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養殖鰻魚-鰻魚的養殖技術

來源:文萃谷 5.95K

鰻魚別名:白鱔、白鰻、河鰻、鰻鱺、青鱔、風饅、日本鰻。鰻魚是指屬於鰻鱺目分類下的物種總稱。下面,小編為大家提供鰻魚的養殖技術,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如何養殖鰻魚-鰻魚的養殖技術
  病害防治

鰻病防治

鰻魚養殖中要特別注意防治魚病。主要病害有水黴病、小瓜蟲病、車輪蟲病、錨頭鰠病、爛鰓病、鰻鰾居線蟲病和赤鰭病等,可按常規方法進行防治。

  鰓病防治

病因症狀

夏季高温期,鰻魚攝食過飽,排污不徹底,池內有機碎屑腐爛變質;暴雨導致水源變化;用刺激性很強的殺蟲藥頻繁地殺蟲等等是導致鰻魚發生鰓病的潛伏性因素,而寄生蟲導致鰓絲的缺口,極易引起病原微生物的滋生,最終導致鰻魚鰓病的暴發。

鰻場不同、鰻魚種類不同(指日本鰻和歐鰻),但發病鰻魚症狀基本相同:病鰻體表呈黑白相間的花斑環狀條紋,有些發病嚴重的鰻魚,胸鰭充血發紅,肛門紅腫外突,輕壓鰓蓋,有黃色膿液流出;解剖內臟,肝變白(有些與用藥有關),膽囊腫大,胃、腸內空,外壁佈滿血絲,嚴重的腹腔內積滿血水;剪開鰓蓋,絕大多數病鰻鰓絲呈花白相間條紋,第二片或者第三片鰓瓣鰓絲有一大塊缺損,缺損鰓絲創傷處附着一層泥巴等髒物。刮掉髒物,剪缺損處鰓絲在顯微鏡低倍鏡下鏡檢,認真觀察即可見呈分叉樹枝狀的鰓黴菌絲附在病鰻鰓上。

另外,有些鰻場由於前期寄生蟲處理不徹底,鰓絲上也可能會有車輪蟲(體表表皮也會寄生)或者指環蟲感染。

治療方法

對於綜合性鰓病的治療,一般是先殺寄生蟲,後治鰓黴病,最後治細菌性疾病,但根據不同的鰻場鰻魚發病程度不同,在下面全部治療過程中,對某些步驟有適當取捨。

1.處理細菌

通過鏡檢或者通過用藥發生的病死鰻數量判斷確定鰓黴已不再是主要病原時,即可開始處理細菌。首先,“普樂康”(10%氟苯尼考)7g/連續藥浴2次,每次24小時;

最後,“聚維酮碘”或者其它碘類製劑連續藥浴2次,以預防病原菌二次感染。

在整個治療過程中,如果鰻魚有食慾,最好堅持投餌,但是日投餌率應控制在1.0%~1.2%之間。同時拌料時添加“Vc”1.5g/kg料,“Ve”1g/kg料,“板藍根沖劑”5g/kg料。每次排污應徹底排乾淨。池內病死鰻魚及時撈出。

養殖鰻魚,鰻魚發生疾病不可避免,及時正確地判斷病症、確定病原是治療疾病的關鍵。就流行的鰻魚綜合性鰓病,一些用上述方法治療的鰻場都收到非常明顯的效果。

2.有寄生蟲感染

剪取病鰻鰓片製成玻璃壓片,在顯微鏡低倍鏡下鏡檢,如果一個視野內有指環蟲5個以上,或者車輪蟲10個以上,就必須先處理寄生蟲。

(1)指環蟲:

用“高錳酸鉀”1.5g/m藥浴2小時~3小時;

然後大量換水(80%以上);

再用“滅蠕王”0.5g/m+“複方甲苯咪唑”1.2g/m,連續藥浴36小時以上。

如果指環蟲以幼蟲偏多,用“AEZ—滅蟲王”(無錫)0.5g/m+“的歐散”(廈門)0.6g/m連續藥浴36小時以上。

如果在發病嚴重期,鰻魚身體極度疲軟,則選用“高錳酸鉀”1.8g/m“殺蟲靈ц”(成都)3g/立方米,連續藥浴36小時以上。

在殺蟲期間,鰻魚死亡數量可能會有一些增加,但殺完蟲對後面的繼續治療非常有益。另外,平常殺指環蟲一般藥浴要72小時以上,但考慮引起鰻魚死亡的主要原因,藥浴36小時後,鏡檢指環蟲有適當減少或者得到控制,就可以進行後面的鰓黴處理。

(2)車輪蟲:

用“高錳酸鉀”1.5g/m藥浴2~3小時。

然後大量換水(80%以上);

再用“藍天使”或者“天使藍”(絡合銅)1.5g/m+“百蟲殺”(甲醛濃縮液)1.5g/m連續藥浴24小時即可。

3.處理鰓黴

首先,“食鹽”1‰+“小蘇打”1‰+“亞甲基蘭”2.5g/m連續藥浴2天,然後大量換水;

其次,“藍天使”或“天使藍”1.5g/m+“病毒淨”(單鏈季銨鹽)1.5g/m連續藥浴2天(在中間1天要換水補藥),(這兩種藥最好在晴天的早上開始使用);

最後,“安特康”(雙鏈季銨鹽)0.7g/m藥浴2~3次,每次24小時。

如果鰻魚病情恢復明顯,可以考慮“亞甲基藍”2.5g/m再用2~3天,或者用上述過程方法重新來一次。另外在鰻魚疾病治療中,有些鰻場實際上主要病原除了寄生蟲以外,就只有鰓黴,一直處理鰓黴鰻魚即可完全康復。

  鰻苗放養

鰻魚苗種培育就是把鰻苗養成10克以上鰻種的生產過程。這一階段需要經過一級池、二級池、三級池等三種不同類型池塘的培育。鰻種是成鰻養殖的基礎,鰻種的數量和質量直接影響成鰻養殖的好壞。因此,要發展養鰻生產,首先必須抓好鰻魚苗種的培育。

為了保證鰻苗培育工作的順利進行,除了做好上述一切準備工作外,還需抓好以下幾個生產環節。

一、鰻苗放養密度

由於養殖方式不同,鰻苗的放養密度也各不相同。一般止水式池放養密度以150~300克/平方米,流水池以500~1000克/平方米為宜。以低密度放養成長較快,成活率高。

二、鰻苗放養時間

由於鰻苗在水温15℃以上才能正式開始攝食與生長,所以露天池培育鰻魚苗種,以自然水温達到13℃以上時放養較為適宜。這樣,鰻苗經過短期暫養適應環境後,當水温上升時即可開食馴養。在廣東、福建的鰻苗放養時間在3月初左右。

有加温條件或有温水供給的養鰻場,鰻苗的放養時間應儘量提早,這樣可以延長飼養期,提高鰻種的產量和質量。

三、鰻苗的計數和過秤

為了控制鰻苗的放養密度,在放養時必須計數,算出每個一級池放養的重量、規格和尾數。具體做法是:先將網箱內的鰻苗輕輕攪勻,然後隨機取樣2~4次,每次稱取50克,放在鰻苗撈海中用小碗或小勺過數,然後求出平均規格。最後算出每千克鰻苗尾數,從而得出平均規格。

四、鰻苗對環境的適應

鰻苗經長途運輸,處於疲勞狀態,加上運苗容器內温度與池水温度差距過大(特別是加温培育池),故需有一個適應過程,具體做法是:將鰻苗箱置於池邊,逐漸用池水淋鰻苗箱,待鰻苗體温接近池水水温(一般不相差5℃)時才將其放入事先置於池中的網箱內;如果用尼龍袋充氧運輸,可先將尼龍袋連苗放入池中,待袋温接近池水温度時再拆袋將鰻苗放入網箱內。鰻苗一般暫養30分鐘~1小時(開增氧機),待活動正常後撇除死苗、污物,分別過秤、計數放入各個鰻苗培育池內。

五、鰻苗消毒

鰻苗體質嬌嫩,在採捕、暫養和運輸中容易擦傷而感染水黴菌和細菌性疾病。因此,在放養時必須進行消毒。消毒方法為藥浴,一種是用容器進行藥浴,一種是全池潑灑藥浴。

消毒步驟與方法:用容器藥浴時,一般在大水缸中進行,故又稱缸浴。具體做法是,先在缸內盛清水300~400千克,然後按藥物用量比例,先溶化在少量水中再倒入缸內,並開啟曝氣機進行曝氣,不斷攪動水,使藥液均勻分佈,然後稱取5千克左右鰻苗連篰一起浸入藥液中藥浴10~15分鐘後,即可取出鰻苗放養。全池潑灑藥浴在傍晚進行,把藥物溶解後直接潑灑在一級池中,開增氧機攪水,使藥液均勻分佈。

消毒藥物與濃度:常用的藥物主要有次甲基藍和食鹽等。

消毒時間:容器內藥浴在鰻苗下池前進行;全池潑灑消毒在鰻苗下池後的當天傍晚進行。

  露天止水式

露天止水式養殖是中國的主要養殖方式。鰻場的規模以50畝為宜。養殖設施主要包括鰻池、注排水系統和附屬設施。利用江河、湖泊、水庫及地下水等作為水源。一般每天僅交換池水的.1/10~1/7。主要依靠浮游藍藻和水車或增氧機增氧,以改善水質。其優點是建池成本低、耗電省。缺點是產量較低,一般畝產僅1000~2000千克。

1.養殖設施

⑴鰻池規格

鰻池可分一級池、二級池、三級池和成鰻池四種。鰻場中這些池子的比例分別為2:8:15:75,即一個50畝水面的鰻場,一級池1畝,二級池4畝,三級池7.5畝,成鰻池37.5畝。這些池子的用途及規格如下。

一級池:用於鰻苗引食訓練,並將鰻苗養到0.2克左右。面積為50~60平方米,池深0.8~1.0米,水深0.5~0.6米。

二級池:飼養體重0.2~2克鰻種。面積為200~400平方米,池深1.2~1.5米,水深0.8~1.0米。

三級池:飼養體重2~20克的鰻種。面積400~800平方米,池深1.4~1.5米,水深1.0~1.2米。

成鰻池:將體重20克左右的鰻種養成150~200克的食用鰻。面積800~1200平方米,池深1.5~1.6米,水深1.0~1.2米。

⑵鰻池形狀與結構

各級鰻池的形狀以圓形或正方形切去四角為好。根據鰻魚善逃、難捕和對水質要求較高的特點,在結構上必須具備防逃、易捕和注排水方便的功能。池壁有用塊石、磚漿砌,混凝土現澆和混凝土預製板拼切三種形式,四周池壁垂直光滑,壁牆高0.8~1.6米,壁頂用蓋板“壓口”,蓋板伸向池內5~10釐米,堤面要高出水面0.3~0.5米。池底有鍋底形和平底形兩種,要求堅硬、不漏水。底鋪20釐米厚石渣,耙平壓實後,再鋪5釐米黃沙密縫,一級池還應用水泥砂漿抹底,以便收苗。鍋底形的排水中設在池底中央最低處,平低形池底向排水口傾斜,進水口和排水口交叉相對。注水口設在池壁頂上,高出池塘最高水位20~30釐米,並伸向池內30釐米左右;排水口設在注水口對面,外圍有三道閘門;第一道網閘起防逃作用,用不鏽鋼網或聚乙烯篩絹網,其網目,鰻苗池為1~1.5毫米,鰻種池為1.5~2毫米,成鰻池為2~4毫米。第二道板閘或暗箱,底部懸空,壓出底層污水。第三道板閘,起溢水作用,使鰻池水位保持恆定。

鰻池對水質要求很高,不僅每個池子要求注、排水系統分開,而且整個鰻場的注、排水水源也必須嚴格分開。否則,會因鰻鱺糞便及大量微囊藻死亡而引起自身污染,導致鰻魚嚴重死亡。

⑶食棚

鰻魚喜歡在陰暗處攝食,應在向陽背風的池邊搭設食棚(包括食台、食場和蔭棚)。食台是90釐米×45釐米×20釐米的長方形框架,框底繃一塊網目大小能讓鰻種自由通過的尼龍網片;食場設在食台下面水底,上面鋪設石渣或螺殼,要求結實平坦;食台上方搭蔭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