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魚的養殖技術

來源:文萃谷 9.88K

冷水魚是魚的一個種類,主要是人們按照魚類對於生活環境,尤其是水温的要求,高於20度水温就不能存活,所以叫冷水性魚類。實行健康養殖減少病害發生將成為冷水魚養殖魚病防治的重要手段!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冷水魚的養殖技術,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冷水魚的養殖技術

  實行科學合理的放養和投喂

冷水魚放養密度雖然可以隨水交換量、溶氧量增加而加大,但放養密度在16千克/立方米以上時,由於魚體代謝產生的代謝物將使水體中硫化氫、氨氮、硝酸氮、亞硝酸氮等水化指標上升,魚體會感到生理上的不適,只能保證平時的攝食活動,魚體生長緩慢,抵禦疾病能力將會降低。

因此,冷水魚放養應保持在10~14千克/立方米範圍內,這樣即可大限度地利用水體又可提高魚體對疾病的抵抗力。

在魚類飼養過程中必須保證餌料成份的營養平衡和品質質量,要注意餌料投喂量的掌握,投餌量不足會造成飢餓,魚成長參差不齊,殘食與寄生性疾病發生;喂餌太多易發生殘餌污染,增加氧氣的消耗量及各種傳染病發生機會。

必須根據水温、魚體狀況、溶氧等因素科學合理地投喂,在適宜的條件下魚種日餌率3%左右,成魚2.5%左右。並且要注意餌料粒徑與魚體規格相適應,一般餌料粒徑為所餵魚口裂2/3為佳。

  選擇良好的水源,保障適宜的水温

冷水魚養殖的品種為鮭鱒魚和鱘魚兩大類,他們原始生活環境分別為山澗溪流和江河,自然水域水質良好,水温低。因此在冷水魚養殖選擇水源時要選擇泉水和水質清新的河水,水温10~18℃為宜。以水温較高河水為水源的養殖場夏季可補充部分地下水降低水温。

  建設符合健康養殖需求的魚池結構

冷水魚養殖池以長方形、四角圓鈍的結構為佳,沒有死角走水合理,魚可在全池均勻分佈,魚池寬4米,長不超過15米為好。魚池排水口設置一層攔魚柵兩層閘板,採用倒虹吸式排水,這樣有利於底部污物排出,魚池供水應採用並聯供水方式減少魚體發病交叉感染機會。

魚池供水條件不好,採用串聯魚池供水的'應在排水口下方設沉澱池減少殘餌魚糞等代謝物對下方池魚的危害。

  保持健康的魚類生態環境減少魚病發生

冷水魚健康養殖是一項生態綜合工程,保持良好魚類生態環境是其中的重要環節。因此,冷水魚健康養殖要做好魚池周邊環境條件的改善和保持,減少周圍環境對漁業生態的不良影響。

隨時注意入水口有無落葉雜物流入,定期清洗池底(每週1次)防止殘餌、糞便等污物的累積與藻類雜菌的孳生;餌料投喂前要過篩,篩出碎料粉,減少餌料對水環境的污染和對魚類鰓部附着的危害;

水源不足、池水水温高時,可利用增氧設備和補充地下水增加水中溶氧降低水温;對於重複利用的養殖流水可在魚池入水口處安裝UV-C紫外線水體消毒殺菌設備減少水中微生物菌羣總數避免魚病交叉感染。

  做好新品種引進的考察,嚴格檢驗檢疫

引種時要充分認識新品種跨地區的風險,要求對引進的新品種實地考察,從無病區引種,並按要求嚴格檢疫,引進後依照有關規定進行監督。

成魚養殖企業購買種苗時除要實行嚴格的檢疫和複檢工作外,在購種時應遵循同一場地苗種原則,避免苗種攜帶的魚病交叉感染。

  增加魚體營養提高魚類對疾病的抵抗力

冷水魚健康養殖在保證餌料營養平衡與品質的基礎上增加魚體營養可提高魚類對疾病的抵抗力,因此,投喂適量營養餌是健康養殖的必要手段之一。

  投喂無機鹽營養餌

將250克無機鹽用水溶解後拌50千克餌料,投餵給經過長途運輸和體表損傷的魚種、成魚。可調節魚體滲透壓使體液移動儲留正常,促進皮膚粘膜生長,加快傷口癒合。

  投喂Vc與蜂蜜營養餌

將Vc10克加水溶解後和1千克蜂蜜攪勻拌100千克餌料,每10天投喂一次,可增加魚體對蛋白質和脂肪的利用促進生長和骨骼發育。

  投喂Ve與食用油營養餌

將Ve5克與1千克油攪勻拌100千克餌料每週投喂1次,可增加魚體對蛋白質和脂肪的利用增強魚體抗貧血功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