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音樂人是我唯一的社會身份

來源:文萃谷 2.02W

李建,有人稱他“音樂詩人”,嗓音擁有直面靈魂的力量,在自在生活中釋放本真快樂。

李建:音樂人是我唯一的社會身份

  自我定位:音樂人是我唯一的社會身份

問:有人説你是小眾歌手,也有人認為你是大眾歌手。你對自己的定位和目標是什麼?

李健:我的表達是自我表達,有多少人能喜歡,那是靠運氣。我沒有給自己設定目標,唯一目標就是不斷地有創作力、出新唱片。所謂成為更一線歌手等,那是商業目標,是一些成功學上的概念,不是我能控制的,需要交給市場。

問:對“音樂詩人”的頭銜認可嗎?

李健:那都是唱片公司起的。其實起名字對生活毫無影響,關鍵的是為人、做音樂的態度要端正。“音樂詩人”就真的`是詩人嗎?如果一定要有一個社會身份,那音樂人就是我唯一的社會身份。

  生活態度:做人需要邊緣姿態

問:你會考慮開拓除了音樂領域之外的工作嗎?

李健:歌手應該專注於歌曲、音樂,不應該做很多。有人覺得我在娛樂圈,但我沒覺得自己有多少娛樂精神。作品應該是嚴肅的,不是指古板,而是要保持冷靜的態度。在任何行業做人都需要有邊緣的姿態,但作品需要擊中靶心,直擊心靈。

問:現在你的創作偏向於人文類的歌曲,是想傳達給大眾一種引導嗎?

李健:其實所有的寫作都是自我寫作和自我表達,大家能得到共鳴,一是因為有類似經歷,二是能夠感染到音樂本身的魅力。今天歌唱不再僅是嗓音的競技,更多是欣賞情感。這種情感不一定是猛烈的、高高在上的,可能更瑣碎、更身邊、更細膩。

  期待視野:大眾文化也可以很文藝

問:你曾經在節目中推薦萊昂納多·科恩和《哈扎爾詞典》等大眾相對陌生的書籍和音樂,很多觀眾因此關注。這令你欣喜嗎?

李健:這是好的事情。在這裏我變成了一個倡導者,給大眾帶來一絲文藝氣息。我希望這絲氣息能停留更久一點,而不僅僅是一陣風。

問:文藝氣息具體指什麼呢?

李健:文藝氣息在這裏指的是不那麼商業,更追求精神生活,不追求表象的東西。現在大環境比較快速急躁,所以希望文藝氣息能夠讓人安靜地慢慢品味,不那麼功利,可以做一些看似無用的事情。

問:那你覺得文藝範兒的市場前景怎麼樣呢?

李健:不久前一位出版人給我發了一條短信:“堅持做自己,越文藝越有市場。”這意味着,今天市場更加成熟和進步,審美逐漸多元化,也越來越包容個性。過去我們説一個人是文藝青年,或者説“小文藝”,通常會帶有一些貶義或不屑。但今天文藝和大眾文化已經沒有嚴格界限,大眾文化也可以很文藝。

  審視自我:我的大部分音樂是搖滾樂

問:之前你一般兩年出一張專輯,每張收錄十餘首歌。那兩年內真正創作出來備選的有多少呢?

李健:這是一個創作習慣,有些人可能會創作幾十首選十首,但是我恰恰就寫這十首。靈感只是動機,作品需要理性。一首歌從雛形到完成需要打磨幾個月甚至半年,很少一蹴而就。一個人創作的噴湧期都是在初期,創作數量是有限的,如果一生能創作100首質量高的歌曲,那就是奇蹟了。

問:有想過要突破或轉變風格嗎?

李健:一個人的創作很難改變,就像一個人的長相一樣,可能會隨歲月衰老有變化,但基本不會顛覆。音樂的創作習慣、演唱方式、用詞習慣和審美品位等,基本呈線性化發展模式。我也聽過一些民謠歌手翻唱搖滾樂,仔細一聽還是民謠風格。

問:那喜歡搖滾樂嗎?

李健:搖滾樂分兩種:一種音樂很重,還有一種是很文化性的一類,我很喜歡。其實我的音樂大部分都是搖滾音樂。真正的搖滾樂傳遞的是一種批判的態度。有些人認為穿皮衣、重金屬就是搖滾樂,其實可能都是偽搖滾,言之無物。

  未來願景:讓創作者能憑“歌”維生

問:對目前的音樂環境滿意嗎?

李健:不滿意,還有很多可改善的空間。雖然它在向好的方向發展,但遠遠沒有達到讓音樂作者滿意的程度。

問:什麼樣的狀態是比較令人滿意的狀態呢?

李健:滿意的狀態就是可以各司其職,真正靠作曲和寫歌也能維生,但現在只有歌手才能維生,所以一些創作者在選秀節目中從幕後走向台前。中國目前尚未有完善的版税制度,還需要良好的法制環境。

問:這也會影響創作生態和原創者的積極性。

李健:對。只有完善規範的制度保障,才會有真正好的作品。好的作品是音樂的原動力。好的作品很稀缺,像這兩年選秀歌曲把作品都唱爛了。不過現在內地商業化開始進步、成活。真正的音樂創作中心還是在內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