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職業經理人當木偶

來源:文萃谷 4.1K

導語:做管理工作,主要是與人打交道,人是有思想意識的,也是最難管、最頭痛的,通人性、講道理,尊重人、關心人、理解人和信任人,看到人才的價值,重視人才的作用,挖掘人才的潛能尤為重要。

不要讓職業經理人當木偶

10月中旬,國務院國資委主任李榮融在率隊考察了東北的國企之後,仍然強調要通過市場的機制來選聘國企高管。

“通過市場機制選拔管理者以保證有才能的人來經營國企”,“打破用人機制推動國企的改革”,這是國資委定的調子。

李榮融特別肯定了前段時間國資委通過全球選聘國企高管的做法。“7個人(外聘高管)上崗沒一個人多要一分錢。”

  引進經理人動機不純

9月29日,雙鶴藥業董事會“強行罷免”了外聘的總經理楊維平,標誌其引進職業經理人推進改革的行動以失敗告終。

楊維平出身德國漢高、費森尤斯等外企,有15年外企總經理的從業經歷。然而,當國企尚缺乏職業經理人的運行平台時,這位“空降兵”最終成了公司政治的犧牲品。

事後看來,雙鶴前任董事長喬俊峯引進楊維平的初衷耐人尋味。

據記者瞭解,喬極力引進楊的目的有三:一是需要楊這樣懂經營的職業經理人來管理雙鶴;二是在國資委引進人才的倡導下,楊的職業背景可以作為雙鶴值得標榜的符號;三是在雙鶴複雜的人事鬥爭背景下,楊可以作為喬的“擋箭牌”以抵禦其他的進攻者,畢竟二人曾在德國的合資公司中共過事。

因為背景不同而導致的理念差異,使喬和楊日後的分歧成為必然。

據雙鶴內部人士透露,楊維平看重企業的未來,希望推行企業改革,喬俊峯年屆60,更多地考慮推行改革後責任怎麼確定;楊希望加強主業做藥,喬則希望通過股市籌集資金;楊很關注企業的利潤和現金流,而喬則執意通過不斷的收購擴大資產規模;楊意圖對“市場”負責,喬希望對“市場”和“市長”負責。

“許多國企的高管人員身份是特殊的公務員,而非真正的企業家,官員的目標與企業家的目標並不一致。”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黃速建如此認為,按照喬俊峯董事長的意圖,雙鶴只有通過兼併收購,才能完成資產的增長。因此雙鶴在缺乏一套完善的組織運營體系的情況下,不惜“高溢價”收購兼併,以達到快速的增長,並以此來“配合”股價。

  強董事會弱經理人

“道不同,不相與謀”。理念的分歧使得楊維平一直沒有總經理職位所應該具備的權利,雙鶴“強董事會弱經理層”的.公司治理結構註定使楊難以發揮作用。

“教父”喬俊峯將公司分成4個事業部,每個事業部上面設立執行委員會,喬則是委員會的主任。這樣公司都集權在喬的手中,而非經理層。

所以當楊維平提出推行董事會和經理層分離的時候,勢必觸動到喬的權力架構而遭到喬的反對。

外聘經理人楊維平擔任雙鶴總經理後,強化了對人、事和財務的管理。如調整部分總部高管人員,更換了十幾家控股公司總經理;同時,與18家子公司總經理簽訂了2011年目標責任書;加強財務控制,以消除資金鍊斷裂的巨大風險,避免新的投資損失。

2003年下半年,“恆康雙鶴”事件和“崑山雙鶴”事件成為喬下台充分的理由。恆康雙鶴形成5000萬的股權投資差額;崑山雙鶴違規事件使雙鶴遭受數百萬的處罰。配股計劃也因此流產。喬最終引咎辭職。隨後衞華誠繼任董事長。

此前,衞華誠的職務是北醫集團董事長、雙鶴藥業的副董事長,年僅45歲,未必沒有掌控雙鶴的野心。  之前楊維平所要推行的改革,遭到了喬的反對,卻得到了衞的支持。然而,當衞華誠擔任董事長之後,董事長與總經理的矛盾沒有消除,卻是更為激化。最終導致楊的出局。

事實上,衞華誠和喬俊峯的理念根本上是一致的,包括對董事長職權範圍的理解、對黨管幹部的理解。因此,喬與楊的矛盾延續到衞與楊的矛盾是必然。在楊被罷免的理由中,拒不執行股東會決議;不服從黨的領導等都成為口實。

  引進職業經理人需要制度基礎

近日雙鶴董事會披露稱,在對前任董事長喬俊峯的離任審計中,發現3億多元涉嫌違法違規的委託理財業務。目前,審計部門對喬俊峯的離任審計、以及對部分董事的審計尚未結束。其暴露出來的違法違規行為是“公司理財行為”還是個人貪腐犯罪尚未定性。

國企成了任意吃佔的“魚肉”。有分析認為,因為產權主體缺位,導致責任主體無法落實。有些招聘人對資產的負責程度,甚至不如“被招聘人”的負責程度。

一位專家對記者分析,許多國企引進職業經理人,有規範公司治理,以“股東利益最大化”為目標的衝動。但在一個透明的公司治理架構下,就意味着貪腐行徑無處遁形。“股東利益最大化”和“內部人利益最大化”產生了矛盾。

黃速建認為,中外產權制度基礎不一樣,引進職業經理人對國企整個制度基礎起不到根本改變的作用。

因此國資委在“高管選秀”的同時,一方面積極進行國企董事會制度試點,以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另一方面積極推動產權改革。因為只要產權改革不發生實質性變化,國企建立董事會制度、引進職業經理人管理國企的積極意義似乎並不明顯。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人士認為,國資機構應加快建立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資本和股權管理規範,改進公司治理?早日讓職業經理人獲得“合法的地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