》根據以上材料,不限題材(詩歌除外),寫一篇不少於600字作文。

  南通:《分享,為成長添一抹亮色》

名師點評

啟秀中學語文學科組長、中學高級教師趙曉燕:

繼續延續以前會考作文的風格,很有詩意,學生有話説。

關鍵詞是“分享”,要抓住分享在你成長當中所起的積極作用,方能扣住“亮色”。分享什麼?與誰分享?不僅僅關注自己內心感受,也關注與他人的共同成長。不過要拿高分還需要細心構思,提升主旨。

  宿遷:《迎着風》

名師點評:

市“園丁獎”獲得者、市優秀教育工作者丁海兵老師介紹,這個題目文學味濃厚,給學生提供了自由、廣闊的思維空間,但是又有一定的限制,考生要根據自己對“風”的理解與體悟構思立意。

總體來看“迎着風”可以有多重含義:第一重風是風雨、狂風,生活中的挫折與困難,“迎着風”,路上有艱難,走得從容、走得勇敢;第二重風是春風、是微風, “吹面不寒楊柳風”,迎着風飛翔,迎着風跟着雲,享受自然的美好,生活的美好;第三重風是“和風”,把酒臨風,“迎着風”是種人生境界,達觀淡然的人生狀態;第四重風是人生,是歲月,匆匆而過,一旦逝去,便不留痕跡,珍惜當下,隨着無痕的風奔向前方,挑戰人生;第五重風是風雲風暴,政治風雲、國際風雲,風雲動盪,需迎着挑戰等等。

考生審題有充分的思維空間,選擇的角度較多。可以用補充題目的方法構思,如:迎着風“戰鬥”,“面帶微笑”迎着風等,貼近生活選材。行文時可從大處着眼,小處入手,進行聯想,張揚個性。讓文章體現出寫作者真摯的感情、豐厚的文學積澱,做到文質兼美,富有生活氣息。

  無錫:《比分數更重要的事》

  泰州:《學着這樣做》

要求結合學生生活的鮮活事例,挖掘親身經歷或身邊的故事。部分考生表示,作文題目審題沒有太大難度,比較貼近學習生活,但想得高分並不容易。考生:“因為題目含義還是比較深的,學會這樣做,就是這樣做,不知道是哪方面這樣做。可能會把握得不是太準,我寫的話,我把握的是“這樣”,別人可能是“學着”,或者“怎麼做的”。”

  2016年江蘇鹽城會考作文題目:有那樣一抹色彩

色彩,演繹亮麗的陽光,點綴明媚的自然;色彩,裝飾美好的生活,扮靚詩意的人生;色彩,凝聚温馨的記憶,迴應燦爛的歷史……那一抹色彩,讓你打開心扉;那一抹色彩,讓你駐足流連。

請以“有那樣一抹色彩”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

(2)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3)不少於600字;

(4)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

  有那麼一抹色彩

文/姜曉萍

在我的記憶中,鄉村的臘月,總有那樣一抹奪目驚豔的中國紅!在年末,它席捲整個村子,家家户户,門內門外,紅色無處不在——紅的春聯,紅的.福字,紅的喜錢。

歲末,村户人家,各處大門定是要漂漂亮亮地貼上紅豔的春聯的。不僅於此,門兩邊的門框還要再來一對窄條幅,就連大門上面的橫木,稱作門楣,也是要貼上一個更小的橫聯。這些紅紙條幅,或寬或窄,或長或短,無不例外都寫着些應景的吉利話。便是家裏的自行車,也要備一張窄窄的紅條貼在籠頭上方妥。總之,年末的鄉村,眼睛是避不開紅色的。

除了春聯,貼得最多的就是裁得方方正正的紅色的“福”字了。鄉村人家少不了瓦缸罈子之類的東西,那是鐵定要貼上的。講究的人家,大門貼了兩張寬寬的字幅猶自不夠,還會在春聯內側再整齊地貼上兩個左右對稱的“福”字,這樣一貼,似乎除了門檻是空着的,其他地方都被鮮紅亮豔的春聯佔據了。我印象中,“福”字貼得最特別的還是堂屋對面人家的後牆上,這個“福”字大有講究,須倒着貼,諧音便是“到福”,或曰“福到”,怎麼個念法都有“福氣已到”之意。貼在前屋人家牆上,福氣卻是自家的,推門便見,這是鄉下農人的淳樸願望吧!

這個“福”字特別的地方還在於它的上面會罩着一張喜錢,鏤空的喜錢隱隱約約露出下面的“福”字,待風輕輕一吹,那“福”字便完完全全呈現出來了。我從這兩者的搭配中隱約受到最初的美學薰陶。藝術是根植於生活的,農人們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詮釋着自己對美的體會和追求。除了“福”字上面的喜錢,其他各處也少不了張貼,貼得紅紅的春聯上方門楣,素淨明亮的窗户木格上,怎麼能少得了薄薄的鏤空的喜錢點綴呢?

紅的春聯,紅的福字,紅的喜錢,在臘月的鄉村齊齊登場。於是,各家各户陡然鮮亮起來,一村整個鮮亮一片。喜慶的紅色中,大家臉上也多了笑容,見面總挑吉利話説——臘月黃金,説啥是啥!大家似乎都在心照不宣地地努力展現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再粗糙的男人,此刻也變得温和起來;再邋遢的女人,此刻也必定拾掇好自己。喜慶的紅色中,竟然連人也生動起來了!

總有那樣一抹色彩,在記憶的深處沉澱!舊時鄉村,那奪目的中國紅,它裝飾着人們的生活,驚豔的豈止是人們的眼睛,它更折射着農人們對來年生活的期盼,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