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茶葉經濟之變化

來源:文萃谷 1.09W

導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給茶文化注入 了新的內涵和活力,在這一新時期,茶 文化內涵及表現形式正在不斷擴大、延伸、創新和發展。新時期茶文化溶進現代科學技術、現代新聞媒體和市場經濟精髓,使茶文化價值功能更加顯著、對現代化社會 的作用進一步增強。茶的價值是茶文化核心的意識進一步確立,國際交往日益頻繁。新時期茶文化傳播方式形式,呈大型化、現代化、社 會化和國際化趨勢。其內涵迅速膨脹,影響擴大,為世人矚目。

世界茶葉經濟之變化

茶葉已經和糖、咖啡、煙草、x片一樣,躋身世界產量最高、銷路最廣的日用品行列。儘管茶葉並非工業革命的誘因,但它在英國廣受歡迎;隨着印度新式茶葉的出現,購茶變得越來越方便,大大推動了英國的工業化進程。

這類全球性日用商品被認為是一種經濟發展的動力,以茶為例,售價1英鎊的茶葉,其採摘時所花費的人工成本只有1便士,而且行銷世界各地。它通過銷售鏈條上的每一環,從山中的農場到英國人的住宅,重新分配了這個世界的利益。通過茶葉這種普普通通的藥用商品,中國的勞工開始與美國的商人、廣州的帕西銀行家打起了交道,開始與倫敦的金融家以及正享用早餐的曼徹斯特婦女、兒童有了交集。

茶葉也徹底改變了英國的資本和經濟體系,其影響力通過英國在遠東的商貿網絡迅速擴散。當大英帝國的魔爪伸到包括諸如緬甸、錫蘭、東非以及其他適於種茶的地區時,茶葉就變成了英國進行殖民擴張的工具。先前上述地區被認為除了枯萎的熱帶雨林外,別無他物,但現在英國利用茶葉種植得以在這些地方建立產業經濟。茶葉的影響力還蔓延到了加勒比海和南太平洋的殖民地區,在那裏,它有助於滿足英國人對糖的需求。與東方的貿易成就了英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確立了近兩個世紀以來英鎊在全球經濟中無與倫比的影響力,還沒有一個人口稀疏、以農業經濟為主的島國能以別的方式取得這一非凡成就。

中國在世界舞台上的角色亦因茶葉而改變。茶葉貿易起源於繁華的、被實施殖民統治的城市香港——現在這座城市再次回到了中國的懷抱——它也是東方的商業中心。有人認為,如果由一系列茶葉貿易所導致的革命沒有打斷中國大陸大約一個世紀的發展進程,那麼現在的整個中國在世界上的角色可能更類似於香港。在華外國勢力的存在,再加上茶葉和x片貿易所引發的巨大浩劫,使得大清王朝的皇權遭到嚴重削弱。大清王朝的沒落引發了一連串的歷史演變:先是國x黨崛起,最後為中國共產黨所取代,當所有的歷史大戲塵埃落定後,便成了今天的海峽兩岸遠遠相隔的局面。沒人能合理地論證出,這一幕幕歷史演變都只是因那些茶葉而起的;但同樣沒人會忽視,正是外國勢力對這種充滿中國風情的日用商品的渴求,才迫使中國向西方開放門户,進而導致了這個自給自足的封建帝國的沒落。

除了引發了一系列地緣政治後果外,茶葉貿易幾乎左右着地緣經濟的每一個環節。

運輸

到了19世紀50年代,在同等情況下,從中國前往倫敦比起十幾年前要快上一個月,茶葉貨運方面的競爭令航運時間大為縮短。出於販運茶葉的需要,最為敏捷輕便的貨船出現在海面上;它們的速度在當時是無與倫比的。

茶葉貿易興起之初的200年間,只有東印度公司擁有在遠東從事商業活動的特權,因而當時從英國出發前往中國的貨船全都隸屬於東印度公司。那些被稱為“東印度人”的船隻簡直是些慢吞吞的浮動倉庫。這些“海上茶葉貨車”在泰晤士河和廣州之間來來回回。新採下的茶葉要在海上漂浮9個月——有時要整整1年——才能出現在民辛巷拍賣行的大廳裏。這就意味着即使船上裝載的是花白毫和毛尖這樣的極品好茶,其質量上的優勢在抵達英國後也必定蕩然無存。儘管旅行家和商人的報告已經指出:“初摘茶”一眼看上去就是製作茶飲的最佳選擇,但英國人從未得到過真正的“新品茶葉”。當時或許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名倫敦品茶師曾注意到茶葉質量的下降,那些吃茶葉商貿飯的人們清楚:這方面有很大的提高空間,只要有人願意出高價收購那些優質的新鮮茶葉就行。但當時的茶葉生意為東印度公司所壟斷,沒有了競爭,也就無人願意冒險完成在一季之間將茶葉從中國的半山腰帶到英國拍賣桌上的壯舉。在缺乏變革動力的前提下,英國茶葉的質量長期得不到改善也就不足為怪了。

19世紀的時光見證了造船工藝方面的突飛猛進。當英國於1815年擊敗了拿破崙帝國後,戰爭所帶來的壓力隨之消失,他們不再需要那些武裝到牙齒、自給自足到可以在海里漂上老長一段時間而不需靠岸的老式英國戰艦了。在和平年代裏,船體變得更長,外表變得更光滑,航速也變得更快了。

東印度公司壟斷對華貿易的局面於1834年終結,新的貿易公司一個接一個地湧現,它們紛紛要求從這塊大蛋糕上分走一塊——這些商界新貴的名頭在東方依舊備受尊敬:太古集團、渣甸集團以及馬西森集團(後兩者合併後即是著名的怡和洋行。——譯者注)。這些商行為了搶佔利潤豐厚的茶葉貿易市場,而向東印度公司發起挑戰,後者就像它名下的船隻一樣,笨重臃腫、效率低下。競爭越來越激烈,這為結構更為精密、速度更快的高桅帆船的出現創造了新的原動力。

1849年,《不列顛航海條例》(BritishNavigationLaws)的撤銷使得美國造船隻得以在中國出入,美國人終於可以直接在英國碼頭卸下一箱箱中國茶葉了——他們的卸貨時間還能比英國造船隻提前幾周。美國艦船是以1812年戰爭中出現的快速私掠船的流線式船體為藍本而設計的,這種船往返紐約和廣州之間只需不到100天時間。出於對航速的渴求,英國的船舶設計師們又重坐到製圖板前:他們削減了船頭,將船體設計得更窄,讓桅杆傾斜化,用這些新創意朝波士頓最好的艦船工程師叫板。

短短20年時間內,在上述三大因素——拿破崙戰爭的結束、東印度公司對華貿易壟斷時代的終結,以及美國船舶開始進入中國——的共同作用下,艦船航速方面有了革命性的突破,茶葉航運的時間成本也大為縮短。新式艦船被命名為茶葉快船,只要看到那修長低矮的船身,魚頭形狀、好似豎起的刀刃般垂立於水面之上的船頭,便能立刻認出它來。這是一種橫帆三桅船,“在每一個海員的心目中,它都是一位無瑕的美人。”當時的一位船長評論道。

隨着運茶快船的出現,茶葉貿易也變成了一種廣受歡迎的體育運動。每當東方艦隊的第一艘斜桅帆船出現在英吉利海峽的海平面上的時候,倫敦市登時萬人空巷,大家一齊擁到泰晤士河畔,駐足觀賞一年一度的運茶比賽。期盼裝載着剛採摘下來的新品茶葉的中國快速帆船的到來。競賽開始了,一路上,一直到倫敦的'每一個海岬上,充當信號的火焰都在熊熊燃燒着。投注開始了,賭徒的手氣取決於第一個從帆船舷緣投下的茶葉板條箱在碼頭上落地的一剎那,英國人對這一競賽的熱情不亞於對賽馬結果的關注。

運茶快船如今依舊是這個世界上最快的帆船,某種程度上是因為這種帆船是工程學和人類進取精神的結晶,而另一部分原因則是人們再也不需要那種體積大、速度快的帆船了。與遠東的貿易所獲利潤實在太豐厚了,法國人眼紅之下,開始動手開鑿蘇伊士運河。儘管快速帆船是根本無法在運河河道通行的——它們實在禁受不起紅海海面上大風的考驗,然而蒸汽輪船卻能夠以比帆船快一倍的速度抵達中國。由於沿途的燃料補給站選址佈局合理,乘船前往中國和印度比以往變得更容易了。到了1869年,隨着蘇伊士運河開鑿完成,因茶葉運輸業而生的航海技術革新全都成了歷史。野心勃勃的英國商船船隊已經不再需要變化無常的風來驅動,它們可以用可靠而穩定的煤作燃料。

生產

茶葉的分量很輕,這決定了運茶商船要用壓艙物來保證行駛途中的平穩;在茶葉貿易剛剛興起之時,大部分時候,壓艙物都是由藍白色的中國瓷器來充當的。儘管商人們對這種商品的估價往往偏低——那些人更喜歡絲綢那樣利潤巨大的日用品,但人們一致認為,當瓷器填充在裝茶葉的板條箱的夾層空間時,它起到的作用與那些“壓艙鐵”是一樣的;而當瓷器沿着船體和龍骨排成一線的時候,還能起到附加效果——可以有效防止船艙漏水。運送茶葉一類的奢侈品風險很大:它們的質量很容易因為浸水而受損,價格也隨之下跌,而一艘船在海上航行也就意味着它一直冒着損失金錢的風險,因而可以説瓷器的存在分擔了這一風險。瓷器還能擋住船艙底部的污水,從而對那些利潤更高的貨物起到保護作用。

茶葉消費者羣體的不斷擴大帶動了英國瓷器工業的發展,它也成為第一批享受到19世紀機械創新成果的行業之一。在18世紀以前,尚無一家歐洲工廠能製造出能盛開水的陶瓷茶杯。

由於歐洲出產的黏土缺少瓷土所需的必要元素,因而歐洲黏土無法像中國黏土那樣用於製作茶杯。中國的瓷器是利用高温燒製的,表面覆蓋着一層堅固透明的釉,所以具備低廉、耐用的特點。而歐洲的黏土則是在低温環境下烘烤,它們只能覆蓋多孔的釉料,這樣製成的瓷器更容易破裂。

對更為堅固耐用的瓷器的追求,在英國引發了一場工業競賽。英國的製造商們能生產出質地更堅硬、價格更便宜的餐具來嗎?長期以來,英國工廠車間裏造出來的瓷器又笨重,又粗糙,又易碎,但它有個優點:運輸成本較低,因而在價格上還是能夠和中國瓷器較量一番的。大約到了1750年的時候,歐洲工廠終於刺探到了瓷器製造工藝的祕訣,藉助當時英國工業向機械化轉型的契機,一項新的產業隨之誕生[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約西亞·韋奇伍德(JosiahWedgwood),最早一批使用瓷器改良工藝的陶藝家之一,可以算是與羅伯特·福鈞同一時代的博物學家查爾斯·達爾文的爺爺輩人物]。

茶葉貿易在依託瓷器貿易發展的同時,也引發了一場對“異國”之地——中國和東方——的探索熱潮。帶有濃郁中國藝術風格的圖像——垂柳和高聳的寶塔,以及身着長袍、舉止嫻靜的婦人——以印在郵票上或畫於進口茶杯的兩側的方式而在西方廣為流傳。這種充滿東方浪漫風情的藝術品對大英帝國戰略目標的實現大有幫助。它展現了一個未知世界的美好形象,創造出一種優雅迷人的氛圍,取代了西方人先前的想法:出國前往東方的旅途是可怕而危險莫測的。貧困所帶來的巨大災難,伴隨着疾病和混亂正在一點一點地摧毀英國。城市化進程蠶食着農村地區,原先的農村居民現在正在工廠裏勞作,呼吸的是被煙塵污染的霧氣,住的是擁擠的廉價公寓,然而那些在瓷器上隨處可見的圖像向他們描述了一個更為寬廣、龐大、怡人的世界。這是一個充滿商機和希望的世界,一個大不列顛帝國可以征服的世界。

英國人的生活

正如可敬的東印度公司所預言的那般,印度的茶葉種植產業藉着茶税的取消和航運技術的發展這兩大有利因素而迅速繁榮起來。隨着東印度公司一家獨霸的歷史的終結,茶葉貿易的競爭也日趨白熱化,這導致了茶葉價格的全面下跌。茶葉越來越便宜,也意味着那些黑心茶商覺得既沒必要再將其他植物混雜在茶葉包裝袋之中,也不用再用危險的化學品對茶葉進行加工,因而茶葉的質量有所改善。儘管此前英國全民飲茶的風氣已經整整持續了一個多世紀,但茶價的便宜化對於這個城市化進展迅速的國度而言仍不啻為一個福音。

很久以來,人口統計學者和醫師們就已經注意到隨着飲茶習慣的日益大眾化,死亡率在不斷下降。隨着18世紀和19世紀城市化進程的不斷髮展,污染程度越發嚴重,疾病傳播率也隨之上升。霍亂這個惡魔在印度次大陸上肆虐已久,它的魔爪於19世紀30年代第一次伸到了英國大陸,當時幾個水手飲用了船上水桶中的水,而這些水桶是在印度被灌滿的,這些水手因此感染上了霍亂病菌。而他們回到船隻所在的母港時,這種致命的病菌開始通過當地的下水道到處傳播。到了19世紀中葉,霍亂這一傳染病已經幾次三番地奪去了數以萬計的倫敦市民的生命;單單1848~1849年的那次大暴發就導致5萬人喪生——這5萬人無一例外都是因喝了不乾淨的水而染病的。

在英國這樣的國家,比起用熱水而不是用開水沖泡的咖啡,茶葉更受人們的歡迎,這種飲用習慣直接給他們的健康狀況帶來了好處,因為將水煮沸可以殺死水中那些在近距離傳播病菌的微生物。由於倫敦的人口密度龐大,且缺乏有效的排污系統,即使在正常情況下,倫敦市民的飲用水也是非常不衞生的。在傳染病這個維多利亞時代全球經濟產物的反覆侵襲下,一個喝茶民族的生存概率比一個喝咖啡民族的要大。

對於帝國的宏偉戰略而言,茶葉同樣是上天的恩賜。它成了英國軍隊配給標準的一部分,由當地人組成的英屬殖民地軍隊同樣享受這一福利。當英軍在熱帶叢林中困苦不堪地行軍,尋找着帝國邊界的時候,喝上一杯茶就能讓他們身心放鬆,與此同時,還能預防水源性傳染疾病。

如前所述,糖類是大英帝國那錯綜複雜的經濟中另一種必不可少的日用品,它產自新大陸中仍由女王陛下統治的幾片殖民地:巴巴多斯(Barbados)、牙買加(Jamaica)和維爾京羣島(VirginIslands)。在英國,糖類已經過剩了,而茶飲的普及讓糖有了新的伴侶。

加糖的茶飲為大不列顛人提供了便捷的熱量來源。英國的城市化進程意味着窮人們已經難以吃到農產品,而茶葉本身並不含有營養價值,喝茶時可以在裏面摻上牛奶、蛋白質和糖,這樣一杯茶就變成一份廉價而營養豐富的能量來源了。

在飲茶之風還未盛行的年代,工廠裏的工人們所攝取的大部分卡路里來自啤酒和麥芽酒,這種習慣造就了一批不理想的勞動力。在工業化之前,工人們的勞作方式以手工為主,因而喝點啤酒是可以容忍的,但這就給英國經濟的工業化領域——這一行業需要較為精細的勞動技巧——帶來一個嚴重問題:曼徹斯特紡織工業的主要設備為飛速運轉的紡紗機和紡織針,而讓一個醉醺醺的工人去操作它們實在是件很危險的事。但大不列顛人如果在週末喝的是加糖的茶,吃的是麪包和肉的話,那麼他們既可以獲得所需的所有熱量,又不必冒喝醉的風險。毫無疑問,茶葉有提神的作用。它能讓工人們集中精力,有助於讓他們全神貫注地完成那些艱鉅的工作。

像酒精這樣的發酵飲料有清除寄生蟲、將卡路里以液體形式加入日常飲食中的優點,但到了18世紀初,啤酒生產要耗去英國將近一半的小麥收成。對於英國國內的農業而言,同時保證迅速增長的人口的糧食供應和啤酒供應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要養活每一張工業化時代新增的嘴,現有的農場完全不夠。這樣只能另闢蹊徑,從英倫三島以外的地方,從帝國那無邊無際的領土中尋找外來的熱量供應源。對食物的追求總會塑造社會的發展進程,在維多利亞帝國時代,我們的現代全球工業化食物鏈形成之初,摻了牛奶和糖的茶滿足了英國對廉價營養品不斷增長的需求。

諸如法國和德國那樣繼續選擇酒精作為主要飲料的歐洲國家,在工業化進程方面落後英國達15年之久。

以茶代酒還有別的好處,特別是對年輕人而言。懷孕期間的婦女如果不喝酒,而選擇喝茶的話,嬰幼兒羣體的健康狀況就會發生顯著改善。茶葉中也含有抗菌的酚類,它們是可以起到天然殺菌作用的植物類化學物質。在英國,嬰兒誕生的頭一年一般是用母乳餵養的,因此媽媽們以茶代酒也就意味着英國的嬰兒們將不再受到酒精的影響。飲茶習慣的流行不僅降低了嬰兒死亡率,在需要更多勞動人口的工業化時代也提高了人類的免疫力。

到了19世紀中葉,“以茶待客”現象的出現首次標誌着飲茶這一儀式化行為已在英國社會牢牢紮根。下午茶起初是英國上流社會的一項禮儀,隨着茶葉價格的逐步走低,這一生活方式開始成為英國社會的普遍習俗。下午茶時間是一段享受的時光,是拜親訪友的時光,是午餐和晚餐之間的閒談時光。茶葉是工業革命的助推器,創造了足夠多的剩餘資本的英國人終於可以好好享受他們那些殷實的勞動成果了。

時至今日,在西方似乎有一項新的、每日公佈成果的科學研究:檢驗喝茶對健康帶來的益處——從茶葉的抗氧化功能和抗癌功能入手,推斷出它在緩解糖尿病症狀、提高新陳代謝速率,以及降低發胖所帶來的風險或提高免疫系統功能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儘管這一類結論尚需進一步的科學研究來證實,但隨便哪一個普通的茶葉消費者都可以證明:喝茶可以提高精神警覺性和短期記憶力,也能舒緩壓力。專家將茶葉當作一種具有暫緩疲勞、放鬆身心、改善健康以及延年益壽效果的靈丹妙藥,並從這些方面去研究它。

英國在印度進行的偉大的茶葉種植試驗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可以花更少的錢喝更多的茶飲。福鈞竊走中國商業機密後不到20年,茶葉貿易的重心就從中國轉移到了英國的版圖內。當一個單一物種被移植到它的故土之外的時候,這個世界也隨之發生了永恆的變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