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詢師的基本原則

來源:文萃谷 1.63W
  導語:心理諮詢師是協助求助者解決各類心理問題、具有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頒發的從業資格證書的人,是健管家職業之一,主要解決人們心理健康問題。健康人羣會面對許多家庭、擇業、求學、社會適應等問題,他們會期待做出理想的選擇,順利地度過人生的各個階段,求得自身能力的最大發揮和尋求生活的良好質量。心理諮詢師可以從心理學的角度,提供中肯的發展諮詢,給出相應的幫助。

  一、同感來訪者原則

心理諮詢師的基本原則

同感也被叫做共感,或共情,英文拼寫為empathy。這個單詞原來是由兩個希臘字拼成的。em 的意思是“進入”(in),pathy的意思是“感覺”(feeling)。這兩個字拼在一起成為一個英文單詞是1912年,不多久便成了常用英文單詞。這個單詞的形成本身就挺有意思。

那麼,怎麼理解心理諮詢過程中的“同感”要求呢,卡爾·羅傑斯對同感的要求描述得相當美。他稱諮詢師要同感來訪者,就是要設法站到來訪者的眼球背後,用來訪者的眼睛來看他(她)所看到的那個世界(Evenclimbbehind their eyeballs see the world asthey do.)。因為要知道,每個人的眼睛看出去的世界都是不一樣的,作為一個優秀的助人者,就應該努力看到來訪者所看到的,努力感受來訪者所感受的。這也是中國文化所崇尚的設身處地,將心比心的境界。

香港心理學家林孟平曾經用一個很形象的方式來解釋“同感”。她站在講台上,右手側舉着一塊手錶,請大家看這手錶。她提醒大家注意,這時候大家看見的這塊手錶的形狀和她側臉看着的手錶形狀是不一樣的,.大家看見的是手錶的正面,林孟平看l見的是手錶的側面。這時,她引申開I了:假如在座哪一位要同感她,就必須設法看見她眼中這塊手錶的形狀,也就是説這個人必須站起來,離開自己的位子,站到林孟平邊上,而且要儘可能貼近她,才可能大體接近看見林孟平眼中那塊手錶的形狀。她強調,這就是同感。換句話説,也就是要求你在同感的時候,離開自己的位置(立場),無條件地站在來訪者的角度,去感受來訪者的感受。而在一般人的下意識裏面,是不大願意離開自己的立場的。所以這是一種相當特殊的要求,而心理諮詢師就是有別於一般人的特殊的助人者。

許多心理諮詢專業人員表示,一旦有意識地用“同感”的心來傾聽來訪者,觀望來訪者,嘗試體會來訪者的所處和所感,就會立刻產生一種新的感悟。那是一種在廣度和深度上都迥然相異的深刻的感受,是平時普通的.人際交往中很難達到的感受。

一旦來訪者感覺到自己的痛苦被同感了,被理解了,來訪者的負性感受馬上就會減輕許多。俗話所稱:與朋友分享快樂,快樂變成了兩份;向朋友傾訴痛苦,痛苦減輕了一半。這裏面的道理在心理諮詢的過程中同樣存在。難怪許多心理諮詢師常常向來訪者表示:“我能夠理解”,“我也有過類似的經歷”;或者諮詢師會告訴來訪者:“許多人在這種時候都會有這樣的困擾。”這也是心理諮詢通常所稱的“普遍化”(universalized)的技巧。因為,根據諮詢心理學的研究,容易導致人感覺痛苦的一個心理原因是:“怎麼不幸就發生在自己身上”,感覺很難接受。諮詢師通過同感,運用“普遍化”的技巧,就容易稀釋來訪者的痛苦。往往諮詢到了這個時候,來訪者的負性情緒一般都會出現一些釋然的表現。

  二、尊重來訪者原則

心理諮詢師要尊重每一位來訪者。這是諮詢心理學界公認的職業要求。心理諮詢師對來訪者的尊重是沒有理由的。假如一定要講理由,那麼,只有一條理由:因為這位來訪者是一個人。

諮詢心理學要求助人者能夠恰如其分地把來訪者當一個人來尊敬,讓來訪者有充分的可能性,能夠感知到:有人真正地相信他(她)是有意願和能力去發掘自我內在的潛能的。尊重來訪者是一個重要的前提,在這個基礎上,諮詢師才能營造一個向上的氛圍,促動來訪者去自主權衡、抉擇,去激活自我內在的積極的潛能。

  三、無條件地接納來訪者原則

這又是一條讓心理諮詢師有別於普通人的職業規範:沒有任何隱含條件地完整地接納每一位來訪者。這也是要更好地同感來訪者,以至心理諮詢產生效果的前提條件。

有人曾經疑惑,似乎無法做到無條件地接納每一位來訪者,因為有些人的行為和想法實在無法讓人接受。其實,“接納”不等於“接受”,不等於“贊同”。接納指的是不排斥來訪者,完整地正視整個來訪者,而不是選擇性地注意來訪者,這樣才有可能真正同感來訪者,理解來訪者,才有可能達到幫助來訪者的目的。心理諮詢過程的規定性沒有要求諮詢師必須贊同來訪者,但是必須接納、同感和理解來訪者。

諮詢心理學界在培訓學員時經常會舉如下的例子:假如你是一個女性諮詢師,在一次諮詢中,突然發現來的是一位20歲左右的男性來訪者。這個來訪者頭髮很長,披及肩膀。一般女性見 男子頭髮過長就會產生幾分反感。而且,這個男子不但頭髮過長,還戴耳環,甚至耳環不是戴在耳朵上,卻是戴在鼻孔上。作為一名女性社會人,你很容易產生反感。其實,這説明你很正常。因為你是一個女人。但是,假如你是一名心理諮詢師,你就必須接受特殊的訓}練。你要動用意識的力量,迅速調整自己的感覺。在這個時候,你的感覺應該是這樣的:哦,現在幾點幾分,來了一位來訪者。這位來訪者是位男性。這位來訪者頭髮披肩。這位來訪者耳環戴在鼻孔上。這位來訪者穿着短袖襯衫。這位來訪者右手帶手錶。這位來訪者… --。假如你能夠以這樣的心態來接納來訪者,即完整地不加選擇地關注來訪者,你才可以説自己是一個心理諮詢工作者了。

  四、助人自助原則

一名優秀的心理諮詢師,會有意識地注意一個問題:不要讓來訪者在心理諮詢的過程中靠到了心理諮詢師的肩上,依賴心理諮詢師。這也是心理諮詢師必須遵循的一條基本原則:幫助來訪者是為了讓來訪者能夠更好地幫助自己。那麼,如何才能在心理諮詢的過程中做到“助人自助”呢?具體的技術有兩個方面。一方面,在心理諮詢過程中,諮詢師不是提供要怎麼做的具體方法,而是注意提供能夠幫助來訪者自己最終找到解決問題方法的各項前提條件。譬如,不是告訴來訪者怎樣處理同學間關係導致的心理問題,而是通過同感,理解,解釋,啟發性提問等技術,讓來訪者自己找到最適合自身情況的解決人際心理問題的具體方法。另外一方面,適當地介紹一些諮詢心理學的理論與方法。譬如,面對人際關係導致的心理問題,可以介紹一些暗示、投射,以及認知心理療法和行為心理療法的具體方法。這樣的處理,比較容易幫助來訪者在以後遇到類似問題時,能夠自己幫助自己,甚至幫助身邊的人。

在世界教育界,有一則廣為流傳的美談。有位校長要聘老師,他問一位先生“您是教數學的嗎7”假如這位先生回答“是的,我是教數學的。”這位校長就會點點頭,心裏明白,這人頂多就是一個認認真真的教書匠,一般不會有太多特別之處。萬一這位先生是這樣地回答:“不,我不是教數學的;我是教學生學數學的。”哇,這位校長馬上就會興奮起來,暗暗讚歎:這傢伙不得了,這傢伙有着“不是教數學,而是教學生學數學”的理念,他就有着相當高的可能性成為一名相當優秀的老師!這個例子,對諮詢心理學強調的“助人自助”,也是一種相當精彩的解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