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執業護士考試輔導資料

來源:文萃谷 3.17K

為了方便大家複習備考2018年執業護士考試,下面應屆畢業生小編為大家搜索整理了2018年執業護士考試輔導資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18年執業護士考試輔導資料

嘔吐護理

首先應寬慰病人,以減輕其緊張、煩躁情緒。若由急性胃炎引起,嘔吐後即感輕鬆。

卧者嘔吐時應即扶坐起,用手托起病人前額。嘔吐者如神志不清則應平卧,頭偏向一側,以避免嘔吐物吸入呼吸道而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對嘔吐不止的病人需暫時禁食,待症狀緩解後,給熱飲料,並補充水分。

嘔吐後的護理:要讓病人清潔、舒適(這是嘔吐病人的心理需要),此時可給病人漱口、洗臉,及時清理容器及周圍環境,擦乾汗液,更換污染衣被和牀單,使病人卧牀休息。

若嘔吐為噴射性和反射性,應及時到醫院作進一步檢查和治療。

注意嘔吐時間、次數及嘔吐物的顏色、性質和量,及時記錄,以便為疾病診斷提供依據.

 大便失禁的護理

大便失禁是指病人排便不受意志支配,在毫無知覺的情況下排便,原因是肛門括約肌失去了控制能力,這類病人在精神上很痛苦,肛周皮膚因受潮濕刺激,極易發生褥瘡。護理的重點是使病人清潔、舒適和防止發生併發症。

首先是心理護理,護理者要不怕穢臭,並關心體貼病人,以消除其羞澀、焦慮情緒。

保持病牀的清潔乾燥,牀上要加塑料布,臀部墊尿布並勤洗勤換,勤按摩受壓部位。

對病人進行控制排便的訓練,每隔2-3小時,給病人使用一次便盆,指導病人試圖自己排便,逐步恢復肛門括約肌的控制能力。

居室內經常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新鮮。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的病因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是因中耳粘膜的化膿性炎症,多見於冬春季節,在全身抵抗力降低時較易得病,好發於兒童。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是由化膿性致病菌侵入了鼓室引起的,常伴隨咽鼓管、乳突氣房粘骨膜的'炎症。常見的致病菌為溶血型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第Ⅲ型肺炎球菌和變形桿菌等。可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傳染病及在污水中游泳或跳水、不適當的咽鼓吹張、擤鼻或鼻腔治療後經咽鼓管途徑侵入中耳。或鼓膜外傷、鼓膜穿刺、鼓膜置管後經外耳道鼓膜途徑侵入中耳。嬰幼兒基於其解剖生理特點,比成人更易經此途徑引起中耳感染。嬰幼兒的咽鼓管短、寬而平直,如哺乳位置不當,平卧吮奶,乳汁或嘔吐物可經咽鼓管流入中耳。

 輸液速度快速的情況

嚴重脱水病人,如心肺功能良好,一般應以每分鐘10ml左右的速度進行補救,全日總輸量宜在6~8小時完成,以便輸液完畢後病人得以休息。血容量嚴重不足的休克病人,搶救開始1~2小時內的輸液速度每分鐘應在15ml以上。因為,倘若在2小時內輸入2000ml液體,就可使一個休克病人迅速好轉的話,若慢速輸入,使2000ml液體在24小時內緩緩滴入,則對休克無濟於事。急性腎功能衰竭進行試探性補救時,常給10%葡萄糖溶解500ml,以每分鐘15~25ml速度輸入。為了擴容輸入5%碳酸氫鈉或低分子右旋糖肝,為了降低顱內壓或急性腎功能衰竭而早期使用甘露醇時,每分鐘均需以10ml左右的速度進行。

快速靜滴時,要注意觀察病情,因為靜脈輸液過快,血溶量驟然增加,心肺負荷過度,嚴重者可導致心力衰竭、肺水腫,這種情況尤其多見於原有心肺疾患的病人或年老病人。因此,在達到每分鐘10ml以上的快速輸液時,護理人員應確切掌握輸液前的呼吸次數與脈率,如輸液後,呼吸次數與脈率較前為快,且伴有頻繁咳嗽者,應減慢滴速,並立即通知醫生進行檢查。若出現雙肺底濕性羅音,説明存在肺水腫的先兆肺瘀血現象。此時應立即根據醫囑靜脈注射快速利尿劑。另外尚須注意,高滲溶液輸入速度過快時,可引起短暫的低血壓(可能與冠狀動脈功能失調、致使心排出量減少有關)也必須予以警惕。

四大生命體徵之體温

生命四大體徵包括呼吸、體温、脈搏、血壓,醫學辦稱為四大體徵。它們是維持機體正常活動的支柱,缺一不可,不論哪項異常也會導致嚴重或致命的疾病,同時某些疾病也可導致這四大體徵的變化或惡化。因此,如何判斷它們的正常和異常,已成為每個人的必備知識和技術。人正常體温是比較衡定的,但因種種因素它會有變化,但變化有一定規律。

(一)體温正常值及測量方法

1.口測法:先用75%酒精消毒體温表,放在舌下,緊閉口脣,放置5分鐘後拿出來讀數,正常值為36.3~37.2℃。此法禁用於神志不清病人和嬰幼兒。囑病人不能用牙咬體温計,只能上下脣啜緊,不能講話,防止咬斷體温計和脱出。

2.腋測法:此法不易發生交叉感染,是測量體温最常用的方法。擦乾腋窩汗液,將體温表的水銀端放於腑窩頂部,用上臂半體温表夾緊,囑病人不能亂動,10分鐘後讀數,正常值為36~37℃。

3.肛測法:多用於昏迷病人或小兒。病人仰卧位,將肛表頭部用油類潤滑後,慢慢插入肛門,深達肛表的1/2為止,放置3分鐘後讀數,正常值為36.5~37.7℃。

正常人的體温在24小時內略有波動,一般情況下不超過1℃。生理情況下,早晨略低,下午或運動和進食後稍高。老年人體温略低,婦女在經期前或妊娠時略高。

(二)體温的異常

1.體温升高:37.4~38℃為低熱,38~39℃為中度發熱,39~41℃為高熱,41℃以上為超高熱。體温升高多見於肺結核、細菌性痢疾、支氣管肺炎、腦炎、瘧疾、甲狀腺機能亢進、中暑、流感以及外傷感染等。

2.體温低於正常:見於休克、大出血、慢性消耗性疾病、年老體弱、甲狀腺機能低下、重度營養不良、在低温環境中暴露過久等。

 四大生命體徵之脈搏

生命四大體徵包括呼吸、體温、脈搏、血壓,醫學辦稱為四大體徵。它們是維持機體正常活動的支柱,缺一不可,不論哪項異常也會導致嚴重或致命的疾病,同時某些疾病也可導致這四大體徵的變化或惡化。因此,如何判斷它們的正常和異常,已成為每個人的必備知識和技術。

心臟舒縮時,動脈管壁有節奏地、週期性地起伏叫脈搏。檢查脈搏通常用兩側橈動脈。正常脈搏次數與心跳次數相一致,節律均勻,間隔相等。白天由於進行各種活動,血液循環加快,因此脈搏快些,夜間活動少,脈搏慢些。嬰幼兒130~150次/分,兒童110~120次/分,正常成人60~100次/分,老年人可慢至55~75次/分,新生兒可快至120~140次/分。

(一)常見的異常脈搏

1.脈搏增快(≥100次/分):生理情況有情緒激動、緊張、劇烈體力活動(如跑步、爬山、爬樓梯、扛重物等)、氣候炎熱、飯後、酒後等。病理情況有發熱、貧血、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休克、甲狀腺機能亢進等。

2.脈搏減慢(≤60次/分0:顱內壓增高、阻塞性黃疸、甲狀腺機能減退等。

3.脈搏消失(即不能觸到脈搏):多見於重度休克、多發性大動脈炎、閉塞性脈管炎、重度昏迷病人等。

(二)脈搏的計數法

1.直接測法:最常選用橈動脈搏動處。先讓病人安靜休息5~10分鐘,手平放在適當位置,坐卧均可。檢查者將右手食指、中指、無名指並齊按在病人手腕段的橈動脈處,壓力大小以能感到清楚的動脈搏動為宜,數半分鐘的脈搏數,再乘以2即得1分鐘脈搏次數。在橈動脈不便測脈搏時也可採用以下動脈:

頸動脈位於氣管與胸鎖乳突肌之間。

肱動脈位於臂內側肱二頭肌內側溝處。

股動脈大腿上端,腹股溝中點稍下方的一個強大的搏動點。

2.間接測法:用脈搏描記儀和血壓脈搏監護儀等測量。具體使用方法看儀器説明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