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護理知識之老年人心理問題

來源:文萃谷 1.21W

時下,老年人保健主要是藥物、健身,很少有人考慮心理健康問題。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老年人護理知識之老年人心理問題,歡迎參考閲讀!

老年人護理知識之老年人心理問題

  (一)老年人心理健康十條標準

良好的心理素質有益於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老年人怎樣的心理狀態才算是健康呢?以下是10條心理健康的標準。

1、充分的安全感。

安全感需要多層次的環境條件,如社會環境、自然環境、工作環境、家庭環境等等,其中家庭環境對安全感的影響最為重要。家是躲避風浪的港灣,有了家才會有安全感。

2、充分地瞭解自己。

就是指能夠客觀分析自己的能力,並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斷。能否對自己的能力作出客觀正確的判斷,對自身的情緒有很大的影響。如過高地估計自己的能力,勉強去做超過自己能力的事情,常常會得不到想象中的預期結果,而使自己的精神遭受失敗的打擊;過低的估計自己的能力,自我評價過低,缺乏自信心,常常會產生抑鬱情緒。

3、生活目標切合實際。

要根據自己的經濟能力、家庭條件及相應的社會環境來制定生活目標。生活目標的制定既要符合實際,還要留有餘地,不要超出自己及家庭經濟能力的範圍。

4、與外界環境保持接觸。

這樣一方面可以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時調整自己的行為,以便更好地適應環境。與外界環境保持接觸包括三個方面,即與自然、社會和人的接觸。老年人退休在家,有着過多的空閒時間,常常產生抑鬱或焦慮情緒。如今的老年活動中心、老年文化活動站以及老年大學為老年人與外界環境接觸提供了條件。

5、保持個性的完整與和諧。

個性中的能力、興趣、性格與氣質等各個心理特徵必須和諧而統一,生活中才能體驗出幸福感和滿足感。例如一個人的能力很強,但對其所從事的工作無興趣,也不適合他的性格,所以他未必能夠體驗成功感和滿足感。相反,如果他對自己的工作感興趣,但能力很差,力不從心,也會感到很煩惱。

6、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

在現代社會中,為了適應新的生活方式,就必須不斷學習。比如:不學習電腦就體會不到上網的樂趣;不學健康新觀念就會使生活仍停留在吃飽穿暖的水平上。學習可以鍛鍊老年人的記憶和思維能力,對於預防腦功能減退和老年痴呆有益。

7、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的形成包括認知、情感、行為三個方面的心理因素。情感方面的聯繫是人際關係的主要特徵。在人際關係中,有正性積極的關係,也有負性消極的關係,而人際關係的協調與否,對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響。

8、能適度地表達與控制自己的情緒。

對不愉快的情緒必須給予釋放或稱為宣泄,但不能發泄過分,否則,既影響自己的生活,又加劇了人際矛盾。另外,客觀事物不是決定情緒的主要因素,情緒是通過人們對事物的評價而產生的,不同的評價結果引起不同的情緒反應。有一位老太太,大兒子是曬鹽的,小兒子是賣傘的。老太太總是發愁,陰天她為大兒子擔心,晴天為小兒子擔心。一位心理醫生對老太太説:“您真有福氣,晴天您的大兒子賺錢,雨天您的小兒子賺錢。”老太太一想很有道理,便高興起來。

9、有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才能與興趣愛好。

一個人的才能與興趣愛好應該對自己有利,對家庭有利,對社會有利。否則只顧發揮自己的才能和興趣,而損害了他人或團體的利益,就會引起人際糾紛,而增添不必要的煩惱。

10、在不違背社會道德規範的情況下,個人的基本需要應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當個人的需求能夠得到滿足時,就會產生愉快感和幸福感。但人的需求往往是無止境的,在法律與道德的規範下,滿足個人適當的需求為最佳的選擇。

  (二)善待古怪的老人

生活中常有這樣一些老人:在到達一定年齡段或生活中發生了某種變故之後,他們的脾氣和行事的方法變得“古怪”起來,有的開始脾氣暴躁、性情孤癖、固執;有的則愛在晚輩而前終日念念叨叨,指責晚輩的這不行那不是,愛替小輩們瞎操心。部分做晚輩的不明白老人為何突然會這般“討厭”,忍無可忍時,便喜歡跟老人頂撞慪氣,甚至在人前駁老人的面子,結果使老人由此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或傷心不已,或怒不可遏。凡此各種都不利於老人身心的健康。

老人開始變得“古怪”,這並不是他們要存心招人討厭,而是由老年人特定的生理和心理因素造成。人至暮年,機體各部分都開始明顯地呈現出老化的跡象,有些老人還不得不終日忍受着病痛,這使他們的脾氣無可避免地要變得暴躁一些,有些老人看到和自己相處了幾十年的同志,友人中不斷有人辭世,也不禁會想起自己在人世間的日子已十分地有限,這時再看到兒女在生活上尚不能自立,或比較幼稚的一面,當然也就會替他們感到着急和擔憂。部分老人開始變得孤僻和消沉,則是因為自己的來日無多而想到了人生的苦短,和做人的“沒意思”。膝下的兒女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能對老人多一分關心和體諒,反而對其有所嫌棄,就會給老人悲涼的心境多澆上一盆冷水,讓他加倍地感覺到生活的殘酷。所以説對“古怪”的老人加以體諒和善待,這是十分必要的。

對於“古怪”的老人,晚輩不僅要在生活上給予無微不至的關照,在心理和情感上也要給予必要的撫慰。要陪老人多拉家常,多散心,並要注意多尊敬老人,千萬不可隨意批評和頂撞,為了養育兒女,父母的一生經歷了數不清的艱辛,當他們人至暮年時,別説所表現出來的“古怪”是有情可原的,就是確有無理取鬧、耍小孩子脾氣之處,做晚輩的也應多加忍讓,而不可在老人面前造次。

  (三)如何克服退休的孤獨感

退休是人生歷程中的.重大轉折之一,從正式離退休那天開始,老年人的社會角色發生了變化,從繁忙緊張的工作第一線退下來,生活節奏、工作節奏都突然變得鬆弛緩慢起來,本來天天見面的朋友、同事突然疏遠不見,天天經過的街道馬路也不常經過了,無所適從和孤獨感的心理情緒會強烈地衝擊,使其感到難以適應。

首先,應有一個正確的人生觀和老年價值觀,長壽的老人大多是樂觀開朗,積極的生活態度。最有效的辦法是找事做,培養多方面的生活情趣。如:寫字作畫可以陶冶情操、集中注意力,利於忘卻孤獨寂寞;種花養鳥須投入時間與精力,花要肥、鳥要食、須去購買與備置;種花養鳥有一套技術方法,鑽進去需要一番忙碌,花香宜人鳥鳴解悶,可以幫助老人擺脱煩惱、驅除孤寂。

其它如參加集體文藝活動、跳舞、打太極拳、下、打球等,都能使老人在羣體內交流思想情感,消除孤獨感。

  (四)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重視和理解老年人的心理智特點,解決老年人的正常心理需求,對穩定老年人的情緒變化、健康長壽有很重要的意義。老年人常見的心理需求有:

1、健康需求:這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的一種心理狀態。人到老年,常有恐老、怕病、懼死的心理。

2、工作需求:退休的老年人大多尚有工作能力,驟然間離開工作崗位肯定會產生許多想法,希望再次從事工作,體現自身價值。

3、依存需求:人到老年,精力、體力、腦力都有所下降,有的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希望得到關心照顧。子女的孝順,將會使他們感到老有所依。

4、和睦需求:老年人都希望自己有個和睦的家庭環境,不管家庭經濟條件如何,只要全家和睦,鄰居關係融洽,互敬互愛,互相幫助,老年人就會感到温暖和幸福。

5、安靜需求:老年人一般都喜歡安靜,怕吵怕亂。有些老年人就怕過星期天,這一天子女、兒孫都來了,亂哄哄地度過一天,對老年人來説,這樣的星期天是“苦惱的星期天”。

6、支配需求:老年人原來多為一家之主,掌握家中的支配權。但由於年老後社會經濟地位的變化,老年人的家庭地位、支配權都可能受到影響。這也可能造成老年人的苦惱。

7、尊敬需求:老年人離開工作崗位可能會情緒緒低落,如果得不到尊重,就會產生悲觀情緒,甚至不願出門,長期下去,則會引起抑鬱和低沉,為疾病埋下禍根。

8、求偶需求:老年人喪偶後生活寂寞,子女照顧也非長久之計,所以子女應該支持老年人的求偶需求。感謝金華市社會福利中心等機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