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徒步技巧

來源:文萃谷 7.94K

山野徙步不同於水泥路面,山野徒步時常會遇到路面凹凸不平,行走姿勢也需要進行不同的調整,下面小編就向大家介紹幾招,希望能夠幫助大家順利徙步山野!

山野徒步技巧

  一、穩定重心

山野的登山徒步步伐要採用不同於城市平整柏油路面的步法行走,通常柏油路面行走雙腳是自然沿水平方向擺動提出去的。但山路的高低起伏凹凸不平,有時候甚至還有滾動的石頭,很不好走。登山徒步時,最重要的就是“步行姿勢”與“步伐”,首先説明的是步行姿勢。頭、腰、腳要保持在同一條重力線上,並經常把這條線當作是身體的軸心來移動着走。

方法:將一隻腳膝蓋抬起、另一隻腳着地取得平衡,此時肩膀不要用力,步行的重心要從後腳轉為前腳時,要將頭部與腰部重心移向前,前腳膝蓋不要往前突出,再向前踏出後腳,重新制造一個重心。這樣頭、腰、腳重心不斷移動交替行走的方法就是正確的步行姿勢。上山中心前移,下山重心放在後腳。

  二、小步伐,慢慢走

不論山路的上行或下行,最基本的就是步伐要小。這樣的徒步方法,即使不看眼前的狀況也能以同樣的步伐往前走,除了容易保持平衡外,也可減輕疲勞。

徒步行走不單是腿部運動,而是種全身運動。可以通過擺臂來平衡身體、調整步伐,控制節奏。

 三、全腳掌,穩踏步

最好的行走速度是走而不喘,儘量用個人中等負荷心跳脈搏次數行走,中等負荷運動強度心跳=(180-年齡)X60-70%。背部肩沉背挺,全腳掌觸地,踏穩腳步再移動重心,儘量保持勻速。

很多山友登山徒步經常會大腿或者小腿肚肌肉抽筋,就是登山徒步腳掌踏出沒有選擇全腳掌着地,或者選擇全腳掌着地了但剛好踏在凹凸不平的面上,沒有選擇好踏點,比如腳掌踏在一個小石頭上,這樣一移動重心,感覺不對勁,至少要花多四倍的力量來重新平衡身體重心,通常在無謂花掉這些“浪費”的力氣平衡身體過程中,是導致腳抽筋的原因之一。所以請儘量選擇有土的地面及穩定踏點的地方走。

  四、上坡外八字,下行重後腳

遇到較斜的上坡道時,最重要的是腳要採外八字步走,亦即腳尖向外打開走。我們不妨將腳實際放在陡坡(見上面坡度的定義)上試試看就很容易得知,若直接將整個腳踩在上斜坡時,腳尖因為是在比腳後跟還高的位置,所以腳踝急激彎曲而無法勻整協調穩定。相反地,如果對着斜面打開腳尖,把腳往橫着踩,腳尖與腳踝變成幾乎同一個高度,因而腳踝會變得輕鬆且容易擺動。

請謹慎下坡,即使是緩坡,下坡時也可能會有跌倒的危險,所以一定要一步一步用小碎步確實走才行。下雨過後的路面特別濕滑,更容易滑到,更需要小心。步伐要比上坡時小一些,如果小步走,就算腳不小心滑了一下也能馬上恢復平衡,防止跌倒。

  五、高台地,切莫跳

下行比膝蓋略高的台階地。徒步線路上,時而可見同膝蓋高或比膝蓋略高的台階地,或是斜坡上露出很大的高度落差坡度等。下行這種落差很高的'台階地形時,嚴禁突然往下彈跳,切切!!!跳着下,不僅會滑倒、扭傷腳踝、還會有挫傷或骨折的危險性。正確的下行步法是利用邊上樹根類的植物緊緊抓住,穩住身體重心把腳順利往下掂着地,或者坐在地上慢慢滑下去着地。

延伸閲讀户外徒步旅行六點建議

  建議一

安全第一,切忌個人英雄主義,要量力而為,不得單獨行動。

  建議二

集體活動以大局為重,要做到互諒互助,弘揚户外的團隊合作精神。

  建議三

在活動過程中,每位成員應當保護環境,不得隨意破壞植被,垃圾須裝入垃圾袋中,以便統一處理。

  建議四

要具備基本、必要的救生和自救技能,學會使用地圖等定位工具。户外運動,絕對不能僅憑一腔熱情。

  建議五

選擇安全、專業的户外裝備。户外運動是一項對裝備有專業要求的運動,前期需投入一定經費。同時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場地,如果不是專業的驢友,不要輕易嘗試高山、懸崖等高危場地。

  建議六

建議新手儘量選擇正規户外團體。專業户外俱樂部一般會有活動預案,具備完善後勤保障和聯絡系統。相比之下,自發團體活動盲目性和隨意性很大,出問題的風險會大大增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