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聲訓練的原則

來源:文萃谷 1.73W

導語:發聲訓練是培養學生掌握科學唱歌方法的重要基礎訓練之一,其目的是使學生的歌唱發聲器官,各部分機體的功能,在合乎自然生理的基本狀態下,確立起較完整、較系統又科學的發聲方法,使歌唱達到氣息紮實穩定、喉嚨鬆弛打開、聲音優美悦耳、位置通暢圓潤、咬字清晰準確、感情真摯動人的境地。下面就由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發聲訓練的原則,大家一起去看看吧!

發聲訓練的原則


  發聲訓練的原則

  一、培養興趣,發揮主觀能動性

托爾斯泰曾説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這也就是説教師要充分調動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它是關係到教學目的的實施成功與否的關鍵之一。興趣的生成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某些學習內容所產生的好奇傾向。它在很大程度上停留在學習內容表面,依賴於學習內容本身的特殊性、新穎性和有趣性。在興趣生成這一階段,學生以關注和衝動等下意識的動力形式表現出來。心理學研究表明,同人的需要毫無關係的事物,人對它是無所謂興趣的。凡是人感興趣的、所欲求的東西,總是在某個方面,某一點或某種程度上與主體需要有一致性。可以肯定地説,興趣是直接由學生學習需要驅使,間接由學習價值觀推動而萌發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挖掘教學內容的功利和精神價值,並及時準確地傳遞給學生,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目的,明確學習的價值和意義,以喚醒學生學習的內在衝動和激情,促進學習興趣的生成。

興趣生成了,人的思維就比較活躍,感知也較敏鋭;反之,則會反應遲鈍,注意力分散。如有這樣一個學生,在上音樂課的時候不管我問什麼問題,他都會非常踴躍的舉手。當我沒叫他回答問題的時候,他便沮喪地放下手,唉聲歎氣。我批評了他,從那以後,他上課不舉手了,並且還和別人説話。我這才知道,由於我的失誤,使他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如此,教師應重視啟發學生的熱情,課堂上從一開始就抓住學生的心,在教學上採取表揚和鼓勵的方法,將枯燥的發聲練習轉變為學生們想學、想唱的一種興趣。只有當學生有了積極的學習情感和心理,他們才會像機器內部有了發動機那樣產生巨大的能動作用,不僅能積極配合老師,而且還能取得很好的練聲效果,促使其更多的潛在的素質得到進一步發揮。

  二、掌握規律,運用正確發聲法

對學生進行發聲訓練,從某種角度説是在人身上製造樂器,這種樂器不同於其他樂器,它完全受人的高級系統指揮,外面是看不見摸不着的。教師對學生髮聲練習的確定和訓練,首先應建立在發聲器官的運動合乎其生理自然規律的基礎上,要讓學生掌握唱歌呼吸的基本方法,即胸腹聯合呼吸法,運用胸腔、橫膈膜、腹肌共同控制氣息,使肺部氣息容量增大,控制自如並有明顯的呼吸支點。在吸氣時,用口鼻同時輕柔、平穩地吸氣,要深而自然舒展,身體各部位應自然協調,不要僵持;使氣息深入肺底,膈肌下沉,胸腔兩肋張大,胸廓下部稍感膨脹,並注意保持;在呼氣時,兩肩、頸部、下頜及口腔各部位要絕對鬆弛自然,用胸、腹部肌肉共同控制氣息,使氣息的運用控制自如注意保持氣息,使聲音獲得氣息的支持,不可一泄無餘。簡單地講就是打哈欠,使發聲器官打開通暢,喉結位置放下。教師在平時要注意對學生進行多做打哈欠吸氣的練習,體會喉結的.放下穩定和喉結的放鬆打開,歌唱發聲時強調保持吸氣的狀態,也就是為了使喉頭處於較低的位置,始終放鬆打開,而不堵塞、擠緊。同時強調聲帶拉緊閉合、向下擋氣,也促使了喉頭的放下穩定和喉嚨的打開放鬆。只有依靠平時的發聲練習去仔細體會,並經過長時期的有意識的訓練,才能形成正確的下意識的方法和習慣。當然在平時訓練時不可忽視訓練過程是受大腦高級神經指揮這一因素。不要將發聲練習演變成各種器官的肌肉訓練,這樣不但不會有好效果,還會出現各種毛病。因此,教師的演唱示範是非常重要的,它能給學生實際的感性認識。正確的示範還能勝過太多或重複的講解,使學生能在教師正確的示範中,找到自己發聲上的不足並加以改正。

  三、活躍思維,展開豐富的想象

列寧説過:“有人認為只有詩人才需要幻想,這是沒有理由的。”我們在任何創造發明中都需要想象,發聲訓練也不例外。在發聲訓練中由於聲樂教學語言語義的不確定性,使得學生對教師講述的要求常常感到不易理解和把握,教師採用形象的語言把比較抽象的概念具體形象化。為了達到訓練的目的,教師還常採用啟發式的感覺教學方法,啟發引導學生在學習中憑藉自己的思維展開豐富的想象,通過對一些具體形象的聯想,將發聲的原理和機能中各種比較抽象、不易理解的概念變得清晰可辨。所謂感覺教學就是將我們日常生活中能做到的一些動作和感覺用於歌唱和訓練之中,通過這些感覺體會到科學的發聲狀態,達到較好的訓練效果。如訓練氣息下沉時,用聞花的動作、雙手提水的感覺去體會,就不至於把氣吸到胸上;打開喉嚨時,用打哈欠的感覺來啟發等等。德國著名的聲樂教育家莉莉雷曼在談到高音的感覺時,也曾形容説:“聲音立在喉嚨裏的一根氣柱或噴泉上”。因而用比喻法,能啟發學生在唱前作好積極的思考、準備和調整,做到在唱之前,將聲音的正確標準想清楚,才有可能協調好歌唱器官的活動,比單純講解生理或技能要求的闡述生動形象得多,易於理解和接受,在教學中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因材施教,採用多種教法

國中階段的學生,由於嗓音、生理條件與心理素質各不相同,在發聲訓練中的狀態和存在的問題也是各不一樣。在教學過程中應採用因人而異、有的放矢的教學法。比如一些內向的學生,在發聲訓練時,提不起精神,發聲狀態不到位,不積極。教師就應注意調動這類學生的積極性,談一些使他們感到愉快的事,在他們情緒達到一定的興奮時再練聲,效果就會好一些。還可採用激將法,逼着他們按教師的要求去做,多唱一些頓音或跳音,這對他們的狀態和機能反應的調節有利。對嗓音條件不好的學生,要克服他們的自卑心理,多用鼓勵、表揚的教學法,使他們對自己有信心。對一些反應比較慢的學生,應耐心啟發、誘導,重複講解多遍,使他們能夠接受。練習曲應由淺到深,由易到難。教師要善於利用學生的某些長處和優點,以攻其堅,進行鍼對性的發聲訓練,從不同的實際情況出發,採取靈活多樣的方法,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並能貫穿到訓練的各個環節中。

總之,發聲訓練要符合國中生身體生長髮育的規律,在合乎自然生理規律的狀態下進行,不能急於求成,要運用多種教育方法,使學生能掌握較系統、完善的發聲方法和技巧,為以後演唱歌曲打下堅實的基礎。

熱門標籤