鱸魚的養殖技術

來源:文萃谷 9.37K

中文裏有許多種魚類都可以被稱為鱸魚,其中最常見的有四種,分別是:海鱸魚,學名日本真鱸,分佈於近海,及河口海水淡水交匯處。松江鱸魚,也稱四鰓鱸魚,屬於降海洄游魚類,最為著名。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鱸魚的養殖技術,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鱸魚的養殖技術
  鱸魚的病害防治

  1.眼球白燭症

症狀:多見於春夏魚種階段。眼球出現白點,逐漸擴大遮蓋整個眼球,嚴重者眼球突出脱落。此病可由餌料不新鮮、維生素缺乏而引起。

防治:更新養殖水體,投喂新鮮餌料、餌料中添加維生素(尤其添加B)。

  2.水黴病

症狀:魚體出現絮狀細菌,病魚浮上水面慢遊,食慾不振,消瘦死亡,多數為魚體受傷後感染所致。

防治:更換新水,保持良好水質,以6×10-6的孔雀石綠藥溶5~10min。

  3.皮膚潰爛病

症狀:以高温季節多見。魚體局部脱鱗,充血潰爛。多因魚體受傷引起細菌感染所致,病魚食慾不振,上浮慢遊,消瘦死亡。

防治:以20×10-6加氯黴素(或呋喃西林)藥浴4~5h。

  4.腸炎病

症狀:病魚腹脹肛門紅腫、有黃色粘液流出,魚消瘦、食慾不振、重症者死亡。由餌料變質和餌料食脂高引起。

防治:以0.1%的添加量配製呋喃唑酮藥餌,連續投喂5~7天。

  5.魚蝨病

症狀:魚體寄生魚蝨,病魚犯遊不安,靠池壁摩擦,重者魚體消瘦死亡。

防治:用晶體敵百蟲全池潑灑,使池水含藥量達0.25×10-6~0.3×10-6,隔3天再施藥一次,一般兩次用藥可治癒,也可用純淡水浸浴2~3分鐘,魚蝨也可自行脱落。

  6、黑體病

病原:不明。

症狀:病魚身體黑瘦,不攝食,反應遲鈍,常遊離於水體表面。

流行情況:發病季節4~6月份,體長1Ocm以下的苗種易感染此病。

防治方法:尚無有效防治方法。應加強苗種檢疫,病魚及時隔離、銷燬。

  鱸魚的養殖技術

  淡水養殖

  地塘建造

選擇水源豐富、水質清新無污染的`地方建池。每口池塘5~8畝,呈長方形,南北走向較好。要求池底平坦,砂泥底質,池岸牢固,池深2米。池底要埋設進、排水管道。同時配備1~2台1.5KW 的增氧機,養殖場要有發電備用機組。臨放養時要做好池塘清淤消毒,可在放苗前一週每畝用50公斤生石灰或5~10公斤漂白x乾池潑灑消毒。放苗前要施肥培養池水的基礎餌料,使池水呈油綠色或茶褐色為宜。

  海水養殖

池塘面積以3300~6600㎡為宜,水深2m以上,水源充足、水質無污染,有較好的進排水設施,交通方便。放養前需乾池清淤、平整護坡,每公頃用生石灰750~1050kg,保持池水10~20cm,浸漿潑灑。7天后加水至1m深,為使水質保持良好狀態,可一次施用二銨75kg/h㎡,兩天後池水變為油綠色即可放養。

  苗種培育

  淡水苗種

從海區捕撈的鱸苗(體長1.5~2釐米),要經過淡化至鹽度4—7‰後投入暫養池(鹽度1‰),放養品種以北方海區天然鱸苗最佳,由於理化因子不同,苗種生長快,個體大,可縮短養殖週期,增加經濟效益。暫養池放養密度控制在每畝1~2萬尾,要經常對池塘沖水增氧。

下池第2 天開始投喂浮游動物、紅蟲等鮮活餌料,慢慢將魚漿、浮性顆粒配合餌料與鮮活餌料混合投喂,逐漸馴化至投喂攪碎魚糜、浮性顆粒飼料。日投餌量為魚體重的15%,分3次投喂。暫養期間每週用0.3ppm強氯精或15ppm福爾馬x潑灑消毒一次,在開始投餌前3天,每50公斤魚內服痢特靈0.5克、土黴素3 克、維生素C1克,每天拌飼投喂一次,連服3天。經過20多天飼養,魚長至4~6釐米可進入大池分疏飼養。

  海水苗種

鱸魚苗種當前多為海捕,春季海捕苗種約為2.5~4cm,經捕撈轉運操作魚體會有不同程度受傷,為提高養殖成活率,可先進行中間暫養。暫養方式以養殖池中架設40目網箱比較方便。

每立方米水體暫養苗種2000~3000尾,用1×10-6~2×10-6氯黴素撥灑消毒,待攝食魚糜後呋喃唑酮。前10天投喂滷蟲幼體或海淡水技角類,橈足類,而後投喂新鮮魚糜。魚種培養至10cm左右,按1.5尾/㎡投入養成池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