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心理諮詢師《健康心理學》練習題及答案

來源:文萃谷 2.49W

  一、單選題

2017年心理諮詢師《健康心理學》練習題及答案

1.心理諮詢工作關注來訪者是否“有病”(精神疾病),是為了(  )。

A.選出有精神病的人立即作為自己的工作對象

B.選出沒有精神病的人作為自己的工作對象

C.選出有精神疾病的人,永遠不把它們作為自己的工作對象

D.以是否“有精神疾病”作為心理健康的指標

參考答案:B

2.從發展的角度看,心理健康是一種(  )。

A.健康常模

B.心理狀態

C.心理相對平衡的過程

D.心理絕對平靜的過程

參考答案:C

3.從靜態的角度看,心理健康是一種(  )。

A.健康常模

B.心理狀態

C.心理相對平衡的過程

D.內心無任何矛盾

參考答案:B

4.健康心理學(  )。

A.已經有了明確的研究對象、任務與方法

B.是試圖依照現代醫學模式探索健康問題的學科

C.有清楚界定的內涵與外延

D.是一門發展成熟的學科

參考答案:B

5.健康心理學(  )。

A.概念體系科學完整

B.發展成熟

C.是被美國心理學會確認不久的新的分支學科

D.是醫學介入心理學的結果

參考答案:C

6.健康心理學的工作領域不包括(  )。

A.疾病控制的管理問題

B.軀體疾病患者的心理學問題

C.健康和疾病中的心理學問題

D.促進和維護健康的心理學問題

參考答案:A

7.健康心理學的工作領域不包括(  )。

A.疾病防禦和治療中的心理學問題

B.促進健康服務和健康服務政策的制定

C.生活方式及心理活動與疾病的關係

D.心身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參考答案:D

8.一般情況下,軀體疾病患者在住院時不大可能產生的'心理變化是(  )。

A.感到自己更獨立自由

B.情緒低落

C.的關心自己身體的感覺和狀態

D.感到時間過得很慢

參考答案:A

9.診療過程中,許多醫生只注意(  )。

A.幫助患者逐步適應疾病所帶來的痛苦和不便

B.用語言、動作、眼神等交流方式鼓勵患者

C.從生物學方面對患者進行治療和康復

D.調動患者的社會支持系統配合治療和進行康復

參考答案:C

10.下列説法中從心理學意義上看不妥的是(  )。

A.查房時通常應先在病房檢查病人,之後就地討論患者的病情

B.對治癒疾病的理解,應當是幫助惠者從生理、心理和社會功能三個方面同時好轉

C.對疾病的治療應深入到除生物學以外的心理和社會學層面

D.應考慮到病人精神狀態與疾病之間的複雜關係

參考答案:A

  二、簡答題

1. 黃堅厚教授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標準是什麼?

參考解析:

1) 心理健康的人是有工作的,而且他能把他本身的智慧和能力在工作中發揮,並能從工作中得到滿足。

2) 心理健康的人是有朋友的,能和他人建立良好關係。

3) 心理健康的人對於他本身應有適當地瞭解,並有悦納自己的態度

4) 心理健康的人應能和現實環境保持良好的接觸

2. 請描述“一般適應症狀”。

參考解析:加拿大學者舍利曾研究持續高度壓力對身體的影響,他認為除了對某特定壓力來源會有特定反應,長期性高度壓力會使身體產生一種非特定性的適應性生理反應,稱這種行為模式為“一般適應症狀”。這種症狀包括三個階段:警覺反應階段、抗拒階段與耗竭階段。

3. 造成職業倦怠的原因有哪些?

參考解析:

1) 個人因素:過於理想化的期望、過強的個人責任感

2) 組織因素:缺乏酬賞、缺乏控制、缺乏明確的職責劃分、缺乏支持。

4. 心理失常可從哪些方面進行?

參考解析:

1) 外表方面:一個人穿着、打扮若不屬於社會正常範圍之內,就暗示有某種精神疾病的存在;

2) 意識方面:對外界刺激沒有反應、發呆、注意力不集中;

3) 定向感方面:時間、地點、人物的認識、瞭解有障礙;

4) 記憶方面:對某些事記得非常清楚,或對某件事失去記憶;

5) 知覺方面:覺得自己不是自己,是另外一個人;

6) 思考方面:自覺思潮忽然中斷,奇異的思想卻一連串;

7) 情緒方面:過分喜悦、憂鬱、緊張、恐慌、矛盾、暴怒;

8) 動作方面:坐立不安、孤僻、退化、獨語、活動減低或增加;

9) 人格方面:一個人突然前後判若兩人或性格和一般人相差很遠;

10) 生活方式障礙:工作變得不負責,不能勝任,不喜歡和人來往,不遵守團體規則;

11) 智能方面:依年齡層判斷 ,顯然不懂事、沒常識、不能照顧自己;

12) 病識感方面:不承認自己有毛病,反而歸咎別人有問題。

5. 請簡述造成心理失常的環境因素。

參考解析:

1) 過度溺愛、放縱、單親家庭補償心理、過度嚴格的管教、父母不一致的教養態度等,造成不良親子關係,影響子女人格病態傾向;

2) 感覺剝奪環境易引起精神症狀,如單調、沉悶、無聊、孤寂或太安靜、缺乏變化的環境中,會產生各種幻覺、妄想、猜疑、鬱悶等精神症狀;

3) 社會功能剝奪環境,是指一個人生活在世界上,必須感受到自身存在的價值及生活意義與希望、假若個人的工作機會被剝奪,社會功能消失後,個人便會感到恐懼、缺乏安全感、不安、憂鬱,因而導致各種精神症狀,如暴躁、攻擊、自殺等;

4) 社會經濟地位因素,研究預示:社會經濟地位低的精神異常者,多於社會經濟地位高者,因其備感生活壓力、常遭意外打擊、無法獲得良好的醫療及照顧所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